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系列——《第七感》之一
2021年3月4日,多云,6-16度,南风微风,雨水三候。
春节过后,生活不太规律,原本的日记习惯被搁置。今天提笔,才发觉已经是雨水节气的最后一天,明日就惊蛰了。
虽然独自带娃时间相对不可控,但是组织线上读书会不忍放弃,想办法尽力维持。3月份的读书会,书目是《第七感》,时间从原来的周日上午调至周四晚上(21:30-23:00),是想让大家周末多去户外玩耍,尽享明媚春光。因为“树叶总比一本书更厚实更深刻更新鲜。‘活的知识’在早晨的草叶上,在中午的花蕊里,在黄昏的浆果中。”(引自《植物的智慧》)
时间上的变动,对我自己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挑战。以往,琛晚上基本要10点-11点入睡。如果要21:30开始读书会,那9点之前得睡着。所以,我提前3天开始刻意调整他的生物钟。昨晚正好21:30睡着,今晚21:00睡着,原本提着的心终于落下,可以安心畅快地与大家聊天儿了。
《第七感》(作者:丹尼尔 西格尔 Daniel J. Siegel)有三个部分:认识第七感(3章)、获得第七感(9章)以及提升第七感(1章),一共13章。第一次线上共读,成员9人,内容上没有安排太多,序言和第一章,比较轻松。下面我简要回顾一下序言和第一章(第七感与身体)的要点。
1. 第七感的定义以及作用
读书会上,有书友说“第七感”这中文名字起得有点玄乎,让Ta有点摸不着头脑,干脆敬而远之,书在身边都没有翻的冲动。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才知道所谓的第七感,它的英文名是Mind Sight,其实是一种眼光,一种能力,这才让Ta有了详细了解的动力。由此可见翻译的重要性,哈哈。
那丹尼尔口中的第七感,指的是什么呢?我从序言和第一章里摘录几段相关的文字供大家了解:
(1)第七感理论,即有关大脑的洞察及共情能力的理论。
(2)第七感是一种专注的注意力,是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心理活动。
(3)第七感是我们向内看,感知心理的能力,它反映了我们的感受,是获得幸福所必需的能力。
第七感的作用:
(1)使我们能够密切地、细致地、深入地检视自己的思考、感受和行为的过程,更好地平衡情绪,获得内心的平静。
(2)使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也体悟他人的感受,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
目前我对于第七感的认识是:第七感是通过不断反思(向内看)、专注(平衡情绪)、观察(与自己与他人联结),感知自己以及他人心理的能力;同时整合心理、大脑、人际关际最终获得幸福的能力。随着阅读的深入,对于第七感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完善。
2.了解脑结构的重要性
“三位一体”大脑:脑干(最靠里、最下方)、边缘系统(中间)、大脑皮层(最靠外、最上方)。
脑干——直接接收来自身体的信号,帮助我们满足对食物、住所、繁衍以及安全的基本需要。
边缘系统——形成情绪
大脑皮层——整合度最高,人类前额部分皮层能够产生观点和概念,能够发展出洞悉内心世界的第七感地图。
第一章中的例子,一位母亲因为车祸导致前额叶中部受损,即不能够发展第七感,再也不能感受孩子们的感受,不能协调地沟通,甚至都没有以往的情绪。“她的陈述是平淡的、就事论事的,更像是科学观察,而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表达。”孩子们起初非常难以接受这样“木头”的妈妈,但是在丹尼尔以孩子可以理解的形式将“木头妈妈”受损的脑结构告诉孩子们时,孩子们逐渐对“木头妈妈”有了新的认识与宽容。
以上对脑结构的认知,也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纳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帮助我们平衡内在,获得内心的平静。由于脑科学知识是丹尼尔理论的基础,所以在阅读《由内而外的教养》一书的过程中,我就感受到了解脑结构对于接纳情绪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在自己生活中得到有效应用。
3.大家的疑惑
(1)如何培养第七感?
(2)如何“共情”?
(3)“我的地图”、“你的地图”如何理解?
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到后面的章节,我们将会带着这些问题,一起驶向丹尼尔描绘的心灵之海。
期待后续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