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用Python编写一个Lisp解释器

CSDN App Python大本营 2019-10-30

作者 | Peter Norvig
译者 | Tianyu
编辑 | Freesia

出品 | Python大本营(ID: pythonnews)


本文有两个目的:一是展示如何实现一个计算机语言的解释器,二是演示如何使用 Python 3 构造 Lisp 的一种方言 Schema,我把我的语言解释器称作 Lispy。几年前,作者曾展示过如何用 Java 和 Common Lisp 写 Schema 解释器。而本次的目的很纯粹,作者会尽可能简明扼要,就像 Alan Kay 所谓的 “软件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为什么这很重要呢?正如 Steve Yegge 所说的,“如果你不知道编译器是如何工作的,那么你也不会知道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Yegge 描述了 8 种可以由编译器解决的问题。

Schema 程序的语法和语义


语言的语法是指组成正确的语句或表达式的顺序;语义指那些表达式或语句的内在含义。例如,在数学表达式语言中(以及诸多编程语言中),一加二的语法是 “1 + 2”,而语义是指对两个数字执行相加操作,得到的结果为 3 。当我们计算一个数值时,也可以说我们在评估一种表达形式;我们可以说 “1+2” 估值为 3,并写成 “1 + 2” ⇒ 3.
 
Schema 的语法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编程语言。考虑如下情况:
        

Java 的语法规范十分繁杂(关键词、中缀运算符、三种括号、运算符优先级、点语法、引号、逗号、分号),但 Schema 的语法要简单得多:

  • Schema 程序仅由表达式组成。没有表达式和语句之分。
  • 数字(比如:1)和符号(比如:A)都可以称为原子表达式;它们无法再细分了。这和 Java 中的 counterpart 类似,但 Schema 不同,一些运算符号,如 + 和 > 也是标识符,和 A 及 fn 的地位是平等的。
  • 还有列表表达式:一个 "(" ,后面接零或多个表达式,后面再接一个 ")"。列表的第一个元素决定了其含义是什么:
    • 以关键词作为开头的列表,如 (if ...),是一种特殊形式,含义取决于关键词是什么。
    • 以非关键词开头的列表,如 (fn ...),是函数的调用。

Schema 的妙处在于整个语言体系仅需 5 个关键词和 8 种语法形式。对比之下,Python 有 33 个关键词和 110 种语法形式,Java 有 50 个关键词和 133 种语法形式。那些括号也许看起来有些吓人,但 Schema 的语法具备着简单性与一致性。(有人开玩笑说 Lisp 就是“大量把人搞疯的括号”;而我认为 Lisp 象征着语法的纯粹性。)
 
在本文中,我们会介绍 Schema 语言及其解释器的所有特点,但中间要经过两个步骤,先定义一个简单的语言,再定义 Schema 语言的全部内容。


语言1:Lispy Calculator


Lispy Calculator 是 Schema 的一部分,仅使用了五种语法方式。因其基于 Lispy Calculator,只要你熟练使用前缀表示法,就可以做任何典型计算机可以做的运算。你可以做两件典型计算机语言所不能做的两件事:"if" 表达式和定义新变量。下面是一个示例程序,基于公式 π r2,计算半径为10的圆形面积:
(define r 10)(* pi (* r r))
 
下面是一张有关全部表达式的表格:

Expression(表达式)
Syntax(语法)
Semantics and Example
(语义和例子)
variable reference
symbol
一个标识符被解释为变量名;它的值是变量的值。
例子:r ⇒ 10 (假设 r 已被定义为10)
constant literal
number
计算结果为数字本身。
例子:12 ⇒ 12 or -3.45e+6 ⇒ -3.45e+6
conditional
(if test conseq alt)
执行 test;如果结果为 true,计算返回 conseq;否则返回 alt。
例子:(if (> 10 20) (+ 1 1) (+ 3 3)) ⇒ 6
definition
(define symbol exp)
定义一个新变量,并计算表达式 exp 赋值给它。
例子:(define r 10)
procedure call
(proc arg...)
如果表达式不是这些标识符 if, define 或 quote,那它就是一个过程。执行表达式及全部参数,那么该过程就会被调用,而参数值列表也被调用。
例子:(sqrt (* 2 8)) ⇒ 4.0

在该表的语法一栏,标识符必须为符号,数字必须为整数或小数,而其它斜体字可以为任何表达式,arg... 则表示零或多个 arg 的重复。


语言解释器到底是做什么的?

