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21年跟踪伴随,深港门户提出枢纽再造与城市复习计划丨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PLUS Author 何斌
文末视频版全解析↓↓↓
罗湖口岸改造是一个传奇
罗湖口岸起源于罗湖桥,从晚清最早的广九通关口岸、到改革开放的起点,这里沉淀了百年粤港交往、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印迹。
1980年代的深圳车站
伴随特区建设,罗湖口岸枢纽历经数次发展演变:
1986年,罗湖口岸枢纽进行了特区成立后第一轮规划建设:罗湖口岸火车站广场改造。以环形交通组织、开敞式空间布局提高口岸的效率、改善国门形象。1991年末第一轮改造建设完成,形成了口岸-火车站的基本格局。
2000年起,以深圳地铁一号线罗湖站建设为契机,进行了罗湖口岸/火车站地区综合规划,开展了以交通管道化和环境生态化为核心的可持续城市枢纽更新,2004年底随着地铁的开通,改造后的罗湖口岸片区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得到了深圳市政府及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获得了2005年度建设部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2006年度国际ULI亚太卓越奖、2007年度第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左右滑动查看罗湖口岸第二轮改造工程后VS改造工程前
2018年,在 “双区驱动”的背景下,从片区重要的湾区价值和迫切的改造需求出发,罗湖区政府组织了《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以中规院为牵头单位、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为成员单位的设计联合体方案最终斩获国际竞赛第一名。
城市设计还以深港融通特别政策区的战略思考、枢纽站城空间创意及其可实施性,公共空间再造推动城市复兴的再生路径获得了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以及首届大湾区城市设计大奖入围奖。
一座枢纽一座城,罗湖口岸再出发
枢纽角色与城区繁荣息息相关。从新中国的“南大门”到改革开放后的“世界最大陆路口岸”,昔日的罗湖枢纽成就了片区辉煌,型塑了深圳城市建设的原点、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定义了深圳速度、深圳形象,浓缩了开放创新、多元包容的深圳精神。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枢纽门户功能被弱化、“唯一性”被稀释,片区也面临着中心功能边缘化、物业空置、活力消退的问题。但其文化积淀、深港生活、消费优势在新时期下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站在“双区驱动”的新起点上,罗湖口岸枢纽和片区又如何成为新时期下的中国窗口、门户?
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本质上是在深港门户地区进行枢纽再造与城市复兴的一个更新计划。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片区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再造,更要研究片区的湾区战略价值、未来粤港两地社会对接融通、深港双城生活的可能性。
项目团队基于片区本底优势与城市远景价值的重塑,以“粤港枢轴,万象都会”为目标,针对性提出三大核心任务:
罗湖口岸再开放,营建深港合作先锋
罗湖口岸片区与香港空间相接,轨道相连,生活相通,承载着频密的深港往来交流,具有难于替代的粤港合作的基础。规划提出“重返罗湖再开放”,结合深港两地需求与优势资源,从金融合作、科创合作走向服务合作,形成“双向开放、双向服务”新格局。
湾区要素的充分流动、深港优势资源整合的能量释放,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联通,更需要双城社会文化的对接、协作机制的创新。在新时期下,“软”融通的价值尤为突出。规划提出“深港榫卯”的概念,依托“过境土地”和文锦渡货检用地释放契机,构建三个开放梯度的特别政策试验区,作为深港合作的新前沿,再一次引领中国新一轮深化改革与开放。
政策试验区A:为医疗城,是制度高度开放的片区,这里执行香港标准、香港规则。是香港医疗服务内地的平台。
政策试验区B:为教育城,是政策创新试验的片区,这里采用香港标准和服务,也是香港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服务内地的平台。
政策试验区C:为深圳河自贸区,应用相对成熟的自贸区政策,是依托深圳河沿线口岸的深化开放平台。
复合连接,重塑粤港枢轴价值
以重塑湾区“粤港枢轴”为目标,片区将接入高铁线路,引入香港东铁建设一地两检口岸,将罗湖枢纽提升为连接粤港,复合城际、高铁、城轨的门户枢纽。
