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苏冰丨髓细胞领域富有潜力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生命科学
Life science
髓细胞在免疫稳态、炎症和协调对疾病的复杂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长期以来,它们被认为是机体对感染最早反应的部分,我们将继续研究髓细胞类型和亚群的多样性,探讨它们如何引发保护性免疫反应和不良的病理变化。
本次Cell Symposia Express线上研讨会将讨论髓细胞生物学领域中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包括粒细胞生成、细胞内和细胞间信号传导、调节机制,以及这些基本的生物学过程如何与自身免疫、炎症、新陈代谢和癌症产生交互作用。
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特别邀请本次研讨会组织者之一——苏冰教授进行了专访,请他与我们分享髓细胞研究领域的一些观点与思考。
CellPress:
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的学术背景?
苏冰教授:
我是苏冰,目前担任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耶鲁免疫代谢研究院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我还是耶鲁大学免疫生物学系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客座教授。我于1984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行博士后训练;1995年受聘成为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肿瘤中心于2006年成为终身教授;2006年加入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生物学系担任副教授直至2014年辞去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职位,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我的实验室研究重点是MAPK级联途径和mTOR复合物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的生物学功能,尤其是其对于黏膜免疫和肠道疾病的调节和功能。我们研究了先天淋巴细胞(ILCs)、巨噬细胞和基质细胞在调节肠道免疫中的作用,使用尖端的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多色流式细胞术、高分辨率图像以及动物模型和临床患者样本,以了解这些细胞在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并致力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出更好的肠道疾病治疗干预策略。
CellPress:
能否请您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苏冰教授: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是中国首家致力于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研究的专门机构。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由余㵑教授与其他多位著名医学家如黄铭新和江绍基等在上海共同创立。研究所得到了上海市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当时称为上海第二医学院)的全力支持。首任所长为中国现代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研究的先驱,余㵑教授。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目前有21个独立课题组,由富有才干的首席研究员(PI)带领。同时我们还有一支国际顶尖的客座教授团队,包括新加坡免疫联网(SIgN)的Florent Ginhoux, 法国CIML的Phillippe Pierre,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Yinon Ben-Neriah 教授等。研究项目涵盖广泛的免疫学领域,使用分子、细胞和动物模型来研究不同免疫细胞的个体发育、分化和激活,从而解决当代免疫学的重要问题。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临床医学科学家积极合作,开展“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研究。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为研究生和博士后提供了积极完善的培训项目,鼓励他们开展有竞争力的前沿研究。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拥有基础研究最先进的核心设备,包括流式细胞术、下一代测序、共聚焦成像和蛋白质组学设备等,可以满足研究人员的需求。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致力于建设成国际化创新免疫研究所,传承科学文化,牢记使命担当,通过基础和转化研究做出突破性发现,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下一代免疫学家。
CellPress:
关于髓系细胞生物学的国际会议经常举办,您认为这次会议有何亮眼之处?
苏冰教授:
从会议名称可以看到,这次会议将基本涵盖髓系细胞生物学的所有方面,包括发育、功能和功能障碍。不同知识背景和研究水平的参会者都可以有所收获。刚进入这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将会对本领域有全面的了解,而资深研究人员将有机会向同行介绍自己的研究,并促进研究合作与思想交流。因此,我认为这次会议将为不同背景和水平的研究者搭建桥梁,从而推动髓系细胞的相关研究。我相信这次会议将带来理解髓系细胞目前急需的新信息,例如髓系细胞的功能与发育起源的联系,以及新髓系亚型的发现。这些亮点使本次会议值得期待。
CellPress:
髓系细胞对免疫稳态和反应的作用至关重要。您认为髓系细胞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或趋势是什么?
