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潮生·2022香帅年度财富展望(演讲全文)
2022年7月30日,首届“共潮生·2022香帅年度财富展望”如约而至。
香帅曾说,她决定在今年启动这个项目,无疑是一件堂吉诃德般的事。作为一名学者,在不平坦的世界里,竭尽全力提供确定性,这是她能想到的,最英雄主义的事。
无需宏大,但求具象。
以下为演讲全文,与你分享。
引子
大家好,我是香帅。
今天的演讲从哪里开始呢?从一首歌开始吧。
《HEAL THE WORLD》,很多人可能知道这是迈克尔·杰克逊在1991年的经典曲目。
回头想,1991年是个很特殊的年份。
那一年,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海湾战争爆发、美元和石油深度绑定。
那一年,伯纳斯·李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对了,乔丹也拿下自己的NBA冠军。
那一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全球化即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中国也即将加入这一场浩浩荡荡的全球化浪潮。
3年后,也就是1994年,上海音响出版社引入了迈克尔的这盘盒带。
那时候外地都买不到。我是托邻居大哥从上海外文书店买,买了寄回长沙的。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HEAL THE WORLD》这首歌,
“Heal the world, make it a better place, for you and for me and the entire human race.”(治愈世界,让它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为你,为我,为整个人类)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听歌的感觉,纯净、高亢、温暖、治愈。
但是那时候还小,不懂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词,很多年后,才明白,那种声音是一个时代的回响。
等我下一次再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已经是15年后了。
那时候我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念博士。拼车到多伦多玩的时候,认识了一对年轻夫妻。男孩叫ALEX,是乌克兰长大的俄罗斯人,女孩叫陈颖,是中国山东人。两个人都在读MBA。
我们一路聊,发现尽管肤色迥异,相隔万里,却拥有特别相似的青少年记忆:杰克逊、后街男孩;意甲、英超、乔丹、奥尼尔;还有汽车人、漫威英雄。
怎么说呢?那个感受挺奇特的:好像时空在我们中间消失了一样。
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哪种感觉就是“地球是平的”。
那是2009年的6月,MICHAEL刚刚突然去世,全球的媒体铺天盖地都是他。
我们聊起来,都有点感慨。聊着聊着,ALEX突然放起了《HEAL THE WORLD》。
车厢里突然安静了下来,音箱里传出的旋律和声音仍然那么熟悉,歌词仍然那么辽阔。但手边的报纸头版却全是MICHAEL那张整容过度,表情惊恐不安的脸。
当时心头一酸,觉得有什么被打碎了一样。
但我没想过的是,从1991到2009,他破碎的容颜就像一个时代的预言。
后来我毕业回国了,ALEX夫妇也毕业了,去了美国加州做电子元件贸易,我们偶尔会有点联系。知道他们中国,美国几头跑,生意规模很是不小。
一直到2018年中美贸易战,两个人的生意很受了点冲击。ALEX打电话给我,情绪特别激动,大骂特朗普是个疯子,“CRAZY!”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我又收到ALEX的邮件,说陈颖到比较闭塞的美国中部出差时,因为亚裔面孔,在街上被人追骂,ALEX说,这是十年以来,他们第一次碰到这样公开和激烈的“种族歧视”。
到了2020年底,陈颖的爸爸病重,陈颖费尽心思搞到了一张机票,刚落地不久,老爷子走了。陈颖在青岛发了条微信给我,“我没爸爸了。”
我沉默很久,不知怎么回答。
那也是我真正意识到,这个世界和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已经不再一样。
但究竟如何不一样,答案要到2022年3月才揭晓。
2022年的3月,也就是俄乌冲突的两周之后,我才知道,ALEX有乌克兰的家人受了伤,
他问我,“What's wrong with this world这个世界怎么了?”
要知道对ALEX来说,世界一直都是平的。
ALEX是美国国籍,在加拿大求过学,他是俄裔 ,他也是乌克兰人,他还是中国人的丈夫,在中国、欧洲和美洲做生意。
可是他突然发现,几年间,这一切都变了。
是啊,这个世界怎么了?
73岁的达里奥,说“未来的时代将与我们有生之年所经历的完全不同”。
难怪40岁的ALEX感到困惑,因为这是一个他全然陌生的世界。
其实,不仅仅是ALEX,任何一个40岁的中国人都会渐渐意识到,政治、经济、技术三重巨浪已经叠加来袭——
我们的前半生和后半生,将生活在完全不一样的秩序和游戏规则中。
我们所熟悉的路径、规划和增长方式,都将变得陌生而动荡。
就像茨威格所说的,“在我们的今天,我们的昨天和前天之间,所有的桥梁都折断了。”
再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参考,我们需要在剧烈的变化中去寻找答案。
欢迎来到新世界、新秩序、新财富,2022年,共潮生香帅年度财富展望。
- Chapter 1 -
时代篇
01.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今年7月初的感觉特别不好。
7月7号,约翰逊宣布辞职,当天斯里兰卡发生大规模骚乱,尤其是冲到央行,把央行的库门打开,对一个金融学家,这是不可想象的。第二天,安倍晋三被刺杀身亡,还是个3D打印手枪。
当时确实有种世界乱套了的感觉,一个朋友神叨叨跟我说,完了,俄国打仗、德国扩军、英国首相下台、日本前首相被刺杀。你说我要不要到农村去买个宅基地弄个防空洞?
我说我不懂战争的事情。不过我们聊点俗气的。
比如说,你孩子大二了,上次说要出国去学艺术,你钱准备好了不?
他说,我正头疼这个事,美国通胀到这个程度,我心里也有点发毛,但是我看美元最近挺强势,所以也纳闷,该怎么弄。
我说,这就对了,这才是你应该考虑的事情。
这个事确实挺很出人意料:
2022年的6月,美国的通胀数据是9.1%,四十多年的历史新高。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通胀很厉害的时候,它的货币是贬值的。
美国通胀这么严重,美元一年却升值了10%多。
弗里德曼老爷爷说,“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的水龙头则是美联储控制的。
说到底,这是美联储的决策。
美国通胀其实是从2021年4月份开始的,美联储是2022年3月份开始加息,中间整整隔了一年,通胀的数据活生生的从4%到8%。
为什么美联储迟迟按兵不动?是鲍威尔太笨?还是通胀其实对美国有好处?
政府杠杆率=美国政府债务/GDP
来,我们替鲍威尔同志算个账——
过去几年美国大放水,政府借钱给老百姓发钱。多借钱意味着杠杆率上升,现在美国政府的杠杆率130%。
国际上通常认为60%是安全的杠杆率,这个标准这些年虽然有些放松,但130%无论如何都是太高了,不够安全。一定要降低杠杆。
降杠杆有两种降法:
第一种,还债,(跟罗永浩老师一样,真还),把分子降低。
不过,你琢磨一下,你要借了几万亿,你想还钱吗?
大家都知道,借1万块是孙子,借10个亿是大爷,借了几万亿美金,你来制定规则。2020年美国的财政部长耶伦奶奶就公开明确表示说,“我们的财政政策旨在确保这些利息支付保持可控”。
这话的意思是,最多付点利息,还钱是不可能还钱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还钱的。
除了还债把分子做低以外,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分母做大,把GDP搞上去。
不过像中国这样吭哧吭哧搞生产,搞搞基建,实在太累,见效还慢。
要知道名义GDP里面是包含着通胀的,所以把GDP搞上去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把通胀做上去。
北京大学的徐远教授做过一个简单测算:
之前美联储的目标通胀率是2%,如果未来5年,美国保持年均4.5%的通胀率,名义GDP可以上涨34%,也就是杠杆率的分母上涨了34%。
美国杠杠率现在130%, 分母上涨了34%,来,我们算算,现在美国政府债务率是多少?
130%/1.34 ≈ 0.97
0.97,政府负债率降低了1以下,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就这么一把乾坤大挪移,过去三年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 ,货币宽松导致的债务上涨——
没了,债全白借了。
要知道,大量的美国国债是外国投资者持有的,咱们中国就是大买家。
换句话说,过去几年美国居民拿到的补贴,是全世界买的单,包括你和我。
更何况,美元资产可不只有美国国债,2022年,外国人持有的美国资产大概在14万亿美元左右。5年这么通胀下来,14*0.34,直接就损失了约3万亿。
3万亿美金,这是什么概念?英国一整年的GDP。曾经叱咤风云的大英帝国,举国上下忙活一年,美联储这么三下两下就给挣出来了。
你是美联储,你能抵挡这样的诱惑吗?
难怪徐远教授算完后,斩钉截铁地说“通胀,是美联储的一场阳谋”。
那通胀带来的问题怎么办?
