厂长和ERP系统双视角下成本核算的逻辑
厂长和ERP系统双视角下成本核算的逻辑
成本核算对于初学者更多的是关注“料工费”的归集与分摊,注重核算出成本结果。至于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是否精准,从核算角度无法验证。因为如果只关注“料工费”的归集与分摊,而“料工费”数据的前端是业务,不了解业务自然无法验证核算的准确性,同时在ERP系统核算成本下,只关注“料工费”的核算结果,其实是只关注系统核算的“下一步”。所以必须拥有厂长和系统两个视角,也就是业务逻辑和系统逻辑,才能让成本核算符合业务,才能让核算为业务带来改善。
一:厂长视角下的成本核算
做过成本会计的,可能曾经遇到过这种场景。厂长对于成本会计核算出来的产品成本不认可,甚至认为财务核算的成本数据不符合实际。除了厂长对于会计成本核算的逻辑不清楚之外,大多数是成本核算与实际业务存在一定差距。
所以要做到成本精准,则必须要了解业务,而要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业务,是要站在厂长视角下来看生产业务。所谓业务财务融合,其实说白了也是要求财务需要多个视角来看待数据,不能只是从财务视角看财务,这里从厂长视角看成本核算,其实就是拓展了看数据的维度,你不一定要和厂长一样懂生产,懂工艺工程,懂精益生产。你需要了解厂长视角下数据和成本是如何运转和体现的。
什么是生产业务,首先让我们回到工厂原始状态下的业务,张三开了一个家具工厂,接到了第一份订单是生产一张桌子,客户要求一周之内交付,张三对着客户的订单计算材料,把桌子所需材料写在一张白纸上老板,让其老婆拿着这张纸去购买材料,材料买回来了直接放到车间,叫车间工人开始生产,三天后桌子完工,张三根据自己多年经验进行品质管控,然后将桌子送至客户手中。
这是最原始的生产方式,也体现了生产的本质:接到订单并按时足额满足要求的完成交付。关于生产核心:“产量、品质、成本、交货期”,都由张三自己把控。
可是随着张三工厂的业务量增加,张三这种原始的工厂管控方式显然是落后的。现代化工厂管理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表单进行管控,表单可以对于材料、工时、损耗等数据进行管控。二是强化生产计划和物料控制,这可以说是工厂管理的核心,三是品质管控,四是产能管控,五是工业工程,这包括精益生产的内容。
以生产计划管控作业内容来说明,厂长视角的生产关键环节,在这里面我们可以深化工厂业务的理解。
生产计划管控作业内容:
1订单处理:
1.1计划接获业务部转来订单或销售预测,确认其要求规格、数量、交期、包装方式等。
1.2依据客户要求,进行MRP运算,确认需要购置的材料。
2原材辅材申购:
2.1生产根据缺料状况,填写《材料请购说明表》并打印出《请购单》,呈生产部部门主管签核后.转交采购做数据维护及更新为采购单,签核确认后再进行采购作业.
2.2请购内容含盖:
品名:所需请购品号;
数量:净需求+损耗+安全存量;
交期:依需求紧急的程度;
库别:进料入仓的库别.
特殊要求:根据客户属性,有特殊要求时须于备注栏内说明。
3采购:
3.1物料采购根据已确认、核准之《采购单》向第三方订购,并将情形反馈给生产,同时跟催进物料情形。
3.2生产根据进料情况,掌握物料进厂时间,若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则需提前告知生产部。
3.3 采购部根据采购入库的材料,根据合同和实务进行核实,同时在品质部确认后,进行入库处理,生成《入库单》。
4拟定生产计划:
4.1 计划根据物料状况、客户订单、人员及制程产能状况,提列“生产计划周报表”,作为一周之生产导向 ; 因有些客户订单变动较大 , 也可以制令实际开立情况安排产线。若其中有材料未到位状况,须于该栏中详列之。
4.2 若其中有变更需求,则相应制定《生产计划日报表》打印签核至计划最高领导后,复印给到生产主管以知会产线。
5派工生产:
5.1生产计划周报表经计划部门主管核准后,须分发至生产等,且每日以邮件形式发至各部门知会,并派工生产。
5.2 按照生产工单领取材料,在仓库办理《领料单》,对产线过程中材料退回的,及时办理退料和重新领料手续。
