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省优一等奖,市委书记频点赞︱成都陆肖站TOD一体化设计解析

多维城市 多维城市 2021-07-06

成都市2018年以“建立TOD实施标准、推进站点设计”为重点,完成了《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实施细则》,为规范高效推动TOD综合开发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引导和支持全市TOD综合开发有序推进。

首批在各区县确定了13个TOD示范项目,陆肖站作为高新区首批示范项目,一直饱受关注,规划方案市委书记频频夸赞,业界好评如潮。近日在2019年四川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中夺得一等奖,是轨道站点周边综合开发的高水准规划设计的体现。


2019年陆肖站周边地区控规调整公布,也作为成都首个TOD综合开发项目破土动工,有序推进。


陆肖站TOD为什么被业界认同、书记称赞?我们来从什么样的TOD规划如何衔接控规两个角度聊一聊。




-01-  什么样的TOD规划 


整个项目本身规划设计方面内容比较全面,我们来从整体统筹、精准业态、客流导向、公园城市、生活场景化5个方面聊一聊项目做的到底哪里好?如何体现TOD?


1.1 放大视野,整体统筹


确定研究范围,五站联动,多维度整体统筹。

陆肖站TOD位于成都市城市发展战略中“南拓”的重点区域,属于“片区级站点”级别,服务能级较高。规划中以轨道站点3KM半径确定约20km²的研究范围,重点研究陆肖站为核心的三站两区间范围,五站点联动整体统筹。在现状条件、控规条件梳理,以及功能策划、空间协调、慢性体系等方面都是在五站联动整体统筹的视角下考虑。



单个站点看,每个站都是“中心”,这是大多数TOD规划面临的首个问题,尤其是TOD规划体系不完善的城市,站点分类、层级不清晰,与周边站点关系未梳理清楚,往往出现趋同或功能定位误判等问题



1.2 产业策划,精准业态


区域层面把控方向,组团联动、差异互补。

陆肖站TOD位于高新区中和片区,顺应城市南拓发展方向,承上启下,以高端产业引入、配套服务完善吸引产业居住人口,高起点,高定位。片区发展具有具有后发优势,在周边三大产业板块基础上拓展、补充、完善。依托区域轨道生态圈的建立加强组团之间的联系,并形成差异化互补,促进新兴产业之间的联动、共享,为新经济产业集群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建设新经济新动能培育示范区。



片区内构建产业生态圈。

以陆肖为核心,联动张家寺站、中和大道站、观东站、应龙站四个站点,结合自身资源特色确定主题和产业功能,共同打造功能互补的活力轨道生活圈。



产业策划,培育新经济新动能中心。

围绕新经济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立联动协作体系,培育壮大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明确功能比例及规模体量。

通过CAZ地区的案列比较法、TOD案列比较法给出陆肖站功能也太比例,从而明确各功能板块的物业类型及其规模体量。



指标落位,圈层复合的功能布局。

在TOD的核心区内,统筹地块规划属性、客流源等影响因素,合理地植入商业商务、餐饮、娱乐、教育、文化等功能业态,构建集约高效、舒适宜居、配套科学的复合功能空间布局。



传统的规划就是画了一个指标满满的“蓝图”,做什么?商业、产业、居住!具体是什么?不清楚!产业策划与规划的协同越来越重要,描绘了蓝图,蓝图里业态是什么、各类指标多少,都需要把控。



1.3 客流导向,轨交引领


仿真模拟优化地铁出入口、内部换乘空间。

地铁6号线与11号线在负一层形成L型换乘站厅,以客流为导向,仿真模拟辅助优化地铁出入口及站内换乘空间,紧邻站厅布局地下商业及下沉广场,设置7处接口与物业直连直通。



站厅通道向外延申,建立互联互通的地下公共步行空间体系。

连通存量建筑,预留规划建筑通道,通过下沉公园立体连接地上地下慢行系统,大幅提高客流增量,提升轨道交通效率,塑造站城一体的生活场景。



沿重要地下公共通道布置商业服务地下人流,住宅小区设置地下门厅与公共通道相连,围绕布置便民设施。

这张效果图很有意思,突破传统居住的规划思维,将小区生活服务的便民设施结合地下门厅、临至地铁通道布置,下楼买醋买盐或者至地铁站去上班,整个过程都可以不晒太阳、不淋雨,为恶劣天气提供了另一种出行方式选择。



建立“轨道+公交+慢行”的一体化交通体系。

链接片区,构建完善的地上地下一体化慢性体系,提供多种慢性方式汇集人流。




对公共交通进行细致整合,同时关注换乘接驳设施交通流线组织,最大化降低对常规交通干扰



客流导向的高品质开发及城市布局。

通过确定中心→人流聚集→布局和核心区→融入城市的逻辑推演,以客流为导向高品质开发、塑造城市布局,增加人流汇集能力。



以300-400米范围内高强度开发,外围腾出开敞空间,形成大开大合,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格局。