比如说,普通人生活成本上涨。
不说别的,美国鸡蛋这两年就从4块涨到6块一盒,涨了50%,房租上涨了20%。我在美国的学生就跟我抱怨,吃不起水果了。
没错,通胀最大的坏处就是伤害穷人。
那怎么办?通过2020年这场大型货币实验,美国已经想明白了,发钱。
这笔账很好算,这边省下几万亿的债务。拿点钱,给失业群体,拿养老金的人保底,一年不过就几百亿开支而已。要是更大规模,比如直接给后20%的中低收入家庭发补贴,一年补贴1万美元。
我算过,一年不到2500亿美金。
一边是省了30000亿,一边是用了3000亿,这买卖怎么看怎么划算。更何况,补贴还可以从全世界借钱发,反正用的是全世界的钱。
我记得茨威格有句名言,叫做“命运馈赠的礼物,暗中都标好了价格”。但美国这操作是妥妥的,价格我写了,单是你买了。难怪1971年,美国财政部长小约翰·康纳利就说过,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是是他们的问题(“The dollar is our currency, but it’s your problem.”)。
我跟朋友说,别想着防空洞了,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早就在大国竞争的战场上了。只不过它不是你想象的那种“血肉横飞满目疮痍”的旧战争模式。
文明社会的战争模式是金融战、数字战、技术战。这种战争看似毫无硝烟,实际对普通家庭的影响极大。
尤其我们这些全球化小时代过来的人,对资产,生活的安排都会被打乱。
之前贸易战已经让很多厂商,贸易商感到了压力。
但说实话,贸易战都是比较低级的模式,金融战、数字战,那才是胜负的关键手。
而这些事情,会影响更大。
02. 数字美元霸权
这位女性叫做苏珊·斯特兰奇,是全球著名的政治学家。她有个著名的论断,国际秩序中,大国竞争的主要是制定规则、秩序的权力,即“结构性权力”。结构性权力有四个基本来源:安全、生产、金融、知识。
80年代以来,美国主要依靠金融和知识这两个领域的结构性权力维持霸权:
美元为核心的金融权力
科技为核心的知识权力
任何碰到金融、技术这两块蛋糕的事情,美国一定是跟你急眼。
比如说,社科院徐奇渊老师做的一个研究,就是发现2018年以来,美国跟我们“脱钩”是有内在逻辑的:
凡是中国和美国科技水平差距小的,就是重点打压和脱钩的领域,要是中美科技水平差距极大,差两三代以上的,就还是赚钱要紧,即使脱钩还会捞回来。
比如说中美两国在发动机上差距特别大,1:0.04,技术上差好几代。之前中国商飞(制造C919的企业)也被列入投资黑名单,美国方面就不断有人去华盛顿去游说,要求跟商飞继续做生意赚钱。果然,2021年6月,拜登政府签订的新投资黑名单,商飞就从小黑屋被放了出来。
但是在数字通信行业上,美中科技差异相对比较接近,1:0.5,而且技术迭代快,很可能一两代就能赶上来,所以华为,大疆这种企业,美国一定把他往死里整,而且回旋余地会比较小。
过去这20年,这四种权力结构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出现了一支新力量:“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全面渗透这四个领域,和旧的结构性权力结合,逐渐开始形成一套新的数字结构性权力。
我之前不是特别理解什么叫“数字结构性权力”。今年发现了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
美国利用数字技术加强美元权力。
这件事在美国主流金融界对数字加密货币的态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去看,你会发现,这两年美国监管层对数字加密货币的态度有个180度的转弯。
2020年之前,鲍威尔同学冷冰冰,“不需要,不准备发”,耶伦奶奶“不喜欢加密货币,高度投机,很多非法交易”;2020年之后态度都大变,鲍威尔说“正在谨慎,认真,全面研究,正在努力推进数字货币”,耶伦奶奶干脆直接改口,“(加密货币)是有好处的,这是创新,很健康”。
之前是“不要、讨厌、非法”,之后是“优秀、创新、监管”。
市场迅速用脚投票。这两年,数字加密货币在价格走势、资产配置、社会地位上都有了显著变化。
先看比特币价格的两个走势:2020年之后,比特币和美国标普500指数的走势开始高度吻合;2022年以来比特币和黄金的走势高度一致,简直像是孪生兄弟姊妹。
这件事仔细想很逗,比特币是以反主权信用的旗号出道的。现在全球的主权信用代表,毫无疑问是美国的主权信用,但是现在比特币和美国股指共进退,随着美联储的政策大棒起舞。
再看资产配置:截止2022年5月,美国已经有22%的机构投资者开始配置比特币,有50%投资者考虑在组合中增加数字加密资产(Fidelity的调研)。
还有2019-2021年,传统金融行业的职位招聘数量下降了1%,但是加密货币相关职位的招聘数量却大幅上涨了73%。顶尖商学院都开设了加密货币相关课程(MIT、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沃顿商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还允许比特币支付学费。2020年后,大部分候选人都接受加密货币的捐赠,数字加密货币界的政治捐款越来越多。
美国市场上,比特币越来越主流了。
主流的意思是,比特币和其他数字加密货币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大类资产,进入美国主流金融市场体系,“数字风险资产”。
另外一点就是比特币在目前主流金融体系中的定位是“数字黄金”,正在部分取代黄金的地位和功能。
过去一年,对我很有触动。大约在2021年,我判断通胀要起来,我判断黄金是有机会。但是在这一轮通胀中,黄金的表现是很差的。
这件事情的意义也非常大,黄金是上个世纪的世界货币,是独立于美元世界之外的。到现在黄金价格用的还是伦敦金的价格,一旦比特币被招安,同时比特币对黄金的替代效应持续,那么美元世界就是在延展。
这些事情前后联系起来,你会发现事情的轮廓变得非常清晰。
美国正在快速吸收融合数字加密界的技术,规则,推进数字美元的构建——它的推进方式很简单,将野蛮生长了十年的数字加密生态慢慢纳入自己的金融监管体系,相当于,美元信用在数字世界里进行“外延扩张”。
比如说今年,稳定币大崩盘,但是联系美元的稳定币USDT,基本没有受影响,非常平稳。
为什么?因为它不是美元信用的对手,而是美元信用的数字衍生。
换句话说,美国确实在建构自己的数字金融结构性权力。
2022年,我们已经隐约看得出一个“数字美元霸权”的雏形。
从美联储在通胀上的“阳谋“,我们会发现,从1971年美元脱钩黄金,人类进入信用货币社会以来,美元才是美国最具杀伤力的核武器。
但其实过去的20多年,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其实是有所下降的。
比如说,2000年,美元占全球外汇比例是71%,这20年下降了12%。国际货币使用指数也下降了6个百分点。
尤其在今年俄乌冲突之后,100多个国家都在减少美元资产。俄罗斯、伊朗、印度都宣布要用美元以外的货币进行国际结算。
这些现象都说明传统美元有削弱的迹象。
而美元权力被削弱,是美国霸权削弱的一个缩影。
而这,才是美国要抓紧构建“数字美元霸权”的核心动力,也是现在全球动荡的关键原因。
03. 当霸权不再稳定
这个问题,著名的政治学家吉尔平和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有过很精彩的描述。他们给过去几十年的全球状态起了名字,叫“霸权稳定”。
二战后,美国建立了一套以自己为领导的国际秩序。
从1991年冷战结束,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一支独大,处于绝对霸权地位。正因为有绝对霸权,所以这个时期美国热心于维持全球秩序,也从秩序中获得巨大回报。
中国也在这个阶段崛起,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全球出现了一段超级稳定繁荣的时期,也就是金德尔伯格和吉尔平说的“霸权稳定期”。
2000年以后,全球出现一个变化:叫做中国调控全球。
说这话的是北京大学的宋国青老师。宋老师号称中国宏观第一人,他是以宏观预测准确而著称的。
2003年的时候,他的名言是,“(中国资产)除了狗屎和债券,现在什么都可以买”。当年听他的话的企业家,投资人,都赚得盆满钵满。
2008年暑假,我回国见他,问宏观预测的“秘诀”。
老师笑,说 “你把握一条原则就够了:中国调控全球。”
这句话听着很傲娇,其实就是个简单事实:当时中国已经具有了巨大体量,不但体量大,还增速高,所以一举一动都会对全球的经济产生影响:
中国扩张,全球经济就起来;中国收缩,全球经济就掉下去。
数据很难撒谎的。
从1991年到2017年,中美两国的实力之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91年,中国占美国GDP总量的6.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是63%。
1991年,中国工业增加值是美国的9.7%。到201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36.6%。
这些数据背后的逻辑,就像施展老师在《枢纽》中所说,中国的“超大规模性”已经改变了世界的经济秩序。
一颗棋子长成了能左右棋盘的体量,棋局本身也会经历变化。
1991年以来形成全球单极格局正在向多极方向发展。
所谓多极就意味着权力制衡,改变游戏规则不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
换位思考,作为单极世界的霸主,你会满意于多极格局吗?
不会,这是基本人性。
霸权稳定的前提是霸权,当霸权受到挑战,稳定也会受到挑战。
有时候我在想,其实人类社会的博弈中,“秩序”是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像冰面出现裂缝一样,会不断扩大。一旦碰到外力冲击,冰面都可能发生崩裂。
中美贸易战,是全球秩序这个冰面的一条裂缝。
疫情则是巨大的外力冲击,到俄乌冲突,全球冰面已经开始崩裂。
旧的秩序被打碎,而新的秩序在博弈和酝酿中,动荡开始取代稳定成为世界的主基调。
谭华杰是万科的副总裁,也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他在万科最早提出了“房地产白银时代”。他讲,在小时代结构稳定,预期稳定,个体各自解决小问题就好。当结构失衡,秩序失衡的时候,对抗频发,整个社会失去稳定预期,个体命运更容易被系统性震荡影响。
你得记住,2018年-2022年,我们从小时代来到了大时代。
我们感受到的所有改变,其实都来自于这个大时代的震荡。
就像罗胖在2018年跨年演讲开篇说的,“以前,变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变化可能成了生活本身。”
一语成谶啊,罗老师。
04. 岛链化时代:外部环境打不垮中国
这是今年全球乱局和中国冻局中让人有点安慰的图。
在这种风云诡谲的世界,人民币还真的稳得住阵脚:
从2021年至今,全球货币兑美元都出现大幅度的下滑,日元币兑美元下跌了24%,欧元下跌了16%,英镑也下跌了12%。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上下波动不超过4%。
人民币这个稳超过了我的预期。今年年初我和几个朋友好玩,赌汇率波动,大家给的数字基本是6.6-6.8,都认为人民币下行压力比较大,因为今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
结果是,中国经济压力比我们预想的要大得多,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速0.4%。理论上,一国经济增速放缓,会对汇率造成很大压力的,人民币行情为什么会这么稳如磐石?
