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的金融江湖

其他

GDP大超预期,为何资本市场心如止水?

昨天一早被刷屏——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远超预期的4.4%。这么算下来,前三季度咱们GDP同比增长5.2%,要完成全年5%的目标应该不是什么难题了。另外还有些9月份的数据出炉——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5%。从环比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6%。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26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443亿元,增长5.9%。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07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07270亿元,增长7.0%。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5035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2%,增速比1-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15%。1-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93399亿元,同比下降0.6%。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7269亿元,同比下降9.1%。1-9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72123万平方米,下降23.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52512万平方米,下降23.9%。1-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848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6.3%。商品房销售额89070亿元,下降4.6%,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2%。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下降。整体上,9月这些数据都显得比7、8月好点,这和实际经济体感也一致。但是,就像一个好朋友说的:1.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香帅×亚朵康韦:掌握这两项技能的人,最难被AI替代

近日,香帅和亚朵集团副总裁康韦,在上海虹桥中心爱琴海亚朵S酒店展开了一次对谈。一位是洞察趋势的金融学者,一位是躬身入局的实体从业者,两人探讨的问题从企业到个人,从当前的现象分析,到未来的趋势判断,包括:社会消费将呈现怎样的增长曲线?服务业应该怎样增强竞争力?普通人要培养哪些能力,抵御AI的“威胁”?不同年龄层的人,该如何制定财富规划?……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相信他们的讨论能为你带来共鸣和启发。以下为香帅和康韦的对谈内容精选Q2023年一季度,我们可以观察到,酒店行业以及旅游行业经历了一波复苏,两位老师是怎么看待这个增长态势的?香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2023全球财富前三甲,竟然两个都是...

3月2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全球富豪榜》。今年的首富桂冠由LV母公司LVMH(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的CEO伯纳德·阿诺特摘得。一直被人们称为“奢侈品之王”的他,以1.35万亿元人民币的财富首次成为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降至第二,财富1万亿元,比去年减少3200亿元,主要原因还是特斯拉市值下跌。再看看第三名,贝特朗·皮埃奇,他是爱马仕的老板。也就是说,2023年全球财富榜上的前三名,有两个都来自奢侈品行业。下表为2023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前十名,对胡润富豪榜完整名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添加“课代表”领取。在ChatGPT对人类发起攻势,新能源强势挑战传统能源,以及疫情之下世界各大经济体进入轻微衰退的时代——世界首富不是科技行业大佬,也不是新能源行业大佬,更不是什么性价比大佬,居然是卖奢侈品的?说了那么久的疤痕效应和消费降级呢,白说了?但其实,“奢侈品大王”在2023年荣登世界首富之位这件事,实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01奢侈品行业业绩暴涨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这个业绩暴涨的行业你想不到》中分析过,在消费降级的后疫情时代,有一个行业整体业绩上涨,销售额和净利润都十分亮眼,那就是奢侈品行业。2023年一开年,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团,LV的母公司LVMH、爱马仕国际和GUCCI的母公司开云集团,股价都狂飙20%以上。业绩也都创历史新高:LV的母公司,LVMH(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2022年销售额同比大涨23%,创历史新高,经营利润大涨23%,净利润增长17%。爱马仕国际虽然体量上不如LVMH,但销售额同比上涨29%,首次突破百亿,创历史新高。GUCCI所属的开云集团,2022年开年虽然因为亚太市场销量的下跌而出现颓势,但今年疫情防控放开后,GUCCI店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龙,相信离“历史新高”也不远了。随着奢侈品行业的业绩上涨,奢侈品企业的掌舵者的财富也随之飙升。如果说LV的阿诺特从第三名上升2位到第一名的宝座,进步还不算太明显的话,爱马仕的贝特朗·皮埃奇家族,2023年的财富增长了31%,从2022年的第十名上升7位至第三名,就着实让人开眼。为何普通人消费降级的同时,奢侈品行业还能业绩暴涨?具体的原因分析大家可以参见这篇文章《这个业绩暴涨的行业你想不到》。但今天我想说的是,“奢侈品大王”荣登胡润富豪榜首这件事,再次体现了——后疫情时代的消费K型分化。02K型分化我曾在《香帅财富报告2020:分化时代的财富选择》中说过——“分化和不平等的冰山,早已在海水下蛰伏,随时准备浮出水面”。高端产品和服务将从中获益,它们代表“K”向上延伸的笔画。奢侈品行业,就在其中。但是,中端消费可能会萎缩,这也是我一直在说的“missing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香帅团队招聘研究助理实习生

