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
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姿(知)势(识)
在此形势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写了《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全面梳理2018年国内外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国际巨头和我国骨干企业发展态势,分析2018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研判2019年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趋势。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状况
一、市场规模
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带动下,全球锂离子电池继续保 持快速增长势头。2018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首次突破400亿美元,达到4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增速较2017年小幅下滑了5个百分点。
按容量计算,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200GWh,同比增长25%。容量增速高于产值增速,原因在于锂离子电池产品价格不断下滑。
二、产业结构
近两年,电动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储能市场爆发,而全球手机出货量、便携式电脑、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产量接近天花 板,增幅极为有限甚至负增长,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按容量计算,2018年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含手机、便携式电脑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占比40.7%, 比 2 0 1 7年下降了7.3个百分点;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占比达到46.5%,首次超过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而2017年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占比还只有40%;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占比达到了5.1%,较2017年增长了0.7个百分点;其他用途(含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锂离子电池占比为7.7%,基本与2017年持平。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已经成 为拉动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2018年其对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增长的贡献率72.5%。
三、区域分布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从2015年开始,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开始迅猛增长,2015年已经超过韩国、日本跃居至全球首位,并逐步拉大差距。
2018年,在SDI、LG Chem锂离子电池业务高速增长带动下,韩国占比提升较快达到 了31%;而中国则受制于产业规模 增速放缓以及汇率因素影响,占比小幅下滑至41%;尽管松下持续稳健增长,但其他企业增速放缓再加上AESC股权被远景集团收购,日本锂离子电池产业在全球的占比逐年下滑,2018年降至22%。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状况
2018年,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迅猛增长带动下,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产业规模稳步增长,骨干企业快速成长,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全球竞争力逐步提升。
一、产业规模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27万辆,同比增长了59.9%,增速较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在此带动下,2018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产量达139.9亿只,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9%,增速较2017年小幅回落。按容量计算,2018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 124.2GWh,同比增长23.1%。
2018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达到1727亿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增速较2017年回落10个百分点,延续稳步增长势头。产业规模增速较产量增速低了近1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2018年动力电池价格出现了明显下滑。
关键配套材料市场稳步扩张。正极材料方面,2018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量27.5万吨,同比增长28.5%,其中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 13.7万吨,同比增长57.1%,占正极材料市场份额到达49.7%,较2017年提高9个百分点,磷酸铁锂出货量 5.8万吨,同比下降1.2%;我国正极材料市场规模达到535亿元,同比增长22.7%。
负极材料方面,2018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9.2万吨,同比增长29.7%,其中人造石墨出货量13.3万吨,同比增长32.7%,占负极材料市场份额到达69.3%,天然石墨出货量4.6万吨,同比增长19%;我国负极材料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7.9%。
隔膜方面,2018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用隔 膜出货量20.2亿平米,同比增长39.7%,其中湿法隔膜出货13.1 亿平米,同比增长66.4%,干法隔膜出货量7.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7.8%;我国隔膜市场规模约为41亿元,同比下降8.8%。
电解液方面,2018年我国电解液出货量14万吨, 同比增长27.3%;电解液市场规模64亿元,同比下降3.1%。
二、产业结构
从2015年开始,随着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产量迅猛增长,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型锂离子电池独大的市场格局被打破。从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看,2018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总出货量达到了102GWh,同比增长27%。
其中,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三大市场的动力型电池出货量达到65GWh,占比上升至63.7%,较2017年提高了8.3个百分点;消费型电池出货量32.4GWh,基本去上年持平,占比仅为31.8%,较2017年下滑了9.7个百分点,主要是主要是全球及国内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等出货量减少;储能型电池出货量 4.6GWh,较上年增长超过40%,占比提升至4.5%,逐年上一个台阶。动力型电池已经成为推动锂离子电池行业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018年动力型电池对锂离子电池增长的贡 献率达到了94%。
