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科献礼二十大丨与信息同行,与通信同步!

献礼二十大的 上海交大电院 2023-08-09

电院学科

献礼二十大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编者按

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瞄准科学前沿与关键技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科学合理和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办学体系,共建有八个一级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及仪器科学与技术。值此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特推出“电院学科献礼二十大”系列专栏,生动展现各学科优异的成绩和昂扬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向二十大献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交大人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源于1908年交大电机专科。百年来,培养了以杨嘉墀、张煦、陈敬熊、陈俊亮、李乐民、赵梓森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工程技术专家。学科始终贯彻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建设总目标,坚持“国家有为,国际有位”发展战略,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教学示范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教学基地,是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和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 01 -

E心向党

筑牢发展“压舱石”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发展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贯彻落实以“启航”“领航”“远航”全体学生大会为主干的全链条思政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以“攀登计划”为切入点,打造师生党支部共建、党建引导本科生科研的实践平台,为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学习提供接口,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基层党组织整合面向本科生的学科资源,构建“专业启蒙-师生互选-实验室跟踪培养-树立志向”的全过程育人机制,培养具有专业志向和报国理想的青年人才。


光纤国重师生党支部“迎接百年诞辰,寻访历史足迹”活动

师生共建,导学互动,学习四史,重走浦东开发开放之路


学科积极推进与重点单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培基地”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以“青春的选择”就业实践活动为抓手,推动学生深入实地了解国防军工、重点科研院所、重要央企等国家重点用人单位,积极聘任重点单位的高水平人才为行业导师,成规模、成体系地将品学兼优的学生输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去。


“探寻红色印记,传承百年初心”探访秦皇岛码头,杨树浦电厂




- 02 -

E流人才

三全育人硕果丰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发展贯彻落实 “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实施“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专业教育,构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体系,培养数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科研视野宽广的学术精英和实践能力强、服务国家重点行业的卓越工程型人才。

创建和实施“储英”“育才”“卓工”特色计划,打通本硕博贯通育人通道,加强本硕博持续性培养。与华为等企业设立联合研究中心,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


翟广涛教授指导的作品《基于视觉信号分解与融合的单屏多通道显示技术及应用》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信息技术组特等奖

符梦凡获康宁杰出学生论文大奖(中国高校学生首次进入该奖项前三名)


开阔全球视野,在国内国际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2015年以来,学生3项提案被国际标准采纳;9名博士生获通信、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图像图形等国家一级学会优博论文;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国内奖项10项;康宁杰出学生论文奖、马可尼论文奖等重要国际学术奖项23项。

学会优博及上海市优博名单(部分)

“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全国总决赛冠军,这是交大连续六年在该赛事上斩获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证书(部分)

学生社会实践


推动实践育人,开展百余项社会实践,足迹遍布15个中西部省份。40%的毕业生到华为、中电科等行业重点单位就业,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办学,鼓励和支持师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国际声誉和话语权。依托引智基地,利用IEEE Fellow等师资力量,推动课程建设国际化,累计开设40门次全英文课程,分别与华盛顿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多所国际一流高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和双学位项目。



- 03 -

E不容辞

勇闯科研无人区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发展理念,聚焦国家和上海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依托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重点建设融合媒体处理与传输、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光信息理论与技术、多模态探测与信号处理等四个研究方向。


 融合媒体处理与传输

围绕高通量、强交互特性的新型媒体服务全链条进行研究布局与联合攻关,以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重大任务为牵引,研究融合媒体信号的表示与处理、采集与生成、渲染与呈现、编解码、封装与传送,人机交互、媒体智能传播等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成果转化。





代表性研究成果:

攻克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关键困难,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CCTV全球覆盖项目,被CCTV称“全方面满足CCTV在海外热点新闻报道的技术要求,构建了面向全球、覆盖广泛、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了中央电视台国际传播能力”;重大活动航拍直播,直升机高清视频即时服务系统先后应用于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2009年国庆60周年庆典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CCTV全球覆盖项目及航拍直播

上海市科技技术奖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  

围绕6G新型网络架构和通信模式,重点开展6G广播蜂窝融合技术、边缘智能技术、空天地一体化技术、计算通信融合理论、通信-感知-计算一体化技术、智能反射表面通信、跨模态语义通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力求在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上取得突破,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贡献核心技术。





代表性研究成果:

构建通存算一体的移动计算通信融合网络,突破传统堆叠扩容模式

提出一套移动网络中通信、存储和计算三维资源的协同理论,搭建了国内首个大规模的5G融合试验网络,实现从传输管道到信息服务的跨越式转变,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IEEE马可尼论文奖

通存算一体的移动计算通信融合网络

左图:2019年IEEE马可尼论文奖(国际无线通信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奖项之一,每年仅1篇,这是近10年来首次授予大陆学者)

右图:2020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光信息理论与技术

重点开展光纤非线性信道线性化理论、光无线信道融合理论、多维光纤传感技术、激光雷达与成像技术、光计算与AI加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推动光信息领域在理论、系统和器件层面面向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支撑人工智能时代的持续高速发展。





代表性研究成果:

将智能算法嵌入超快激光,加速智能超快激光器落地

将智能算法嵌入飞秒激光器,大幅提升飞秒激光器自动锁模速度,并首次实现了对飞秒脉冲光谱的实时精细控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学领域权威期刊Optica和Light:Science&Applications等期刊,入选美国光学学会“Optics in 2019”和2019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获国际会议AFL2020评选的“Fiber Laser in 2020”。

全球光学进展及封面文章


 多模态探测与信号处理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多模态探测与信号处理研究,在微波雷达主动探测与视觉被动感知等领域培育颠覆性基础理论方法,凝练面向复杂环境的目标识别、复杂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卫星拒止环境下的大尺度导航定位等共性技术,服务于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人工智能战略。

实验场景


- 04 -

E心E意

师资建设百花放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注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育并举,形成了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布局合理、团结实干的良好态势。郁文贤教授作为产学研创新创业突出贡献者于2020年荣获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刘佩林教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王新兵教授创设《移动互联网》课程并出版相关教材,获宝钢优秀教师全国特等奖提名;熊红凯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田晓华教授获2017年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翟广涛教授指导学生获2017年挑战杯全国特等奖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郁文贤

宝钢优秀教师全国特等奖提名奖证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发展理念

聚焦全球视野

培养家国情怀

彰显学科优势

突破关键技术

建设世界一流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

你呢?

点亮“在看”,点赞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来源丨党群工作部  电子工程系

 编辑 | 马雨彤

责任编辑 | 王佳力澜

 

1、新锐榜样!电院博士生杨学获评2022年度CCF-CV学术新锐学者
2、@全球英才 诚邀依托上海交大电院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3、宏辞论道,以辩会友!电院学子在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辩论赛上载誉而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