理解这个问题对于理解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很有意义。
在汇率的影响因素中,除了经济增长,还有一个国家的净出口,净出口多,顺差大,对汇率是个很大的支持。
我们自己经济寒潮,需求下行。但是欧美通胀,尤其美国通胀高,需求强,而让我们的出口特别强,支撑了人民币的走势。
换句说,美国经济好,是支持了人民币。
要是现在美国经济衰退,外需垮掉,人民币反而会承受很大压力。
还真是复杂啊,大国博弈不是非黑即白,你死我活,反而经常是敌强我强,敌弱我弱。
所以你希望是敌强还是敌弱?
挺难的,对吧?
这让我得到了第一个结论:
1)这是一个岛链化的大时代。
世界不再是平的,但世界也不存在孤岛。
如果说主权国家之间的竞争博弈是锋利的岛屿边缘,那么全球贸易、金融市场、产业分工和信息流动就是密布的链条,将世界链接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只要链条牵动,任何一个大国的伤口,都会让其他地区的人感受到疼痛。
但是因为秩序失衡,岛屿犬牙参差,我们会不停的感受到疼痛。
这种岛链结构,大家牵一发动全身,但是又不停要动的例子,2022年特别多。
沙特买俄罗斯的石油,卖给美国……因为能源压力,德国宣布要重新挖煤……
听到这些事情,我会想起著名小说家毛姆说的话:
打翻了牛奶,哭也没用,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力量都在处心积虑要把牛奶打翻。——毛姆《人性的枷锁》
这将是个疼痛常在的岛链化大时代。
第二个结论更让我心情复杂。
2)外部环境打不垮中国。
这张图叫“通胀的全球星云图”。
中国通胀水平比较稳定,一方面有经济下行的原因,另一方面确实也是因为生产能力强。即使疫情当中,我们会发现,中国生产的弹性真的很足。恢复快,调整快,产业链有足够的长度和厚度。
从我们的出口数据你就可以看出,要是没有中国的生产能力,全球通胀还要再上一个台阶。
一方面真的感受到中国经济的韧性。
说到中国产业链,我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有趣的论文。
特朗普开始打贸易战之后,美国公司怕受牵连,不敢用中国供应商。所以宏观数据上看,2017-2018年贸易战之后,美国公司的中国供应商贸易额增速水平嗖的下来了从28%增速下滑到7%。
这也是很多人对产业链转移担忧的来源。
香港中文大学的吴靖教授想看看,哪些行业,哪些类型的企业会转移的更快,就去细钻研数据,这一钻研,发现了特别逗的事情。
在美国公司减少中国供应商的同一时期,美国政府采购大幅度提高了中国供应商的比例,美国政府采购订单在从中国进口贸易额中的占比,提高得还不少,大约10%。之前的水平,不到35%。也就是说,贸易战之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贸易额里,有近50%由政府采购订单构成。
吴靖讲完我就笑了,“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这件事侧面反应了中国制造的韧性。
所以,几年贸易战下来,我们发现美国打不败中国。
再看看今年全球乱局,战火、通胀、货币乱局中,中国确实体现了很强的稳定性。
我们的超大规模性,我们在贸易,生产方面的优势地位,让中国不是美国棋盘里的因变量,而是世界棋局中的自变量。我们有改变棋局的能力和潜力。
所以,岛链化大时代,身处一个巨型大岛上,是有天然优势的。
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压力。
全球化小时代,全世界是一个目标,增长。中国当时的增长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这个趋势下,大多是小风浪。
最关键的是,我们这几代人,企业家,投资者,都是在这个趋势下长起来的。
但是这个趋势不在了,我们碰到的问题都是新问题。困惑、迷惘、预期混乱,会成为一种常态。
但现代经济体,金融市场本身就是预期的产物,预期混乱会带来更多的混乱。
所以,我们每一步,都需要做对的选择。
这确实对所有的人,都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国家要做对的选择,我们自己个体也要做对的选择。
- Chapter 2 -
安全资产
01. 寻找安全
2022年,一个人要做对的选择,还真没那么容易。
对一个学了20年金融学的人,今年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4月份跟我两个毕业的博士一起吃饭。男生在卖方当首席,女生在北京高校工作。2017年就被我催着买了房。他坐下来不约而同告诉我,把房贷给提前还掉了。
我大跌眼镜,问为什么?
男生说,“现在不确定性太大,家里两个孩子。我很难想象自己万一什么时候身体不好,或者失业,家里要怎么办。先把债务率降低一点”。
女生则是觉得大环境越来越难,担心先生创业失败,还是未雨绸缪的好。
两个都是北大光华金融系的高材生。自然不会不懂“使用杠杆”。
只是觉得现在“需要对最坏情形做预案”。
金融学博士在提前还贷,更多的人则在抢保本理财。
5月份,一家银行的行长跟我聊天,说现在疯抢大额存单。3%利息左右的3年期存单长期处于“售罄” 状态。不但老头老太抢,年轻人也抢。除了大额存单,储蓄国债也要抢。
一句话,凡是“保本”的产品都是香饽饽。
安全感成了2022年,最匮缺的产品。
不仅仅是中国家庭拼命寻找安全感。全世界也都在寻找安全感。
今年第一季度,149个纳入IMF统计的国家央行,绝大多数都在调整自己的外汇储备,进行多元化配置。
大摩、花旗、美银,这些华尔街大型资产管理机构都纷纷调高了现金持有比例,华尔街机构投资者现金持有水平在6%左右,处于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越来越多华尔街对冲基金都大部分都将现金水平调整到50%以上。有对冲基金经理说, 与其用尽浑身解数搞风险对冲,不如躺平拿着现金。
安全,这是2022年的关键词。
从资本市场来说,这意味着全球对“安全资产”的需求在迅速上升。
今年你去咨询任何理财顾问,十有八九会给出“加大安全资产配置”的建议。
1)三大安全资产
你要追问他,配什么安全资产,大概率会跟你说黄金、国债、现金。
黄金肯定算最深入人心的安全资产。中国讲究“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老外认为黄金抗通胀。70年代欧美国家滞涨期,黄金是表现最好的资产,7年涨了12倍。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放水,通胀上行,黄金也表现很抢眼,4年涨了1.6倍。
国债是安全资产,因为一般认为国家违约概率比较小。尤其是美国国债,从1917年有信用评级以来,保持了一个世纪的最高评级,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资产”。
除了国债,黄金以外,银行存款、现金、公积金这些也被归入安全资产。这次看数据的时候,有个数让我印象很深,中国和日本都是骨子里特别缺乏安全感的民族,家庭金融资产里面居然有50%以上都是现金或存款。
但现在问题来了,2022年,黄金、国债、现金,这些安全资产,真的还安全吗?
2)安全资产不安全
比如说国债。今年斯里兰卡、土耳其、巴西乱成一锅粥,谁拿着这些国家的国债算谁倒霉。俄乌冲突后,欧洲受牵连很大,意大利,西班牙的财政赤字已经是天文数字,国家信用也处在违约破产边缘。哪里来的安全。
“世界上最安全的资产”,美国国债呢?3月份以来,美国和盟友直接就冻结俄罗斯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你要是俄罗斯人恐怕也不会觉得安全。这件事对我冲击还是挺大的。
原来两国交恶,金钱倒霉。
大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国家摩擦冲突频发,所以哪国国债是“安全资产”,对不同国家的投资者来说,这还真是充满变数,说不准。
黄金呢,则面临来自技术的冲击。
我们公号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如果时代动荡,比特币和黄金中,只允许选一个,你会选哪个:
超过40岁的,90%以上选黄金;40岁以下的,34%选比特币。平均年龄越小,选比特币的比例越高,00后选比特币的高达80%以上。
美国也有类似调研,这个比例要更高:40岁以下的人,超过一半会选比特币。
什么叫“时代鸿沟”?这就是“时代鸿沟”。数字一代眼里有自己的“黄金”。
在未来一代的眼里,那根小金条不再是安全资产。
那我直接拿现金好了,华尔街不也是在“现金为王”?
不好意思,2022年的头顶上,悬着一把叫做“通胀“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9.1%,9.4%,这是6月美国和英国的通胀数字。
欧美已经有两代人,40年,没有见过这样的数字了。按这样下去,一对退休夫妻攒了一辈子的30万,3年后变成了20万;要是攒了300万,就变成了200万。
通胀意味着手里的钱购买力越来越低。
高通胀时代,现金不是王,而是贼。
2022年,国家博弈冲突,数字力量兴起,通胀来势汹汹。国债、黄金、现金,各有各的烦恼。
安全资产不再安全。
就像罗曼罗兰说的——
“人类正在狂风暴雨中改变面目,整个世界在改造中,不能容许任何人到过去时代美好事物中去找一个藏身洞”。
●资产安全的目的是为了支出安全
可是我们还是需要一个“藏身洞”。
今年4月,当时全球都混乱一片,说起来都是糟心事。
我跟社科院张斌教授出去钓鱼,说要跟他聊聊安全资产的事。
几个小时过去,带去的几大包鱼饵都吃光了,啥也没钓到,张斌看着空空如也的钓竿说,你说是我在钓鱼,还是鱼在钓我?未来资本市场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哪有什么真正的安全资产。
他顿了一下,反过来问我:你问过自己没有,你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安全?