【香帅研究团队合影】你好,这里是香帅(经济金融)研究团队。从2014年成立至今,我们一直根扎于严谨理论基础和数据分析之上,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田野调研、企业案例,政策分析进行深度结合,做最接地气经济金融研究。我们正在持续输出独立、好玩、有用和有意义的研究和产品。自2019年开始,我们团队连续四年以《香帅财富报告》的形式开始发布研究报告,从职业、城市、资产等维度给普通人提出财富解决方案。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面临更大波动和分化的2020年,我们的财富报告为数十万普通人的职业选择和资产配置决策点亮了一盏灯。2022年7月30日,「共潮生|香帅年度财富展望·2022」在上海如期举行,这是我们2022年最用力的一次呈现,从时代的风云际会,到安全资产和资产配置,再到个人职业选择和城市选择。经过半年多的策划、筹备,团队小伙伴线上传播力度达到2.3亿次。团队产品阵还包括媒体专栏文章、得到财富报告、政府智库报告、香帅金融专题课程系列,香帅金融培训课程系列,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企业研究课题和学术期刊文章等,是一个跨学术、传媒和教育的新型研究团队。未来几年,我们将会在数字化转型、资产配置、细分行业/职业等财富相关领域进行更加实用和深入的探索,希望有新鲜血液加入我们——我们有超级弹性的工作时间,最硬核的博士研究伙伴。在团队里,你能获得——1每天读万卷书工作群里持续在深度讨论经济金融话题。2一直行万里路大量企业调研和田野调查一直是我们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3数据分析技能有机会谙熟国内外各大经济金融数据库,各种编程语言,以及在数据中挖出金矿的框架和方法论。4讲故事能力如何将严肃金融经济学知识输出成有效产品的能力。招聘岗位【研究助理实习生】兼职【工作职责】参与宏观政策、金融市场、数字化议题的资料搜集、数据处理研究工作。2.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瑞银收购瑞信,富人被割韭菜?

当地时间3月14日,瑞士信贷(简称“瑞信”)发布的年度报告中称,在2022和2021财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随后瑞信获得瑞士央行的救助,从瑞士央行流动性工具中可以获得至多500亿瑞士法郎的资金支持。但不到一周时间,当地时间3月19日,经过一波三折的讨价还价,瑞士政府最终成功撮合瑞银收购瑞信,赶在周一亚市开盘前谈成并公布。这是一宗全股票收购交易,每持有22.48股瑞信股份的股东将获得1股瑞银股份,相当于每股0.76瑞士法郎(瑞郎),总对价30亿瑞郎(约合32.5亿美元)。30亿瑞郎的收购价较瑞信最近一个交易日的市值打了四折(以周五收盘价估算,瑞信的市值约为74亿瑞郎)。咱们从这一事件能获得什么启示?第一,和昨天《降准,房产复苏,暖了?》中香帅之三言两语里的观点一致,欧美正处于快速、持续加息周期中,硅谷银行持有的债券损失、瑞信去年开始对外投资的连续暴雷,和信贷业务差劲的表现,都与持续加息的大环境相关。请大家检查自己资产里面是否有对海外利率敏感型的资产,尤其是股票型、对高利率环境易暴雷型资产。第二,瑞银收购瑞信最后结果尚无定论(截至周一上午),但欧美央行的监管和救助思维,早已经快速进化为——“一切为了金融稳定”。硅谷银行48小时介入,瑞士央行周末极力撮合收购交易(包括提供流动性兜底,甚至修改法律,放弃股东决议来速成协议)都在彰显这一点。同学们,政府还都是在这两家大行正常经营没有宣布破产的时候就介入了啊。所以,金融危机在“大而速度”的政府行为下,基本可控,但是——第三,一切为了金融稳定,牺牲的就是少数人的利益。这里面少数人的利益,包括股东、高风险债券持有者等。这轮风波之中,欧美所有的监管者,都是以舍弃股东和少数债权人的利益为代价的。在瑞信事件中,少数私人持有AT1级别债券的头寸价值,完全被减计为0元。在风波之后,可以想见,提高资本充足率、更加审慎地监管,都还会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我们组陈靖博士笑称:“这才感觉是真正的共同富裕,这回割的可是富人的韭菜。”(主笔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2023两会观察(香帅精华笔记版)

