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万别惹一个居家隔离的「上海女人」

D姐 InsLady 2022-04-10




大家好,我是D姐。


过去几天,处于疫情中心的上海,成为网友热议对象。


上海很难。


但从「盛装打扮做核酸」到「彭于晏炸带鱼」,不少人被上海嵌在骨子里的乐观感染,但共克时艰,光有乐观的心态不够,还要有顽强的生存能力。

于是我们看到,疫情下的上海女人们,纷纷化身六边形战士——


她们独当一面,她们守望相助;

她们面对一地鸡毛从容不迫,维持着生活的精致与体面。


与此同时,她们也在打破那些关于上海女人「娇贵、冷漠、精致利己」的偏见。




疫情下的上海女人,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


作家李舒曾写过一篇文章《上海女人究竟应该什么样?》


从本地人的视角出发,抨击了影视剧里那些失真的上海女人形象。


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把上海女人刻画成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娇贵模样,而在李舒眼里:上海女人,并非十指不沾阳春水。



恰恰相反,她们有着顽强的生存能力,对家庭生活所有细节无所不精。即便是平日里娇贵的太太,在困难的岁月里,也会为了全家的饭桌挺身而出。


当下,文字照进现实。


疫情下的上海女人,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她们可以一个人搞定宅家的吃饭问题,比如在「抢菜」这件头等大事上,她们就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


这几天,抢菜群占据了上海女人的微信聊天页面,她们随时关注着群里的动态,生怕错过一点拼物资的机会。


所以每天叫醒她们的,不是初升的太阳,而是叮咚买菜的六点场,盒马买菜的七点场…



一颗颗送上饭桌的蔬菜背后,藏着她们不为人知的努力:深更半夜研究抢菜攻略,在上班的路上不停戳手机,更有甚者为了手速快点,动用了筋膜枪…….


不过对她们来说,自己少睡点没关系,看着收获颇丰的战利品,看着孩子没有因为疫情而降低的伙食标准,一切都值得了。

 


上海女性杀伐决断的作派,总能在关键时刻显现。


但是,抢菜这件事多少有点运气的成分在里面,实在抢不到,就要靠储备的物资度日,这极其考验一个人精打细算的能力。


一位女士,平日里做酸菜鱼,要放两条龙利鱼,特殊时期,放一条就好了,这样可以吃两顿,量可以少,但质不能丢。



也有人未雨绸缪。


在疫情没那么严重的时候,养成了一次性囤积一周生活物资的习惯。计划表精细到一日三餐,这样即使出现物资暂时短缺的情况,也能「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这些,都是上海女人的「精明」之处。


这里的精明不是贬义词,而是掌控生活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让她们在居家的日子里,也能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疫情下的上海女人,守望相助


和「精明」一样,人们对上海女人另一个刻板印象「冷漠」,在这次疫情里也有所改观。


她们也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遗余力去帮助其他姐妹。



制片人高捷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的邻居,是一个90多岁的上海阿婆,以前每次她家人寄来家乡的特产,她都会敲阿婆的门问对方需不需要。每次阿婆都只是开一条门缝,说:都有,用不着。


因为阿婆的「冷淡」,在那之后高捷便很少去「打扰」。直到这次疫情,她还是担心阿婆年纪大了生活不方便,于是写了一张纸条问阿婆需不需要帮助。


她说自己原本没指望阿婆回应,所以在看到阿婆的回信以及门口一袋袋洗干净了的蔬菜时,有些恍惚。阿婆用娟秀的字迹写道——谢谢你的关心,你若需要补充蔬菜,门口竹竿上的随意取。



阿婆不仅回应了高捷的关心,还免费提供了新鲜蔬菜。


上海人都明白,此刻这些蔬菜的「份量」。这是一份雪中送炭的情谊,也是一位上海阿婆含蓄表达感谢的方式。



疫情之下的上海女人,也并非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尔虞我诈, 反而因为大家都挺不容易的,彼此之间多了一份理解与包容。


比如一个姑娘核酸检测阳性,为了不惊扰邻居,便独自在小区外的凉亭里等救护车。


那时已经凌晨,天气很冷。小区里的一位女士心疼姑娘,于是从自家阳台上扔了一床被子。另一位女士,则对姑娘大喊:


“你晚上不要害怕,我这个房间的灯一直给你开着”



一盏灯,一床被,足以温暖一颗心,这是女性之间的双向奔赴。


事实也证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不能成为上海女人的标签毕竟这段日子,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她们慷慨解囊的一面:


有人身在普陀,却收到了朋友从杨浦区送去的蔬菜。



有人居家隔离不会做饭,闺蜜知道后便全副武装,为她送去热菜热饭。



自己淋了雨,还要给别人打伞,这是上海女人们的格局。


加缪说过「人身上值得赞美的长处多于可鄙视的弱点」,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冷漠」,或许只是对方不擅长表达而已。




疫情下的上海女人,不会放弃热爱生活


上海女人,还有一处令人刮目相看,那就是无论何种情况下,都不会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比如在喝咖啡这件事上。


她们对咖啡的狂热,并不会因为疫情而减少半分。


封控的小区门口摆满了Tims的外卖纸袋。



物资难抢的时候,她们的第一反应是:幸好储备的咖啡够喝。


实在订不到外卖,那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杯冰美式,虽然没有外面做的正宗,但也能令人迅速焕发喜悦的心情。



朋友说,自己小区里有咖啡机的小姐妹,会为邻居们免费提供咖啡。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喝咖啡,是上海女性静止生活里的小确幸,她们总能想尽办法,啜一口新鲜的咖啡。


不过,对上海人爱喝咖啡这件事, 网上也有不同的声音。


尤其是前不久,一句「我要买咖啡啊,这里就是上海」让上海的咖啡文化火出圈的同时,也被不少人诟病,这是一种洋派的小资行为。


但翻翻上海漫长的历史就会发现,咖啡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之中,成为老上海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为什么眼下上海人对咖啡的需求依旧旺盛?大概是疫情反反复复,咖啡总能让人想起从前那些美好的时光。这也是她们特殊时刻里的一点慰藉。


和咖啡一样,鲜花也是上海女人的精神食粮。


大商超里有鲜花的专属角落,篮子里一边放蔬菜一边放鲜花,这是专属上海的情调。



朋友圈里爱花的上海姑娘,即便居家,鲜花也从未断过。



另一位在上海的朋友,给我发来了她房间里长得旺盛的白色雀梅,她说,看着它们生机勃勃的样子,就会觉得一切都有希望。


 

D姐觉得,咖啡也好,鲜花也罢,都是她们眼下能抓住的,为数不多的琐碎的美好。


换个角度看,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上海女人独有的魅力。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在上海话中,“嗲”字不仅概括了女性的柔美风情,更有“赞”的意思。


而疫情,就像一面镜子,照亮了上海女人的另一面——


顽强、义气、从容、坚定...



眼下艰难时刻,上海女性身上迸发出的强大而坚韧的生命力,让人无法忽视。在她们身上,你总能看到「一切向好」的迹象。


就像一位上海网友说的:


“身为本地人,我不是对魔都有信心,我只是对上海女人有信心,我们上海女人可以搞定所有事情。”


如此坚信是因为——


每一个上海女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不可战胜的春天。


这是无论何时都不会改变的,这是她们生命的底色。





-End-
作者:木由子责任编辑:D姐图片:网络 &《爱情神话》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到任何平台



推 荐 阅 读

weibo @时尚InsLady   小红书/视频号 @InsLady

INSLAD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