我想了想,笑,“自己不返贫,娃上好学校,爹妈有保障”。
“没错,你说的是支出安全”。
我秒懂。比如我两个博士生,他们把房贷提前还了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两个娃呢,万一以后收入降低了,娃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先生在创业呢,万一以后有风险,家里开销得保证啊……”
用金融语言说,就是希望平滑未来的现金流支出。
其实,我们99%的普通人想追求的,不过就是这样。
在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中,给生活一些确定性。
想投资安全资产,也就是为了未来的支出安全。
但支出安全这个事情,确实非常的千人千面。
我那天跟PPT团队的马馺聊天,说到支出安全。
我跟他说,你看,我们俩年龄不一样,家庭结构不一样,肯定未来支出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我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要有太大的波折——
比如说马馺你喜欢喝红酒,晚上不喝点就感到这一天过的很冤,你对“自由,安全”的定义里,其实就会有“红酒”这个选项。跟香帅做PPT太累人了,等我60岁,70岁,这样的活干不动了的时候,不管外面岁月如何变迁,我还能在屋子里喝上一口不错的红酒——
你看,“红酒价格趋势”就会决定马馺的支出安全。
所以,“个人家庭的资产配置决策,不要顺着做,更应该从未来支出安全的目标倒回来做。”
● 未来中国家庭的支出结构是什么?
怎么确定未来的支出安全呢?
过去几十年,中国家庭的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0年代以前的不说了,套句木心的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2000年以后我们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2012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尾声,车子这样的高端耐用消费品需求上升,98年房产制度改革,房价开始上涨。这个时期,车子和房子是中国家庭最大的开支。(2000年,一辆桑塔纳20多万,徐汇区一套60平米的房子也就20多万)。
第二个阶段是2013年-2021年。2013年以后,中国进入了服务业为主的社会。教育这些服务的价格越来越大,2013年,上海曾经公布过一个分项数据,上海普通家庭在教育上的开支达15%多。同时,房价节节飙升。房子和孩子成为中国家庭支出的两座大山。
接下来的十年呢?我们的支出结构会有什么变化?
你30岁,孩子刚出生,父母在帮你看孩子,你在犹豫要不要拼一个二胎。
你40岁,事业正在上升,孩子10岁,再过几年要考虑上大学的问题了。
你50岁了,孩子大学刚毕业,要琢磨买房的事情了,你父母还健在,但自己却感到精力大不如前。
不管你处于哪个年龄阶段,在哪个城市,仔细算下来,你面临的未来刚性支出就是三大类:
房子、教育、医疗。
关于教育和医疗,目前政策面和宏观面有很多信息需要消化,比如说,整顿教培,推进医保集采,搞房住不炒,大国摩擦冲突,社会分化撕裂这些事情都会对我们的家庭支出产生重要影响。
● 英美日不同时期家庭支出结构的变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过去30年,英国、美国、日本的情况。
由于医疗和教育是中国家庭最关心的问题,我重点将几个国家的医疗,教育方面的价格变化和支出变化做了个对比,发现几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国家公共政策和文化对家庭支出的影响最大。
1)英国是最福利主义的国家。尽管教育和医疗的涨幅不低,但是英国家庭的负担并不大。比如说教育的价格涨了7倍,但是英国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才0.8%。英国家庭医疗的支出也是所有国家最低的,1.4%,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因为国家全包了。英国是全民公立教育,英国的NHS医疗系统被称为英国国宝,是公认的全球公立医疗体系天花板。
2)美国人的医疗负担真重。老人的支出安全确实堪忧。美国家庭在医疗上的支出高达16.7%,是日本的3.27倍,英国的11.93倍。看完这个数字,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2008年奥巴马能凭借着医改方案登上总统宝座了。和其他国家相比,只有美国是私立医疗体系,依靠的是昂贵的医疗保险制度。
3)日本真是低欲望社会。过去30年,整体价格没怎么涨。但即便如此,日本人在教育上的花费,也仍然比其他国家高得多,是英国的4.13倍,美国的1.74倍。东亚人对教育的重视可见一斑。
但是这里要稍微顿一下,要知道,数据显示的是“社会平均水平”,而现实世界里中更多的是分化。
先看英国教育。前几天,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有个报告,说的是,2022-2023年一些寄宿私立学校的学费疯涨。比如著名的伊顿公学,费用高达4万5千英镑,是一个普通英国中学学费的3倍。另外英国大学对国际学生收费远远高于本土学生。剑桥大学医学院,英国学生学费一年9250英镑,国际学生60942英镑,相差5倍多。英国家庭低廉的教育费用,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国际留学生,包括大量的中国留学生来支撑的。
再看日本医疗。社科院的朱恒鹏教授就告诉我,日本医疗政策规定,你要么享受社会医保支付,要么完全依靠商业保险或者自费,不能搭配使用。也就是说,如果你需要更好的医疗,全部自己掏钱,价格极其贵。但日本的医疗价格指数反应的仅仅是医保支付的水平,不能反映全部的医疗支付水平。
这是事情的另一面,在日本和英国的公共医疗政策背后,是严重的消费分级。
这个道理不复杂,即使是英国和日本这么富裕的国家,在公共医疗和教育上面,也只能向下看齐。为什么?因为财政会受不了。
● 未来十年,中国家庭支出结构会面临什么变化?
看完了他山的石,再攻攻自己的玉。
我们未来的家庭支出结构会更像哪一个国家呢?未来十年,中国社会有什么特征?
增长模式:从制造到服务
国家目标:民族复兴,共同富裕
约束条件:老龄化,人口基数大,人均收入低
首先,和七八十年代的欧美社会一样,进入服务业为主的社会,所以服务的溢价会远远高于平均的通账水平。
但是国家目标是民族复兴,共同富裕——你再回想2021年的很多事情,整顿教培、抑制房产,以及医疗集采等等,就会明白,在公共政策上,我们选择的是英国和日本式道路。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普通家庭未来的教育和医疗的支出,会处于一个较为温和的水平。
家庭支出的安全是有基本保障的。
但是,有基本保障要放在“约束条件”来看。
我们老龄化大概在2030年的时候会到达25%。也就是说14亿人口中大概有3亿多是 60岁以上的人口——日本整个人口规模是1亿多,英国是近7000万 ——所有人加起来还没有我们老年人多。而我们的人均收入呢?分别是日本的1/3和英国的1/4。
所以你还真不能以日本和英国的公共医疗和教育水准来要求我们自己。
我们能提供的就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医疗和教育服务,否则财政根本无法负担。
另外,由于医疗、教育和地方财政密切相关,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会更多的在医疗和教育上体现。
好了,现在你看,一个中产家庭的支出安全,就有很不一样的组合选择。
如果只是一个标配,你的支出安全是很有保障的,不会面临太大的支出波动。
但如果要高配,你的支出波动就会非常大。
比如说,一个三线城市的居民,你会不会想让孩子去一线受教育?
家人父母生病了,但凡可能,你想不想尽全力试试昂贵的新药和仪器,换取一线生机?
还有,你希望孩子去留学,看看世界,还是没有这种诉求?
在未来,这些公共医疗、公共教育以外的服务溢价会长期存在,甚至会因为行政的管制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变得溢价更高。这个溢价可能不是20%或30%,而是数倍甚至更多。
那天我们团队把所有数据整理出来,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小朋友们都沉默了一会儿。大概是默默在想自己的未来吧——
说到底,什么是支出安全,什么是安全资产,到最后反映的都是价值观。
● 中国房产
中国房产还是安全资产吗?
说到价值观,我们必须要@一下中国房产。其实安全资产的概念应该是动态的。
1)2013年之前,中国房产就是安全资产。
我稍微给个数字:2000年至2013年,中国房价平均年化回报率为6.04%,其中一线城市房价的平均年化回报率为13.1%,超过了同期上证指数、沪深300、上证50各种指数、以及黄金、原油等所有大宗商品。中国房价的波动率是其他资产品类波动率的1/10的水平,无疑是同期间中国最优质的安全资产。
2)2013-2021年,中国大城市房产是安全资产,小城市房产不是安全资产。
为什么2013年以后,小城市的房子不再是安全资产呢?
因为2013年以后,人口开始从小城镇向大城市涌入。
我们用大数据算过一张图,全国所有地级市的人口第一流出地。
除了北上深之外,所有城市的人口第一流向地都是本省省会——其实中国人还是故土情节很重。这个时期有6000万人流入大城市, 而有160个小城市出现了人口萎缩,所以房价也就分化了。
就这么简单。
那2022年之后呢? 中国房产还是安全资产吗?
我们先看两个数:
第一个是城市化率:2021年末是64.72%,实际城市化率要更高,70%以上,发达国家不过80%,换句话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空间已经较小。
第二个是人口结构:中国25-39岁这个阶段的生育主力人群占比已经严重下降超过20%。同时,和全球规律一样,随着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也随之下降。
第三个是住房自有率:2022年中国的房产自有率已经达到了70%多,这个数据已经比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高。
这是我的第一个结论:2022年之后,整体上来说,中国房产,甚至大城市房产,不能再被视为优质安全资产。
但是,这句话又不能说的太绝对。
比如说,有些城市还在有大批年轻人口流入,而这些城市往往住房自有率偏低(比如2020年北京、上海、广东的住房自有率水平为56.6%、59.0%、55.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以上,深圳更低,只有30%),需求还是很旺盛。
所以,第二个结论是:少数城市的房产仍然具有安全资产的性质。
至于哪些是少数城市?