每年全国的两会都非常重要,而今年的两会又格外重要。最近大家可能经常听到一个词——“新时代新征程”。新时代新征程在今年将全面开启,而新征程就意味着有新的使命、新的任务。什么是新时代新征程呢?如何理解今年政府的思维,对我们把握市场机会和个人机会都非常重要。3月19日晚,我们请来了中央党校的郭强教授,对本次两会做一个权威和全面的解读。下面是我的学习笔记,也算是一个简单概述。01为什么今年的经济预期目标只有5%?因为市场的思维和政府的思维有非常大的差距。举个例子,都是以发展为纲,但政府考虑的是宏观安全为前提的发展为纲——这个约束条件会带来对经济发展目标的不同期许。所以,这种预期差,一定要放在“安全是前提,发展是目标”的大框架下来理解。02中央对形势、对世界大势是怎么理解的?一句话总结: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战略机遇对应的是发展,风险挑战对应的是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两条主线。要注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词,百年不是随便说的。通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站在了世界老二的位置上,面对着的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是前所未有的调整,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怎么夯实基础,调整心态,灵活应变,成为了最重要的事。平衡统筹发展和安全是2023年,也是未来十年的大逻辑。任何企业和个人,都要深刻理解这个大局,调整姿势,才能抓住机遇,避开风险。03目前,中国面临着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例如,国际大变局加速演进是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也是机遇,而挑战来自外部的打压随时可能升级,改革发展稳定也面临深层次矛盾。西方已经做好了除经济以外的,包括政治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打压升级。而中国的问题也不全在美国,主要风险在内部,办好自己的事情问题就不大。04如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这句话要仔细体会:宁愿一个方面都不领先,但是所有方面都要自主可控,自立自强。任何企业能帮助国家“自主可控,自立自强”的企业、项目、课题,都是大有可为,大有机会的。05如何应对需求不足?目前来看,靠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来应对需求不足,减税、补贴、城市更新等可能成为新的胜负手。补充一点,城市更新的意思是,之前以大规模“铁公基”为基础的城市化会往“都市更新”的方向发展——细品一下都市化和城市化,更新和建设中间的差别,就会发现之前的房地产开发和基建模式会存在什么风险,可以怎么转型,有哪些机会。06如何应对预期不稳?给民营经济实质性支持,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我党是最热爱科技的执政党——从50年代搞工业化,80年代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凡是有利于“强国”的科技,都是受欢迎,受尊重,受重视的,这里要敲三下黑板。我在里面看到很多可干的事情,不管是企业战略,产品规划,还是企业宣传上,都需要跟着这个逻辑来。07今年两会核心议题就是要纠偏。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可以说统领了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思路。比如说,两会提出,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中国人抓住这句话,就大有希望。还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者管不好的事情。08什么叫“以心为纲”?政府要有包容心,同理心,才能给企业提振信心。企业要有信心,才能更好地融入安全强国发展的时代大潮里,做弄潮儿。09所以对于公务员队伍来说,要做到——见人。各级领导干部要真诚关心、服务民营企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见事。眼里看到的都是办法,就是信心之源。见章程。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10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打起精神,树立信心,最重要。这只是我大略的笔记和思考,里面精彩内容太多,会涉及很多具体的产业发展大思路:比如说国防军工行业有什么机会?比如说数字平台企业的机会和风险在哪里?该有什么样的姿态抓住机遇?比如说这次各个部委部长人选中透露了什么信息?比如说金融监管改革带来了什么变化?一句话总结,魔鬼都在细节里,机会也都在细节里!更详细内容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付费直播温馨提醒:本次内容有PPT,购买后添加“香帅课代表”,进群领取。直播已结束,可以扫描上方二维码购买回放,永久有效。请持续关注本公众号消息,及时学习其它最新内容。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暂不提供发票。「执笔为剑,陪你穿越财富峡谷」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关注微博,获取更多香帅时评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降准,房产复苏,暖了?