5.3 生产部门根据现场管理,每日汇报生产数据(产量、工时等),形式为《生产日报》,每周、每月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6进度跟催:
6.1计划依《生产日报表》所排定日期掌握生产进度。如因生产,质量等因素无法如期完成,生产单位须通知计划,并重新告知可完成日. 如将影响交期,计划则知会业务部。若新告知之日期不为客户接受,则由计划与业务部,业务部与客户进一步商谈,直至获得一个客户能接受的日期为止。
6.2 在生产过程中,涉及换线,人员调拨,超额领料,物料替换等行为,需要生产部进行表单记录。
7成品入库:
7.1生产单位完成生产后,按指定包装方式打好包装经检验合格盖章后入库,并回馈计划。
7.2 生产完工后,产线将产品移交品质部,待检验合格后,移交仓库,办理《产品入库单》。
8出货:
8.1计划依据“订单合同”确认交期 & 出货品名、规格、数量、并回复业务部。
8.2业务部告知仓库出货信息后,仓库打印“出货单”送交仓管员据以备货。仓库部备货至待出货区交OQC检验合格后出货。若检验不合格则开立“质量变异处理单”进行处理。
有人肯定会说,生产计划与控制这文件,网上随便百度到处都是,而且和我们财务有什么关系。
其实财务人员可能真没有认真分析过公司生产部门的文件,同时也没有对这些文件,站在成本核算和管控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厂长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关注点是哪些,以及整个生产流程中,财务需要关注相关数据以什么单据,什么形式进行管控。就以上文件来说,有一个东西贯彻生产流程整个过程,那就是工单,那么企业是否有专门的工单管理制度,对于工单管理财务是做什么要求的。比如整个生产环节,如果工序很长,那么工序之间的转移,以及工序数据的衔接,还有在制品的管理都是关键环节。
同时站在厂长的视角,结合成本会计核算的需要,对于生产业务需要从这些方面去理解。也就是我们不仅知道厂长如何通过“生产计划与控制”组织生产业务,而且还需要知道,对于生产核心环节“产量、成本、品质、交期”中,厂长对于成本的关注,成本会计也需要进行思考,这是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管控的切入点。
1、成本控制方面
A:标准工时制定: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工时;
B:标准化工作:统计、计量的标准化;
C:统一质量标准:减少等待和协调的浪费
D:统一统计方法:明确数据的采集方法、计算标准和计算方法
E: 提高一次通过率:减少返工、重工、不做无用功;
F: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增加培训、技能比赛、达到一定水平提高薪酬等;
G:减少制造部常出现的7种浪费: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不良品的浪费、动作的浪费
加工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制造过多(早)的浪费
2、生产基本要素准备方面
A、人员
是否遵守作业标准,是否有明显的作业过失?
是否有足够的经验,还需要那些培训?
责任心怎么样,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吗?
B、设备
设备能力足够吗,运行是否正常?
按标准要求加工吗,精确度怎么样?
是否经常出故障,保养状况怎么养?
设备布置正确吗,设备数量够吗?发挥正常吗?
C、物料
数量是否足够或太多,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标牌是否清楚正确,有杂质?是否会影响生产?
进货周期是否适当,材料浪费情况如何?
运输方式有差错吗,是否对加工要求过高?
材料设计是否正确,质量标准合理吗?
D、方法
工艺标准合理吗,工艺标准能提高了吗?
工作方法安全吗,方法能保证质量吗?
方法高效吗?工序安排合理吗?
生产节拍合理吗?前后工序衔接怎么样?
E、环境
温度、湿度适宜吗?
现场与工作无关的物料多吗?
暂时用不到的设备、夹具多吗?
