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的冻结和崩解(下) 一张庞大帝国的催命符!
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谁就控制过去。
——乔治·奥维尔
在今天的文章正式开始之前,分享一段发表在知乎上的文字。看懂这段文字,或许就可以读懂现实的世界。
穷,可以让人卑微到什么程度?
一次,陪媳妇去医院检查身体。
检查中,我因为无聊跑到楼梯间去抽烟。
我知道自己不对,不过好多人都在那里抽烟。
医生、护士、清洁工走来走去也不管,甚至有医生也在那里抽烟。
一对儿小夫妻,年纪没有多大。女的抱着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孩子,低着头,身子一抽一抽的。男的一根一根的抽着烟一声不吭。一会儿,过来一位医生,走到他俩的前面。
对他们说:“真得不治了吗,也就六七万而己。”
男的没说话,大口大口的在抽烟。
女的抱着孩子,我能听到嘴里发出的呜呜声。
停了半晌男的好像下定了决心。重重的把烟头扔在了地上,冲着医生深深鞠了一躬说:〝不治了,有这钱我们再要一个,谢谢您了。”
女的终于忍不住了,呜咽的声音变成了嚎啕大哭。
他们的家庭情况不知道,男孩女孩不知道,什么病也不知道。
不过我想,六七万啊!仅仅六七万啊。
我想,大部分人在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心情都会和我一样糟糕。关于文章的根本出处已经不可考。但我绝对相信文章的真实性。因为这样的人间悲剧每天都在发生,除非你背过身去假装没有看到。六七万,为什么对有些家庭来说是“仅仅”,而对有些家庭是一个天文数字。六七万,可以是一桌上好的酒席,一只精巧的女士手包换红颜一笑;也可以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让人如此卑微的,难道仅仅是穷吗?当人被物化后,人便不再是人了!
回到我们关于阶层固化的话题。在上一篇中和朋友们分享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事实上,古老的大国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元朝的时候将人分为四等。以蒙古人为第一等级,色目人为第二等级,汉人为第三等级,南人为第四等级。虽然有研究专家称,这一说法并没有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因而不能完全采信。但“四等人”确实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阶级默认,只不过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实现其成熟罢了。少数民族政权基于保护统冶地位而进行的“阶层设定”,不可避免会走向“用特权维护特权”并最终导致冻结。满清王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样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满清的阶层划分更为严格复杂也更加残酷。
清王朝通过《大清律例》,以法律的形式把社会成员划分成7个不同的等级,分别是:皇帝、宗室贵族、官僚缙绅、绅衿、凡人、雇工人和贱民。其中,每一个社会等级中又有更加详细的划分。如下图所示。除此以外,满清还将人分为“良”、“贱”两大类。《大清会典》卷17称,“四民为良”。按照军、民、商、灶登记入籍。而“奴仆及倡优隶卒为贱”;“凡衙门应役之人……其皂隶、马快、步快、小马、禁卒、门子、弓兵、许作、粮差及巡捕营番役,皆为贱役。摆在这些人面前的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他们这辈子无论怎样努力也摆脱不了社会底层,世世代代永远受到制度性的剥削和压迫!毫无政冶权利可言。
相对于元朝阶层模式的过于粗糙和野蛮。满清是不是就精细化得多了?并且满清已经开始使用宗教的力量强化和固定化这种多层级的社会结构。中国最强大的宗教其实是儒教。儒教才是真正擅长进行精神控制的大行家。在西方宗教还念念不忘“如果不服从XXX,死后就不能上天堂”老套路的时候,中国的儒教可以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让你这辈子就把账结清楚。孔子一脉已经从曾经“有教无类”打破阶层的先行者,成为带头下跪的活牌坊。他们和封建砖痔阶层是一种共生关系。你给我阶层地位,我给你当护旗手。双方都受益。
