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家成:前脚刚访华,后脚就在钓鱼岛“搞事情”,安倍到底想干什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观点中国 Author 中国网


众所周知,中日关系曾因2010年的中日撞船事件、2012年日本政府把钓鱼岛国有化、2013年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而冷却。前不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刚刚完成7年来首次访华,中日关系得以改善。


然而,在此背景下,日方在背后搞动作,渲染“中国威胁论”,继续在钓鱼岛问题上挑动中国的敏感神经,采取了一系列足以颠覆两国关系改善潮流的“险招”,使中日关系再度面临考验。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日美两国政府根据2015年修订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正推进制订自卫队与美军的首个联合对华作战计划,以便两国武装部队联合应对钓鱼岛“有事”的情形,双方目标是明年3月完成计划制订工作。


多位日本政府有关人士证实了这一消息,日美加快军事一体化的动向更加明显。


今年日本通过的第三期《海洋基本计划》突出海洋安保。日本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修订指导未来国防开支的《防卫计划大纲》,以应对不同于以往的外部环境,尤其提到了逐渐成为“威胁”的中国。


此前,日美经常举行“夺岛”联合军演。最近共同搜寻潜艇的日美联合演习也旨在加强日美合作,制衡中国。


日本政府还拟加速开发作为防卫装备的大型无人潜水器,旨在瞄准中国活跃的海洋活动,这样日本可通过活用无人潜水器,在日本附近海域确保并维持主导权。


对日本政府而言,应对中国通过持有航母等加强远洋活动能力,并着眼南海及太平洋海洋活动的动向,是安全保障方面的重要课题。


为了在中国潜艇等驶向太平洋时的“通道”南西诸岛附近海域构建持续性的警戒监视体制,如果日本活用无人潜水器,就能“保持优势”,“有望形成直至未来的有效威慑力。”


中日关系好转的内部动力不足,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因应是主因。主张“美国第一”主义、奉行“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促使中日靠拢。中国与美国的摩擦不仅限于贸易,在军事等多个领域也日趋激烈。


中方旨在通过与日本改善关系撬开日美同盟,避免日美合作应付中国的事态。美国在贸易领域对日本也加强施压。美国这一外部因素,成为中日走近的最大推动力,也由此形成中日关系改善是一时权宜之计的消极认知。


安倍访华,向海内外展现了中日关系“重回正常发展轨道”,经贸文化合作成果丰硕,中国“欢迎”安倍提出“化竞争为协调”、“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和“推进自由公平贸易”的理念,但未提及日中关系“新三原则”。


安全领域的难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潜藏着关系可能再次恶化的脆弱一面,成为两国关系持续改善的“政治地雷”。


中日关系刚有转机,两国之间的隐忧就浮出水面,钓鱼岛问题首当其冲,会对两国整体关系产生破坏性的负面影响,危及两国经贸合作的良好氛围,重挫双方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战略互信。


日本对华又拉又打,反映了其对华既想倚重又要遏制的复杂心态。中国持续崛起,使得日本逐渐落后于中国,日本开始正视中日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无法继续容忍中日关系政经双冷的残酷局面,试图通过首相访华予以化解。


但另一方面,又在钓鱼岛问题上寸步不让,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拉美遏华动作不断。对此,中方反复派公务船驶入钓鱼岛周边海域,也没有同意重启围绕东海油气田共同开发相关2008年协议的谈判。


日本需要反思和吸取之前中日关系恶化的前车之鉴,“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继续在钓鱼岛问题上蠢蠢欲动,激化本已平静的钓鱼岛争端。若钓鱼岛问题再次演化成危机,中国领导层也有可能转变对日姿态,变得强硬。


目前,中日双方对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事实上的共同管理,共同践行中日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启动海空联络机制,应当成为两国之间的战略默契。只有这样,回到正轨的中日关系才不至于再迈向歧途。


相关链接


李家成:蓬佩奥和金正恩的会谈,是为特朗普访朝铺垫?

李家成:驻韩美军永久驻留是否会影响终战宣言签署?

唐彦林、宋静、李家成、张源培获聘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玲 顾心阳

图文编辑/冯文源






作者:李家成,察哈尔学会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中国网观点中国,2018-11-07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察哈尔学会微信公众号


前瞻性

影响力

合作共进

发出中国声音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察哈尔学会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