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东明山——声喧乱石,色静深林
2023年2月26日,周日,阴转多云,0-11度,北风3-4级,雨水二候3
这是茉莉第9次徒步之旅,地点余杭东明山。
因这周日有其他安排,小琛与茉莉的徒步合并在周六同时进行,另加一个鱼丸姐姐,我第一次尝试一拖三的节奏。不过好在有大部队相随,一共有五户家庭,大家互帮互助,帮我减轻不少负担。我们在起点拉圈,进行简短自我介绍,而后出发。小琛大方响亮地向大家说到:“我叫琛琛,今年3岁。”
东明山,离家10公里,约20分钟车程。回想我和茉莉一起走过的午潮山、鸬鸟山、老虎山和娘娘山,这种每次行走不同山的徒步节奏,就像一次次探险,其中的新鲜感明显让我的内心涌动着一股活力与勇气,也让我真正开始用脚步丈量生活的城市,一点一滴地积累着“本地知识”,对杭州有了越来越亲切与深刻的印象。每一次向外探索,都无一例外地触及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不仅是我的,还有孩子们的,体验到我们都是如此鲜活的存在。
登顶的山路沿途有乱石,有清溪,特别适合大小孩子自由玩耍。石头大小不一、奇形怪状,像是散落在山间的一堆积木。倘若孩子们的想象力有形状,大概就如这些乱石一般,丰富、奇特,充满无限可能。孩子们用石头筑堤造桥,工程现场热火朝天。清溪在乱石中欢快流淌,仿佛一个淘气的小孩,一路唱着春天的歌谣。我和小琛蹲下来,耳朵贴着石缝,全神贯注地倾听。不一会儿,他眯着小眼,咧开嘴巴笑起来,轻轻地哼着幼儿园的歌曲“滴答滴答下雨啦,春天的小草发芽啦,春天的小溪哗啦啦……”, “妈妈,这不就是春天的小溪吗?”成功将歌词与现实无缝衔接,他兴奋极了,说完又趴下,伸出小手,穿过石缝,与水流嬉戏。这一路的乱石是如何形成的呢?虽然我很享受这“声喧乱石中”的意境,但我的脑海里却浮现出山崩般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
孩子们合力搭建的工程。原本是想用石头堵住水流,后来发现水流无缝不钻,堵不牢,最后改变计划,换成修建大桥。
午饭:蛋炒饭、煎饺、蜂蜜山药、蓝莓、橘子。
回程时,小琛遇到了情绪挑战。乱石嶙峋,保持身体平衡成为孩子们行走时的首要任务。两个姐姐借助登山杖小心翼翼地前行,小琛哭着也要登山杖,姐姐们自顾不暇,一直往前走着。小琛站在原地,看着渐渐远去的姐姐越哭越凶,同行小伙伴葡萄主动将登山杖借给小琛,小琛揉着眼睛说不要,他就要自己的,不愿意借出。此刻,我进一步明晰了他的意图,他不是真的需要登山杖,是不愿意借给姐姐用。我蹲下来,并不急着阻止他哭泣,只是帮他擦着眼泪,陪着他度过这个情绪难关。我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银杏大蚕蛾的镂空房子,捡起来端详着。小琛也凑过来看,把玩了一下,又想起登山杖,还是委屈地抽泣着,看来是极度想要回自己的登山杖。等他情绪平稳,我们手牵手继续上路,他擦着眼泪,笑着说“妈妈,生气的感觉已经飞走了。我好了。”
行程结束,我们进行了总结。
小琛:
开心的事:玩水搭桥很开心。
不开心的事:姐姐把自己的登山杖拿去用了,很难过。
希望的事:希望下次再来东明山。
感谢:感谢姐姐路上的帮助。
茉莉:
开心的事:玩水搭桥很开心。
不开心的事:没有。
希望的事:希望下次可以登顶。
感谢:感谢土豆妈妈,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递纸巾。
鱼丸:
开心的事:玩水搭桥很开心。
不开心的事:没有。
希望的事:下次再不要来爬山了😂
感谢:感谢舅妈带我出来徒步玩耍。
从孩子们的总结中,很明显能看出,石头和水的无限组合可以跨越年龄障碍,让3岁和11岁的娃同时从中获得满足。另外,我欣喜地看见小琛已经可以清楚、准确地表达总结内容,同时,登山杖事件造成的难过情绪已经被他的自我意识捕捉到,并且被准确地描述出来。茉莉看见了其他队友给她带来的温暖,出行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显著提升。鱼丸姐姐虽然嘴上说着下次不要再来爬山,但我知道,下次(很可能是暑假)她依然会跟上我们的节奏。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