三、主要特点
1.补贴政策更加细化,进一步鼓励高能量密度电池
2018年年初,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 知》(财建〔2018〕18号),继续调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技术门槛,加大对搭载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
鼓励使用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乘用车补贴车型能量密度不低于105Wh/kg,对于能量密度大的电池,给予较高的补贴系数(160Wh/ kg及以上的车型按1.2倍补贴), 新能源客车的能量密度要求也进一步提升。此外,政策还提高了新能源车整车能耗的要求,根据乘用车的百公里耗电量和客的Ekg值设置调整系数。
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根据成本变化等情况,调整优化新能 源乘用车补贴标准,合理降低新能源客车和新能源专用车补贴标准。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力度保持不变, 燃料电池乘用车按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进行补贴,燃料电池客车 和专用车采用定额补贴方式。鼓励技术水平高、安全可靠的产品推广应用。
2.三元电池强势崛起,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2017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加大了对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支持力度。三元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优势快速崛起,强势改变动 力电池市场格局。2017年三元电池装机量达到了16.5GWh,增幅近10GWh,占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比重达45%,较2016年的22%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了57GWh,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30.7GWh,同比增长91.7%,占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比重达54%,较2017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随着三元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不断提 升,其在动力电池市场占比将稳步提升。
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根据GBII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57GWh,位列TOP10的企业分别是(按装机电量高低排列):(CATL)、 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孚能科技、深圳比克、亿纬锂能、北京国能、中航锂电、卡耐新能源。
相比于2017年,沃特玛、智航新能源跌出榜单外,其他8家动力电池企业仍然稳定在前十行列,中航锂电、卡耐新能源跻身进前十行列。2018年,CATL的动力电池市占率达 到41.1%,比亚迪为20.1%,两者均相比2017年市占率大幅提升,合计占约61%。2018年的动力电池CR2、CR5和CR10分别达到64.9%、77.7%和 82.6%,分别较2017年提高了19.8、 16.7和15.3个百分点。
3.投资热度不减,融资并购偏谨慎
随着新能源汽车热潮的带来,动力电池迅速成为各大企业争相布局的焦点。从2015年以来,我国动力电池领域迎来的投资高潮,过去四年内我国动力电池投资额累计超 过了3000亿元,CATL、比亚迪、国轩高科、天津力神等国内龙头企业投资额均在100亿元以上。
2018年锂离子电池投资热度不减。项目建设情况看,根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公开报道的投资项目(包括发布公告33个、签约39个和今年开工29个的项目,但不包括2018年之前投资今年投产的项目)超过110个,合同投资金额累计超过了3300亿元。其中,电池材料和电池制造项目个数和额度较多,占比分别达到29%和56%,而三元电池和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投资热度较高。
投融资并购情况看,在财政补贴退坡、融资渠道收紧的背景下,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融资并购偏谨慎。2018年锂离子电池行业涉及投 融资并购相关案例超60起,涉及金额约800亿,相比前三年动辄上千亿元相比,资本投资更加冷静和理性。其中,上游资源和动力电池成为投资热点。上游资源项目交易金 额合计近400亿元,占总金额的一半左右,以天齐锂业40.66亿美元收购SQM 23.77%股份为代表;动力电池项目主要集中在投资并购排名靠前的骨干企业,如孚能科技完成 C轮融资逾10亿美元,复星战略投资捷威动力等。
4 .产能结构性过剩态势加剧,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高
投资持续高涨造成我国锂离子电池产能快速增长,结构性过剩态势加剧。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到2017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能有不到50GWh暴增至近200GWh,而2017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约为80GWh,产能整体利用率不到四成。
在2018年国内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规划了大量的产能扩张,部 分二线电池企业如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万向等规划了新的产能扩建或开启了原有产能建设计划的设备招标,2018年年底我国锂离子电池产能预计超过250GWh,而2018年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约为102GWh,产能结构性过剩态势未得到明显改善。
电池产能快速扩大导致绝大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高。2018年第三季度,CATL产能利用率达到了90%,比亚迪、孚能科技、捷威动力、哈光宇的产能利用率在50%-60%左右,而捷威动力和哈光宇的产能还较低,包括天津力神、国轩高科、深圳比克、北京国能等在内的一大批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都 在30%以下。
5.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国门,跨国企业加快中国布局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加速拓展国际市场,深化与海外企业合作。2018年,CATL先后与大众、宝马、戴姆勒等达成动力电池供应 合作关系,并计划在德国投资2.4亿欧元建立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孚能科技成为戴姆勒供应商,并启动欧洲动力电池工厂建设;亿纬锂能与戴姆勒达成长期供应合同,中航锂电与德国大陆集团合作等等。
随着国内政策松绑(动力电池投资股比限制取消),加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跨国企业加大在中国投资力度。2018年,三星开始在西安新建动力电池二期工厂,总投105亿元,建设5条60Ah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LG化学总投资2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项目在江宁滨江开发区动工建设,并将中国总产能目标调高至90GWh;松下启用大连动力电池工厂二期厂房,预计动力电池产能增 加近一倍;SKI在常州投资约24亿元新建锂离子电池隔膜(LiBS)和陶瓷涂层隔膜(CCS)生产工厂, 并与北汽合作在常州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7.5GWh动力电池工厂。
四、重大事件
1. 补贴力度略有下降,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高速增长
