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贾玲,一个你无法对她下手的女人

影视圈传媒 剧影圈 2022-06-24


文 | 帕丁顿




过去一年最大的感受是,哪哪都是贾玲。

 

春晚刚过,《王牌对王牌》正在热播,《你好,李焕英》已经上映了,手机、电视、银幕全方位被她占领。天天“见面”还没生厌,大概也就是贾玲了。

 

2016年,贾玲参加《喜剧总动员》把自己过世母亲的故事改编成小品《你好,李焕英》,让大众知道了她的家庭故事,这让她在扎心的喜剧中收获观众的眼泪与掌声。

 


四年后,没想到贾玲首当导演,再次将这个故事改编成同名电影,以黑马之势闯入春节档,这次她依然能成吗?

 

再炒“李焕英”IP,替贾玲捏把汗 


以“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主题,把自己过世母亲的故事一次次呈现出来,尤其是春节档这样商业氛围极其浓厚,竞争异常激烈的档期,内心斗争和压力可想而知。为了票房还要面对花式宣传,接受各种采访,一次次讲述自己和母亲的故事,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虐心的。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作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她作为大碗娱乐公司创始人进军电影市场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从这个层面讲,“李焕英”题材的确是十分保险的。


也看得出来为了这个项目,贾玲把这些年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的“家底儿”都搬了出来,自家当家花旦张小斐担任女主角,最佳搭档沈腾担任男一号,陈赫、乔杉等倾情加盟,贡献精彩表演。

 

电影《你好,李焕英》成了吗?

 


从目前的票房和口碑来看,这部电影都是相当不错的,豆瓣评分8.2分,可以说是近年来评分最高的春节档影片之一了,看过的观众都说好,不论男女老幼都是笑着进去,红着眼出来,纸巾用完一打。

 

票房也相当可喜,2天5个亿,猫眼预测最终票房或高达25亿,这成绩就是张艺谋、陈凯歌也望尘莫及。

 


作为相声小品演员的贾玲第一次当电影导演,《你好,李焕英》完成的还是比较流畅,即使开始的时候担心来回炒“李焕英”IP可能会引起不适,但看过之后依然会被贾玲的真挚感动,这份情真意切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掉上述顾虑。

 

不过,如果贾玲和大碗娱乐今后要在电影道路上继续前行,或者以开心麻花为对标的话,那么在专业度上还是有很大精进的空间。

 

《你好,李焕英》的问题在于主线不明,故事讲的支离破碎,人物塑造失利,以及导演在真切情感下对电影语言的把握无力。毛病确实不少。

 


故事讲述了贾玲饰演的女儿贾晓玲在母亲意外去世后,穿越回八十年代,看到了自己没出生时年轻母亲的状态,回想母亲这一生的辛劳,她想改变她的人生轨迹,让她过上更幸福快乐的富贵人生。

 

在这种设定下,各种“段子”轮番上演,是的,严格说这就是部段子集锦,几乎所有人物和情节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抖包袱。


要命的是,对于贾玲来说,她是电影新手,对于观众来说,那影片可看的多了,所以,她的包袱往往还没抖出来,观众已经猜到了结果。笑倒是也笑了,哭倒是也哭了,但更多是生理上的。

 


贾导的第二个严重失控之处是对人物的处理,看得出她很认真的在塑造人物,只是她把握不住人物该如何推动情节,基本上整场电影除了她自己肆意泼洒的眼泪,其他人物都是道具人。


像江叔、爸爸这几个角色存在的意义就是,这里需要个插科打诨的,此人就出现一下,那里需要个煽情催泪的,那人再出现一下。他们连工具人都算不上,只能说是道具人。

 

就连男一号沈腾的存在都纯是为了抛段子,为母女俩的感情当垫脚石,其他没有一点意义和价值。

 


影片结构的优点在于最后二十分钟的反转,实在是过于催泪,这里先不剧透了,毕竟影片刚上映很多人还没有看。


但也正因为这个反转,影片始终是没有走出中国式家长和孩子关系的困境,没有达到贾玲导演真正想表达的“女人首先是她自己,然后才是母亲”的目的。

 

如果“李焕英”IP是大碗娱乐版图的一部分,接下来还有舞台剧版本的话,那贾导一定要慎之又慎了。

 

A面贾玲:演员


如果不是贾玲,这样炒作“李焕英”IP,人设显然是要崩了。

 

如果不是贾玲,这样丝毫不顾形像的女演员,压根没有大红大紫的机会。

 

如果不是贾玲,把娱乐圈顶流男星“调戏”个遍,早就被口水淹死了。

 

但她是贾玲。一个让你笑到哭,哭着笑的女人,一个让言承旭脸红,刘德华要跟她组CP的女人,你实在无法忍心对她下手。

 


贾玲出身于普通家庭,不是马化腾那样的普通家庭,是实实在在老百姓的普通家庭,为上大学要凑学费的家庭,偏偏她从小就爱上了文艺,梦想着将来能成为章子怡那样的“名角”。

 

贾玲第一次高考就信心满满的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可惜出师不利没考上,第二年再战中央戏剧学院,阴差阳错之下她被中戏相声班录取了,师从著名相声演员冯巩,成为一名罕见的女相声学员。

 