盘前必读香帅对上周经济数据解读与本周展望2023年3月13日-3月19日今日目录PART1|大类资产:横向表现比较PART2|房地产最新动态PART3|你的股票PART4|你的基金PART5|值得重点关注的数据和事件香帅之三言两语2023年的3月,值得纪念一下。终于,终于,感觉到要守得云开见月明了。我指的是中国经济。1.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本周回顾

大家好,一周很快就过去了。香帅课代表帮大家梳理了本周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大家复习重要知识点。(点击文中标题可跳转阅读)周一1—2月的宏观数据出炉,说好的通胀变成了通缩,CPI几乎腰斩,环比从正转负,说明大家不想消费,没钱消费。社融数据也十分“矛盾”,和去年一样,要从中做线性推演很难,是否真的超预期了?今年的市场,每一分钟都在博弈中。说好的复苏呢?具体分析见原文:►►►说好的复苏呢?过去一周,大类资产表现如何?除了硅谷银行事件外,还有哪些值得重点关注的数据和事件,市场是如何解读的?一篇文章为你总结好,详情可以戳原文阅读:►►►过去一周,大事儿挺多PS:我们整理了财富周报的详细资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扫码添加“香帅课代表”,回复“0313财富周报”领取。周二如何理解3月13日的总理讲话?坦白说,光从回答问题的质量来看,应该是,1998年朱镕基总理之后最接地气和最务实的一场总理记者招待会。想起去年底《香帅中国财富报告》第24-25讲中曾经聊过本届最高层的履历问题,从这次总理首秀看,这个判断完全正确。后附总理讲话全文,可以戳原文阅读。►►►新总理首秀印象:春日第一缕暖阳周三党的二十大与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明确要求,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正式实施,到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你会被延迟退休吗?如何应对延迟退休这一问题?►►►进来看看自己多少岁才能退休PS:我们计算了出生年份在1965年到2010年的上述三类群体,其延迟退休后的年龄和预期的退休年份,详细表格扫码添加“香帅课代表”领取。周四商业保险要买什么险种?买具体产品的时候,有几个买保险的原则需要注意:第一,先雪中送炭,再锦上添花。也就是说,先考虑风险保障,再考虑理财。第二,如果预算有限,先大人后小孩。选择保险产品有哪些建议?具体可以戳原文阅读:►►►商业保险是不是智商税?周五很多同学问课代表,关于硅谷银行香帅老师是如何看的?本周最后一个工作日为你安排上!2023年3月8日,在刚获得了“全美最佳银行奖”的24小时之后,硅谷银行宣布出售巨亏18亿美元的资产并寻求股权募资流动性支持,巨物轰然倒塌。随即,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宣布接管。截至今天,硅谷银行仍处于停牌,硅谷银行为何暴雷?这件事会演化成金融危机吗?答案见原文:►►►硅谷银行事件会演变成金融危机吗?PS.:关于文中提到的收益率变化导致债券价格损失的计算表格,课代表为你准备好了,大家可以扫码领取。关注我们之前的财富周报的同学可以发现,比特币连续三周上榜,是大类资产收益连续三周的垫底资产。从2月下旬高位,跌至最低19550万美元,累计跌幅最大达到23%。但是最近一周,比特币市场迎来了暴涨,截至本周三早上10点,比特币涨幅达到22%,重回2.5万美元高位。比特币最近怎么了?未来走势又如何?详情可以戳原文阅读:►►►暴跌三周的比特币,又涨回来了?PS:纽约联储最新的一篇论文发现,比特币的短期价格走势对CPI非常敏感。对这篇论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扫码添加“课代表”领取。周六两会刚刚闭幕,新的政治蓝图和经济画卷即将展开:两会说了哪些内容?对经济、政治、民生有什么影响?新一届领导班子执政风格如何?经济相关政策倾向是什么?以上这些问题背后,贯穿着2023年的三个「大」——大逻辑、大问题、大政策。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提振信心。3月19日(今晚)晚20:00,香帅老师特别邀请了郭强教授来直播间,重磅解读2023年两会精华。敬请期待!►►►全方位深度解读两会——2023中国经济走向新的一周即将启程,敬请期待周一的数据解读。「执笔为剑,陪你穿越财富峡谷」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关注微博,获取更多香帅时评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全方位深度解读两会——2023中国经济走向