2018年2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补贴办法进行了调整。整体看,下降是趋势,但对于部分车型而言,尤其是续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乘用车,如果电池系 统能量密度高于140Wh/kg且能耗调整系数在1.1的话,其获得补贴力度反而较2017年有所升高。因此,各大车企纷纷调整战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59.9%和61.7%,增速均较2017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在前两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呈现加快增长态势。其中,纯电动汽车产 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9%和50.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18%。
2. 动力电池回收全面启动,梯次利用示范加快
2018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 用试点工作的通知》。7月,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委再次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将推动汽车生产企业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回收服务网点,充分发挥现有售后服务渠道优势,与电池生产、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及综合利用企业合作构建区域化回收利用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先后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和《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具体实施办法。与此同时,部分地方出台了支持动力电池回收的具体措施。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面铺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并发布了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试点企业积极创新回收利用技术。
未来几年内我国动力电池报废数量将明显增长,各大企业纷纷布局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铁塔公司正在与一汽、上汽等多家车企合作探索构建回收渠道,国内部分动力电池积极参与其中,并在上海、湖 北、广东等区域率先实施。同时,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新能源储能、备用电源、电网削峰填谷等应用市场逐步打开,部分试验性、示范性项目建设,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3. 软包电池优势显现,渗透率稳步提升
软包电池是更适合电动乘用车的电池形态:
一是能量密度高,软包电芯的能量密度普遍比方形要高30-40%,在国家补贴政策越来越 强调能量密度的情况下,软包电池优势凸显;
二是轻量化,软包电池重量较同等容量的钢壳方形电池轻40%,较铝壳方形电池轻20%;
三是安全性高,软包动力电池从诞生到现在,未发生过一起汽车爆炸事故。
随着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愈发受到重视,软包电池在动力电池市 场渗透率稳步提升。根据GBII的统计,2018年我国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7.6GWh,同比增长65.2%, 增速较2017年提高25.8个百分点;软包电池约占当年我国动力装机量的13.4%,而在2017年、2016年这一数据还分别为12.5%和11.8%,2018年软包动力电池占比增幅为 0.9个百分点,增幅较2017年提高 0.2个百分点。
4. 安全事故频发,高能量密度取向受质疑
尽管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但频繁发生的自燃/起火事故让电动汽车安全性备受质疑。根据公开报道的消息统计, 2018年我国已经发生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近50起,涉及汽车品牌包括众泰、力帆、比亚迪、威马、安凯等,尤其是在6月至9月的高温天气期间更为集中。综合各方面的调查结果看,电池热失控可能是主要原因,电器线路问题、进水、撞击等原因造 成电池短路以及电池管理系统失效造成局部温度升高都是诱因。
为了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加大了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支持力度,2018年新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续了这一思路,极大改变了我国动力电池市场格局。以高能量密度著称的三元电池得到市场青睐。
但市面上常用的三元电池热失控温度不足 200℃,内部的三元材料在达到一定温度时分解释放出极活泼的初生态氧,即使电池密封良好能够隔绝空气,依然具备起火条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绝大部分车企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除了使用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外,还尽可能多安装动力电池。种种因素叠加,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受到更大威胁,出现起火等安全事故的概率明显增加。
5. 上下游双向挤压,动力电池毛利率显著下降
最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持续调整,补贴力度不断下滑,压力层层传导之下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都受到一定影响,动力电池承压最大。
一方面,为了保证产品价格的市场竞争力,降低补贴下调的不利影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不断压低零部件采购成本,动力电池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将近一半的成本,是新能源车企关注重点,也是压价的重点。尤其是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下降,动力电池价格也随着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前两年由于动力电池产量迅猛增长,正负极材料、电极液、隔膜四大关键材料以及更上游的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等关键原材料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给动力电池带来了极大的成本压力。尽管2018年由于新建产能释放,部分关键材料的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动力电池毛利率还是出现了明显下滑。
这一点也可以从动力电池上市企业的财报数据中予以佐证。根据宁德时代发布的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宁德时代的净利润 35.8亿元,较2017年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净利率为12.1%,较2017年的19.4%下滑了7.3个百分点。国轩高科同样如此,2018年国轩高科的净利润基本与2017年持平,净利率只有13.8%,较2017年的17.3%下滑了4.5个百分点。龙头企业尚且如此,更绝大部分动力电池企业在2018年都是增产不增收。与之相比,当升科技、江苏国泰、天赐材料等大多数四大材料上市企业的净利率保持稳定甚至小幅上扬,只有少数上市企业的净利率出现了小幅下滑。
6. 兼并购中止案例增加,部分企业商誉减值明显
