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六个特征
以下文章来源于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作者先知书店
题记:人类文明的进程似乎并不总是阶段进化的。即便踏入现代文明世界,几百年来的历史乃至当下,依然一直充斥着愚昧、强制、奴役、战争,“文明”似乎总是与“野蛮”总是相互交织、难分彼此。
到底何谓“文明”,文明的标准有哪些?我们离“文明”究竟有多远?厘清文明的关键概念,才能回答这些问题。
什么是文明?这个概念充满了争议。《牛津词典》对“文明”的定义是“指社会高度发达、有组织的一种状态”。
欧陆启蒙运动的领袖们曾认为,当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插遍欧洲时,野蛮和暴力就会永久消失。
然而,正如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赵林所说,启蒙运动本身就酿造了野蛮和暴力。而野蛮和暴力本身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文明可以让人尽量少地使用它,但绝无可能消灭它。
因此,对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如何防范他人的野蛮以及如何克制自身的野蛮,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必不可少的修炼。
米塞斯说,自由的含义如果只能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私有财产。
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因为财产不受侵犯,是人类获得其它自由的根基。私有财产受公平保护的程度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让人类的协作程度达到空前,全人类的财富总量和生活水平,都呈加速度增长。
在一篇论及文明发展的文章中,赵林将文明之间的迁徙、融合,看作一种更高维度的分工协作。然而,虽然当今中国改开成绩瞩目,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有质的提高,但守旧顽固的声音依然存在,甚至不乏呼吁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声音。
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在各种杂音中,与中国这个古老文明、新兴大国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不被时代所抛弃,这是一个切身相关的问题。
在一个文明的国家,唯一的国王应该是法律。
契约精神是文明的基石,法治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一座大厦,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越高,保护人民的权利越充分,这个国家就越是稳定繁荣。
赵林曾这样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而人之所以能够遵行律法,是因为上帝已经将这些道德法则作为一种内在的‘理性之光’赋予了人心,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说:自私是生物的天性,是生存和繁衍的依据,但是人类有同情心。
个人选择越多的社会,越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当一个社会的规则容许人们“自私自利”,鼓励人们互惠互利时,人们反而会自发地同情弱者,处处为弱者着想。
文明社会不是空中楼阁,也绝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她是由每一个热爱自由,渴望自己和子孙后代拥抱文明的个体建成的。——先有文明人,后有文明社会。
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西方是最先走入现代文明的地区,因此中国人看现代文明,往往更习惯读西方人写的书。
从了解现代文明的角度来说,这无可厚非,但无论是洞悉中国与世界的走向,还是自身转型向何处去的等等历史大哉问,更重要的是要带着中国特有的问题意识去看现代文明,这样的视角才和中国人切身相关。
为此,诚挚推荐赵林老师签名作品“现代文明三部曲”,准确的抓住了现代文明中的三个核心问题,既有宏大的全局,又能看到现代文明中种种生动的细节。赵林老师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哲学家,再艰深的问题,在他笔下也能深入浅出,变得生动有趣。
鉴于“现代文明三部曲”中的两本书,自十多年前出版后便很快售罄,现在网上所售也几乎全是盗版,为了让更多书友阅读收藏,经过与出版方争取独家复活本书,还特别为书友争取到了赵林老师的亲笔签名,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