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话题】《雷神3》:女人很重要,但爱情不再重要

2017-11-06 方老板 架空


   

从只为恋爱服务的花瓶,到实力逆天的反派,大银幕上女性角色的作用正在发生功能性的转变。                          



托尔回来了,简·福斯特没了!


《雷神3》这一波可以说是让无数兴冲冲奔着娜塔莉而来的(男性)观众心塞塞。


 

不过还好,这一次虽然没有了女主简·福斯特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女反派形象:死亡女神海拉



作为奥丁长女、北欧神话中的死亡女神,海拉统治海姆冥界,法力高强,拥有掌管阿萨神族生死的能力,是弟弟雷神托尔的死敌之一。在《雷神3》中,“女王”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海拉让雷神和绿巨人也费尽了心思,最终还是靠火焰巨人苏尔特尔和诸神黄昏这个通关秘籍,献祭了整个阿斯加德才干掉了这个女魔头。


可以说,虽然漫威一直被人诟病BOSS战无力,但只有这次确实是由于反派有高达,实力过于逆天。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在看多了自带天使光环的玛丽苏大女主后,近些年的银幕上出现了越来越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女反派形象。


同样是由“锤哥”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主演,2012年的奇幻冒险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中,查理兹·塞隆饰演的王后冷酷又艳丽,气场十足,一亮相就把白雪公主的风头压了下去。围观群众纷纷表示魔镜魔镜你是不是瞎,明明皇后才是最美的!以至于后来迪士尼特别推出了以皇后为女主角的续作《猎神:冬日之战》。



说到塞隆大姐大,最近几年实在是风头无两。无论是《普罗米修斯》里彼得·威兰的私生女威克斯,还是《速度与激情8》里的塞弗,都是夺人眼球的狠角色,尤其后者,作为速激系列的第一位女反派,也是一登场就拐跑了范·迪塞尔,实在是棒棒哒。



而时下风头正劲的《王牌特工:黄金圈》,则更是干脆把地表最强大毒枭这一重要使命交给了朱丽安·摩尔,影后阿姨演绎起这种角色来也是驾轻就熟,谈笑间把人做成肉馅。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起同系列的第一部,反派瓦伦丁手下那个酷到没朋友的女杀手嘉泽勒。小姐姐身手了得不说,一双改造过的脚真正是走路带风锐意如刀,堪称武艺最高强的残疾人。



今年夏天,好莱坞大片《新木乃伊》上映,里面的反派安玛奈特公主也令人过目难忘。


这位古埃及公主因为用魔法谋朝不遂而被擒,并被埋在大漠之下千年。千年后她得以重回人间,却因为曾遭极刑而心怀怨恨。于是她决定好好利用自己能够呼唤沙暴的黑暗力量,重建属于自己的王朝。


 

这样的例子在近些年的大制作中简直层出不穷。女性以花瓶形象出现在男主身边,或者仅仅在小成本惊悚恐怖题材中出演女主,好像已经是咸丰年间的事。


那个时候女主的作用无非是和男主谈一场感天动地的恋爱,在身陷险境的时候给男主提供一个英雄救美的机会,其余的大多数时间里只要安分守己地在那边美化环境就好了。


就像是前文所述《新木乃伊》中的安玛奈特公主。像这样有魄力又难搞的女反派,在老版《木乃伊》上映的时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那时候的女主——“英伦玫瑰”蕾切尔·薇姿——可以说已经表现得相当出彩,甚至有人认为其在此片贡献了演艺生涯最好的商业演出。



但归根结底,1999年的《木乃伊》也无非是沿袭了经典商业片的模板:俊男美女加上略带曲折的冒险,偶尔玩点小幽默小浪漫,女主角也还是落在呆萌美丽、力争不拖男主后腿的窠臼里。就这一点来说,“伊芙琳”这个形象还不如法老的妻子安苏纳姆来得吸睛。


 

不只是好莱坞,那时大部分的观影群众对于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要求都显著低于男性角色:男主角要帅、要能打、要智力超群,身边要美女如云,孤胆英雄往往单枪匹马拯救世界,然后单扛票房。女主角嘛,大概只需要养眼。


《007:大破天幕杀机》剧照


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动和促成了这种女性角色的功能性转变呢?


