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风故事丨葛健豪:好母亲 儿英烈 女英雄

清廉湘乡 2024-05-05


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开展纪律教育专项活动以文润廉,崇廉尚廉从家风故事中汲取营养 促进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增强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的思想自觉


葛健豪(1865-1943),出生于湘乡荷叶桂林堂。原名葛兰英,是中国早期女权活动先驱,女子教育先驱,女革命家。她和秋瑾、唐群英互为闺蜜,被世人合称“潇湘三女杰"。她两度主办女子职业学校,50多岁求学长沙并陪伴儿子蔡和森、女儿蔡畅赴法国勤工俭学,被当时舆论界称为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
1914年,葛健豪的丈夫为得一个财主500银元,要把年仅10来岁的小女儿蔡畅卖给人家作童养媳。葛健豪极力反对,蔡和森在长沙知道这件事后也极力反对,3个人一致认为只有用“逃婚”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由蔡和森把妹妹蔡畅从永丰接到长沙读书。随后葛健豪又卖掉娘家陪送的嫁妆,带着长女蔡庆熙及外孙女刘昂从湘乡到长沙读书。蔡家祖孙三代5人进省城求学,一时在省城传为佳话。

由葛健豪创办的湘乡第二女子职业学校,成为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中青年女生的“妇女之家”,她任校长兼教导主任,经常集会宣讲时势、议论国事、谈女权解放。当时在校学生中,“放足”、留短发,提倡妇女自立自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一时蔚然成风。葛健豪还曾在长沙颜子庙办过一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由于与共产党的关系密切,学校实际上成了革命者的活动场所。葛健豪亲自参与接头联络,还让党内同志在校内寄住,学员中也有许多毕业后成为革命者。
 1919年12月,54岁的葛健豪与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四年,她像小学生一样刻苦攻读法文。她积极支持儿子蔡和森与向警予、女儿蔡畅与李富春自由结婚。葛健豪的刺绣工艺精湛,深得法国妇女的喜爱,一件可卖几十法郎至上百法郎。换来的钱,她不止是供自己和儿女们的勤工俭学,她还用剩余的钱资助他人。葛健豪积极参加留法学生的革命活动,曾发起组织了“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队”,冲进了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迫使其作出让步。
葛健豪归国后先在长沙安家,大革命失败后她辗转于武汉、上海和老家湘乡,掩护儿女、儿媳和女婿干革命。1931年,蔡和森在广州牺牲,家中的人怕她伤心,一直瞒着未让她知道。葛健豪在临终前还活在儿子能回来看她的希望里。毛泽东等人在长沙时,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在法国时,都曾受过葛健豪的亲切关照,他们对她也十分尊敬,称其为“大家长”、“蔡伯母”。葛健豪逝世后,毛泽东为她写了“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

来源:《灵秀流芳——湘潭女性名人家风家教故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