有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满清要把等级制度设计得如此复杂。这是因为想要保持统治的稳定性,就需要转移社会矛盾。当一个社会里的层级越细分和复杂,“人上人”和“人下人”就会变得更加清晰。成为“人上人”的愿望就越发迫切。而同样没有权利的底层,在升级无望的时候,不但不会帮助和团结比自己更低等级的人;反而会歧视和欺负那些还不如自己的人。至于被欺负的人并不会以为自己的痛苦和可怕的封建等级制度有关,而是将所有的恨意指向那些自己可以直接看得到的,甚至是身边和自己完全一样的群体。认为是他们的存在挤占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导致自己吃不上饭、上不起学。这种现象贯穿了整个满清王朝的历史,直到民国依然。
在老舍先生的《我这一辈子》里描述:“巡警和洋车是给大城里头给苦人们安好的两条火车道。大字不识而什么手艺也没有的,只好去拉车。识几个字而好体面的,有手艺而挣不上饭的,只好去当巡警。”但就是身上那一件制服和微不足道的文化教育背景差异,让后者认为拥有比前者更高的社会地位。可以打骂和羞辱那些他们眼里的“臭拉车的”。二十年代的时候,有报社讲述了自己偶尔听到的两位车夫之间的谈话:其中一位认出了另外一位,发现他白天当警察而晚上则兼职做车夫。后者有一大家子要养活,但是他的工资还拖欠着。那位全职车夫情不自禁地开始调侃他:“想不到你们专打拉车的人也拉车了。你们打车夫的威风,到什么地方去啦?”警察说道:“二哥别取笑啦,这不是时势所迫么?……别瞧我此时没有管车夫的权利,我要换上那件衣服,照旧打你。”
满清王朝近三个世纪的统治,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阶层壁垒。不仅有满汉的区别,还有良贱之分。满族官员可以自称“奴才”,而汉族官员只能自称“臣”。而满清对信息的封闭、对阶层流动性的冻结、对知识分子的阉割,对民众的奴化和愚化绝对是登峰造极。直到满清倒台,还有无数人抓着辫子不肯撒手,认为这是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不能丢!如果再给满清五百年,一定会发展出一套比印度的“种姓制度”更高效的等级制度。事实上他们已经接近成功了。我不知道如二月河之流为何如此追捧和膜拜满清,言必称“我大清”。或许这就是他们已经被刻进骨子里,锁在DNA深处的奴性。
阶层固化会让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止步不前。英国1695年通过的《腐败行为法案》,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务员财产公示制度。那一年,康熙34岁。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发表国富论,美国通过了《独立宣言》。那一年,乾隆41岁……以前有句话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但事实上并不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而是阶层固化限制了所有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是这种满清一手设计的“完美的”阶层制度,让整个社会失去创造力和活力,也失去了社会的减压阀,最终成为了这个庞大帝国的一张催命符。当文明再次发生碰撞的时候,就像一座建立在底层行尸走肉基础上纸糊的大厦,轻轻一碰就彻底坍塌了。
阶层固化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富贵病”。无论是印度的“种姓制度”还是中世纪欧洲的“王在法上”。本质上都是少数统治阶层垄断公权力,普通民众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随着食利阶层的日益贪婪,社会矛盾不断激化。阶层固化不止一次的将一个强大帝国送上断头台。前文“自由是一只关不住的鸟儿”中讲到过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倒台和法国大革命。社会阶层的固化和不平等问题虽然不是造成一个王朝灭亡的唯一原因,但必然会导致王朝内部动荡、社会矛盾激增,走向持续衰落和最终的灭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古埃及法老国家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辉煌之后,逐渐陷入了阶层固化和贫富严重分化的泥沼。统治阶级的特权和对农民的剥削导致了社会的不满和不稳定,最终导致了衰落和灭亡。繁盛时期的罗马帝国,政冶、军事和经济实力在当时的世界中无与伦比。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阶层固化和对立。政冶腐败、经济衰退、社会道德崩溃,秩序混乱,军事失利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罗马帝国黯然退出历史舞台。距离我们最近的前苏联,也是阶层被深度冻结的代表。苏联民众无比痛恨的特供制度就是把特权制度化,用特权保卫特权。与其说苏联的解体是源于和西方的冷战,不如说要归功于阶层固化和特权阶层的贪婪。一个时代也就此终结。