其一,是由于女性在社会分工中的作用被逐步正视。

今年夏天引爆全球的DC口碑翻盘大作《神奇女侠》,就是体现女性角色从打辅助变成主carry这一转变的绝佳范例。



这并不是大银幕上第一位女性超级英雄。在戴安娜·普林斯之前,《复仇者联盟》中的“黑寡妇”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的“猫女”,都是由魅力非凡的女演员出演的魅力非凡的女性超级英雄。



但与她们不同的是,神奇女侠在自己的独立电影中是当之无愧的唯一主角,整部电影就是讲述她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战士,并最终成为一个英雄的过程。


而克里斯·派恩饰演的飞行员史蒂夫,其作用反而更像是传统超英电影中的女主形象:陪伴、引导,并最终以自己的牺牲成就伴侣的涅槃。


这种角色主从地位的互换带来了非常赞的观影体验,并收获了不俗的口碑和物质反馈——上映一个月,《神奇女侠》就席卷了七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正如神奇女侠的创造者,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所说:“女性角色的许多长处遭人轻视(比如善良被视作软弱),因为她缺乏力量。”他认为,最明显和立竿见影的矫正方式就是创造一个女性超级英雄的形象:她必须既有男超人的力量,又有美丽和善的女性魅力。


一个冷知识:“测谎仪”最初就是由神奇女侠的原作者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发明。现在知道神奇女侠的真言索套是从何而来了吧?


而出演女主角的以色列女演员盖尔·加朵天生丽质,兼具这一女侠角色应该具有的力量感与美感,庶几达成了马斯顿博士七十余年前的愿望,并很快成为新的大众情人和全民偶像。


值得一提的是,执导《神奇女侠》的派蒂·杰金斯是美国一位知名女导演。在接手本片之前,她曾经拍摄了一部讲述女性连环杀手的故事《女魔头》,这为她赢得了评论界的广泛赞誉,查理兹·塞隆也凭借该部影片斩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项。


在宣布执导《神奇女侠》之初,杰金斯曾经对记者坦陈:“我只是尽我所能,为深爱这个角色的观众打造最棒的《神奇女侠》,并且我希望这部电影不辜负它曾承受的压力。”



对于华纳兄弟而言,聘请45岁的杰金斯显然也是一场豪赌。


2016年圣地亚哥大学Celluloid Ceiling 报告显示,250部最佳电影中,由女性导演执导的作品只占7%,比2015年还少了两个百分点。而此前的超级英雄宇宙俨然也是专属于男性导演的俱乐部。


杰金斯曾对此感到费解:“我知道长久以来有些工作被认为是男性专属的,但导演这一职业落入这个范畴让我很是困惑,因为这对女性来说是很自然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散发母性的一项工作,因为你必须看管片场所有一切的事宜。”


幸运的是,华纳和杰金斯成功了:《神奇女侠》大热,而超级英雄宇宙长久以来对女性导演紧闭的大门也就此打开。


2016年10月21日,联合国甚至任命了神奇女侠为联合国女权荣誉大使。虽然这仅仅是个噱头(同年12月12日,联合国宣布神奇女侠将在周末撤职),但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其二,这一转变也与女性观众自身的审美变迁有关。

这就与探讨平权无关,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女性意识觉醒现象。


这种情形在同一系列超级英雄电影里的表现,最有说服力。


以往的经验看来,即使咖位大到足以在演员表里位列前班,功能性的作用最多也就是男主的伴侣、助手和知识库。哪怕是像娜塔莉·波特曼这样充满魅力的女演员,在《雷神》里的存在感也不够瞧——何况“情敌”是汤姆·希德勒斯顿饰演的邪神洛基这样拉风又吸粉的反派。



今年夏天,“蜘蛛侠重返漫威”成为超级英雄爱好者津津乐道的一件大事。全新的《蜘蛛侠》电影也不负众望,口碑和票房双线飘红。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蜘蛛侠:英雄归来》中,女主丽兹的戏份少得可怜,“小蜘蛛”和心上人同框的镜头还没有和好基友共同出镜的机会多。



要知道在老版《蜘蛛侠》三部曲当中,托比·马奎尔饰演的彼得·帕克可是花了比对敌斗争更大的气力在与玛丽·珍的分分合合上,这段感情甚至还牵扯进了“小绿魔”哈利·奥斯本,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三角恋。


可以说,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年的三部曲虽然成功,却也完全可以看做是一部小清新校园爱情片。



事实上,男性观众是不太在意女性角色的戏份多少和吃重程度的,只要伊森·亨特还能爬迪拜塔,詹姆斯·邦德的高科技装备还不断更新换代,杰森·伯恩也依然打得精彩打得漂亮,他们身边的女人都做了些什么事又有什么要紧呢?


