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孩子重回自然》
2023年6月2日,周五,多云,21-32度,西北风1级,小满三候3
翻开此书,爱不释手。作者从身心灵的角度,阐述了自然对儿童及青少年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有重点地给出了可以从身边开始做起的事项,兼具理论和实操指导。
阅读《与孩子重回自然》,让我想起《人类简史》、《林间最后的小孩》、《大地在心》、《生态心理学》、《运动改造大脑》等书。这与封面的介绍相吻合——“融合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神经科学和生态学等多个领域。”因此,这本书的视角是整体的、宏大的、系统的,有助于我们打破格子化的限制,形成整体性、系统性思维,对未来突破可持续发展变革瓶颈有一定的助益。爱因斯坦曾说,“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由于政策孤岛导致的各类环境问题,无法通过各部门、各行业相互独立的科技和思维得到最终解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变革,亟需在思维上向整体性、系统性转变。
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儿童与自然脱离的现状,强调带孩子体验身边自然、培养“野孩子”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讲述带孩子重回自然的三个重要方面:自然指导、地方本位学习、讲故事。第三部分讲述不同年龄段孩子玩耍的侧重点,强调基于孩子发展规律的游戏化引导。第四部分讲述带孩子重回自然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包括科技、城市规划、设施等。作者认为,“我们的身体、思想和情感都是在荒野中进化形成的,与大自然的深刻联系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作者用“培养野孩子的诀窍”贯穿全书,在每一章节的最后都给出实用且有重点的实践方向。
1. “绝对没有任何东西,比你对自然界的热情表现更能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情。”不论选择什么样的媒介和方式,关键是引导者自己本身对自然的热情,发自内心的热爱最具感染力。因此,保持这份热情吧,这是扩大影响力的法宝。
2. 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引导者要努力、想方设法让自己走进孩子的世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又有着显著不同的发展特征和需求,我们需要据此磨练出不同的玩耍技能。通过游戏,与孩子取得联结之后,相互之间的引导、提问、讨论都会进入到更深的层面。这点再昨日带领3-6岁孩子玩《蜘蛛与猎物》的游戏时有深刻体会。当我全身心投入与孩子玩耍,被一群“蜘蛛追杀”后,孩子们对周围环境中蜘蛛的兴趣相比于活动初始有了明显提升,对蜘蛛网的构造也有更丰富的想象。
3. 谨记地方本位学习的重要性。“从历史和数学,到阅读和科学,当地环境可以为几乎任何话题的交流提供一种引人入胜的语境……通过学习扎根于当地,学生将开始了解他们所在的地方过去是如何形成的,今天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在未来的繁荣发展需要些什么。”这一点在《大地在心》一书里也有比较多的论述。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我从扎根于当下的实践中获取了无尽的力量。长期观察一棵树让我从多角度去了解一棵树,就如同从多角度了解一个人;长期观察居住的小区,让我知道小区里都住了哪些人,有哪些动植物,它们什么时候醒来,什么时候开花,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长期行走一座山,让我对人与山的关系有了深入的认识,如师如友的大山给予我无条件的支持和巨大的勇气;带领自己孩子及社区孩子进行自然游戏和自然观察,与社区、自然取得深深的联结……未来,我还可以围绕某个主题,带领孩子们系统、整体地来探索自己所在的社区,像一棵古树一般,深深扎根于当下,自信地拥抱生活。
4. 故事的力量。
“当口头文化衰退时,拥有读写能力的头脑就会迷失方向,忘记自己始终对身体和生生不息的大地有所亏欠。当故事不再在树林里或河流边被讲述,当大地不在作为一种充满生气、富有表达力的力量被嘹亮的歌声加以尊崇,人类的感官就不再与周围的地貌相和谐。我们再也感受不到我们所在的地方特有的脉搏,我们再也听不到、也不再回应这片大地发出的无数雄辩的声音。技术头脑变得日益盲目和失聪,日益脱离感官世界的影响,于是开始蹂躏大地。”
我是一个不太会讲故事的人。当我知道故事对孩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时,我开始尝试给小琛讲故事,讲我们自己的故事。每天发生的事、每次在自然里观察到的现象,都是素材的来源。我抑扬顿挫地讲,或者邀请家人来演,可以看出孩子对这些他亲身经历的事情表现出巨大的兴趣。他可以安静地躺着听,眼睛里还带着好奇和期待,偶尔会心地一笑,这就是故事的魔力吧。
最近,我也在给琛唱《诗经》,这是我们古文化中关于自然,关于大地的故事。其中一首我很喜欢,通过树木寄托祝福。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与孩子重回自然,重回我们身边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