把中国城市房产分成了尽量买,可以买,可买可不买,和不买四类,公号“香帅的金融江湖”提供过“购房城市清单”,这个分析过程很复杂,如果需要可以自己去查阅。
但是,大家都知道一般但是之后才是重点。
2022年的情况,非常的复杂,房产的逻辑其实是有一些变化的。
我看到的是两层逻辑:
第一层是增长逻辑。增长的不确定性在增大,这对房产是不利的。所以应该等。
第二层则是通胀逻辑,房产是抗通胀逻辑,这个逻辑则对房产有利,而且增长不确定性加大后,会抑制企业利润,股市会受到挤压,老百姓资产保值渠道就那么几个,所以也对房子有利。
所以你看,左右互补,房产究竟是不是安全资产,不可能有统一的答案。
每个家庭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城市、年龄,甚至学历和认知程度,来做不同的判断。
我总结了一条原则,叫:刚需买,非刚需等。
这条原则很好理解,但是所有的原则都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
02. 配置思路
1)思路1:底线思维,多元分散
比如说我的父母,70岁了,生活在二线城市,他们未来的支出结构波动很小。但是你们知道的,金融理财个上有无数的坑在等着他们,镰刀108款,总有一款适合他们。所以他需要的是保底,至于资产为他们带来多大收益,根本就不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买房,对他们来说,即使是长沙的房子,也仍然是安全资产。
这其实也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未来资产配置的第一个思路:底线思维。
所谓底线,就是部分的资产需要用来保底,不能在收益上过多权衡。
比如说最近朋友买了不少黄金,还是实物黄金。对,就是那种一个个的小金条。
我真是傻眼了,不说收益,实物黄金的磨损和携带都是成本啊。不划算的。
但是朋友有自己逻辑,这是保底,是应对最坏情况的一种预案。我对它没有收益率的期望,是10%还是-10%,不在我的考虑之内。就像是身上备着的火折子一样,大停电的时候,你不期望它可以照亮旅程,但可以帮助捱过最黑暗的时期。
更何况,他说,这也是心理安慰。“时代的动荡不可怕,心理的动荡才是最大的敌人。”——薄世宁
觉得心里有底,做人做事才能更好往前冲。
底线思维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要多元分散。
在可能的情况下,资产类别、币种、投资期限、投资方式都需要多元化。
之前,在一个有确定性趋势的小时代中,“梭哈趋势”确实经常是比多元分散更优的策略。
而大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没有确定的长期趋势,任何趋势都可能被反复的波折打碎。
没有趋势,就一定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因为任何今天看起来最稳妥的投资,明天也可能变成最危险的投机。
所以,这个时代“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和未来家庭支出安全息息相关的策略。
这是第一条,底线思维,多元分散。
但这不是全部。对未来不同的期许,决定了你的资产诉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要70岁了,生活在一个二,三线线城市,身体还挺健康的。没教育支出,医疗也国家兜底。底线思维就可以保证你未来的生活安全。
但如果你今年才30,40岁,你孩子3岁,4岁,你还踌躇满志,想要到更高远的天空去看看。你没法就停在底线那儿,你还有漫长的不确定性要逾越,你需要找到更高回报的资产。
2)思路2:极化配置,承担风险
这就是我们资产配置的第二条思路:极化配置,承担风险。
极化的意思是,跟保底相对,你要对高估值和高波动有更高容忍度。
这和底线思维恰好是两级。
为底线思维是保下限,极化配置是求上限。
西班牙小说家松苏内吉说,想吃鱼就不能怕裤腿湿。
求上限,你就需要找到那些增速最快的优质资产。
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低利率、低增长的时代,这意味着资产价格的走势和之前完全不同。
现在市场上高价股越来越多,500多的宁德时代,甚至1800的茅台,都习以为常。
更不要说美国市场了,500美元的阿斯麦,800的特斯拉。股票价格上的历史新高,总是能够被很轻易的突破。
但高价股的频繁出现,并不是空穴来风,跟我们的低利率、低增长是密切相连的。
首先,低利率会推高资产估值,加大市场波动。
为什么呢?
一个公司现在现金流是10亿,如果利率是10%,增长率是5%,那么企业估值是多少?金融学来帮忙。
其中,V是资产价值,D是当期现金流,g是现金流增速,r是贴现率。
公司估值=当期现金流/(贴现率-增长率)。
根据戈登模型,估值=10亿/(10%-5%)=200亿。
现在利率下降到7%。增长率不变,这个企业的估值变成了,10亿/(7%-5%)=500亿。
所以,利率越低,资产估值就越高。
除了高估值以外,超低利率还会加大资产价格的波动。这个原理很好理解,分母越小,分母上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导致分数值的剧烈波动。
2008年后,全球经济一直缺乏增长动力,常年徘徊在3%左右的水平。
所以,市场上高增长的项目非常匮缺。
各国为了刺激经济,纷纷下调利率,实行量化宽松,大量资金涌入市场,加上全球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年代,积累了大量财富,市面上资金不再匮缺,资金价格、利率更被压低。
这也就是为什么,资本市场不断出现高估值、高波动的情况。
马太福音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资金天然是“嫌贫爱富“,争先恐后往那些非常稀缺的高增长项目上跑,导致市场出现两极分化。
这就是现实:低增长、低利率、非稳态的大背景下,资产价格必然会高分化,高估值,高波动。
你想要找到高增长的机会,就要承担风险,付出更高风险溢价。
这是第二条,极化配置,承担风险。
总结起来,这个时代的资产配置上,你需要两条矛盾统一的思路:
底线思维,多元分散 & 极化配置,承担风险。
对一个年轻的中产家庭来说,波动的大时代里,你不过是汪洋里的一条小船——
所以你需要保底,就好像船要有一个压舱石。免得风狂浪急,翻了船。但你又不像七八十岁的人,船即将靠岸。你还有很远的路,这个路不确定性极高,你需要有足够的动力去往前跑,所以你要去寻找这种动力。
03. 寻找动力
那么,动力在哪里呢?
我一直坚定认为现在全球问题的真正解药在于增长。
增长的时候做蛋糕,没有增长的时候就分蛋糕。人类社会每次做蛋糕的时期都风平浪静,分蛋糕的时候就剑拨弩张。
但增长是需要技术突破的。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那些最能转化为生产力,带动增长的技术突破。
我问王立铭,哪些是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带动增长的技术突破呢?他是我眼里最能把科学逻辑降维到商业逻辑的学家。
王立铭反问我,外星人马斯克在干什么呢?
我想了想,Neuralink搞脑接机口,要让人类在另外的维度上永生,SPACEX做火箭发射,更大的雄心是要殖民火星,特斯拉算最接地气的了,自动驾驶的新能源车。
王立铭说,这不就对了!这就是四种能带来巨大增长的技术突破。
改变外部能量采集、运输、储存方式的新能源;改变内部组织器官的生物医药;用数据、算法改变生存方式,创造数字世界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以及不断向宇宙拓展的空间技术。
我盯着这四个词看了一会儿,突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人类简史》的续篇吗?
你看,从钻木取火,到使用蒸汽、煤电,再到新能源,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改变外部环境。
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到基因编辑、干细胞、脑机接口,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改变自身。
这是改变约束条件,是对抗,是人类的逆天改命。
但是我们没有停在这里。
在数字的维度上,我们创造了另外一个自己,数字分身是我吗?还是不是我?给人类的物种提出了新的命题?
在宇宙的维度上,我们发现,时间的概念被改版了,当时间不再是单行线,当我们可以回到过去预见未来的时候,人这个物种会被改变。
我们在数字维度上,创造了另外的世界,现在这个世界日渐显示出它独立于物理世界存在的可能性,在那个数字世界里,“我”不再是我,我是客观存在,也是主观意识。
而在宇宙维度上,时间的概念将被改变。当时间不再是单行线,人类可以回到过去,预见未来。人这个物种的定义将会被改变。
这就不是对抗了,而是进化。我们从本能的进化,走向了有意识的进化。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有了自己的创世纪,人类成了自己的上帝。
是不是特别壮烈?心潮澎湃?
说实话,我之前其实对“人类”这个物种是有宿命和悲观情绪的。
比如说,医学发展,经济发展让人的寿命变长,结果搞出了人类历史从没见过的“老龄化”问题,让整个人类社会这一套上学、工作、退休、养老的制度安排都产生了混乱,现在很多制度安排都得重新设置。
再比如说,AI出来了,会有越来越多人类不需要“工作”了,不说大规模失业可能产生的社会动荡,即使我们足够富庶能保证肉体的生存, 但你要知道人类一直是依靠劳作来获取意义的,那生存意义在哪里?难道就刷刷短视频过此一生?
但是盯着这四个词看,突然感觉,不怕。
这是新的人类简史,三维人类的无解难题,可以在新的维度和空间里去寻找答案。
这是真正的星辰大海啊,朋友们。
怕什么,启程啊。
我想的热血沸腾,忍不住深夜发微信给张泉灵。
泉灵曾经是央视的优秀女主持人,7年前转型又成了优秀的投资人。
我跟她兴奋的说,你投资就该投这些方向,这是投人类的新命运。从亲历历史到创造历史,人类的物种进化到进化人类这个物种,多牛。
张泉灵回复我,没错,拿人力资本投到宏大浩瀚的未来,我同意,就这么干。
但是姑娘,我拿着投资人真金白银的钱,投资人的钱是有回报期限的,3年,5年,7年,你一直不给人赚钱,这不地道。
投资,还是要切切实实赚钱的。
她发了一个很简单的图给我。
纵轴是用户,横轴是科技。
这两条轴不是指“绝对值”,受众的绝对数量,或者科技的绝对先进与否,而是指“变化值”。
泉灵说,那些用户数量变化大的,技术迭代强的,其实在投资上机会比较多。
好,现在我们从人类社会的动力回到了投资的动力上来了。
比如左下方就是面条,用户变化不大,技术变化也不大,比如无糖饮料,用户变化是大的,但技术变化不大,沿着纵轴往上走。
往右上角走, 则开始出现投资机会了——
媒体就是用户和技术变化都大的。
但稍微等等, 面条是不是就一定不能投呢?也未必。
比如面条可以做预制菜的时候,技术变化变大,可投性就增强了。
再比如说,元气森林虽然是无糖饮料,本身技术变化不大,但是渠道和品牌利用媒体技术变化,也具有了“可投性”。
那最右上角的项目是不是一定值得投呢?
