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瑜伽经详解版》第1章 1.1、1.2

帕坦伽利 自在之书 2023-02-07

《瑜伽经》Yoga Sutra,亦有译为《合一经》。作者帕坦伽利(Patanjali)。本文译自网站https://swamij.com/yoga-sutras.htm。

翻译者:心心夜明、空无灵音;校对:空境浮云;精校:空无灵音


1.1

Now, after having done prior preparation through life   and other practices,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Yoga begins.

(atha yoga anushasanam)

现在,由生活及其它练习获得前期准备之后,开始瑜伽的学习与践习。

 

【瑜伽随准备而来】:这一经文导言指出,在有一定的人生经历与前期准备练习之后,我们终于决定开展深层次的自我探索之旅,去直接追寻核心觉知\本我\自性这一永恒实相。


【自律与学习】:练习瑜伽需要培养自律,并遵循系统的学习方法(anushasanam)。这更多指的是练习的质量或信念,而不是数量。该点在经文1.21和1.22中有详述。

 

【意识的五种状态】:智者Vyasa注释这节经文时,对意识的五种状态命名,其中专一(ekagra 1.32)的状态是适合练习瑜伽的状态。这五种意识状态的范围从重度的烦扰到完全的掌控。

 

【了解你的所在】:认清自己当下及日常中意识所在的五种状态很有好处,有助于了解练习的进程及适用的方法。虽然瑜伽冥想的某些部分适用于每个人,但也需要觉察最有效及最适合自己意识状态的练习。

 

【后两种状态是希望达到的】:以上五种状态,后两种(专一与掌控)是深入的瑜伽冥想最需要的。对大部分人来说,意识都在前三种状态(混乱、昏沉、散乱)。对治了混乱和昏沉,可达到散乱,然后才容易训练到达专一的状态。

 

【稳定意识于专一状态】:由此,我们逐渐将意识稳定在专一状态,为第五种掌控的状态做好准备。(前两种状态可能很显著,以致被鉴定为精神病。)

 

知道自己现时的意识状态,可知下一步怎样走。

    

【意识的五种状态】:

 

  1. 混乱(Kshipta/disturbed):混乱、不安、焦虑、恍惚。这是最不希望有的状态,可能是严重、中度或轻微,可能是焦虑、烦扰或者混乱。它不仅是散乱(Vikshipta),而是附带有更强烈、负面和情绪化特征。

  2.  昏沉(Mudha/dull):昏沉、迟钝、沉闷、健忘。此状态下没有多少思维过程。是迟钝或昏睡,就像抑郁,虽然这里并非指临床上的抑郁症。是意识滑入一种沉重模式,什么也不想干,只想没精打采地窝着。昏沉只比混乱(Kshipta)好一点,那些纷乱平息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练习会变得容易,意识逐渐趋向积极与稳定,只是偶然的散乱,即可进入专一的训练。

  3.  散乱(Vikshipta/distracted):散乱是注意力不集中,只偶尔稳定或聚焦。是学习冥想的学生在清醒、警觉时常遇的状态。在这种意识状态下,注意力可短暂的专注,容易因或迷恋或排斥的事物跑神,然后恢复平静,接着再次跑神。散乱的头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专注于一些事物,虽然偶尔走神,或被外物或记忆引开。散乱是开始基础的瑜伽练习达到的一种状态,此后可进入专一及掌控。

  4.  专一(Ekagra/one-pointed):专一、聚焦、专注(1.32)。一旦达到专一,瑜伽冥想的练习就真正开始了。它意味着可专注于日常事务,并进行业力/行为瑜伽的练习,即在服务其他时能专注观察自我意识过程,并有觉知的服务他人。能够专注的人,其它内外活动都不再使其分心。拥有专一意识的人能处理手头的事务,不受干扰与影响,不被外部刺激卷入。这是种积极的状态,而非负面的漠视他人或内在状态。是当下完全的临在状态,可自由的融入他人、思想与情感等。专一的意识状态适合做凝神及冥想练习,以达到合神状态。