语言解释器包括两个部分:

  1. Parsing:parsing 组件获得字符串形式的输入,并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验证,然后将程序翻译成内部的表示形式。在一个简单的解释器中,内部的表示形式是一个树形结构(一般被称为抽象语法树),反应了程序语句和表达式的嵌套结构。在被称为编译器的语言翻译器中,常常有一系列内部的表示形式,以抽象语法树开头,然后紧接着一系列指令,可以直接被计算机执行。
  2. Execution:内部的表示形式是根据语言的语义规则进行处理的,因此才能执行计算。Lispy 的 execution 函数叫作 eval(注意这和 Python 的内置函数同名)。

下面是解释器工作过程的图片: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看看 parse 和 eval 能做些什么:
>> program = "(begin (define r 10) (* pi (* r r)))"
>>> parse(program)['begin', ['define', 'r', 10], ['*', 'pi', ['*', 'r', 'r']]]
>>> eval(parse(program))314.1592653589793

类型定义


我们来明确一下 Scheme 对象的表示方法:

Symbol = str # A Scheme Symbol is implemented as a Python strNumber = (int, float) # A Scheme Number is implemented as a Python int or floatAtom = (Symbol, Number) # A Scheme Atom is a Symbol or NumberList = list # A Scheme List is implemented as a Python listExp = (Atom, List) # A Scheme expression is an Atom or ListEnv = dict # A Scheme environment (defined below) # is a mapping of {variable: value

Parsing:parse, tokenize, read_from_tokens

传统上来看,parsing 一般分成两部分:词法分析(lexical analysis),也就是将输入字符串分成一系列 token,以及语义分析(syntactic analysis),也就是将 tokens 组装成后向抽象语法树。Lispy 的 tokens 是括号、标识符和数字。有许多用于词法分析的工具(如 Mike Lesk 和 Eric Schmidt 的 lex),但现在我们选择使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工具:Python 的 str.split 函数。tokenize 函数以字符串作为输入,在每个括号两边加空格,然后调用 str.split 获取 tokens 列表:
 
def tokenize(chars: str) -> list: "Convert a string of characters into a list of tokens." return chars.replace('(', ' ( ').replace(')', ' ) ').split()
 
下面我们在程序示例中使用 tokenize:

>>> program = "(begin (define r 10) (* pi (* r r)))">>> tokenize(program)['(', 'begin', '(', 'define', 'r', '10', ')', '(', '*', 'pi', '(', '*', 'r', 'r', ')', ')', ')']

函数 parse 以字符串的表达形式作为程序输入,调用 tokenize 获取 tokens 列表,然后调用 read_from_tokens 来组装抽象语法树。read_from_tokens 会关注第一个 token,如果第一个是 ')',那么是一个语法错误。如果第一个是 '(',那么我们就开始建立子表达式的列表,直到我们遇到匹配的 ')'。任何没有括号的 token 一定是标识符或数字。我们可以让 Python 对此做判断:对于每个不含括号的 token,首先尝试将其解释为整数,然后是小数,如果哪个都不符合,那么它一定是个标识符。下面来看一下 parse 实例:
 
def parse(program: str) -> Exp: "Read a Scheme expression from a string." return read_from_tokens(tokenize(program))
def read_from_tokens(tokens: list) -> Exp: "Read an expression from a sequence of tokens." if len(tokens) == 0: raise SyntaxError('unexpected EOF') token = tokens.pop(0) if token == '(': L = [] while tokens[0] != ')': L.append(read_from_tokens(tokens)) tokens.pop(0) # pop off ')' return L elif token == ')': raise SyntaxError('unexpected )') else: return atom(token)
def atom(token: str) -> Atom: "Numbers become numbers; every other token is a symbol." try: return int(token) except ValueError: try: return float(token) except ValueError: return Symbol(token)


parse 的运行结果如下:

>>> program = "(begin (define r 10) (* pi (* r r)))"
>>> parse(program)['begin', ['define', 'r', 10], ['*', 'pi', ['*', 'r', 'r']]]


我们马上就可以定义 eval 了,但在那之前,我们还需要再看一个概念。

环境


环境是指变量名与值之间的映射。eval 默认使用全局环境,包括一组标准函数的名称(如 sqrt 和 max,以及操作符 *)。环境也可以由用户进行变量自定义:
import mathimport operator as op
def standard_env() -> Env: "An environment with some Scheme standard procedures." env = Env() env.update(vars(math)) # sin, cos, sqrt, pi, ... env.update({ '+':op.add, '-':op.sub, '*':op.mul, '/':op.truediv, '>':op.gt, '<':op.lt, '>=':op.ge, '<=':op.le, '=':op.eq, 'abs': abs, 'append': op.add, 'apply': lambda proc, args: proc(*args), 'begin': lambda *x: x[-1], 'car': lambda x: x[0], 'cdr': lambda x: x[1:], 'cons': lambda x,y: [x] + y, 'eq?': op.is_, 'expt': pow, 'equal?': op.eq, 'length': len, 'list': lambda *x: List(x), 'list?': lambda x: isinstance(x, List), 'map': map, 'max': max, 'min': min, 'not': op.not_, 'null?': lambda x: x == [], 'number?': lambda x: isinstance(x, Number), 'print': print, 'procedure?': callable, 'round': round, 'symbol?': lambda x: isinstance(x, Symbol), }) return env
global_env = standard_env()


Evaluation: eval


我们已经做好实现 eval 的准备了。作为初学者,来回顾一下之前的 Lispy Calculator 表:


Expression(表达式)

Syntax(语法)

Semantics and Example

(语义和例子)

variable reference

symbol

一个标识符被解释为变量名;它的值是变量的值。

例子:r ⇒ 10 (假设 r 已被定义为10)

constant literal

number

计算结果为数字本身。

例子:12 ⇒ 12 or -3.45e+6 ⇒ -3.45e+6

conditional

(if test conseq alt)

执行 test;如果结果为 true,计算返回 conseq;否则返回 alt。

例子:(if (> 10 20) (+ 1 1) (+ 3 3)) ⇒ 6

definition

(define symbol exp)

定义一个新变量,并计算表达式 exp 赋值给它。

例子:(define r 10)

procedure call

(proc arg...)

如果表达式不是这些标识符 if, define 或 quote,那它就是一个过程。执行表达式及全部参数,那么该过程就会被调用,而参数值列表也被调用。

例子:(sqrt (* 2 8)) ⇒ 4.0


下面是实现 eval 的代码,完全遵循上面的表格:

def eval(x: Exp, env=global_env) -> Exp: "Evaluate an expression in an environment." if isinstance(x, Symbol): # variable reference return env[x] elif not isinstance(x, Number): # constant number return x elif x[0] == 'if': # conditional (_, test, conseq, alt) = x exp = (conseq if eval(test, env) else alt) return eval(exp, env) elif x[0] == 'define': # definition (_, symbol, exp) = x env[symbol] = eval(exp, env) else: # procedure call proc = eval(x[0], env) args = [eval(arg, env) for arg in x[1:]] return proc(*args)


这样就完成了!你可以运行看看结果:
>>> eval(parse("(begin (define r 10) (* pi (* r r)))"))314.1592653589793


