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在家里的昆虫邻居

广东科普 2022-11-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三蝶纪 Author 三蝶纪

本文作者为第三届“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初选入围的候选人之一、自由撰稿人严莹


在这个地球上,昆虫比我们人类出现的时间早了几亿年,在人类出现之前,昆虫都是生活在野外的。随着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人类开始慢慢地从游牧生活到盖房子过定居的生活,有一部分昆虫也就跟着人类进了家门,和人类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说我们讨厌的苍蝇、蚊子、蟑螂。除了这些以外,家里还可能出现一些别的昆虫,在这篇里,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它们都是谁吧。

 

果蝇

如果你把吃剩的水果扔进垃圾桶,过一会儿你就可以看到这种小昆虫闻着味儿飞过来了,这就是果蝇,在分类上属于双翅目果蝇科。

果蝇的身体很小,只有2到3毫米。果蝇喜欢的其实不是水果,而是水果发酵以后产生的酵母菌。如果几天不扔这些垃圾,果蝇就能在里面繁殖,雌果蝇一次就能产400多枚卵,两周时间就能发育出一批新的果蝇。

虽然果蝇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在科学家眼里它们可是宝贝,它们有很多适合做为实验动物的优点,是很多科学家研究的对象。从1933年到现在,有8个诺贝尔奖都是和果蝇相关的研究。可以说,小小的果蝇成就了一大批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为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衣蛾

有时候你会在墙壁上会看到墙面凸起了一小块,仔细一看还有一个和墙壁颜色差不多的小袋子挂在上面,这就是一种叫做衣蛾的虫子做的建筑。


衣蛾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鳞翅目蕈蛾科。衣蛾的幼虫会用丝和墙壁的碎屑做成一个纺锤形的筒巢,平时就躲在这个筒巢里,晚上才出来活动和吃东西。衣蛾幼虫会取食人们的衣物,所以它们才被叫作衣蛾。但实际上它们喜欢的不是衣服,而是棉、羊毛、羽毛、蚕丝等构成衣物的纤维材料。等幼虫变成蛾子之后,口器就退化了,不吃东西了。


蛾蠓

在我们的洗手间里会经常看到另一位昆虫邻居,它们的身体只有几毫米,长着一对毛绒绒的小翅膀,这就是蛾蠓,也叫毛蠓、蛾蚋,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蛾蚋科。

蛾蠓一生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它的成虫阶段。蛾蠓的幼虫长得黑乎乎的,细细长长,生活在下水道和其他污水里,取食水里的腐殖质,它们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所以我们才会在浴室、厨房等有水的地方看到它们。

蛾蠓成虫飞行能力不强,它们常常趴在卫生间的墙壁上一动不动,除非你凑很近去干扰,它们才会短距离飞行一小段。幸好蛾蠓不怎么传播疾病,所以它们可以算是一个经常出现,但是不算太困扰我们的昆虫邻居。


啮虫

在潮湿的天气,你还可能在墙壁上看到一种聚集在一起的小虫子,它们身体很小,只有1毫米左右,和白墙颜色特别接近,呈很透的白色或者浅黄色,有两只像小黑点一样的眼睛。这类昆虫叫作啮虫,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啮虫目,俗称书虱。


很多啮虫都生活在野外,喜欢聚集在大树的树干上。

在家里的啮虫主要吃霉菌或者其他碎屑,所以在潮湿的天气特别容易出现。啮虫总是扎堆出现,看着比较烦人,其实它们对人也不会构成特别大的危害,天气干燥时它们就自动消失了。


衣鱼

如果翻开好久没看的旧书旧报纸,你会看到一些银白色的虫子急匆匆地跑出来,这些虫子就是衣鱼。衣鱼俗称书虫、蠹虫、白鱼,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衣鱼目。

衣鱼的身体布满银色的鳞片,形状也像一只鱼,没有翅膀,尾部有三根尾须。它们怕光,喜欢潮湿,喜欢吃含有淀粉和纤维素的食物,书、报纸、旧衣服、浆糊、棉麻衣物。实际上衣鱼对人类也没有太大危害,你也不必害怕它们。


米象、印度谷螟和豆象

在我们吃的大米里就有一种小甲虫,叫作米象,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鞘翅目象甲科米象属。在过去,大米并不像现在这样有真空包装,所以米在米缸里放久了就会有米象跑出来。现在,如果买散装大米久置在家也会见到。

米象的口吻细长,向前延伸,就像大象的鼻子,它们的个头只有两三毫米,有翅膀能飞,但日常不太飞行。

米象的生长过程特别神奇,雌性米象会用大象鼻子一样的吻端在大米上凿出一个深深的孔洞,将一枚细小的卵产在洞里,随后再把外部封好。卵就在这粒米粒里面孵化出幼虫,幼虫在米粒内游走出弯曲隧道,边走边啃食米粒,经过三次蜕皮后化蛹。蛹羽化成虫后就咬开外皮从米粒里爬出来,米象的成虫可以存活七个月到两年。它们喜欢湿热的天气,气温太冷了就会休眠。


和米象类似的是豆象,这是一类喜欢吃豆子的小甲虫,很多种类都在野外,但是有一部分种类进入了粮仓。雌性豆象把卵产在豆子里面,幼虫孵化后就吃这粒豆子。豆象繁殖能力很强,在温度高的地方几乎全年都能繁殖。如果家里有放了很久的红豆、绿豆,就可能会看到豆象出现在家里。


在大米还有一种叫印度谷螟的蛾子,它们的幼虫也喜欢吃大米,而且它们细白的身体能够轻松混在杂粮堆里,不仔细看还真找不到。等印度谷螟的幼虫长大后,你可能就会在家里看到这样的蛾子。


皮蠹

如果你们家有放了很久的火腿、咸鱼、旧皮具或者标本,就可能发现上面密布着浑身长满毛刺的皮蠹的幼虫。皮蠹幼虫长度不到一厘米,爬行速度很快,经常聚集在一起吃东西,它们什么都吃而且还吃得特别多。皮蠹幼虫适应能力特别强,耐寒耐热耐饿耐干甚至耐药,如果在温度很低、过度拥挤和缺少食物的环境,幼虫可以不吃不喝存活2到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皮蠹的成虫是会飞的小甲虫,雌性皮蠹一生能产几百枚卵,天气暖时从卵到成虫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皮蠹泛滥时会把家里的旧皮具、衣物或者标本啃得面目全非,它们是世界上最具有毁灭性的害虫之一。皮蠹可以使仓储粮食减产20%左右,也在威胁各大博物馆的标本。在世界范围内,皮蠹都是检验检疫部门重点检查的对象。对于这位昆虫邻居我们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定期做好清洁工作,干货和肉类保存好,不要扔在一边放了很久都不管。




如何支持你喜欢的候选人?




三届“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初选
入围的30位候选人
将在8月15日前
创作原创科普作品
并在“广东科普”微信公众号
及个人的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

(如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澎湃号、

UC号、抖音号、微视号等)


(点击“广东科普”微信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传播达人”“优秀作品展示”
即可查看达人们的最新作品)

你的每一次点击和点赞
都是在为心仪的达人打call哦~


传播展示后期
“广东科普”微信公众号
还将开启网络投票活动
记得到时候来为您喜欢的候选人投票!

你一票我一票
你喜欢的“科普之星”明天就“出道”!
关注“广东科普”微信公众号
获取新资讯
追更不迷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