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不好看?细数综艺续集“七宗罪”
文 | 帕丁顿
又到了年底观众对各类节目需求大增的时候,最欢乐下饭的综艺怎能缺席?然而当大家眼巴巴等自己喜欢的综艺续集开播时,却是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靠一张嘴打天下的《奇葩说7》,奇葩不再,能说会说的更是越来越少;有财有貌还努力的“浪姐”到了第二季,集体划水、翻车,姐姐们们要么不会唱、要么不会跳,更要命的是,她们还压根不愿意拼了;《吐槽大会》早就沦为“洗白大会”,嘉宾和观众心知肚明,但没想到这次连有趣的槽点都快找不到了。
爆款综艺续集真的搞不动了吗?问题究竟出在哪了?今天我们就来细数综艺续集“七宗罪”。
一宗罪:太着急
这一票必须投给《乘风破浪的姐姐2》(以下简称《浪姐2》),距离上一季姐姐成团夜仅仅隔了4个月时间,《浪姐2》就迫不及待的开播了。
这里也确实不得不佩服芒果的执行力,这么大型的节目、这么一大群不省心的女人,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全部协调到位,是需要制作团队有足够经验、专业度和配合默契的,而且能在这么短时间搞定一众金主“爸爸”,实力也的确是过硬。
然而,能力再强、牙口再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作为30+女性突破自我、展现风采的节目,姐姐们的综合素质,自我心态是否符合节目要求,这必须得花时间把关筛选,用心组合。就像一顿丰盛的大餐,食材不对,再好的厨子也很难料理出人间美味。
显然,这次在有限的时间里,节目组把嘉宾选择的重点放在了热度和话题度上,以至于最终亮相舞台的姐姐们,和节目气质并不契合,目前《浪姐2》已经到了二公阶段,可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找准自己定位,也没有激发出斗志昂扬的精神。
二宗罪:吃老本
前五季评分一季比一季高的《王牌对王牌》是浙江卫视当之无愧的“王牌”节目,尤其是沈腾、贾玲、关晓彤、华晨宇这四个活宝组成的“王牌家族”战队,赚足了观众好感。“王牌家族,谁都不如”几乎成为观众的一种生活,没有他们的日子,大家吃饭都不香了。
然而节目到了第六季,除了依旧超多的广告、玩烂的游戏,套路竟然没有一丝丝改变,还是“你比划我猜”“传声筒”“抢歌词”,纯纯的复制粘贴,合着两季间隔的时间只是给演员们抽空拍个戏,上个别的综艺,节目组抽空招个商,其实连招商都不用费劲,六季节目有一半总冠名都是VIVO。
《王牌对王牌》是难得的四位固定MC人人有梗的节目,看来这季依然是要在厚厚的老本上躺着吃了。
三宗罪:选题耗尽
相较于《王牌》这样怎么躺都好“吃”的节目,更多的节目不得不在推陈出新上绞尽脑汁,强观点、强信息输出型的辩论节目《奇葩说》尤其如此。
马东出走央视又离开爱奇艺后独立创立米未传媒,《奇葩说》就是该公司输出的第一档栏目,他和高晓松、蔡康永组成的“马晓康”组合,带着一众能言善辩的“奇葩”在市场混战中杀出重围,成为独树一帜的王牌节目。
《奇葩说》前期的辩手虽然观众一开始不熟悉,但他们实力都不容小觑,马薇薇、范湉湉、邱晨、颜如晶、肖骁、姜思达、陈铭等等,他们既有专业辩手的素质,又有“奇葩”的风采,一个个唇枪舌剑、骨骼清奇、脑回路异于常人,是当之无愧的“奇葩”。
这些年,节目不光将辩论带成一股社会潮流,影响年轻人独立思考,还贡献了“爱上人工智能算爱情吗?”“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我该支持还是反对?”“高学历女生做全职太太是浪费吗”等太多引起大众深思的社会热点话题。
到了第七季,辩手渐行渐远,段子手越来越多,节目向偶像化、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明显,玩梗玩得比隔壁《吐槽大会》还精彩,就是辩论的选题和深度都不能再现往日巅峰时刻的辉煌。
四宗罪:人才枯竭
郭德纲曾经说“还是先搞笑吧,相声要是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喜剧类节目当然也是如此,但就连郭德纲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他历任主持人、观察员、召集人的《欢乐喜剧人》系列的确越来越不欢乐了。
