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PaaS无SaaS:数字化的第一场地震,来了

彭pp 私域流量观察 2022-10-21
点击上图,查看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拉开序幕,马克圭在《世界文明史》里提到,「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物理意义上的烟囱,确实是时代的文明,但也困扰得不行:伦敦从那开始就成了雾(wu)都(mai)。


两百年后,第四次工业革命都被德国人宣布拿捏住了,但「烟囱」,还在!马克圭听了要掀翻棺材板:怎么还在啊?!所幸在今天而言,「烟囱」只是概念,并非实体。

 

然而,全世界的企业都忌讳莫深。

 

来自维基百科的解释是:「烟囱(式)」系统,一种不能与其他系统进行有效协调工作的信息系统,又称为「孤岛系统」。

 

举个一听即懂的例子。

 

大概在2016年的时候,刘强东发现,京东商城的销量跟增长不成正比,销量好但增长乏力,而彼时阿里巴巴却节节上升。都是做电商,差别这么大?

 

京东虽是互联网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产,也建立了物流体系、供应链等强大的零售基础设施。但在某些方面,京东更像是互联网上的沃尔玛(互联网零售),而非互联网原生企业——

 

由于业务庞杂,当时京东各个业务线条都自配备研发团队,拥有自己的数据仓库(系统),这样的数据仓库,总共有60个,系统与系统之间没有打通关联,每一个系统都是一条「烟囱」



所以当90%的用户都在京东买手机,利润最高的手机壳却在别的平台买的时候,京东只能干瞪眼——他们并不清晰用户的画像,也并不知道用户下一步买什么,更也无法影响用户决策。因此在淘宝凭借大数据千人千面保持增长之时,拥有60个数据仓库的京东还是采取中心化货架模式。

 

系统与系统之间都无法一个  鼻孔  出气,钱怎么可能一起赚。更何况,多数据≠大数据

 

吃亏之后,他们东哥决心改革。时任京东零售集团技术与数据中台负责人黎科峰带领4000人团队,苦干两年,为京东造出了一个中台系统。这套系统把60多个数据仓库打通,实现数据一致性和资产化。

 

2019年,已经连续亏损15年之后的京东,盈利了。京东一度停滞的用户也重新获得增长,活跃用户从2.3亿增加到4亿。

 

2020年京东建立芬香社交零售、投资兴盛优选等社区团购等,始终保持多种零售业态的活跃度和竞争力。这些看似互不关联的行业板块的运作和底层,是一套一致的数字技术平台和逻辑在支撑。

 

如果没有这套中台,且不说无法千人千面,一旦他们东哥要整合所有部门的数据,打工仔们就只能像超级马里奥一样在烟囱(系统)上蹦来蹦去地收集数据。

 

不难理解,过去企业往往基于业务需求建立系统,各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聘请的往往也是不同开发商、运维团队、技术,使用不同的语言、数据仓库、中间件、架构。因此,「烟囱」的存在非常合理。

 

这也是今天我们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烟囱」也属于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流程产物,随着时代的迁移,如今成了企业从信息化到数字化转型的难题,正如京东一样。企业都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京东尚且有4000人团队可供差使,但普通企业该如何解决呢?或者说,如何避免?

 

对此,有信云创始人林少章说了一句颇有深意的话,“目前需求侧的改革已经完全释放,但技术供给侧上的改革还没出来。”



01

信息化与数字化的临界点


林少章所说的“技术供给侧的改革”,指的是PaaS。


对于此,基于各人所处位置不同,对于PaaS的看法存在较大偏差,例如:开发人员听到这个词,泪流满面,不熬个365天压根出不来;技术人员听到这个词,喜大普奔,工作减轻不少;老板听到,好用是好用,但钱是个问题。


正是由于在认知层面的无法统一,释放的需求侧根本无法满足。

 

这一件事,宝洁却做了。

 

2012年,宝洁市值曾创下历史新高837亿美元,然后迅猛下跌,2016年仅为653亿美元,如果你还记得上文的内容,那么你会发现这也是京东决心改革的那一年。

 