未必。还有成本考虑。
比如说刚才说到的四大突破性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空间技术。
这些都是最右上角的,用户增加快,技术迭代快。
但是不同技术的成本不同啊。时间成本,制度成本, 资金成本,对不同投资者来说,都面临着不同的约束。
比如新能源,长期看用户就是全体人民,但短期看,只有承担得起成本的国家才能做,像德国经济不好就撤了。
所以泉灵总结说,投资的乐趣所在,就是将不确定的动力去一点点的转化成确定的增长。
说到将不确定转化成确定性,我今年碰到一家公司,印象特别深刻:枫叶租车。
最近他们跟宝马签了个协议,3年购买20000辆宝马车,包括大量新能源车。
做什么呢?做租赁,车的租赁。
说实话,我第一次见投资人梁怿的时候,第一个问题是,
你这么年轻的海归,为什么会选这么古老的生意?
梁怿跟我说,我也特别向往那些星辰大海的未来,但是做企业,先得活下来。
先要赚钱,才能做梦。
从2019年成立到现在,成立不久就碰到了疫情,但是这样的环境下,还能爆发式增长,从一两百辆车,到几千辆奔驰宝马,长成中国最大的中高端汽车租赁公司,为什么?
因为方向确定,因为切口小,因为迭代快。
什么叫大方向确定呢?
汽车是最长的产业链,这是确定性。
年轻人消费升级,这是确定性。
汽车租赁则是百年被证实过的商业模式,现金流充裕,这是确定性。
事后看, “年轻人敢消费,租赁行业现金流“这都是支撑我们在寒冬活得还不错的重要原因。
什么叫切口小?就是不能什么都做。
这几个确定性的交集,而且是没有被人开拓的区域——高端车租赁。
那什么叫迭代快?
就是你要对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
疫情下,消费升级这个方向没有问题,但是中间出现波折。收入下降会更讲究性价比,这时候转身快,迅速将高端调整成了中高端。
后来回头看,这确实是我们活下来,而且活得很不错的原因。
等赚了钱活下来的时候,汽车产业链长的优势就体现了,左手可以绑定二手车,右手可以绑定主机厂。行业有纵深度,更容易扩张。
所以,梁怿的结论是,
世上没有古老行业还是新兴行业,只有活得下来和活不下来的企业。
听完这个故事,我总结了一下,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业企业更需要的是快速迭代的贝叶斯生存法则:准、小、稳、快。
否则,再确定性的增长机会,也可能死在前行的道路上。
从王立铭,到张泉灵,到梁怿,我从寻找人类社会的动力一点点被拉回到地面,先是落回投资的动力,再落回生存的动力。
但也就是在这样一点点“回到地面”的过程中,我切切实实被激励了,也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要找到个人的动力,并将动力化成动作,要去做这场演讲,要在最难的时候做最难的事——
因为人类命运的星辰大海,其实是这样涓滴而成的。
- Chapter 3 -
职业篇
说起这场演讲,其实跟刘润老师有关。
去年10月30号,润总做了场关于商业进化的演讲,《进化的力量》。
我还记得他的结尾,【这个世界在哪里被撕裂,就会在哪里迎来一轮疯狂生长】。
现场我被感染了,觉得自己要疯狂生长,然后进化才行。
当时右手边是何帆老师,我转头看他,问他“帆哥,你要做跨年演讲吗?”。
帆哥摇摇头说“太累,干不动,你呢”。
我其实比较纠结,想进化,又怕苦怕累怕麻烦。
帆哥看着我笑,“去吧,海水退潮了,你就要上岸去,把自己进化成两栖动物”。
今年初定下来,决定要做。
不过说实话,当时觉得难,但这毕竟就是一场活动嘛,就是累点花点钱,不会太复杂。
生活教育了我,而且还是一场大型的经济学教育。
01. 未来趋势1:组织结构小而美&零工经济
来,我给你们看张图,是今天这场活动涉及的行业、企业、岗位、工种的社会分工图。
这么场小活动,涉及近10行业:内容创作、广告传媒、教育、 通讯技术、旅游出行、投资孵化。
中间几十个合作的企业,涉及了上百个工种和岗位:招商、数据分析、平面设计、新媒体运营、场地设计、场地搭建、活动执行、还有KEYBOARD, KEYNOTE,等各种我从来想都没有想过的岗位。
最后帮助实施完成的人数几百,横跨了几个省市。
到了5月,我发现,这哪是一场活动,是一场大规模的复杂社会分工。
而这种大规模的复杂社会分工,是由多个小规模组织平行协作完成的。
比如说,我们团队很小,包括研究在内不到10个人,但其他所有团队的规模也都不大,十几个人到几十个人的偏多。
大家也没什么“领导”,都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通过线上平台和工具完成协作。
参与合作的团队中,有4A广告公司出来的创意总监,有大厂,大电视台出来的中高层, 都是自己带个小团队,我开玩笑问:出走是不是因为大企业的35岁现象。
都笑,说不是,而是觉得这个时代适合小部队作战,利润高,时间弹性也高。
三个字,“小而美”。
没错,这正是未来社会的一个趋势:
组织结构小而美,层级雇佣被平行协作取代。
今年我看了一本叫做《一人企业》的书,讲的就是这个趋势。
一人倒不一定是“一个人”,就是很小的团队。
书里有个案例。有个小企业主,叫汤姆·菲什伯恩,他是美国社会典型的“精英”,哈佛的MBA,一家大型食品公司营销副总裁。他自己擅长画漫画。2010年,他从公司辞职,自己开了个漫画工作室叫MARKETOON,很快做成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漫画工作室。
很多人劝他“做大做强”,汤姆不肯。
他还是保持原有结构,就他和他太太。还有一些自由职业者一起平行协作,负责不同项目。
汤姆的理论是,做大不等于做强。
“强”的意思是能“持续稳健经营,利润高”,现在他们MARKETOON完全做得到。
而一旦做大,成本飞快上升,办公场地、人员工资、管理协调、个人利润反而可能下降。碰到市场不好,就容易芭比Q。反而会大而不强。
另外汤姆跟我们现在年轻人的价值观很像,不愿意被绑定到企业上,失去了自己的个人空间。
总之就是“小而美”,挺好。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保罗·贾维斯,是个网络顾问。他也是典型的一人企业。
保罗的逻辑更简单,因为网络行业变化快,泡沫起来到破灭,经常就是几年的事情。但凡泡沫破灭的时候, 他的公司会更赚钱。因为这个时候大家更加价格敏感, 而且他能提供大机构同等质量提供的优质服务,但收取的费用却远低于大机构,所以反而生意更好。
这其实和我今年碰到的4A公司出来的创意总监的例子类似。
这几年4A公司人才凋零,但是出走的创意总监们,大多带着小团队活的还不错。
所以业内有人笑说是“一鲸落而万物生”。
这不是广告行业的独有现象,游戏设计、软件架构、知识传播这种高人力资本的服务业,都非常明显。
这样的变化,中国大概是2012,2013年左右开始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以前大企业,主要帮助个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完成协作。
比如说,一个广告文案或一个设计,外行人士很难判断谁好谁坏,所以在整个社会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就去求助有名气的公司。
所有的工作,即使是创意型工作,需要协作。传统社会中,个体很难完成协作,所以依靠公司的组织架构完成协作。
到了2012年,2013年发生了变化。
社交媒体出来了,信息不对称也降低了。比如说广告文案,可以直接去抖音找北大满哥,反正别人也是借鉴他的。
协作也不再是问题,钉钉、企业微信、飞书……这些工具都越来越完善,大量工作完全可以在平台上协同完成。就像我们这次活动的筹备,就几乎全部是通过线上工具完成协作的。
这意味着,个体对传统层级型企业的人身依附越来越小。
追求自由的是人类本能。当个体对企业人身依附变小后,自然就成了“出走的娜拉”。
我妈小时候会批评我,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是不求上进。
现在你会发现,技术和社会的变化,使得“鸡”和“凤”中间的区别没那么大,都是凤,只不过是小凤凰、大凤凰的区别。
在当下的生态环境中,外生冲击频发,“小凤凰”可能反而比“大凤凰”有生存优势。
2022年上半年,我从工商和税务部门看到一个数据,过百人的服务业企业,非常难受,关停的比例很高,因为人力成本控制不住。
中国已经进入了服务业为主的社会,未来还会进一步向高人力资本服务业变化。
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结构趋向“小而美”,工作通过平行协作进行和完成。
甚至可能,小才能美。
理解这件事对于年轻人的职业生涯会特别重要,因为小而美的组织结构,对应的就是“零工经济”。
像刚才提到的汤姆的公司MARKETOON,就是。他和太太加上一群自由职业者。什么叫自由职业者?没错,就是灵活就业,零工经济。MARKETOON就是一个“零工经济”的小组织。
直到今天,中国社会还觉得零工经济是非主流。临时工,兼职——就好比“暂时同居”或者是“婚外情”一样,不是带红本本的正式婚姻。
但你去看全球,零工经济已经是个趋势性方向。
美国著名的机构Upwork预测,2028年将达到9010万,占美国劳动力人口的60%以上。也就是说六年后,60%的美国人都是“零时工”。
你告诉我,谁是主流?谁是非主流?