TOD的规划与普通的规划有什么不同?客流导向!以公共交通工具为基础,判断人流走向→合理规划路径→精细设计空间。



1.4 公园城市示范


公园里建社区。

水绿成网,串联城市公园,建立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多层次的公园体系,结合站点织补繁荣绿道体系。

城市功能融入公园生活,商业服务及社区服务合理布局,学校及社区医疗网点与绿道体系融合,构建15分钟“健康活力圈”、“全龄教育圈”、“医疗服务圈”。


社区中建园林。


针对社区中建园林提出7个方面的场景策略:

1)取消社区围墙,社区景观公园化,提供更多的城市公共公园空间


2)加大退距,市政道路公园化。

通过主动退让,道路生态断面最宽可达50米,自然形成绿环,串联不同尺度的城市生态开敞空间,围绕TOD核心区形成“聚合——开敞”的空间体系,

3)市政设施地下,腾出地面公园化。

110KV变电站下地,地面绿化断面宽度最大可达80米。

4)开放公服空间,配套设施公园化;

限时段错峰开放学校体育场地等设施,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5)底层架空,建筑底部公园化。


6)下沉庭院,地铁生活公园化。

将阳光、空气引入地下空间,公园与地铁生活紧密联系。


7)屋顶绿化,第五立面公园化。


1.5 人城境业高度融合的生活场景


高效换乘场景。

实现地上地下互联互通,形成高效低碳、转换便捷的绿色出行场景。


创新创业场景。

提升营商环境、吸引高端要素聚集,打造创新开敞空间、生态办公楼,多元商务配套社区。


品质消费场景。

依托TOD营造地下地上高度融合的消费服务场景。


宜居生活场景。

打开围墙,构建低建筑密度,高绿化覆盖的开放式品质社区,实现邻里和谐宜居生活场景。


健康运动场景。

依托丰富水绿资源,开发满足多层次人群需要的健康运动场景。



-02-  如何衔接控规


目前各地TOD规划基本是以专项规划的形式存在,愿景实现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衔接控规,让TOD理念落地,这一直是TOD规划编制完成后面临最大的问题。


目前各地TOD规划后控规调整,基本都还处于TOD理念下常态化控规调整,虽然从用地布局方案中可以看到TOD的影子,但是各地块间衔接的点并未有效识别与落实,往往出现方案很好,但是地块各自为主,并未能很好协调。


陆肖站在这方面有一定代表示范作用,也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


图示是2018年12月成都市规划局公式《高新区中和中新华北片区、高新区中和中新华东片区、高新区中和北双龙片区、高新区中和北应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用地(陆肖站TOD一体化城市设计)控规修改方案公告》中的拟调整用地规划布局图。



公告版内容上调整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用地性质及兼容性、规划指标、建筑高度、地上/下空间。从用地布局图上可以清楚看到TOD的影子,比如

站点核心区地块切割的密路网

商业用地向中心集聚与功能级差关系原控规大部分用地为商住用地,均质化分布);

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外围圈层

TOD强调功能混合之土地兼容性;


仅看用地图其实与常态化的控规调整没有什么区别,但细看调整内容还能发现一些TOD的别致之处,增加较多控制与引导内容。比如为了保证站点的标识,站点核心地块在建筑高度控制上采用“限低+限高”的方式控制;引导周边核心地块地下空间与轨道站点的互联互通;结合站点预留地下商业步行街空间;结合公共空间节点、绿地与地铁出入口设置19处下沉广场等。



2019年4月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陆肖站TOD一体化城市设计控规修改》最终文件,在用地布局图上明确地铁预留出入口、地下道路开发建设范围、下沉广场位置、地下公共通道、地下空间出入口、地下商业街等内容,进一步将控制引导内容刚性化,更有利于片区整体构想的实施。



并且增加了更多的量化指标为地块方案报批阶段提供了更清晰的审批依据如19处下沉广场,每处面积不宜小于300㎡/处等。



陆肖站周边地势平坦、建设腹地充足,在TOD理念规划设计下有序建设推进,轨道引领的生活场景,值得期待~


注:项目相关介绍图片来自成都轨交集团,版权归成都轨交集团所有,仅作交流学习,禁止另作商业用途。


多维城市试图营造一个TOD内容免费分享平台诚挚邀请行业观点、行业作品交流分享、共同进步!


好看就点个“在看”




- END -

公众平台及自媒体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更多分享,欢迎持续关注——专注TOD,关注规划、建筑、数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