那年的热词是“互联网下半场”,前有各种电商凭借社交和内容获取流量,各式链接场景比川剧变脸还快;后有大数据护体的阿里追赶,流量池效应迅速最大化,宝洁当时面临的问题其实只有两个,但非常致命:

 

一是管理。举个例子,2006年前后“男士专用”产品逐渐兴起,而宝洁旗下OLAY玉兰油的男士系列,研发足足用了4年时间,直到2010年才最终上市。


当时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仅2.76年,用“年”做市场新需求的单位已经是个错误。不难理解,权力没有完全下放,双方博弈需要时间。更何况,宝洁是一个跨国公司,向上反馈还是一件有时差的事情!

 

更别说4年前的需求,4年后是否还适合...不妨请大家回忆一下上个星期微博热点是什么?

 

二是系统。信息化时代以ERP为核心,宝洁同样。宝洁集团不小,ERP是最佳的流程执行者,基本不需要联网、基本固定且稳定,按照这套最佳流程操作下来,保证内部不出问题。

 

同时,宝洁也用SFA(销售用)、DMS(经销商用)这类遵循“X部曲”的技术工具为营销活动赋能。ERP、SFA、DMS系统之间相对独立,且SFA、DMS还不止一个,如果要从宝洁的体量测算烟囱数量?大概是让朝阳区一年到头伸手不见五指的雾霾量。

 


在2012年以前,KA以外渠道还未兴盛之时,这样的系统必然能给企业赋能,因为彼时经销商才是重点,而非其他。


可惜,电商、社交电商、小程序等等如期而至,渠道碎片化,KA被削弱也就意味着经销商不听话了——KA时代,不少经销商的生意当中,超过50%业绩来自宝洁,因此宝洁有底气可以对经销商做到强管控。在经销商的业绩跌得想转行的时候,还想人家照着你的流程干?似乎有点痴人说梦。

 

据在宝洁待过不知道多少年的有信云CSO朱建明老师透露,在宝洁,表面上是管理流程(ERP等),实则是管理人(经销商),在管不住经销商之后,业绩下滑是情理之中。

 

所以,宝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根据实时的用户数据做出反应、无法根据市场动态的复杂性快速做出决策并执行,完全处于刻舟求剑的状态中

 

不难看出,信息化,是由内而外的。信息化时代的系统,也难以触达C端。从某种意义上,外在的触手伸得再长也得限制于「Influence cycle」,存在边界。

 

面对业绩剧变,宝洁中国开始了第一步改革。


跟京东一样,宝洁的「烟囱」和各种业务也非常多。所以宝洁的第一步,同样是中台,先把「烟囱」给打通再说。

 

宝洁CIO林丽表示,“数字化变革的主要能源是数据,业界很多公司还停留在把线下流程转到线上、把Excel表和纸质材料搬到系统上的阶段,这部分工作不会改变流程,也不会改变商业模式。驱动变化发生的是对大数据的运用,不只是停留在数字化,不只是做报表和数据分析,而是真正用大数据和AI来做推荐、做决定。

 

由内而外还是由外到内,决定了一家企业是信息化还是数字化,这是临界点。

 

但中台后没多久,宝洁就开始自建PaaS,自己在PaaS上写软件。

 

按道理,能够打通「烟囱」底层的中台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功能,也即,宝洁不需要继续搭建PaaS了。业内人士都知道,PaaS并非吃力就能讨好的事情。难道宝洁的预算花不掉吗?

 

答案其实很明显,我们不妨从平台和中台的角度思考,整个局面会更加清晰:

 

首先是平台,只要是通过平台(淘宝、京东、微信等)拿到的数据多少会存在阉割的情况,不管中台能做到何种程度,也还是会缺了一块;

 

其次是中台,假设舒肤佳、护舒宝都需要根据用户数据情况单独定制CRM,虽然中台可以打通两个品牌底层,保证数据是一体的,但中台毕竟是基于已有问题上的解决方案(已有多个烟囱):多烟囱是吧?行,都整到我这个池子来,我给你洗干净,用起来更清楚!