Interaction: A REPL

一直输入 eval 固然很枯燥。Lisp 的一个伟大之处就在于交互式 read-eval-print 循环:为编程者提供了输入表达式,并立即读取,计算,然后输出的途径,而非冗长的构建/编译/运行过程。那么,我们来定义一下 repl 函数,函数 schemestr 返回了一个代表 Schema 对象的字符串:
def repl(prompt='lis.py> '): "A prompt-read-eval-print loop." while True: val = eval(parse(raw_input(prompt))) if val is not None: print(schemestr(val))
def schemestr(exp): "Convert a Python object back into a Scheme-readable string." if isinstance(exp, List): return '(' + ' '.join(map(schemestr, exp)) + ')' else: return str(exp)


下面是 repl 的运行结果:
>>> repl()lis.py> (define r 10)lis.py> (* pi (* r r))314.159265359lis.py> (if (> (* 11 11) 120) (* 7 6) oops)42lis.py> (list (+ 1 1) (+ 2 2) (* 2 3) (expt 2 3))lis.py>


语言2:Full Lispy

现在我们来拓展一下,下面的表格展示了一个更加完整的 Schema 子集:

Expression(表达式)
Syntax(语法)
Semantics and Example(语义和例子)
quotation
(quote exp)
返回表达式 exp 的值,但不进行计算。
例子:(quote (+ 1 2)) ⇒ (+ 1 2)
assignment
(set! symbol exp)
执行 exp 并把值赋给 symbol,symbol 必须被预先定义好。
例子:(set! r2 (* r r))
procedure
(lambda (symbol...)exp)
创造一个带参数 (symbol...) 的过程,exp 为其主体。
例子:(lambda (r) (* pi (* r r)))

lambda 这种特殊形式可以进行 procedure(过程)的创建。我们希望 procedure 能这样运行:
lis.py> (define circle-area (lambda (r) (* pi (* r r)))lis.py> (circle-area (+ 5 5))314.159265359


此处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lambda 表达式用来创建 procedure,可以关联全局变量 pi 和 *,引入单独的参数 r。该 procedure 的作用是定义新变量 circle-area,并为其赋值。第二步,我们刚刚定义的 procedure 包含 circle-area 的值,所以它被引用作值为10的参数。我们想让 r 的取值为10,但它不会在全局环境下为 r 赋值为10。如果我们将 r 用作其他目的呢?我们无法通过调用 circle-area 来改变它的值。但我们也许可以给名为 r 的局部变量赋值10,而无需担心影响到其他同名的全局变量。调用 procedure 的过程引入了新的局部变量,将其与函数的参数列表中的标识符一一绑定,对应所调用函数的参数列表的值。

将 Env 重定义为 Class

为了方便操作局部变量,我们将 Env 重定义为 dict 的子类。当我们计算 (circle-area (+ 5 5)) 时,我们会先获取 procedure 的主体 (* pi (* r r)),然后在 r 作为单独局部变量的环境下进行计算,但同时也存在全局环境作为“外部”环境;这样我们就得到了 * 和 pi 的值。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环境,将局部(蓝色框标注的)环境嵌在外部(红色框标注的)环境内:

当我们在这样一个嵌套环境中查看变量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最内层,如果没有找到变量名,再转移到外面一层。过程和环境是耦合的,接下来试着来一起定义它们:
class Env(dict): "An environment: a dict of {'var': val} pairs, with an outer Env." def __init__(self, parms=(), args=(), outer=None): self.update(zip(parms, args)) self.outer = outer def find(self, var): "Find the innermost Env where var appears." return self if (var in self) else self.outer.find(var)
class Procedure(object): "A user-defined Scheme procedure." def __init__(self, parms, body, env): self.parms, self.body, self.env = parms, body, env def __call__(self, *args): return eval(self.body, Env(self.parms, args, self.env))
global_env = standard_env()


我们看到每个 procedure 都由三部分组成:参数名列表、主体表达式,以及环境。如果在最上层对 procedure 进行了定义,那么这是全局环境,但 procedure 也可关联到局部变量的环境,只要对其进行了预先定义。
 