苏冰教授:
我认为髓系细胞与器官/组织中特定位置的其他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基质细胞、神经元细胞和上皮细胞,是富有潜力的研究方向。最近的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研究和高维流式细胞术以及影像学研究揭示了组织髓系细胞的异质性。不过,这些细胞无法独自存活或发挥功能。髓系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与间充质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等组织细胞维持交互作用。它们的共存对于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的发育和正常功能都至关重要。在纤维化和肿瘤发生等疾病过程中,髓系细胞以及与其他细胞的交互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调节髓系细胞和其他细胞之间交互作用的详细分子机制仍有待充分阐明。与不同基质细胞群(如不同的成纤维细胞或内皮细胞亚群)共定位的髓系细胞,在发育起源、转录组、表观基因组和代谢特征方面的差异,也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这类研究需要用单细胞分辨率空间多组学技术(如单细胞分辨率空间测序)、更好的成像技术以及经过改进的计算工具,以表征有意义的相互作用,识别潜在的相互作用受体-配体。举例来说,我们正在进行的一项工作是阐明所有实体肿瘤中CAF-TAM的相互作用。利用髓系细胞进行肿瘤免疫治疗也很值得期待。
CellPress:
我们知道您一直在国内外的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研究工作。那么,您认为中国的实验室和国外实验室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苏冰教授:
中国的实验室里,主要工作人员是博士生;而美国实验室的关键工作大多由经验丰富的博后研究员完成。研究生缺乏经验,需要更多时间来培养他们的技术和研究能力;而博后更有经验,能更好更快地处理复杂的工作。随着中国在过去5到10年的快速发展,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广州,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在设备和研究能力方面的竞争力在稳步提升,可以与国外最好的实验室一较高下,包括波士顿、纽约、旧金山等地的实验室。由于国内这些实验室为有才华的年轻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越来越多能力卓越的中国博士生愿意留在中国继续接受训练,并在中国开启职业生涯,开展基础和转化研究。但是,就国际研究员和首席研究员的比例而言,中国与欧美的顶级实验室之间仍有很大差距。虽然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总体来看,你会发现美国大学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士后、研究生甚至教研人员,但中国的实验室里中国籍以外的研究人员相对较少。
髓细胞:从发育到功能正常与异常
直播 | 北京时间2021年6月4日上午 9:00-12:30
Cell Symposia Express
Myeloid Cells: From Development to Function and Dysfunction
June 4th, 9am-12:30pm, China Standard Time, A Virtual meeting
演讲嘉宾及主题
9:00-11:30 主题报告
主持人: 苏冰, Florent Ginhoux, Bruce Koppelman, Cheri Sirois
时间:9:00-9:30
胡小玉
教授
▌演讲主题
单核细胞炎症反应在健康机体及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异质性描述
▌个人简介
胡小玉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获纽约康奈尔大学威尔研究生院免疫学博士学位,并曾就职于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研究部、美国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医学系,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基础医学系副主任。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天然免疫,包括巨噬细胞活化与功能的调控以及肠道上皮细胞在稳态维持和宿主防御中的作用。
时间:9:30-10:00
Kate Schroder
教授
▌演讲主题
髓细胞中的非典型炎性小体信号
▌个人简介
Kate Schroder在研究生期间与 David Hume教授共同完成的研究定义了新型的巨噬细胞激活机制,其于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她随后与Hume教授和Sweet教授进行的博士后研究发现,人类与小鼠巨噬细胞的炎症程序存在令人惊讶的物种间差异(PNAS美国,2012年)。Kate曾在瑞士担任NHMRC CJ马丁研究员,师从JürgTschopp教授,Kate现任昆士兰大学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IMB)炎症小体实验室负责人,IMB炎症和疾病研究中心主任, IMB多样性与包容委员会前主席(2018-2020),科学信号,细胞死亡和疾病以及临床和转化免疫学编辑委员会成员,NHMRC RD成员。Kate的实验室研究控制炎症小体活性和半胱天冬酶活化的分子机制,炎症的细胞生物学,细胞死亡和宿主防御以及通过细胞途径和新途径抑制炎症小体的机制。
时间:10:00-10:30
Tiffany Horng
教授
▌演讲主题
磷酸甘油穿梭引起的炎症反应调节作用
▌个人简介
Tiffany Horng在耶鲁大学Ruslan Medzhitov博士实验室接受培训期间阐释了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机制,曾作为哈佛大学独立调查员在T.H.Chan公共卫生学院从事炎症小体生物学研究,巨噬细胞活化和生物学的代谢控制研究,mTOR和ACLY等代谢调节剂以及组蛋白乙酰化的代谢调节作用会影响巨噬细胞的活化,而驱动巨噬细胞活化的信号可共同调控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Tiffany现就职于上海科技大学,并继续从事旨在阐明巨噬细胞活化代谢支持的病因和机制基础的研究。