 

不能忽略的是——这个过程,只是清洗数据,烟囱并不会被拆除。所以还是要通过中台,洗数据,导出数据...一旦遇上数据高并发,哦豁,宕机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现在很多中台都能够支持高并发,但要得到全量数据、烟囱天然不存在、内部又天然打通?按照逻辑推理,最简单的做法诚然是在相同的底层之上搭建CRM搭建商城搭建...

 

或许你会说,把SaaS放哪了?直接买SaaS不比自己搭建来得快又省吗?那,不妨让我们重新回忆一下烟囱的问题!

 

如果只是简单地把SaaS软件拼起来,把一个个系统割裂给不同的供应商做,会形成非常多的数据孤岛和应用孤岛,实际上数字化转型中各个业务需要串联。媒体购买要考虑销售,销售要配合供应链,供应链要连接消费者...因此,数据孤岛的存在会严重制约数字化变革。


流程化、规范且轻量级的SaaS,非常适合业务比较轻的项目/企业,但SaaS的优点也是缺点——跟ERP的普及原因一样。


林少章表示,SaaS基本上都是通用软件,这就会造成很多企业在选择应用软件时,发现其实很多功能需求不符合企业的发展状况。如果想要个性化设计一些功能,SaaS公司也很难为某一位客户而调整产品。

 

一旦企业开始成长,业务开始多杂、变动加速,有了定制化流程的需求且需要大量数据(尤其是to C),SaaS很难解决。


起码在系统集成这一块无法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很难让企业真正实现数据驱动,所以才有了中台。为了解决多SaaS使用而遗留的问题。

 

抛开技术问题,数据安全性是宝洁更加重视的问题。


林丽说,“第三方软件(SaaS)只会在非主要竞争能力(如员工数字化培训APP)需要的时候进行采买”。在体量巨大的宝洁看来,C端消费者核心的安全是大问题,他们不希望也不信任把核心数据由第三方来负责。

 

SaaS和中台在他们眼中,无法彻底解决问题。抛开体量不说,消费者的喜新厌旧也无法被快速响应。


了保护数据,同时实现资源和用户的充分利用,宝洁选择用云计算的弹性来更灵活地支持需求,也即PaaS。

 

比方说,今天有一个新品牌,需要一个内置于公众号CRM,技术人员立马在PaaS搭一个。这个CRM可以完全根据自身需求搭建,不受限于“X部曲”,不需要担心数据安全,也没有烟囱顾虑。长远而言,这样的响应无疑更具性价比。

 

但国内公开资料认为,一个PaaS厂商的研发需要2-10亿,而严格意义上的PaaS厂商,在国内不超过十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APaaS≠PaaS),大都蛰伏多年,且都是某一细分领域的专家,但在在线经营这一赛道发力的厂商...凤毛麟角。

 

“技术供给侧上的改革还没出来”。


像京东、宝洁一样意识到「烟囱」问题存在的企业不在少数,体量缩小十倍甚至百倍同样被「烟囱」折磨的企业不在少数。宝洁国内业绩稳定在400亿左右,花亿点钱养几百人团队还能承担,其他企业呢?在SaaS和中台之间反复横跳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然,混沌之时,光明前夜。


02

无PaaS,无SaaS

 

要捋清楚问题的根本,需要从头开始梳理。

 

正如烟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遗留物,一直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才渐渐消失。在技术界的「烟囱」也是同样。

 

2010年-2013年,第一次技术革命,标志是laaS。

 

距今天刚好10年前的2011年,当时的李彦宏和马化腾被问到对于“云计算”的看法时,李彦宏表示,“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马化腾认为,云计算,确实有想象空间,但还太早了。


马云是个异类,他不认同,他觉得云计算最后会是一种分享,数据将会成为最大的生产资料,会成为像水、像电、像石油一样的公共资源。所以阿里云当时对于云计算是每年10个亿地投入,最终打造了中国唯一(目前)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能扛住了双11的瞬时流量,也能为12306提供技术支持。


