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说版号限发能够倒逼游戏「精品化」?

切茄且郄 切茄且郄 2021-06-07
游戏《刺客信条》
前两天看到一条权威财经评论,题为【#游戏企业一年倒闭近2万家#,业内人士:监管趋严,倒逼行业精品化】。
内容比较长,大概意思就是,「过去一段时间,游戏产量大幅缩水,游戏企业大量倒闭,原因是游戏版号发放大幅减少」。倒是很坦诚,至少没有把公司倒闭归罪给别的什么东西,比如资本啦,资本家啥的。
不过就这个倒闭数量来说,原文的态度可以说是非常的轻描淡写了。
原文摘录:「2018年,全国注销、吊销的游戏公司数量仅为9705家。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达到18710。」
我不常玩游戏,更不懂得如何做游戏,但我保守估计一家游戏公司的人数,20人不过分吧,2万家公司,40万人的饭碗,就这样一笔带过。
有人一定会说「你们奥派不是讲究自食其力、自负盈亏吗?不是说市场不相信眼泪吗?公司倒闭不是正常现象吗?现在怎么想起叫屈喊冤了?」我这是模仿的李肠子锅师的文风,保不齐过两天他就得发这么一条微博。
市场的确不相信眼泪,如果一家企业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经营不善,入不敷出,倒闭是理所应当的。属于他们的人力物力资源自然会转移到其他消费者真正需要的领域。
但是用正常人的思维想一想,这2万家公司倒闭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吗?再进一步,掌握这些公司生杀大权的人,消费者的喜好是他们关心的问题吗?
假如把这个权力交给你,你准备如何决定这些版号的归属?首先产品得符合你的喜好吧?然后发现符合条件的数量还很多,那标准是不是要多加几条?是不是要优先分配给跟你关系好的人?或者偏向他们对你有好处的人?消费者的喜好丝毫不会影响到你的选择,这种时候不用对任何人的人性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实际上即使你能精确挑选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只要版号总量一定,那2万家公司倒闭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
类似的还有出版物、影视作品、以及互联网时代兴起的自媒体。我认为市面上绝大多数微信公众号都是垃圾,但是我从来没有哪怕一闪念的想法,认为应该有人管一管这些垃圾内容制造者。
微信官方当然除外,他们是平台的提供者。就像前段时间被我破口大骂的乌鸦校尉,我也不认为除微信官方以外的任何人,有权利决定这个账号的去留。
乌鸦校尉是个垃圾账号,它能做到篇篇10w+,背后一定也有一个专业团队,就像那些倒闭的游戏公司一样。即使我厌恶他们,我也没有权利反对读者接受他们。
说回到游戏公司,那条评论经过一番像模像样的「论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游戏版号的加强监管,从侧面上保证了游戏市场的有序化和精品化。」说白了,「加强监管可以倒逼企业做精品游戏」,真的吗?
这个还是要从消费者喜好说起,一款游戏是否是精品,应该由谁说了算?我说是消费者没人反对吧。那消费者更愿意为什么样的产品花钱?当然是他们心目中的好产品。
这样,好产品的提供者可以赚到更多的钱,进而扩大规模,生产更多好产品出来。不那么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更容易被淘汰出局。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推理。
话再说回来,为什么一定要精品?如果消费者就是喜欢垃圾游戏呢?就是不喜欢所谓「精品」呢?他们的喜好有什么不妥吗?他们的正当需求要不要满足呢?
至于说决定这些企业生死的版号掌控者,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他们并没有动力为消费者考虑。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零星出现一些精品,那也是从业者坚持的结果,跟监不监管并没有什么关系。
最后还是想罗嗦几句。2万家企业倒闭,几十万人失业,换来的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倒逼行业精品化」。不得不说,在舆论的世界,有些行业就是比较「好欺负」的,这两年的影视行业也一样。
人们只看到游戏界面的炫酷效果,只看到影视镜头的光鲜亮丽,就以为这些行业的工作都是轻松有趣的。很少有人想到这些精神消费品也是产品,需要付出脑力和体力去制作,辛苦程度真的不亚于其他行业。熬夜写程序,熬夜拍戏,熬夜剪片子,熬夜做特效、做调色、做声音,都是平平常常的事。
「几十万」写在资讯、写在评论里面只是一个数字,对应的是几十万真实的人,背后可能是几十万个家庭的经济来源。
《侏罗纪公园》有一句台词说,「生命总会找到出路」,的确,失业的人总能想办法找到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但是,但是,但是,为什么要凭空制造困难,逼着这些生命去寻找出路呢?
相关:

关于滴滴:监管就能让出行安全了吗?

最近:

从精准扶贫谈到人类文明



「切」掉坏观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