2018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出现多起兼并购事件,其中上市公司是主要参与者,但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兼并购中止案例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锂离子电池行业兼并购中止案例超过10起,较2017年明显增加,其中就包括中葡股份收购盐湖提锂资产、京威股份收购卡威、格力集团逾52亿元要约收购长园集团20%股份、中利集团收购深圳比克、八菱科技收购苏州宇量电池部分股权、金沙江资本收购日本日产汽车旗下动力电池业务AESC等。随着补贴政策调整,动力电池行业收购带来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剧。在优质标的稀缺、市场竞争加剧之下,动力电池兼并收购逐渐趋于理性。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持续增大,2018年不少电池企业业绩不佳,甚至亏损,部分上市公司对旗下动力电池企业计提了明显的商誉减值。其中坚瑞沃能拟计提沃特玛46亿元的商誉减值、东方精工拟计值普莱德34.5亿元的商誉提减尤为凸显。大额商誉减值的背后是经营业绩下滑,实际上是由于此前高溢价收购的锂电标的,因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标的企业竞争力不足出现营收下滑,无法完成业绩对赌面临估值泡沫,从而拖累公司业绩增长。
五、趋势展望
1. 提质降本继续,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性能稳步提升,生产成本不断下降,2018年三元电池规模应用产品的单体比能量提升至265瓦时/kg,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 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2.2倍,下降了75%;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趋于成熟,单体比能量达到了每公斤160瓦时,成本降至每瓦时0.7元,这已经非常接近我国提出的“到2020 年时动力电池的成本要降低到1元/Wh”规划目标。
展望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下调成为必然,新能源车企为控制成本,肯定会降低单位动力电池采购价格。价 格压力会层层传导,这就要求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企业要着力提质降本,一方面通过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生产工艺优化等方式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产品创新,在努力控制成本的同时积极提升能量密度。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超过180万辆,动力电池市场需求约为83GWh,同比增长超过45%。尽管2019年,我国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产量难以恢复增长,但由于单体电池容量增长以及智能音箱、蓝牙耳机、儿童玩具等产品产量稳 步增长,消费电池市场需求预计在33GWh左右,基本与2018年持平。加上储能市场还在高速增长,预计2019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22GWh,市场规模约为2050亿元,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2. 优化政策调整,行业发展日趋理性
2019年伊始,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8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 本)》,已经于2019年2月15日起正式施行。新版规范条件取消了此前的电池年产能不低于1亿瓦时,正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等多项生产规模的相关要求。但针对技术创新和技术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还新增了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的相关规定。这有利于推动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从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健康发展。
前两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加大了对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支持力度,也使得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快速崛起,但这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018年我国出现了多起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引发了社会以及行业内的关注,有声音呼吁政策支持既要重创新也要注重安全。
据报道,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有可能进行调整,不在一味追求高能量密度,更加注重安全保障。展望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会对锂离子电池产生一定影响,三元电池发展势头不一定能延续,但行业发展将更加理性。
3. 补贴大幅缩水,新能源汽车增速走低
2019年3月26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具体细则。与2018年相比,今年的补贴下掉幅度大更大。以续航里程300公里至4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为例,在2018年,上述车型能够获得4.5万元的补贴(不考虑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和整车能耗比),但 2 0 1 9年仅能获得 1 . 8万元的补贴,相当于补贴额度下降了60%。如果再考虑到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和整车能耗比,上述车型在2018年最高能够获得5.94万元的中央财政补贴,而在2019年最高只有1.98万元,下降幅度高达67%。
这还只是计算了国家给予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变化情况。如果算上地方补贴下降幅度会更大。《通知》中明确指出,“地方应完善政策,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也就是从今年6月26日起,新能源汽车将无法享受地方补贴。还是以续航里 程300公里至4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为例,在2018年还能收到中央财政补贴0.5倍的地方财政补贴,也就是说最高可以获得8.91万元(中央5.94万+地方2.97万元),而到 2019年最高只有1.98万元,下降幅度达78%。
虽然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持续提升,但如此大幅下调新能源汽车补贴势必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对新能源汽车厂家提出了更高的降本要求。预计2019年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在170万辆左右,增速下滑至34%,较2018年下降近26个百分点。
4. 价格持续下滑,行业发展压力不断增大
近年来,我国锂离子电池尤其是动力电池价格持续下滑,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动力电池产量迅猛增长,规模化生产效应增强,再加上市场竞争加剧,众多企业不得不降低价格;二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补贴力度大幅下调,车企为了控制成本,不断压低动力电池采购价格。
2018年年底,动力电池价格已经降至1.1元/Wh左右,较2017年同期下降25%以上。不仅锂离子电池价格出现了下滑,通过层层传导,四大关键配套材料价格在2018年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 磷酸铁锂全年均价较2017年下跌约20%,隔膜全年均价下跌幅度超过40%,电解液全年均价较2017年下降15%左右。受此影响,锂离子电池行业普遍增产不增收,净利率持续下降。
往期回顾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光伏测试网
智能光伏产业联盟
领跑者创新论坛
CQC新能源
点阅读原文报名第二届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暨平价上网示范应用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