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MPIF课程首个北大模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大光华数字教育中心 Author 数字光华
2021年3月7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联合开展的“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MPIF)课程第一次线下模块在光华管理学院3号楼顺利进行。本次课程由光华管理学院唐遥教授、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和花旗银行资金部董事总经理兼司库张小颖共同讲授,分别从学术研究、监管和金融机构实践层面为大家分享了央行的发展历史、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其影响等深入而现实的问题。MPIF课程起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教学,收效良好。
Warm up
清晨,同学们陆续抵达校园,在光华3号楼古香古色的园子里等待开课。同学们把握住线下宝贵的交流机会,互相交流探讨。
图为参加线下授课的学员和老师在光华3号楼前合影
教授分享
唐遥教授主要讲解了中国的货币政策以及外汇制度。首先,唐教授回顾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和方式的历史演变,并且指出目前有准备金率、流动性管理、利率、中央银行贷款等主要的几种货币政策工具。接着,唐教授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过程,并且指出目前我国采用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唐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等宏观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
嘉宾分享
李健主任则分享了央行货币政策框架和创新等相关内容。他指出货币政策改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从数量型政策工具到价格型政策工具的转变,超越了原来降准、降息、和公开市场操作这三大法宝的框架。其中,李主任详细地讲解了目前央行正在逐步地推进LPR利率改革,并且已经实现了贷款端的利率并轨。除此之外,李主任指出为了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我国实施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的双支柱框架。
张小颖女士主要介绍了准备金率的相关知识。她首先从发展历程出发,介绍了目前“三档两优”的准备金框架。接着,她以准备金率几次重要的下调和上升为例,讲解了央行调控准备金率的背景以及准备金率变化后对货币市场、利率市场的影响。最后,张总介绍了央行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以及创新型工具(流动性和利率工具)的使用。
本次课程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敬请期待我们接下来的模块!
课程咨询
北大光华胡老师:010-62747002
来源:北大光华数字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