满怀梦想去上学,苦熬四年迎来的是毕业即失业的灰头土脸。


当时相声小品大环境不景气,女相声演员更是无处谋生,但是从小就坚信自己能红的贾玲不可能轻言放弃,她靠姐姐微薄的工资和自己偶尔演出微不足道的收入,硬生生在北京挺着,住着400块钱一个月的胡同老平房,冬天连暖气都没有,每天早晨还要去外面街上倒尿盆,最心酸的日子里,她就靠自己能红的信念挺着。

 

“王菲不是也倒过尿盆吗”,这是后来贾玲回忆往昔经常说的一句话。

 


但是挺了几年下来,贾玲的事业依然没有起色,每月姐姐资助的几百块钱,对于老家的姐姐来说已经是能给的最多,对于北京的贾玲来说是杯水车薪,连饭都吃不饱。最后的时刻她想,“宋丹丹老师是29岁上了春晚,我今年26,再给我一年,不火我就回家。”

 

冯巩知道贾玲的窘境后,就带着她四处演出,尽量给她争取机会让她多露脸多赚钱,改善改善生活。


贾玲也终于在自己28岁的时候,迎来了首登央视春晚舞台的机会。

 


2010年,贾玲和搭档白凯南走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带来她自创的酷口相声《大话捧逗》,尽管没有从此一炮而红,也得到业界和观众的更多认可,算是正式迎来自己人生的转机。


当时湖南卫视的导演看中她,问她愿不愿意演戏?贾玲以为终于遇到自己人生的“张艺谋”,要摇身一变了,结果等待她的是一档综艺节目《百变大咖秀》。

 

这个意外的机会给贾玲打开另一扇窗,从此之后,贾玲彻底解放天性,她在节目里扮演玛丽莲.梦露,演白娘子,甚至女扮男装模仿阿宝、周晓鸥、火风,尤其她粘上大胡子,中气十足的唱着火风的歌曲“抱一抱那个抱一抱,抱着我的妹妹上花轿。”气场和吨位真的是毫无违和感,把观众逗得拍手叫绝。

 


看到这样“作贱”自己的徒弟,师傅冯巩忍不住给她打电话,上来就生气的说,“把自己弄成那样,你以后还嫁不嫁人了?”

 

师傅劝她多出点好作品,演员始终是得有作品才能立得住,好的作品一样是可以多赚钱的。她知道师傅心疼她,是真心实意的为她好。



贾玲也知道她是真心喜欢喜剧,愿意把快乐带给观众,而这份快乐她并不认为是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上,虽然也有顾虑和纠结的时候,但她是真的喜欢,如果心里委屈,这种快乐是演不出来的,她很坚定自己该走哪一条路。

 

综艺从此成了贾玲的一个重要战场,《欢乐喜剧人》《今夜百乐门》《王牌对王牌》等等经典节目总能看到贾玲快乐的身影。

 

贾玲的选择没有错,综艺为她快速积累了观众基础、人脉和财富,2016年,闯荡北京多年的贾玲成立自己的公司大碗娱乐,签下张小斐、许君聪、卜钰等喜剧艺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B面贾玲:老板


大碗娱乐这个名字很独特,贾玲说因为自己从小就特别能吃,吃饭得用大碗,以前自己的微信昵称就是大碗,开公司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这个特别符合自己气质的名字。

 


大碗娱乐推出的第一个作品,就是小品《你好,李焕英》,由于这个作品的真情催泪,悲喜交加,很多人将此称为贾玲的“封神之作”,赞美这个小品真正体现了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大碗有两位女当家花旦,一位就是实力担当贾玲本人,另一位是贾玲力捧的,被称为喜剧界颜值担当的张小斐。

 

签入大碗之后,贾玲给张小斐创造了很多优质条件,各种演出为她争取女一号的角色,捧自家旗下艺人的架势不弱于任何一位老板。


对外护犊子,对内一家亲,完全没有上下级之分,旗下艺人都说,贾玲平时一点老板架子都没有,完全跟大家打成一片,只有一种情况下贾玲才会把自己当老板,大家也才会对她以老板相待,那就是发奖金的时候。

 


贾玲的好人缘不是吹出来的,不管男女老幼,她的粉丝真正实现了全年龄段覆盖。


而且,贾玲在B站还有个称号,当季顶流男星试金石,意思是判断一个男明星是不是当下顶级流量,就看她有没有跟贾玲组过CP,如果没有,那对不起,还得靠边站了,只有跟贾玲互动过的男明星,才称得上真正的顶流。

 

如果这个人换成别人,那八成被男星粉丝们喷得体无完肤,但是贾玲不会,她依然稳坐自己的C位,还让男星们的粉丝顺带粉上了自己。

 

做到这一点不是因为贾玲心机深,恰是因为她不耍心机,给出来的只有真诚,老板有这样的好人缘怎能不招财呢。

 


大碗娱乐要涉猎的范围包括舞台、电视、综艺、网络等各个领域,看来是要跟开心麻花、德云社一较高下,但大碗娱乐涉足电影圈推出的第一部作品还是《你好,李焕英》,虽然稳,但也难免反应出大碗娱乐内容积累的不足。

 

商场上见真招光靠人缘是不够的,持续性产出优秀作品,丰富商业版图,才是王道。


在“李焕英”之外,老板贾玲亟待开发第二个优质吸金IP,观众还没有对贾玲下手,但她接下来必须对自己动手了。












往期回顾


留住电视机前的年轻人,央视春晚做对了吗?春节宅家必备指南:过年七天乐,看片看到爽头顶前作光环, 《我的时代,你的时代》能成为下一个爆款吗?越来越不好看?细数综艺续集“七宗罪”错过2020的春节档,今年有哪些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