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航司加速布局机上Wi-Fi 空中上网免费时代或将终结

2018-04-14 AK航空头条


机上Wi-Fi正迎来更多的参与者。

“现在国内很多中小航空公司都已经开始布局,未来两到三年内,预计会有500架以上的窄体机能够提供空地互联服务。”空地互联网产业联盟总干事王淼在4月12日举行的CAPSE第四届民航服务峰会上透露上述消息。

随着民航局放开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限制,越来越多的航司和通讯企业加速布局机上Wi-Fi,空中上网有望迅速成为司空见惯的一项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波空中Wi-Fi的建设浪潮中,三大航不一定会完全主导,中小航司也将成为重要的参与者。

而一旦在各大航司中普及,当前的免费Wi-Fi时代可能终结。从欧美、港台等地的航司经验来看,机上Wi-Fi有偿服务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旅客也有望获得更多差异化、个性化服务。

中小航司争相布局

今年1月,民航局全面放开了手机在客舱中的使用,消息一出,各大航司“火速”宣布可以在自己的航班上使用手机,而中小航司也“不甘落后”地推出机上网络项目。

“我们公司在洽谈准备落地的已经有四五家了。”王淼表示。不过,对于参与的航司,他表示涉及商业机密不方便透露。

不过他也提及,已经与中国联合航空、深圳航空、山东航空等公司做很多交流,2018年中小航空公司在机上互联网上很有可能有更好的表现。

王淼所在的空地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于2014年,由中国国航、中兴通讯等成员单位联手发起,致力于通过跨界创新让中国航班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

对于中小航司而言,加入联盟有望获得更大的谈判筹码,以解决改装及运营的成本问题。“因为飞机少,比方说每兆流量的价格可能在2元左右,但是如果多个航空公司一起,运营商可能就愿意把价格降到1元以下。”王淼介绍。

事实上,我国航司在飞机互联上起步并不晚,早在2012年就在与国际的航司探讨机上互联的相关方案。但是,由于国内对客舱内使用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有限制,众航司的积极性并不高。

根据在线空旅网站Routehappy测算,目前机上Wi-Fi已经覆盖了全球航班中超过三分之一的航程,其中美国的航司已有71%的航程可实现Wi-Fi全覆盖,而这一比例在非美国的航空公司中为13%。另有数据显示,美国实现空地互联的飞机已经接近90%。

相比之下,中国的飞机Wi-Fi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据民航大数据研究院统计,国内共9家航司拥有空中Wi-Fi业务(包括局域网),而除祥鹏航空外,另外8家Wi-Fi航班覆盖率均在5%以下。而真正使用空地互联技术的航司,只有三大航、海南航空、厦门航空等极少数航司。

无疑,放开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增加了航司布局的积极性。据几家中小航司,它们均有布局空中互联网的计划。王淼认为,在空中互联网布局方面,民航业可能一改“唯三大航马首是瞻”的情况。

“原来,中小航司的服务流程和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都参照了三大航,但是在机上互联网布局中,欧美很多先进航空公司已经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机上网络服务,在这方面其实已经不需要三大航制定标准了。”王淼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机上Wi-Fi也得到了高层的重视。2018年4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听取了宽带网络提速降费的工作汇报,特别提出要推动飞机上互联网接入业务,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

免费时代或终结

如果机上Wi-Fi在国内普及开,收费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目前,国内航司的机上Wi-Fi使用以免费为主,一般而言,经济舱旅客需要事先申请,而头等舱、公务舱旅客无需申请即可体验。

以南方航空为例,南航在24个国内外航班上提供了机上互联网服务,购买相关机票的经济舱旅客可通过南航官网或APP,在航班起飞前24小时申请免费体验,申请成功后,旅客将会收到提示短信或邮件。

而在更为成熟的航空市场,很多航司早已推出了机上Wi-Fi的有偿服务。香港航空服务总监简浩贤表示,目前香港航空的机上Wi-Fi前15分钟是免费体验,超出后旅客可以再订购不同时间段的套餐。

记者另外了解到,日本航空航程450公里以内的机上Wi-Fi收费5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0元;美国航空在北京到达拉斯、上海到达拉斯航班的机上Wi-Fi,2小时收费13.2美元、4小时收费18.7美元,航班全程则是20.9美元。

收费是基于对高额成本的冲减。在投资机上Wi-Fi项目的过程中,除了飞机改装初期的设备费用外,还有租赁宽带的费用,此外,设备加重、通信天线增加飞行阻力也会增加油耗。

根据《新京报》2017年4月援引联通航美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宏的话,“一架飞机需要的配套互联网硬件产品就需要4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软件、安装。我们核算的成本大概是350万美元,而这还不包括后期运维。”

事实上,对于机上Wi-Fi的盈利模式,业内也尚在探索中,主要包括机上前端收费和机下后端收费两种形式。机上前端模式主要是面向舱内乘客的,航司可以按照航段、流量、时间等方式,提供有偿Wi-Fi服务;后端收费则是通过向合作的企业和商户来收取运营费用。

王淼分析认为,单纯依靠前端收费或者后端收费都不是长久之计,均无法支撑航司的投入成本。他认为,前项收费有利于激励航司将机上互联的业务做得更好,“良性互动的市场是,旅客愿意支付服务的费用,航空公司也愿意拿更好的服务提供给旅客。”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在国内市场,将会是免费模式和收费模式并行,其中免费模式更具有引爆产业的潜力。

然而,从现状来看,谈大规模盈利恐怕还为时尚早,毕竟在非航业务中,机上Wi-Fi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简浩贤也表示,即使有部分收费,且付费用户占据两成左右,收费仍然只能够补充一部分成本,尚未形成规模性盈利。

据他预计,未来2-3年内,机上互联都还将处于摸索和培育期。由此看来,国内中小航司布局机上Wi-Fi或许需要更加谨慎的考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让空姐下跪、用瓶装水砸员工脸——细数韩国财阀的特权和劣迹

高速扩张的海航集团正在酝酿一场巨变


更多行业资讯,尽在航空头条

长按二维码下载“航空头条”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