3、生产效率提升方面
找出生产线的瓶颈工序:挖瓶颈工序的产能,给予瓶颈工序以最优质的资源,或外包;
实行绩效考核,条件成熟可以改为计件薪酬制度;
必须推行“三检”“三不放过”制度;
提高自动化、半自动化,以减少人力配备,减少人为失误;增加夹具,提高产能,防错防呆,提高效率;
培养多能工和技工,让多的人一人多能;
4、现场管理方面
现场管理须推行5S管理、JIT准时化生产管理、定置管理、TPM、TQM、看板管理、可视化管理等。
生产计划方面生产计划是一个工厂运行的核心,如何能做好生产计划:
须了解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
熟悉每个工序或生产线的产能;
做好物料需求计划(MRP);
对现场出现的异常情况,现场主管班组长要及时反馈、沟通;要求现场主管班组长必须无条件执行制定的生产计划;产销会议每天要召开,及时沟通、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及时做账,让数据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ERP系统,保障系统数据准确。
二:ERP系统视角下的成本核算
有人会说“系统下成本核算,只要懂如何点击下一步就可以了,你又不是软件实施顾问”。确实实务中存在这个问题,大家对于成本核算局限于“下一步”,其实ERP系统视角下,其实就是站在软件实施顾问的角度,来看到成本核算如何进行组织的。你虽然不需要和实施顾问一样懂系统代码,但是对于ERP系统下的逻辑,还是要懂一些的。否则日后的成本核算,要不然被系统忽悠了,要不然被实施顾问忽悠了。
(一)、系统设置
ERP系统下,需要基于生产业务进行合理的设置,系统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日后成本核算,一般基础的成本设置,涉及以下内容:
成本基础政策定义:成本对象,成本中心、成本类型、成本要素等。
生产成本核算基础数据定义:主要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成本计算业务流程:存货成本、生产成本的核算业务流程,包括外协成本的核算等。
异常成本调整:常规的异常成本调整方式。
生产成本结转方法和约当系数:比如:某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上采用综合结转法。在制约当上,选择分项约当,材料100%约当,人工、制费不约当。约当系数用于当期生产总成本在完工和在制之间分配。
(二)、成本核算相关模块
成本核算模块,讲的是系统各业务端数据,如何被成本核算获取相关数据,因此了解系统各个模块运作原理,以便于加上系统下成本核算。
模块 | 数据获取 | 相关单据 | 计算 |
生产管理 | 间接费用可分配的生产订单,正常/返工/返修/报废 | 生产订单 | 费用/成本负担对象 |
生产管理 | 取得产量数据 | 完工报告 | 成本负担、分配依据 |
库存管理 | 存货进销存数据,用于按照存货计价方法(比如加权平均法)计算领用材料金额。 | 领料单 | 计算材料费 |
BOM数据 | 取得用于计算工单领用材料的依据 | BOM | 计算工单领用材料依据 |
生成工单 | 工单涵盖内容:BOM、工单领料,工单工时、工单完工产品等数据。 | 工单数据 | 归集工单承载的材料、工时数据。 |
分摊数据 | 手工或者系统归集成本分摊数据(比如工时、产量等) | 手工/系统归集 | 获取成本分摊依据数据 |
总帐管理 | 取得人工、费用数据 | 费用凭证 | 计算人工、制造费用 |
(三)、业务与系统设置
ERP系统下,需要将生产业务嵌入系统中,以仓库业务举例,线下仓库可能就只有物理上的一个,或者管理精细化的,可以划分为不同仓库。但是从系统上管控来说,需要设置不同仓库。如下表所示,其实就是系统必须基于业务,又高于业务,从核算和管控业务角度来设置。
仓库设置 | 备注 |
普通仓库类 | 定义原辅助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核算范围。 |
待处理仓_返修仓 | 主要为三包仓库,维修后发货给客户。 |
线边仓 | 车间在线物料管控。 |
保税类仓库 | 保税品的出入库管理业务。 |
废品仓 | 报废品的出入库管理业务。 |
(四)、生产成本的成本要素
成本要素是存储生产成本的容器,用于成本会计核算的归集,对于成本要素的划分如下:
成本要素 | 内容 |
材料费用 | 生产车间的生产材料领用成本要素。根据目前的明细划分,指定在物料档案上,会自动更新到BOM中。 另外对于全程委外的材料,被领用时也计入材料费用。 |
外协费用 | 主要为工序外协费用。 |
人工费用 | 生产车间,核算人工工资,如福利费、工资费等。 |
设备费用 | 所有机器设备费用,主要是固定资产折旧费。 |
制造费用 | 其他的所有需要摊入成本的制造费用。 |
(五)、成本核算会计科目
为满足以上核算政策与管理需要,系统的会计科目表体系框如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增加,具体详见科目表。
类型 | 科目名称 | 辅助核算 |
成本
| 生产成本 | 制造中心 |
材料费用 | # 制造部门制造中心 # 成本中心#工单 | |