依托大铁网络建设粤港城际主枢纽,全面融合对接湾区城际网络。
粤港城际主枢纽
提升深圳站为服务深圳和香港两地的高铁枢纽,依托现有广深铁路,连接厦深、赣深、深汕高铁,南向接入广深港高铁。
引入香港东铁并建设一地两检口岸,接入深圳地铁快线,整合深港双城轨道服务。
站城一体,营造先锋枢纽站城
未来的罗湖枢纽不仅是便捷高效的交通枢纽,还是融合深港生活、融汇城市与自然的生活与景观枢纽。设计建立枢纽与城市的广域连接,营建与城市融合的先锋枢纽站城。以中庭重组新旧交通设施,建设绿谷公园联通香港山水,营造活力洋溢的站城一体都市。
交通枢纽:整合新旧交通设施,以中庭重组枢纽交通流线,汇聚各种人流动线,使换乘便捷高效、一目了然。
枢纽中庭
生活枢纽:将罗湖枢纽重新定义成一处吸引人们中转逗留、游览、休闲以及工作的生活枢纽,营造全天候活力洋溢的站城一体都市。
景观枢纽:设计枢纽“绿谷”公园承接铁路绿脉,连通香港山水,营造出层层叠叠、融合自然与都会的城市阳台。
东西腾挪,不停运改造枢纽。罗湖枢纽是联系粤港的主动脉,为枢纽改造而停运的代价难以估量。我们提出不停运滚动更新、枢纽与城市协同再生的行动策略。并设计了三期32项时空转换的更新行动。
枢纽改造首期示意
经络再生,以公共空间激活都会复兴
片区城市设计改变空间增量主导的城市更新方式,以高品质公共空间驱动消费复兴,激发城市创新,通过“一带双脉”(人民南时尚消费脉、广深铁路创新绿脉、深圳河景观带)作为城市再生的主脉络,带动片区的转型与活力再生。
缩减人民南车行道,营造高品质的人文街道空间,构建三维立体消费网络,重塑人民南路为连接东门与枢纽的时尚消费脉。
>>左右滑动查看人民南路街道空间营造
活化利用铁路沿线消极空间,营造可游、可赏的绿色风景长廊。促进两侧建筑的创新转型,吸引年轻创新人群,形成对标纽约硅巷的都市创新长廊。
>>左右滑动查看风景长廊现状规划对比图
以深圳河景观带为触媒,依托双口岸的便利,深港合作建设口岸经济带,连接医疗城与教育城。
历史传承,彰显改革开放文化记忆
设计传承香格里拉至口岸大楼的历史长廊,改造口岸大楼为博物馆,营造历史与未来对话的空间场所。串联片区历史性建筑,建设独具深圳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活化展示改革开放40年的激荡记忆。植入新的文化设施和场所,编织彰显罗湖魅力的人文趣城网络。
后续反响与推进
为了保障《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的深化与实施,深圳市政府成立了市领导牵头的规划改造领导小组,并将办公室设在罗湖区政府。
港铁罗湖站引入深圳火车站的构想得到了港方的正面响应,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田北辰先生在2020年中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港铁东铁线罗湖站接通深圳铁路的建议”的提案,港府在最新的施政报告提出“共同探讨罗湖口岸优化”,港铁集团也多次和项目组探讨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有关枢纽改造与深港合作的战略设想,已纳入省、市两级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深圳市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等重大政策文件。
中规院牵头的项目联合体团队有幸承担了后续开展的《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更新统筹规划》与一系列专题研究。在后续的规划设计中以面向实施为宗旨,采取了“减法”的策略,在上百次的协调沟通中调校优化了轨道网络连接及枢纽布局;深化摸查了地权物权,形成了更新腾挪方案和投融资财务方案;为推动枢纽改造实施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也协助推进了国资委牵头的人民南商圈复兴计划。
新一轮罗湖口岸枢纽改造正在推进,它的复杂性、多元性也超过了前两轮,美好的愿景需要各方协同,共同努力,谱写新的传奇!
……
《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中规院联合体
牵头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成员单位: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中规院项目主管:
朱荣远、王泽坚
中规院项目组成员:
何斌(负责人)、李春海、刘奕、孙文勇、梁尚婷、蔡燕飞、金鑫、徐鼎壹、胡诗齐、崔焱瑶、刘菁、张文娜、殷瑞琴、刘宝龙、邱凯付等。
项目承办组织:
深圳市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
陈磊峰、冯彦、程斌、何小林、陈楠、廖勤
本文视频版全解析:中规/日建/深交/中铁设_火车站改造获国优一等奖丨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中标方案(链接)
近期回顾:
【视频】广州设计+日建设计+广交院中标广州东站地区城市景观及环境设计国际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