因为阿里云对社会的巨大贡献,项目的牵头人王坚当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如今阿里云的市场份额为亚太第一、全球第三,排在前面的分别是亚马逊和微软。

 

如你所见,IaaS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但他们的存在又会影响到很多人,因为这是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如果说,技术,是让古人摆脱抄写的印刷技术,那IaaS就相当于雕版印刷所用的那块「木板」,任何一个人要印刷,都要先在木板上雕刻一个版。


而IaaS的本意也是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置服务。因此,没有自己种树的印刷厂(技术厂商)就会去木材商(如阿里云、Google、亚马逊等IaaS大厂)买一块木板(IaaS)进行雕刻、印刷。

 

图片来源:网络 雕版印刷

 

2014年-2018年,第二次技术革命,标志是SaaS。

 

木板有了,印刷厂每印一本书,就会用木板先雕刻一个版,这些雕刻出来的版(雕版)就是SaaS。书商(企业)需要买书,就会直接找到印刷厂直接订购雕版并印刷,而后把书卖给消费者。

 

如你所见,基于雕版是提前刻好的——SaaS的优缺点都来源于此,优点是刻出来的每一本书都一样,够稳定,还能重复利用;但缺点是一旦雕版上刻错字,这块板就废了,完全无法挽救。

 

林少章曾对我提起过A客户的案例。

 

A客户根据业务需要跟SaaS技术厂商提出需求,在几轮沟通和提价切磋之后,技术团队在需求提出后的一个月,终于开始写代码。吭哧吭哧写了半个月之后,A客户突然说:我们的业务现在有了改动,能不能删掉某一块功能?程序员们蚌住了,然后说:不行。不是不想改,是没法改!


码字尚且要照顾前后语气通顺与否,一字码即一功能的代码又怎么能轻易删改。实在要删掉也可以,麻烦给钱,对的,删码也要给钱,因为那是另外的工作量,而非轻按“Backspace”——雕版上哪怕刻错一个笔画,整个板就废了。

 

总结来说,SaaS存在的弊病有三:

 

第一,太标准。SaaS一般都是技术厂商做好之后卖给N个客户,也即大家都用一样的东西,并非按需开发,但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没用”——在中国几乎没有一个企业是一样的,中国的营销方法论也并没有形成定性,至少到这一刻都没形成定性,大家都还在探索,这时候就让我固定下来?不太现实;

 

第二,多烟囱。也即我们前面提到的京东宝洁曾经面临的问题;

 

第三,开发慢。如果是按需开发,就需要重新雕版,雕的过程可能要长达一个月甚至更久,在一个连光棍节都能造成购物节的国度,这样的响应速度实在不匹配。

 

按照按需购买的套路操作了一路的企业,越发觉得不对劲,烟囱越来越多,但业务却不起劲,于是——

 

2018年-2021年,第三次技术革命,标志是中台。

 

中台的一些缺点,如打通之后「烟囱」依然存在等等问题,我们在宝洁案例中已经解说详尽。因此这里继续补充一些既定信息:

 

1、中台的作业方式是传统的软件定制开发,跟定制SaaS一样,作业周期长、可扩张性差。因此,中台针对70%效率30%创新的企业而言,效果很好,针对70%创新+30%效率的模式就不太适合,能动性太低

 

2、中台技术厂商的管理问题...这个涉及一些内部比较不好看的问题,我们就不说了,懂的都懂。


图片来源:网络 LaaS、PaaS、SaaS能力说明

 

IaaS、SaaS和中台,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IaaS与SaaS之间其实存在断层(还是用回我们刚才的雕版举例):

 

正常的流程是买木板、雕刻、印刷、出版、卖书;但现在是:印刷、出版、卖书。书商,也即企业本身并不具备雕刻的能力,假设哪一天市场不需要这本书了,他只能再去买一块新的雕版印新书。

 

