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殿堂 | “智能、元宇宙与未来社会”讲座在浙江荇海书店顺利举行
今年8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与浙江荇海书店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校企合作。荇海书店向哲学学院捐赠设立“荇海哲思基金”,共建实践基地,支持哲学学院的实践育人。哲学学院与浙江荇海书店共同举办月度“紫荇弱水读书会”和年度“全民数智阅读论坛”两个品牌活动。
为落实双方的合作内容和提升合作水平,2022年10月30日,学院党委书记李恒威教授在紫荇弱水读书会第三期作了“智能、元宇宙与未来社会”为主题的报告。讲座采用线下和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下出席讲座的嘉宾和听众有50余人,有3.9万人次在“慈晓”公众号上观看了本次讲座的直播及回放。讲座由荇海书店总经理许新苗主持。在讲座伊始,李恒威教授分享了以“荇海书店”为题在人工智能作诗、作画、写作等AI平台上的结果。例如,AI作诗程序以“荇海书店”生成五言绝句藏头诗——“荇内无双士,海滨第一流。书成千古事,店老亦风猷”。在某种意义上,AI作诗程序生成的这首五言绝句完全可以通过格律诗的图灵测试。第四次工业革命所蕴含的巨大革命力量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和塑造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为想象人类社会的未来赋予了巨大的可能性。基于科技发展现状,合理预判未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哲学的视角出发,解读以智能、元宇宙为代表的超级科技与未来社会关系的问题是本次讲座的核心内容。
讲座的第一部分是“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在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中,人类心智包含“智”“仁”“勇”三个方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知”“情”“意”三者。人类心智的功能是多元的,人类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讲座向大众介绍了理解人类心智的两个轴向:横向的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纵向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人工的智能就是试图了解人类智能的本质,研究模拟和延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并创造出一种新的能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目前人工智能研究包含三个流派,即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动主义。讲座以莫拉维克悖论为引,直观展现了人类多元智能的“宽广”和人工智能的“狭窄”。就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状况而言,人工智能技术还存在诸多瓶颈,人工智能发展的整体方向需要聚焦解决人工智能在语义开放性、迁移性和通用性上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中的深度应用,人工智能还将带来超乎想象的成就和应用。
讲座的第二部分是“虚拟现实与元宇宙”。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是元宇宙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驱动力。讲座从虚拟现实概念和实现机制的分析延伸到元宇宙定义、内涵、数字分身及应用的解读。以虚拟为重要特征的元宇宙从远古时期就已存在,早期壁画、文字的出现即是人类对元宇宙的最初体验。记忆、象征、语言、文化能力的扩展使得人类构成具有丰富观念(表征或模型)的虚拟世界。随着数字技术的强大,虚拟现实通过技术手段模拟出愈加沉浸式的感官刺激,使人类在知觉中产生与现实相似的感知体验,并最终建构形成虚实融合的社会——元宇宙。讲座阐述了学界和产业界对元宇宙两种认识,即虚实融合的混合世界与相对于物理世界的数字世界。元宇宙是以虚拟现实为核心,基于多方面、多层次技术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数字化身与现实个体之间如何保持同一性是是元宇宙提出的一个重要哲学问题。元宇宙为“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共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从而为各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创新动能。
讲座的第三部分是“技术、想象与未来社会”。克劳斯•施瓦布在《第四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认为,各种技术汇聚融合不但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在改变人类自身,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它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变革,是存在逻辑的转变。以技术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为例,讲座在提到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发布的《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时强调,特定历史时期下发生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改变了高等教育的格局,而新兴、智能技术则帮助教育良好的顺应这次全球性的转变,从采用的学习工具和模式,到当前和未来对课堂和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期望都在技术的支持下逐步实现;国内外高校微型证书大幅增长、混合式课堂的普及、大数据学习分析的应用,都是技术推动下的应运而生的新趋势。智能技术的多元应用正塑造着高等教育的未来。正如钱学森先生在书信中所说,他对“灵境”(即虚拟现实)技术兴趣在于它能大大扩展人类的知觉场景,使人类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元宇宙和智能化社会将引入新的生存逻辑,为此人类必须具备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元宇宙到来的新的品质和思维方式。
图文 | 秦书渊 王菲
编辑 | 郭航宇
责任编辑 | 陈舒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