环境是 dict 的子类,所以它具备全部 dict 所具备的方法。另外还有两种方法:构造器 __init__ 构造了新环境,引入参数名列表和对应的参数值列表,并创建了内部包含 {variable: value} 的新环境,同时也可关联外部环境。方法 find 可用来为变量寻找合适的环境: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
 
来看看如何将这些东西整合在一起,下面是对 eval 的新定义。注意用于引用变量的句子变了:现在我们必须调用 env.find(x) 来查找变量 x 在哪一层;然后从该层取出 x 的值。(用于 define 的句子不变,因为 define 永远将新变量添加到最内层的环境。)此处有两个新的子句:set! 用来查找变量所在的环境层,并为其赋新值。lambda 用来基于给定的参数列表、主体和环境,来创建新的 procedure 对象。
def eval(x, env=global_env): "Evaluate an expression in an environment." if isinstance(x, Symbol): # variable reference return env.find(x)[x] elif not isinstance(x, List):# constant return x op, *args = x if op == 'quote': # quotation return args[0] elif op == 'if': # conditional (test, conseq, alt) = args exp = (conseq if eval(test, env) else alt) return eval(exp, env) elif op == 'define': # definition (symbol, exp) = args env[symbol] = eval(exp, env) elif op == 'set!': # assignment (symbol, exp) = args env.find(symbol)[symbol] = eval(exp, env) elif op == 'lambda': # procedure (parms, body) = args return Procedure(parms, body, env) else: # procedure call proc = eval(op, env) vals = [eval(arg, env) for arg in args] return proc(*vals)


为了搞清楚过程和环境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试想这样一个程序,为计算 (account1 -20.00),我们创建这个环境:
               
每个矩形框代表一个环境,框的颜色与环境中所定义的变量的颜色相对应。在程序的后两行,我们定义了 account1,并调用了 (account1 -20.00);这表示创建了一个期初余额为100刀的银行账户,被取出了20刀。在计算 (account1 -20.00) 的过程中,我们对 eval 表达式做了高亮处理。该表达式含三个变量,amt 在最内层(绿色)里。但 balance 不在这一层,我们需要看绿色环境外面的 env,即蓝色层。最后,变量 + 不在这三层中,我们需要找更外面的层,来到全局(红色)环境。这个先看内环境再看外环境的过程叫作 lexical scoping。
 
下面来看看我们可以做哪些事。
>>> repl()lis.py> (define circle-area (lambda (r) (* pi (* r r))))lis.py> (circle-area 3)28.274333877lis.py> (define fact (lambda (n) (if (<= n 1) 1 (* n (fact (- n 1))))))lis.py> (fact 10)3628800lis.py> (fact 100)9332621544394415268169923885626670049071596826438162146859296389521759999322991560894146397615651828625369792082722375825118521091686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lis.py> (circle-area (fact 10))4.1369087198e+13lis.py> (define first car)lis.py> (define rest cdr)lis.py> (define count (lambda (item L) (if L (+ (equal? item (first L)) (count item (rest L))) 0)))lis.py> (count 0 (list 0 1 2 3 0 0))3lis.py> (count (quote the) (quote (the more the merrier the bigger the better)))4lis.py> (define twice (lambda (x) (* 2 x)))lis.py> (twice 5)10lis.py> (define repeat (lambda (f) (lambda (x) (f (f x)))))lis.py> ((repeat twice) 10)40lis.py> ((repeat (repeat twice)) 10)160lis.py> ((repeat (repeat (repeat twice))) 10)2560lis.py> ((repeat (repeat (repeat (repeat twice)))) 10)655360lis.py> (pow 2 16)65536.0lis.py> (define fib (lambda (n) (if (< n 2) 1 (+ (fib (- n 1)) (fib (- n 2))))))lis.py> (define range (lambda (a b) (if (= a b) (quote ()) (cons a (range (+ a 1) b)))))lis.py> (range 0 10)(0 1 2 3 4 5 6 7 8 9)lis.py> (map fib (range 0 10))(1 1 2 3 5 8 13 21 34 55)lis.py> (map fib (range 0 20))(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 377 610 987 1597 2584 4181 6765)