孙立平教授曾说过:好的社会应该具有流动性的格子社会。整个社会分成若干个格子,但每个格子里的成员在不同格子之间是存在流动的。相比较而言,具有流动性的格子社会要比僵硬的等级社会更合理、更进步、更符合人性。在等级社会中,歧视与压迫往往是被合法化、正当化的。不同等级的人,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而且人的身份地位一出生就被确定。由于人的身份地位是终生注定不能改变的,人们也就失去了努力的动力。这样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停滞而僵硬的社会。而在一个阶层冻结的等级社会,用不着因为睡懒觉而自责,因为你起来也做不了什么大事。也不要因为自己无能而痛苦。就算你能力非凡,也没有你的施展空间。没人会在乎你的自尊,人家在乎的只是你是否“有用”。
其实人类开始认识到等级社会的危害以及努力打破阶层固化不过是近几百年的事。从英国的大宪章运动到法国大革命,从美国的废奴运动到印度种姓制度的废除,人们的政冶权利不平等被逐渐消除。推动这场改变的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和价值观。而每一次大的改变都是社会中间的夹层阶层最先忍受不了阶层的冻结。随着封建砖痣下的“王在法上”被“主权在民”思想的逐渐取代。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恰如我在前文中所说,有些路,一旦开始,就再也走不回去了!
在上一篇文章发出后,收到不少朋友的留言参与讨论。其中有朋友说,只要社会福利能有普惠性的保障,阶层冻结也没关系。其实这句话恰恰反映出当前西方社会面临的危机。白左政府用高福利把人“养起来”。而普通民众越来越对参与政冶没有兴趣。但他们可能都忘记了一句话“能给你一切的人也能随时拿走你的一切”。西方社会其实正在经历新一轮的阶层冻结。只不过这次是基于财富和信息的垄断。让我们想一想,有什么东西是和知识最具有相似性的呢?没错,是信息。而数据的管理权限又构成了一种新的阶层形态。
人类社会可能因此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单纯的阶层社会已经被打破。而一个没有流动性的,堆叠起来的“格子+等级”的社会才会更加充满绝望。科技不会奴役人。真正作恶的是那些手握科技的人。流氓不会感谢那些任他肆意妄为的人,只会变本加厉的施虐。如果我们都不在乎自己的权利,谁又会在乎我们的尊严?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场新的危机。打破牢笼的力量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上。冻结、崩解;再冻结,再崩解。文明、野蛮;野蛮、文明。人类社会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循环中摸索前进。
文章就写到这里吧。全部1.2万字,感谢您耐心读完。这次写作对我来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像这样的题材是很难在三言两语间说清楚的。这种方式可以让我在适当控制篇幅的同时,还可以和读者朋友产生更多互动。
我们在面临一个阅读匮乏的时代。有意义的思考和高质量的文字的阅读量断崖式下降。对于创作者来说确实非常无奈。就像透明玻璃下的跳蚤,慢慢的就跳不高了。很多作者会逐渐改变自己的写作方向,甚至重塑自己的写作和思考风格。随着能供给的信息越来越少,公众的阅读和思考就会呈现出双螺旋下降的态势。此消彼长之下,愚蠢和偏执的占比越来越高,理性和逻辑反而日益式微。而我之所以坚持不做职业自媒体人的好处是,不用因逢迎读者喜好而写作。对我来说,在这个时代普及常识、做知识增量的意义要远大于流量。
我最后想说的是,真正能够让我们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最佳方式,是把“我”从一个庞大的叙事构架里剥离出来,以一个独立的个体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并且,不要让自己跪下去!
本文关联阅读:
~END~
参考资料:
经君健 《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
孙立平 《好的社会结构是具有流动性的格子》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点赞、在看和转发
求是大牛哥
部分心得分享和短文只会发在朋友圈,感兴趣的朋友请扫码添加大牛哥私人微信。已经加过的请勿重复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