人工费用 | # 制造部门制造中心 # 成本中心#工单 | |
外协费用 | # 制造部门制造中心 # 成本中心#工单 | |
制造费用 | # 制造部门制造中心 # 成本中心#工单 | |
成本调整 | # 制造部门制造中心 # 成本中心#工单 | |
费用
| 制造费用 | # 制造部门制造中心 # 成本中心#工单 |
工资 | # 制造部门制造中心 # 成本中心#工单 | |
其他科目略 | # 制造部门制造中心 # 成本中心#工单 |
备注:成本/费用,按照设置好的成本中心(# 制造部门制造中心 # 成本中心#工单),能直接归集到成本中心的,则直接归集到成本中心,不能直接归集的通过间接分配,然后成本中心,再根据分配依据(比如工单工时)分配到具体工单。
(六)、成本计算流程
1、成本核算流程
步骤 | 描述 | 系统表单 |
生产完工流程 | 生产完工业务 | |
确认当月完工 | 确认当月完工产品,与制造财务部门协作 | |
库存关帐 | 完成库存关帐 | 关帐 |
产量取数 | 完成当月完工产量取数工作 | 产量表 |
费用取数 | 完成当月所有间接费用取数据工作 | 费用表 |
数据检查 | 可检查产量与费用数据 | |
费用分配 | 完成间接费用分配计算 | 费用分配表 |
成本计算 | 完成存货及生产成本计算 | |
成本结果检查 | 可对成本结算结果检查 | 成本结算过程表 |
通过否 | 检查结果 | |
修正业务数据 | 通知相关部门对影响成本计算的错误数据修正 | |
更新成本 | 将成本计算结果反写到对应的出入库单据 | |
成本结转总账 | 将成本分录结转至总账 | 会计凭证 |
库存关帐之前的系统处理:
步骤 | 内容 | 系统表单 |
日常出入库事务 | 每日的出入库业务 | 库存单据 |
接收关帐计划 | 财务月末的关帐计划 | |
出入库单据审核 | 完成出入库单据的审核 | 库存单据 |
库存关帐 | 对当月库存关帐 | |
存货核算 | 当月的库存成本计算 | 收发存报表 |
计算通过判断 | 判断计算是否通过,系统提示报错信息 | |
修正错误数据 | 修正错误单据、数据 |
2、系统数据处理逻辑
费用归集:费用归集分为系统归集和手工归集,可以将不同性质的人工、制造等间接生产费用进行分组归集。成本计算时,将归集好的数据按照分摊标准进行分配,直至分配至生产订单。
费用接口与分配:
2.1、材料费用
归集依据 | 到对象 | 费用归集 | 分配方法 |
BOM | 生产工单 | 生成领料 | 根据工单领料数量*BOM |
2.2、公共材料费用
生产领料会存在杂发领料,月末需要从【库存管理】模块取数据后,设置分配规则分配至核算对象。对于杂发材料费用将按照以下逻辑建立【杂发材料费】分配标准。
归集依据 | 到对象 | 费用归集 | 分配方法 |
成本中心 | 生产工单 | 杂发材料费用类 | 材料占比 |
2.3、人工\制造\机器费用
除了材料费之外的其他成本所含费用通过总账核算后,建立总账费用接口,完成费用取数据及分配工作,也需要建立【人工制费】分配标准。
归集依据 | 到对象 | 费用归集 | 分配方法 |
成本中心 | 生产工单 | 人工\制费类 | 工时 |
注:以上分配标准设置成【分配规则方案】后,每月底执行一次。
(七)成本分录
以下分录在合理设置成本要素、成本归集科目,和系统分录模板后,将根据业务单据生产会计凭证。财务则需要对于生产业务,成本系统单据,生产工单,工时数据,总账数据进行审核,以保证系统生成凭证无误。
1、生产领料时,直接材料费用归集
借:生产成本-材料费用 (#成本中心)
贷:原材料 (#成本中心)
借:生产成本-材料费用 (#成本中心)
贷:库存商品-库存商品 (#成本中心)【半成品】
借:生产成本-材料费用 (#成本中心)
贷:库存商品-库存商品(#成本中心)【委外加工件】
2、工序外协收货,费用归集
借:生产成本-外协费用 (#成本中心)
贷:制造费用-工序外协费(#成本中心)
3、杂发领料时,间接材料费用归集
借:制造费用-有机物料消耗 (#成本中心)
贷:原材料 (#成本中心)
4、人工/制费归集【总账归集】
借:制造费用-工资/费用等明细科目(#成本中心) #制造部门
贷:应付账款/现金银行/应付职工薪酬等 (#成本中心)
5、间接费用分配后【间接费用分配】
借:生产成本-材料费用 (#成本中心)
生产成本-人工费用 (#成本中心)
生产成本-设备费用 (#成本中心)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成本中心)
贷:制造费用-有机物料消耗 (#成本中心)
制造费用-工资/费用等明细科目(#成本中心) #制造部门
6、生产完工入库
借:库存商品-库存商品(#成本中心)【半成品/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材料费用 (#成本中心)
生产成本-人工费用 (#成本中心)
生产成本-设备费用 (#成本中心)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成本中心)
因篇幅所限,对于ERP系统下视角下的成本核算逻辑,以上只能初步谈一下。下一篇将主要针对ERP系统下数据逻辑展开讨论。码字不易,如需阅读后一篇,请点赞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