时间:10:30-11:00
Laiguan Ng
教授
▌演讲主题
粒细胞生成:日常的平衡
▌个人简介
Lai Guan Ng在澳大利亚悉尼Garvan医学研究所完成博士学习后加入了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在Lam Kong Peng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博士后培训,之后加入美国费城Wistar研究所在Wolfgang Weninger教授实验室接受博士后培训,现就职于新加坡免疫学网络研究所(SIgN),兼职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副教授,南洋大学的助理教授,KK妇女儿童医院(KKH)和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NCCS),中国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其课题组主要研究重点为研究免疫细胞如何在完整器官的背景下发挥其功能,通过结合体内成像模型,大规模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旨在确定白细胞(特别是髓样细胞)的发育途径,以及参与白细胞调节的细胞和分子事件稳态。
时间:11:00-11:30
曹雪涛
院士
▌演讲主题
炎症和癌症中的细胞核DNA传感器
▌个人简介
曹雪涛,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南开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亚洲—大洋洲免疫学会联合会(FIMSA)秘书长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天免疫和炎症,癌症免疫疗法。其课题组已从人类树突状细胞(DC)中独立鉴定出22种新分子,鉴定了新的调控DC子集,领导基于DC的癌症化学免疫疗法的III期临床试验并确定了DC /巨噬细胞介导的抗病毒先天免疫应答的重要传感器和调节剂。作为通讯作者,他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了270原创论文。
11:30-11:40 休息
11:40-12:20 编辑面对面
会议组织者
苏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苏冰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硕士、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后、曾就职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耶鲁大学。现任免疫调控与肠道免疫相关疾病课题组组长、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主任、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免疫与微生态相关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耶鲁免疫代谢研究院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耶鲁大学免疫生物学系客座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免疫调控和信号转导研究、肠道免疫和炎症相关疾病研究、血管生成机制及血管相关疾病研究等。
Florernt Ginhoux
新加坡免疫研究网络研究所(SIgN)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Florent Ginhoux毕业于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巴斯德研究所免疫学硕士、巴黎第六大学博士,纽约西奈山医学院(MSSM)Miriam Merad实验室博士后并在此就职成为助理教授和研究员,现任新加坡免疫学网络(SIgN)高级首席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免疫研究所客座教授。Florent是EMBO年轻研究员和《科学》网站高被引科学家。
Bruce Koppelman
Immunity期刊科学编辑
Bruce Koppelman毕业于在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加利福尼亚帕洛阿尔托的前DNAX研究所。在担任行业高级研究科学家六年后,Koppelman博士加入了Cell Press的科学编辑团队,现任Immunity期刊高级编辑。
Cheri Sirois
Cell期刊科学编辑
Cheri Sirois的研究生涯始于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之后进入麻省大学医学院Eicke Latz实验室进行博士培训并在辉瑞从事博士后工作,转向先天免疫领域。Cheri曾担任美国和厄瓜多尔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教授,于2018年加入Cell Reports团队担任科学编辑,现任Cell期刊科学编辑。
报名及观看方式
手机端: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
直播时再次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即可观看直播。
电脑端:浏览器打开以下链接
(建议提前收藏)
http://live.vhall.com/723262299
(可用于回放)
登录“细胞科学活动”小程序
了解更多会议资讯
会议交流群
CSExpress会议交流群
扫码加入直播交流群
注意:入群后请尽快将群昵称改为“姓名-机构”格式,否则踢出!
Sponsored by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细胞科学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