    专注的能力是进行冥想与合神(三摩地)要培养的首要技能。


  5.  掌控(Nirodhah/mastered):高度的主宰、控制、调节、克制(1.2)。从字面很难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只有通过实际的冥想及沉思的练习才能理解这一状态。当译为掌控、控制或克制,很容易误解为压抑思想或情感。压抑并不健康,亦不是此处的意思。而是指当意识专一以后,随着冥想的深入,一个逐渐宁静的自然过程。它不是说思想模式不在了,或被压抑,而是说注意力转向内在,或超越潜意识印象流。在那种深静当中,有一种对意识过程的掌控。这一种掌控即是Nirodhah,在第二节中,瑜伽的定义为“瑜伽是对思想模式的掌控。”因此,第五种掌控的状态即为瑜伽的目标与定义。是我们超越头脑的途径。

 

【新年与新时刻的转换】:相邻两年的交替发生在一个无限短暂的片刻,但这个间隙在时间上并无显现。同样的,在生活与冥想的连续时刻中亦有转换的瞬间存在。对日常生活与冥想期间的转换保持觉察,是开悟旅程中极其有用的方法。

 


1.2 

Yoga is the control (nirodhah,   regulation, channeling, mastery, integration, coordination, stilling,   quieting, setting aside) of the modifications (gross and subtle thought patterns) of the   mind field.

(yogash chitta vritti nirodhah)

瑜伽是对意识波动(或粗或细的思想模式)的掌控(nirodhah:控制、调节、疏导、主宰、整合、协调、静止、平静、旁置)。

   

【Nirodhah是自我训练】:这句经文是瑜伽/自我认知科学的最简洁的定义。关键词nirodhah难以翻译,容易误解为压抑或抑制思想或情绪,这绝对不是瑜伽的做法。而是,它类似一个协调、旁置那些不重要或非我(2.5)事物的过程。它是指找到被意识中其它活动所遮蔽的宝贵的真相。这涉及到对关系、感官、身体、呼吸和头脑的自我训练。最终,nirodhah的含意及瑜伽的体验会在练习中自然显现。

 

【Nirodhah是最需要达到的意识状态】:Vyasa为意识的五种状态命名,其中nirodhah是自我认知最需要达到的状态,留意这五种状态非常有用,有利于理清它们与最佳意识状态的关系。

 

【思想去染色】:发现本我的珍宝要超越思想染色(1.5),例如迷恋、排斥及恐惧(2.3)等。这需要观照内在的意识过程。

 

【实践与不执】:有两个原则贯穿自我训练全程:1)实践,以达到稳定与平静。2) 不执。(1.12-1.16)



【态度、努力及决心】:五种态度、努力及决心是这样培养:对前进方向恒持信念,为之投入能量,对目标保持觉察并记忆进程,对追求更高层次的专注和智慧有坚定的决心。(1.20)

 

【稳定及清理头脑】:准备性的练习包括对自己的待人态度的冥想,专注的方法,以训练头脑以进入精细冥想阶段。(1.33-1.39)

 

【减少意识的粗染色】:意识的粗染色主要是迷恋、排斥与恐惧,通过训练感官、研究自己及臣服来减少。(2.1-2.9)

 

【瑜伽八支带来明辨】:通过练习瑜伽八支培养内在辨识力(2.26-2.29),以系统的发掘本我的珍宝。(1.3)


1、以上翻译内容出于兴趣和学习,版权属于原作者。请勿用于商业目的,否则后果自负。

2、空无灵音同修曾投入大量精力精校了这些译文,增补了相当一部分第一次翻译时本我省略掉的10%左右的内容。因此将她也列入翻译者当中。

在她增补过程中,将samadhi三摩地译为“”,我在某些地方有增加“三摩地”的备注,以便与其它通行翻译以及古译对照。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原文(英文)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