现在我们拥有了具备过程、变量、条件、顺序执行的语言。如果你熟悉其他语言,你也许会想到 while 或 for 循环,但 Schema 并不包括这些。有关 Schema 的报告表示,Schema 仅包含几条规则,用来组成表达式,并不限制它们的组成形式,这样就足以构成一门实用且高效的编程语言了。在 Schema 中,你可以通过定义递归函数进行循环运算。


Lispy 评估

我们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评估 Lispy:

  • 轻量:Lispy 非常小:去掉注释和空格,共117行;源码大小为4K。我用 Java 写的 Schema 最小版本有1664行,源码大小为57K。Jscheme 最初名为 SILK (Scheme in Fifty Kilobytes),但我仅通过计算字节码来保证不超限,而非通过改变源码。Lispy 在这方面做得好多了;我认为它符合 Alan Kay 在1972年提出的,你可以通过一页代码来创造世界上最棒的语言。
  • 快速:Lispy 计算 (fact 100) 用时0.003秒。这对我来说,速度足够快了。
  • 完整:和标准版 Schema 相比,Lispy 不是很完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缺陷:
    • 语法:缺少注释、quote/quasiquote 声明、# literals、派生表达式类型(如源自 if 的 cond,源自 lambda 的 let)和点表示法列表。
    • 语义:缺少 call/cc 和 tail recursion。
    • 数据类型:缺少字符串、字符、布尔、向量等。
    • 过程:缺少100个原始 procedure。
    • 错误恢复:Lispy 无法检测和报告错误,也无法对其进行恢复。Lispy 需要编程者操作无失误。
  • 性能:这就要由读者来判断了。在我看来,它可以达到我的目的,即充当 Lisp 的解释器。


真实的故事

追溯这个想法的来源有助于理解解释器的工作原理,我下面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将时间推回到1984年,当时我正在写博士论文。那时还没有 LateX,也没有 Microsoft Word,我用的是 troff。不幸的是,troff 没有向前引用符号标签:我想写出 "As we will see on page @theorem-x",然后在合适的地方写类似 "@(set theorem-x \n%)" 的东西。我的研究生伙伴 Tony DeRose 也有同样的需求,于是我们一起勾勒出了一个简单的 Lisp 程序,可用作预处理器。然而,我们当时造出的 Lisp 虽然善于读取 Lisp 表达式,但读取非 Lisp 表达式时,慢得令人发指。
 
于是,我和 Tony 分道扬镳了。他认为最难的部分是表达式的解释器;他需要的是 Lisp,他知道如何编写 C 程序来处理非 Lisp 字符,并将其链接到 Lisp 程序。我不知道如何将其连在一起,但我认为,为这个语言写一个解释器更容易,所以我用 C 写了个解释器。有趣的是,Tony 用 C 写了个 Lisp 程序,因为他是个 C 程序员。而我写了个 C 程序,因为我是个 Lisp 程序员。
 
最后,我们都把工作搞定了。

原文链接:
https://norvig.com/lispy.html

(*本文为Python大本营编译文章,转载请联系微信 1092722531)


社群福利

扫码添加小助手,回复:大会,加入2019 AI开发者大会福利群,每周一、三、五更新技术福利,还有不定期的抽奖活动~


精彩推荐



60+技术大咖与你相约 2019 AI ProCon!3.5折优惠票,倒计时4天速抢进行中......2019 AI开发者大会将于9月6日-7日在北京举行,这一届AI开发者大会有哪些亮点?一线公司的大牛们都在关注什么?AI行业的风向是什么?2019 AI开发者大会,倾听大牛分享,聚焦技术实践,和万千开发者共成长。


推荐阅读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