美国的零工经济不是“就业形势不好,不得已而为之”,而是数字技术带来的改变。
是因为数字技术让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大型的乐高主题公园,小而美的组织就像无数的乐高积木,可以快速拆卸,重新组装。
这正是零工经济的本质,模块化,碎片化。
传统的岗位被消融,取而代之的是技能。
02. 未来趋势2:技能比专业更重要
说到技能,今年我观察到一个现象。
一方面今年号称"最难就业季”,另一方面,我身边的朋友都找不到“合适的人”。
唐溯是上海一家投资孵化公司云部落的CEO。
今年想招一个财务人员,收到几百份简历,大多都是会计学专业背景,很对口。结果开始面试后好长时间,一个都不行。我问她为什么,
她告诉我,求职者看上去很符合“财会”这个岗位的传统描述。能写会算,能编账本也熟悉合规。
问题是,这些工作内容之前看着门槛不低,但现在几个会计软件加个小出纳就可以干掉了。
对她来讲,价值不大。
她们的工作是投资孵化,下面好几只基金,大小项目投了几十个,有上市的,也有早期的;有医药,也有芯片;有跟投,也有领投;她们还有自己的孵化空间,里面几十家企业,涉及到房租管理,政府补贴等等。
这意味着,公司资金的行业跨度、专业跨度特别大,接口更是很多。
所以,唐溯想找的这个人,需要懂账,但更需要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
你看,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你拥有的是普适的“专业知识”,企业想要的却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技能”。
未来三大技能:创意、社交智慧和手艺。
“专业” 和“技能”中间的差异,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数字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
很多顶尖学者都在试图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麻省理工的教授Autor,Levy和Murnane,做了一件事,他们根据美国450个职业的工作内容描述,抽象出来三种难被数字技术替代的技能——
创意、社交智慧和手艺。
这三种技能,都对应着不一样的工作能力——
比如创意,包括分析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还有理解和表达能力。
比如社交智慧,包括人际融合能力、沟通能力、领导力等等。
开始我说到的云部落需要的财务人员,最需要的不是会计知识,而是社交智慧这一技能。
这个研究对我们团队很有启发。我们团队大多是各大高校的年轻教授,在学校对专业和技能的脱节深有感触。
所以过去两年,我们干了一件事情,爬虫搜集了所有头部招聘网站的数据,整理出500个中国社会的常见职位。
然后参考国外的研究方法,编制了一个“中国职业技能发展数据库”。你能在数据库中看到,每个职业对应的技能类型,平均薪酬以及最佳求职城市。
比如说,区块链工程师,它的创意技能指数最高,被归类为“创意型职业”,平均薪酬很高,18181。
职业发展前景最好的城市是北京、深圳、杭州。
职业发展前景则根据这个职业在某个城市的薪酬水平,薪酬涨幅,招聘人数,比例计算得出。
同理类推,供应链经理被归类为“社交智慧型职业”,平均薪酬12862,发展前景最好的城市是杭州。
消防员被归类为“手艺型”职业,薪酬水平6013,发展前景最好的城市是成都。
而且我们还发现,区块链工程师和供应链经理是过去两年招聘人数增长快,薪酬增长快的职业。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这两个职业是明显的上升趋势。
有了这个数据库,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按图索骥,找到自己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到底是哪些,到哪些城市去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以及你的预期薪酬大概应该在什么水平。
在编制这个数据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趋势,我把他们统称为“高性价比区域”。
比如说,上个月是高考季。朋友圈到处有人问怎么填报志愿,信息各种混乱。
但其实我们数据显示,农业相关的学校和专业是最被低估的领域。
1)农业相关是最被低估的领域
很多人想不到,在我们的数据库中,农业研究员属于创意型职业。
一般来说,大家会认为编剧和新媒体运营是创意型职业,对吧?
但农业研究员的创意指数比他们高出10个点,薪酬更是高出三四千,平均薪水高达11000多。而且在城市分布上也相对广,像广西南宁,山东淄博这些地区都有不错的职业发展空间。
听上去很奇怪,再仔细看数据,你会发现一点也不怪。
不管是从行业增长基本面还是国家政策面,农业相关领域都有很大优势。
你知道过去20年,哪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最快?农业。
尤其是最近10年,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是12.5%,比工业、服务业高了4、5个百分点。
另外,中国是农业大国,但绝不是农业强国。
我们是全球最大的蔬菜生产国,但是蔬菜和水果种子几乎全部进口,
我们是全球最大的猪养殖国,猪肉消耗量排名全球第一,比后面9个国家消耗量总和还要大,但我们种猪基本依赖国外品种,主要是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
现在地缘政治紧张。但不能说大国博弈,中国人就不吃蔬菜不吃肉吧。所以农业安全就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而这意味着,各种资金和资源的大量涌入,职业发展前景看好。
同时呢,中国人总觉得农业不“高级”, 相比同档次的大学,农业大学(尤其是农业相关专业)的分数线是个绝对洼地。所以,今年劝了好几个家庭环境普通的孩子从财经大学转报农业大学,
因为同样分数,你上的学校和城市都可能上个台阶,这个台阶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台阶。
除了农业以外,我们还看到了低门槛高增长的一些高性价比职业。
所谓低门槛,就是本科以下。
真的,有不少职业的学历要求很低,但收入并不低。
比如说有一个岗位叫互联网营销师,基本上大专文凭就够了,起薪7500,而且5年内薪酬的增速高达107%。这个职业前景最好的城市,是广州和成都。薪酬高,需求量大。
我设身处地的想,一个大专毕业的孩子,如果能在这两个城市找到这样的工作,收入不低,消费不高,食物还好吃,是不是想想都很开心。除了互联网营销师外,还有“饲养员”,文化要求更低,只要高中文化就行了。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平均薪酬达到15500多,五年内增速高达175%。
我们团队去年刚进来的小朋友哀嚎,说自己要辞职去当饲养员。
除了饲养员外,兽医和宠物医生也不错,五年内薪酬的平均增速高达69%。
所以你看,还是我前面说的,农业相关职业绝对洼地,是低线城市普通家庭孩子的人生好杠杆。
另外我们还们还发现,基础学科性价比相对高。
前些年金融、法律这些科目大热,全国几乎所有高校都设置相关专业。
但实际上,我们团队计算过,金融、法律行业,人工智能替代指数相当高,为什么?
因为这种职业是金字塔分布。大量的底层工作岗位是柜员、文秘,而这些岗位的技能恰恰是人工智能最容易取代的“可编码的技能”。
这些大行业里面,只有金字塔尖的投行、基金管理、或者是大牌律师,才是创意型工作。
这两个行业的薪酬分布也是“贫富差距”最显著的。
不同律师之间的薪水差异是农业研究员薪水差异的2倍,中小学教师薪水差异的3倍。
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金字塔尖的位置是有限的。
一家大型证券公司的人力总监告诉我,一年收到10万个简历,清北复交人大国内顶尖名校,全球10大名校的占一半,小朋友们除了几乎是“满点技能”——而且还多才多艺。
反过来说,这也意味着,稍微普通的学校,很难在这种岗位上拿到敲门砖。所以高性价比选择。
相比这些热门学科,中文系、数学系提供的是基础技能,反而容易被组合进社会职场的拼图中。
就像我开始说到的,数字技术让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大型的乐高主题公园,越是基础学科,卡进乐高积木中的概率就越高。
2)高性价比高的城市
除了高性价比职业和专业外,我们也看了一下高性价比的城市。
我自己研究房产和城市有些年头,很多年前就在高考志愿填写上给出过“城市>学校>专业”的建议。
但是在求职上,城市的选择更重要。
为什么呢?因为产业不是均匀分布,而是扎堆分布的。
前一阵子,当基金经理学生跟我聊天,说公司要搬到上海来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上海基金的业绩更好。
这事听上去很奇怪但也不奇怪,这几年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是“优质股票”的集中地,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在这些产业上有优势,基金经理们做调研,信息交流,都方便,这一点点“便利”其实就是“知识外溢”,也就是利润、业绩。我学生开玩笑说,说他们在上海吃顿饭,等消息第二天传到北京、深圳,人家都建仓完成了。
这其实就是诺奖得主克鲁格曼说的,
城市产业集聚的收益来自三个方面:共享、匹配和学习。
但是现在北上深确实门槛太高,长安居,大不易。
相对而言,有没有性价比高点的城市呢?