《欢乐喜剧人》如今已经播到第七季,评分也从第一季的8.3分,一路下滑到现在的4.2分,这档节目一开始是个香饽饽,大家都追着看,做着做着成了鸡肋,然后成为味同嚼蜡的“蜡”。
2015年节目刚开播的时候,以沈腾为代表的开心麻花团队在舞台上大放异彩,随后的“喜剧之王”岳云鹏也是人见人爱,但是喜剧真的不好做,到了第三季观众就实在啃不动了,郭德纲自己也感叹,人才都已经被挖尽了。
人才枯竭的窘境不光是《欢乐喜剧人》的一道坎,太多综艺续集乏力,实际上都是难以解决“人才”的问题。
五宗罪:同类太多
作为大众娱乐的综艺节目,本身门槛要求并不高,除了《奇葩说》这类壁垒较高的节目,其他的更多是靠模式、嘉宾出圈,因为技术含量不高,所以大家互相模仿起来也并不难,于是每当市场上一档新类型节目火了,很快就有一大批同类型节目跟上,快速把观众拉向审美疲劳。
前几年唱歌类节目很火,《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我是歌手》等节目一下子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爸爸去哪儿》火了,就马上跟进《爸爸回来了》等等,一时间明星爸爸和孩子都不够用了,观众也看懵了。
《乘风破浪的姐姐》大火之后,乘着女性题材之风,接下来有一大波“姐姐”类节目都已经整装待发。
“搭便车”是业界常态,只是真正成为爆款,能够被观众牢牢记住的,往往是靠“笨办法”另辟蹊径、推陈出新的节目。
六宗罪:明星划水
坊间有一种不成文的叫法,把明星们划分为“电影咖”“剧咖”“综艺咖”,以前大家都削尖了脑袋往“电影咖”上凑,感觉那是更高级的存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综艺成为明星们趋之若鹜的目标。尤其在这两年电影市场不景气、电视剧变化多端的情况下,明星更喜欢上综艺刷脸、攒人气了。
过去几年,一些优质的综艺节目确实帮助明星拉了不少人气和好感,比如《奔跑吧兄弟》中,邓超、杨颖、郑恺、李晨、陈赫、王祖蓝等人,凭借在节目中的精彩表现,事业更上一层楼。
但是还有不少明星既想通过综艺出圈,又难以卸下偶像包袱,或者只是把上综艺当作一个活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混在里面摸鱼划水。
而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可以划水,我可以换台啊。
七宗罪:洗白大会
要说“洗白”功夫哪家强?那必须是《吐槽大会》。
2016年,王思聪以嘉宾身份亮相一档全新节目《吐槽大会》,可惜首期节目内容太过劲爆,只播了一期就被下架了。
重新整改播出后,《吐槽大会》逐渐变成明星们的花式洗白大会,发起人李诞也发愁节目到底能做到哪一天?他知道《吐槽大会》的确一季不如一季好看了,他也知道节目早就违背了原来的初衷,变成“洗白大会”。
其实观众也明白,明星们没有人真的是来找骂的,他们目的很明确,靠“自黑”以及“他黑”起到翻红的目的,这没问题,问题是他们愿意让人吐槽的点是越来越少了。
就以最新的《吐槽大会5》来说,主咖黄奕的槽点只有前夫,马思纯的槽点绑定周冬雨,马苏是交友不慎,秦昊是万年不变的“嫁对娘”,难怪伊能静都忍不住发文,别光拿人家年龄开玩笑,请尊重尊重女性。
当大家“洗白”都洗的这么敷衍,观众还能有多少耐心呢?
以前电视时代的综艺节目基本都不分季,像《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都是每周一期固定时间播出,观众的选择范围有限,随着网络平台的兴起,季播的概念和方式开始流行,观众可选内容更丰富了,而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则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当下很多节目都有这样一个生命周期,第一季出圈,第二季走向成熟,第三季要是无法突破,牢牢把握观众,那么接下来就是走向滑坡,面临快速被砍掉的命运。
如果追求长久太难做到,或许如何在有限生命周期内将一个IP的价值最大化,才是很多幕后制作团队的目的。
往期回顾
错过2020的春节档,今年有哪些惊喜?张昭:被资本耽误的电影人的一生
把一手好牌打烂的《暗恋橘生淮南》,究竟因何变味?导演大鹏和《吉祥如意》的真与假看完《乘风破浪的姐姐2》初舞台,是不是更怕变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