这也是造成今天「烟囱」林立的原因之一 —— 大部分人都忽略了IaaS与SaaS之间的过程,导致这部分的能力被SaaS“阉割”了。


中间那份被“阉割”的能力,也即雕版,现实中的自搭建技术的能力,就是PaaS。


按照云计算的正常顺序,基础设施在最下端,平台在中间,软件在顶端,分别是分别是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Platform-as-a-Service(PaaS),Software-as-a-Service(SaaS)。一家企业要正常成长,那他要经过IaaS - PaaS - SaaS,才能保证企业稳健发展,但在中国,直接就是SaaS...所以就需要用到中台补锅。


技术界有一句话叫做“无PaaS,无SaaS”,你细品。


图片来源:网络 


处于二者中间的PaaS,其实兼具二者特点:1、能快速定制任何需求,做到快速适应业务方向;2、底层天然是打通的。


但PaaS也同时拥有了IaaS开发的难度,所以成本、人力、复杂程度...反正就是不推荐!况且,PaaS本身也不算是一种能力,但,低代码PaaS算。


低代码,无需编码或通过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PaaS,刚解释过了。所以低代码PaaS可以理解为:一种无需编码或通过少量代码就能搭建的PaaS。


简单理解就是:简单。


有信云产品副总裁郑秋明告诉我,如果说SaaS/中台是雕版印刷,那低代码PaaS中台就是活字印刷


因为所有需要用到的组件都已被提前set好,就如活字印刷中的活字一样。作为开发人员,通过用低代码可视化可拖拽可组合方式来即可定制应用,需要用哪个“字(组件)”,便调取哪一个“字”,这中间节省开发人员的时间,企业的成本。

 

而且,低代码PaaS中台可耦合、可增长、可复用,不需要像定制化写代码一样全部推倒重来,简直就是新时代企业的数字基建。


千万别误会,并没有说中台、SaaS不好的意思。对于绝大部分的企业而言,业务复杂度和体量,也不需要他们掌握这样复杂的能力,SaaS+中台是最佳选择。


存在即合理。低代码PaaS中台也同样。

 

有人说,低代码+PaaS,终于被人挖掘出来了。但只要认真思考其中那些乱七八糟的开发应用,其实只不过是:本来就该用,现在不得不用。


图片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0.5 PaaS增速在近两年攀升


尽管PaaS很早就存在,但之前的用户主要还是IT开发人员。低代码形式的PaaS出现,也就意味着人均PaaS开发的时代降临了(夸张比喻)。


正如每一项技术出现之前经过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在低代码的加持下,PaaS对于整个中国数字化的发展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应该会产生里程碑式的跨越,起码,是让云计算  走进寻常百姓家  更加普适。

 

说当下是PaaS爆发的前夜,不过分吧?

 

有信云创始人林少章在创业初期重注低代码PaaS中台的时候,遭到身边朋友们如10年前李彦宏对于云计算看法一样的不解和反对。但所幸,他目光所向之处是光明(据说当时被质疑得差点放弃),有信云目前应该是低代码PaaS中台赛道里的头号玩家,向来挑剔的金沙江也两度重投。


前面说到,宝洁自建PaaS的事,那最早要追溯到2015年。那时候市场上的低代码PaaS中台还没做出来,不然宝洁就不必组建一支400+人的团队、花几个亿搭PaaS了...

 

最后,还想送各位一句话,“最危险的不是对手,而是属于自身的代际的更迭。”




 是本次大会的联合主办方,而有信云产品副总裁郑秋明则会在本次大会上进行分享,他会在本次大会上详谈低代码PaaS中台,分享主题为《All in PaaS,All in ONE》,欢迎你到现场来一起脑暴!


早鸟票今天结束

↓↓↓ 马上点击购票 ↓↓↓



以下是12月8日大会议程,更多重磅嘉宾/主题陆续加入!大家自行保存,还没买票的可以点击下方图片购买~






本文为公众号「私域流量观察」原创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请扫码联系作者/编辑



另外,弯弓Digital持续招募编辑、商务

有意请扫码砸简历


更多往期精彩内容可点击下图,

查看往期高赞文章合集↓



点击在看 ,

分享你的思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