四个一线里面,广州性价比比较高。
广州在大部分高薪酬的“社交智慧型”职业上,特别是营销职位上,都是全国第一的水平。
二线核心城市里,南京是最被低估的城市。
在在好几个最优质的创意型职业上,南京都排名都很靠前,比如说生物医药研究员,排名全国第三, 集成电路工程师排在全国第四。
但发现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广州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被关闭过的通商港口,有浓厚的商贸传统。
南京则是中国211高校和三甲医院最集中(13所双一流高校和20个三甲医院)。每10万人中就有3.53万有大学文凭,这个数字仅次于北京,比上海都高。
所以我们才会看见,营销型和知识型的岗位在这两个城市集聚。
从被严重低估的农业,到更具备就业弹性的基础学科,从低门槛高收入的职业,到高性价比的城市,这是今年在挖掘数据过程中看到亮点。
市场的数据很难撒谎,我们确实看见很多真实的焦虑——薪酬有下降,职位也在减少,大城市的下滑更严重。
但是,还是那句话吧,每块乌云都镶着金边。
当乌云来的时候,抱怨哭泣都没有用,我们要去寻找那条金边。
所以,这也是我的希望,能陪你去找那条金边。
今年两件事触动了我。
1、第一件事:
就在3月份的时候,团队的陈靖教授说,班上32个孩子,31个在挑灯夜战准备考研,卷得一塌糊涂。有一天,有个小朋友很焦虑,跟她说,老师,我昨天晚上12点不到就睡了,特别有负罪感。
当时团队开会,听了这个故事,都特别难过。觉得应该做一点什么。
2、第二件事:
我跟得到APP的CEO脱不花聊天。
她今年参加了一个脱口秀,回来以后,她说她自觉已经很接地气了,在脱口秀中接触到更多的用户后,发现我们这群人没有活在一个真实世界里。
所以她很深的感受到,要向下看。
她跟我说,你要大众,不要小众。
她笑,你要当人民的金融学家。不要飘。
这两件事情之后,我做了两个决定:
第一个,改了之前的内容。
所以才有了今天结结实实,朴朴素素的内容。我没有给你太多的故事,只是把今年做的研究,对资产配置的判断,对职业选择的分析,尽量简单的讲了出来。
这个内容,朴素到我们活动的总控薛明都替我捏把汗。
香帅,这干巴巴的,你HOLD得住吗?
我不知道自己HOLD没有。但是我尽力了。尽力真诚,尽力付出。
因为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不是一场个人秀,这是我们团队送给2022年的一份礼物。用我们微小而具象的努力,HEAL THE WORLD。
第二个,觉得应该做一点什么。
所以,今年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来做这个数据库,今天这里给出的是几个小小的DEMO,目前数据编制正在收尾阶段。
一个月之后,也是9月30日,我们将在公号“香帅的金融江湖”向全社会免费陆续公开“中国职业技能发展数据库”。
如果你身边有焦虑的家长,求职的学生,请帮助我们把这张图片转发到朋友圈。希望能帮到更多的普通家庭。
同时我想请你们记住这两张年轻的面孔。
陈靖教授,李惠璇教授。
她们是我的博士生,现在分别在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她们花了两年时间做这套数据分析。
之前我们想过要商业化,但是今年陈靖讲完那个故事后,我问她们,免费公布好不好?
没有一丝犹豫,好。
她们都是年轻的90后,都有孩子。她们也面对着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
但是在2022年她们说,生活中有更值得的东西。
她们希望帮到更年轻的你们,希望你们在最难的时候不要灰心,不被大风吹倒。
尾声
我做“财富”主题有三年了。
2020年3月,我定下那年的主题:K型分化。
那其实是我对数字化产生怀疑,反思的一年。因为感到这种偏向性的技术会让中间层空心化,让社会朝两极方向发展。
2021年则有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因为在网上稍微表达了一点对跨性别话题上的不满,比如说只能用“来月经的人”形容原生女性,因为WOMEN(女性)这个词需要将跨性别者包括进去。
她表示自己尊重所有人,但不需要这样过度形式化,这有点过度政治正确了。
结果舆论哗然,罗琳家里收到堆积如山的“死亡诅咒”,以“郝敏”和“哈利”走红的明星也跟她划清界限,哈利·波特的网站干脆把罗琳的名字和信息都删得干干净净。
对,曾经我们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现在世界变了,变成“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所以我坚决反对你的每句话。”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从2020到2021,我们从K型分化来到了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
然后到了2022,战争、通胀,几乎将过去所有的记忆都来了一次洗牌,从二元对立,心里感受是支离破碎。
冰面已经破碎,没办法愈合,所以今年,我意识到,我们确实进入了另外一个时代。
以前的很多秩序和规则需要重新思考,这也意味着我们对秩序、对增长路径,对人生规划的很多设计,都需要重新思考。
两个月的反复思考后,我对这个时代有了基本的判断。
我们之前生活的是一个全球化的小时代,随着霸权稳定的消失,我们进入了一个岛链化大时代。
各国牵一发而动全身,但金融和技术叠加的“数字货币秩序”竞争像没有硝烟的战场,无处不在。
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但改变了我们增长和发展的模式,路径,也让普通家庭、个人、企业主、投资人被卷入无处不在的这种剧烈震荡之中。
所以,在岛链化的大时代,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是每个个体必须面对的命题。
1)财富的确定性
对于2亿中产家庭来说,存量财富要如何保护是首要问题,经过大量数据和案例分析,我们得到了几个结论:
家庭支出安全是资产配置的目标,但传统的安全资产都面临各自的问题:
- 国债,黄金,现金,房产
为了这个目标,不同人群需要两种思路:
- 底线思维,多元分散
- 极化配置,承担风险
2)职业的确定性
对年轻人来说,存量财富不如增量财富来的重要。
这其实我今年最乐观的时候,当李惠璇教授将所有职业的技能分数算出来的时候,团队里一片喜气洋洋,一扫之前看资本市场的阴霾。
再动荡的大时代也有确定性,这个确定性就是数字化。
组织结构小而美,层级雇佣被平行协作取代(为高人力资本提供了新机会)
技能比专业更重要:
- 创意,社交智慧,手艺
- 中国职业技能发展数据库
当我们走到这里的时候,岛链化的大时代寻找财富和职业的确定性,我突然觉得,还好。
小时代有小时代的机会,大时代有大时代的活法。
所以我将这场演讲定位为,微小而具象的英雄主义——
用微小对抗汹涌的宏大,用具象对抗猛烈的震荡。
今天我们的演讲,就要到尾声了。
我想把视角,拉回上海。说两个关于上海人的故事。
这是我的一个用户和太太的对话,他是湖北籍的新上海人,也是一家创业公司的老板,两个孩子的父亲。今年4-6月,公司基本处于停滞状态,6月下旬后,急急忙忙开始出差,想要争分夺秒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7月初在成都后不敢立马回来,继续在路上。
他说,“公司太长时间没有打胜仗了,这次责无旁贷”,“第一次出差带十四件衣服,而且不知道归期”。
这是2022年7月,一个普通上海中年男人的生活。
这是上海西康路一家杂货店。
我们团队7月初到上海后住在附近,晚上8点多跑步的时候,想吃冰棍辣条,只有这家小店开着。买东西的时候跟老板娘聊天,知道了她是浙江人,来上海打拼20多年了,一直租着这个小店铺,两个孩子上幼儿园就在这里,现在一个上了杭州大学,一个宁波大学。说到这里,老板娘脸上有得意的表情。
老板娘说,6月份能开店以来,店一直开着,不管有多少顾客都开着,挣一点是一点。而且,要不然你们晚上经过这儿,想买点啥都买不到。
第二天晚上10点我们又跑步经过那里。老板娘不在,她老公在看店,说老板娘在炒菜,因为这天去进货,进西瓜,回来卸西瓜,一直忙到现在。还没有吃饭。
买了冰棍,我离开了小店,回头看,整个西康路黑黝黝,只有零散的几家店开着。这家大概不足5-6平方米的小店,灯始终亮着,亮的耀眼。
这半年来我看到了无数微小而具象的英雄主义。但在这一刻,我突然感觉到,
正视伤痕,倔强生长。
这可能就是最微小,而具象的英雄主义吧。
谢谢上海。
今天的演讲,到最后,我想用加缪的一句话来画上句号。
“每代人都自信肩负着重塑世界的使命。然而我们这代人却知道,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但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或许更伟大,因为我们的使命是:
不让这个世界分崩离析。”
朋友们,珍重。
下一次,再会。
▲
长按二维码或扫一扫
观看全程直播回放
▲
长按二维码或扫一扫
观看更多高清大图与视频
合作支持
主办方: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
感谢所有合作伙伴的支持
特约合作伙伴:枫叶租车
创新合作伙伴:云部落
特约传媒传播:华君集团
特约梯媒传播:梯影传媒
媒体战略合作伙伴:第一财经
知识战略合作伙伴:得到App
深度支持合作伙伴:中信出版集团
网络媒体战略合作:腾讯新闻 腾讯财经
媒体深度合作伙伴:快手新知 微博
深度内容支持:薄世宁 刘润 罗振宇 施展 王立铭 徐远 张泉灵 何帆
行业支持:Spenser 小马宋 场景实验室 如是金融研究院 孤独大脑 古典 凤凰网财经 36Kr 虎嗅 雪球 华尔街见闻 财经 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 腾讯号直播知识专栏 腾讯视频知识频道 微信读书 中信读书会 中信书店
特别支持合作伙伴:张明宏观金融研究 远行客陈龙 天任政经研究所 肖立昇宏观经济研究 马翠观察 正和岛 图解金融 金融五道口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经济观察报 中国基金报 中国经营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金融界 甲子光年 券研社 巨浪视线 重阳投资 投资家 大碗楼市 36氪财经 财经投资家 巴伦 MBA智库 起点财经 财经会议资讯 起点人文 复旦金融评论 南开金融论坛 学说 总裁读书会 中信银行 中信建投证券 陆想汇 巨浪教育 全景 正商参阅 投资最前线 投行圈子 投行精英社 学堂在线 CIBA战略投资家 创商学院 咪咕中信书店 搜狐财经 搜狐新闻 百度财经
独家笔记支持:笔记侠
中国城市地标媒体合作伙伴:城市之窗
特别渠道合作平台:知乎直播 钉钉 抖音 头条 咪咕 京东直播 京东图书 当当 拼多多 淘宝直播
活动筹办:星之物
视觉设计:未本设计
导演导播:上善影视
活动执行:知乎者也
KeyNote制作:MASSNOTE
音乐制作:飞扬无限
实时摄影:谱时图片直播
「执笔为剑,
陪你穿越财富峡谷」
▼戳下方卡片关注「香帅的金融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