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学术界领域,许多学术期刊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推送学术论文和行业资讯。本次推送对44种CSSCI教育学和心理学来源期刊的相关微信公众号数据进行了采集和规范(37种期刊已开设相关微信公众号),且选取了在2020年7-9月有本刊论文推送的31个期刊社和期刊微信公众号,观察其发布情况和数据表现,并进行简要分析,现推送给各位刊界同仁参考。

    01

    数据表现

    2020年7-9月,有本刊论文推送的31个微信公众号,推送本刊论文共计613篇,平均每个公众号推送本刊论文20篇,总阅读量为110.52万+,篇均阅读量达到1800余次。

    在教育学期刊公众号中,推送本刊论文篇数最多的为《中国教育学刊》期刊公众号,共推送本刊论文62篇;在心理学期刊公众号中,推送本刊论文篇数最多的为《心理科学进展》期刊公众号,共推送本刊论文9篇。

    所有这些公众号中,推送本刊论文50篇及以上的公众号为《中国教育学刊》《中国高教研究》期刊公众号,分别推送本刊论文62篇和54篇。推送本刊论文20-49篇的公众号有13个,推送本刊论文10-19篇的公众号有7个,推送本刊论文10篇以下的公众号有9个。具体论文数量分布情况详见下图:

    ●50篇及以上:中国教育学刊、中国高教研究

    ●20-49篇:中国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全球教育展望、中国远程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电化教育研究、教育学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江苏高教、中国电化教育、高校教育管理、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0-19篇:比较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远程教育杂志

    ●10篇以下:心理科学进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心理学报、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现代大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外国教育研究

    在教育学期刊公众号中,本刊论文总阅读量最多的为《中国教育学刊》期刊公众号,其总阅读量达到20.92万余次;在心理学期刊公众号中,本刊论文总阅读量最多的为《心理学报》期刊公众号,其总阅读量达到93700余次。

    所有这些公众号中,本刊论文总阅读量达到100000+的公众号只有1个,为《中国教育学刊》期刊公众号,其总阅读量达到20.92万余次。本刊论文总阅读量为50000-100000的公众号有6个,本刊论文总阅读量为10000-49999的公众号有16个,本刊论文总阅读量为10000以下的公众号有8个。具体总阅读量占比情况详见下图:

    ●阅读量100000+:中国教育学刊

    ●阅读量50000-100000:心理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教育研究

    ●阅读量10000-49999:全球教育展望、心理科学进展、高等教育研究、高校教育管理、中国电化教育、教育学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江苏高教、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中国远程教育

    02

    最热论文

    在上述31个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本刊论文中,教育学期刊阅读量最高的本刊论文为王荣生《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中国教育学刊》);心理学期刊阅读量最高的本刊论文为蒋柯《论皮亚杰的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心理学报》)。   

    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本刊论文中,阅读量达到3000次的文章(以下统称“热文”)共计97篇。其中,推送热文总篇数最多的教育学期刊公众号为《中国教育学刊》期刊公众号,共推送热文35篇;推送热文总篇数最多的心理学期刊公众号为《心理科学进展》期刊公众号,共推送热文8篇。

    (每刊至多列入五篇阅读量达到3000次的文章,点击篇名可直达“原文阅读”)

    比较教育研究

    ▸王英杰 | 后疫情时代教育国际化三题    

    ▸顾明远 等 | 后疫情时代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电化教育研究

    ▸杨开城 等 | 教师教研在何种意义上是必要的    

    ▸钟绍春 等 | 如何构建智慧课堂

    ▸姬晓灿 等 | 技术时代精准教学探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林健 | 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通用标准研制

    高等教育研究

    ▸刘献君 | 大学战略规划中需要处理的若干关系    

    ▸周川 | 一流大学的一流德行

    ▸赵炬明 | 什么是好的课程设计

    ▸潘懋元 |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今天、明天与后天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杨斌 等 | 作为隐性课程的校长言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袁振国 | 教育规律与教育规律研究    