但女性观众却对此越来越有要求了。


以前的女性生活圈子较小,她们被囿于昼夜、厨房与爱。受限于眼界宽度,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往往更能引起她们的情感共鸣。


上世纪末赚足人们眼泪的经典爱情电影《泰坦尼克号》


而这种情形却越来越少出现在现代女性的身上。由于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爱情和婚恋已经不再是她们关心和看重的话题,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存在感、参与感甚至是使命感。


所以仅仅作为男主的伴侣和红颜知己存在,对于一个出色的女性形象而言就显得不那么够用了。


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一样: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恋爱中的女人再美丽再楚楚可怜,也显得雷同。而一个单核带队、意气风发的女英雄,或是冷艳邪魅、风情万种的女反派,当然要带感得多啦。


周星驰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中李若彤饰演的秦操


君不见那么多女孩子在微博上喊着要给凯特女王生猴子,某电影公众号撰文《每个女孩子在看塞隆这部片前,都以为自己是直的》。


所以说,成日为了爱情哭哭啼啼有什么意思,还是一起来打外星怪兽吧。

 

《异形:契约》剧照。女主的挚爱出场三分钟就领便当下线,剩下的就是女主单挑生化人+异形了。


其三,演技,不分男女。

以往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更多地是以男主的从属身份存在。所以即使是超一线的女演员也基本不可能单挑一个故事甚至单扛一部片子的票房。


这与演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魅力值关系不大:难道你能说“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或者朱迪·福斯特的演技不如凯文·史派西或者达斯汀·霍夫曼吗?你认为“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和安妮·海瑟薇不如“小李子”或“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吸引人吗?


但很多时候,剧本决定了女演员无法像同一部片中的男演员那样出彩——当一个人自带主角光环的时候,其他人除了安心为之抬轿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前几年《纽约时报》刊载了一篇文章,曾呼吁奥斯卡设立gender neutral 的best actor 奖项。文章的作者认为,男女演员的分类已经过时,在主张男女更加平等的好莱坞应该取消类似“影帝”“影后”的评选,改为设立单一的最佳演员奖项。


因为演技与竞技体育不同,是无须按性别加以区分和限定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演艺界的奖项应该向科学类的奖项(如诺贝尔)或是文学类的奖项(如雨果奖)看齐,才更为合理。


第85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詹妮弗·劳伦斯


这一观念被不同国家的不同人士多次提出,却始终未能遂行。究其原因,却并非由于奥斯卡主办方或是其他演技类颁奖机构对民间呼声视而不见,而是在现有情况下,实行奖项按性别分离,反而是对女演员更为有利的一件事。


究其原因,无非是大部分影视作品,依然是由男性角色充当绝对主角的,因而他的戏份和卖点、他可发挥的空间就注定要比同一部戏的女演员大得多。


那么在这种倾斜先天存在的情况下,假设一部剧只能出现一个角色角逐“最佳演技”,女演员的数量势必会显著少于男演员,难道我们可以因此期待更多的女性“best actor”出现吗?


2016年《奇异博士》中蒂尔达·斯文顿饰演古一法师


但改变是否必须在当下立即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种氛围下,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开始意识到,女性角色可以在影片中干很多事以增加自己的光芒,远远不止做一个漂亮的花瓶。


而无论是单一的大女主还是耀眼的女反派,其作用当然要比“男主角的红颜知己”大得多,演技的发挥空间也就从一个小小的从属框子里脱出,上不封顶。



如今,连超级英雄电影这个一贯被认为是男性导演和男性角色主场的阵地,都渐渐被魅力洋溢的女性导演和女性角色们所威胁,谁也必须正视这一点,那就是:爱情已经不是现代女性唯一的战场。


也许在某一天,我们真的可以期待一个真正的演技之王的诞生——而他/她登上宝座的唯一原因,是且只是因为炸裂的演技。

 



热文推荐



《龙珠超》:鸟山明晚节不保几成定局

他是微软程序员,用15篇科幻小说征服了全世界

《雷神3》:果然系列最佳,然而”漫威癌“已放弃治疗

矮人:与精灵可能同祖宗,为什么形象差那么多?

菲利普·迪克:创作了《银翼杀手》,却死在电影上映前


架空

奇幻|科幻|悬疑|惊悚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