    ▸刘徽 等 | 什么样的失败才是成功之母?——有效失败视角下的STEM教学设计研究 

    ▸邬大光 等 | 我国高校大规模线上教学的阶段性特征——基于对学生、教师、教务人员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陈霜叶 等 | 察器求道   转识成智:质性教育研究五年述评与学术共同体的使命展望

    ▸温忠麟 | 高考选考科目定级计分和校准的若干问题

    教育研究

    ▸王灿明 | 情境:意涵、特征与建构——李吉林的情境观探析 

    ▸马多秀 | 以“情感”之眼看教育——朱小蔓教授情感教育思想探析 

    ▸杨晓慧 等 |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笔谈)

    ▸吴愈晓 等 | “近朱者赤”的健康代价:同辈影响与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赵国祥 等 | 论师范大学再师范化转型及价值重塑

    课程·教材·教法

    ▸李松林 | 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整合性教学

    全球教育展望

    ▸叶波 | 为语文的教育还是为教育的语文——与温儒敏教授商榷  

    ▸黄向阳 | 学生中的欺凌与疑似欺凌——校园欺凌的判断标准

    心理科学进展

    ▸陈国典 等 | 正念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张亚利 | 孤独感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张明 | 污名化对被污名个体人际互动的影响

    ▸陈婷婷 等 | 气温与气温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陈思静 等 | 利他性惩罚的动机

    心理学报

    ▸蒋柯 | 论皮亚杰的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  

    ▸王姝郦 等 | 情节模拟对预期伴侣反应性及依恋安全感的影响

    ▸武晓睿 等 | 整合性学习观的动物行为模型探索

    ▸宋仕婕 等 | 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及其行为表现的影响 

    ▸温芳芳 等 | “涟漪效应”“心理台风眼效应”:不同程度COVID−19疫情地区民众风险认知与焦虑的双视角检验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周文辉 等 | 2020年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    

    ▸杨卫 等 | 学习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笔谈)

    中国电化教育

    ▸于勇 等 | 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及建议——来自日本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的启示

    中国高等教育

    ▸张军 | 建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新范式  

    ▸李焰 等 |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

    ▸郝芳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战略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李昕 | 营造“三全育人”生态圈:高校思政工作“新三同”的理念与实践 

    ▸黄文祥 等 | 我国本科高校线上教学的质量状况、评价及建议

    中国高教研究

    ▸张炜 等 | 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历程与辩证分析  

    ▸别敦荣 | 如何培养高水平博士?——兼谈高等教育学博士教育 

    ▸张大良 | 扎根中国大地办好设计教育

    ▸樊丽明 | 财政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重点问题

    中国教育学刊

    ▸王荣生 | 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    

    ▸石中英 | “培养什么人”问题的70年探索 

    ▸桑锦龙 | 我国“十四五”教育规划编制面对的形势与特点

    ▸刘毅玮 等 |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困境与突破——基于乡村教师对政策感知与态度的调查

    ▸田鹏颖 等 | 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注:在 37种期刊的相关微信公众号中,《高教探索》期刊依托主办单位微信公众号,非期刊或期刊社独立微信公众号,未计入本次数据采集。

    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各综合学术平台、主办单位、期刊社和期刊微信公众号、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数据库、新榜网站。

    文章发布时间:2020年7月1日-2020年9月30日

    数据采集时间:2020年10月29日

    往期推荐

    数迹

    C刊公号热文——政治学(7-9月)

    刊界

    文经济地理、自然资源与环境C刊最新目录

    方圆

    《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正式发布

    观点

    学派、门派还是流派?

    书简

    出版社微信公众号概览(大学出版社 1)

    撷英

    高被引期刊公号热文(5月)

    智汇

    国家高端智库系列报告出版概览(一)

    声明:推文基于更好更多传递信息之目的,限于视野和能力,可能会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请随时指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zhpj@nju.edu.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 ↓ ↓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



    扫描二维码关注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动态与研究资讯。

    觉得“好看”请点赞或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