扫上方二维码订购3月19日(周日)晚20点见!2022年,所有的人都觉得难。但说实话,仔细坐下来想,很多变化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历史演进的,政治、经济、气候和人口的冲击接踵而来,中国经济和市场的角色也都需要重新定位。那么,理解历史的真相,理解环境的变化,可能是我们需要做的功课;两会刚刚闭幕,新的政治蓝图和经济画卷即将展开:两会说了哪些内容?对经济、政治、民生有什么影响?新一届领导班子执政风格如何?经济相关政策倾向是什么?以上这些问题背后,贯穿着2023年的三个「大」——大逻辑、大问题、大政策。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提振信心。3月19日晚20:00,我特别邀请了郭强教授来直播间,重磅解读2023年两会精华。大棋本是明棋,却不是谁都能看透其中的玄机,更不是谁都能算清后续的变化。每个人都是观棋者,又都是局中人。嘉宾简介中央党校郭强教授,法学博士,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会长,《科学社会主义》杂志总编辑。主题:以心为纲——2023年全国两会观察主讲内容大逻辑——为什么预期目标只有5%?大问题——政府眼中的压力与挑战是什么?(三“不”与三“险”)大政策——政府开好局起好步的方略是什么?“关键是提振信心”直播说明1.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

3月18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将重磅开幕。本次年会主题为“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届时将邀请国内外政府及监管部门负责人、国际组织代表、金融机构领袖、专家学者及行业机构代表,围绕全球经济形势、金融业发展趋势、绿色转型、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高水平开放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商全球变局下的应对之道。会议时间:2023年3月18日至19日(周六)9:00-18:00主办单位: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组委会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全方位深度解读两会——2023中国经济走向

扫上方二维码订购3月19日(周日)晚20点见!2022年,所有的人都觉得难。但说实话,仔细坐下来想,很多变化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历史演进的,政治、经济、气候和人口的冲击接踵而来,中国经济和市场的角色也都需要重新定位。那么,理解历史的真相,理解环境的变化,可能是我们需要做的功课;两会刚刚闭幕,新的政治蓝图和经济画卷即将展开:两会说了哪些内容?对经济、政治、民生有什么影响?新一届领导班子执政风格如何?经济相关政策倾向是什么?以上这些问题背后,贯穿着2023年的三个「大」——大逻辑、大问题、大政策。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提振信心。3月19日晚20:00,我特别邀请了郭强教授来直播间,重磅解读2023年两会精华。大棋本是明棋,却不是谁都能看透其中的玄机,更不是谁都能算清后续的变化。每个人都是观棋者,又都是局中人。嘉宾简介中央党校郭强教授,法学博士,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会长,《科学社会主义》杂志总编辑。主题:以心为纲——2023年全国两会观察主讲内容大逻辑——为什么预期目标只有5%?大问题——政府眼中的压力与挑战是什么?(三“不”与三“险”)大政策——政府开好局起好步的方略是什么?“关键是提振信心”直播说明1.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硅谷银行事件会演变成金融危机吗?

这是金融史上最讽刺的一天:2023年3月8日,在刚获得了“全美最佳银行奖”的24小时之后,硅谷银行宣布出售巨亏18亿美元的资产并寻求股权募资流动性支持,巨物轰然倒塌。随即,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宣布接管。截至今天,硅谷银行仍处于停牌,但其卷起的千堆雪已经铺天盖地,席卷了全球市场,所有人都在猜测着——是否,凛冬将至?01硅谷银行暴雷:惊涛拍岸特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硅谷银行(SVB)是一家非常特殊的银行。它的存贷业务基本以硅谷的初创企业、创投基金为主要客户群。在硅谷创业或者拿投资,硅谷银行账户是标配。中国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大到美团王兴,小到现在热门的游戏、医药生物创投企业,都曾经和硅谷银行有深度业务关系。看看它的存贷款结构:55.6%的(存量)贷款给了PE/VC创投基金,11.6%给了初创企业(据2022年硅谷银行年报);97.3%都是25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存款,也就是说,很少个人存款,有大量初创企业的存款(据S&P数据)。这个特征是个典型的双刃剑:高科技行业碰上风口,硅谷银行业务则飞上天,但高科技行业一旦遇冷,硅谷银行立马感受到凄风冷雨。换句话说,硅谷银行是一家真正“专一”的银行,但究竟这是“业务聚焦”的优势,还是“客群单一”的短板,完全取决于美国创投行业的冷热。2022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的高科技企业遭遇几重寒流:(快速扩张后周期性)业务下行,(加息环境下)融资成本高企和(通胀背景)人力成本上升——2022年四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降接近30%;2023年一季度,苹果净营收下降5%,是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2022年亚马逊净亏损达27亿美元,创历史最差;硅谷大厂裁员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永久热搜。头部公司尚且日子难熬,初创公司更是举步维艰:一边业务下滑,收入锐减:一边融资市场乏力,IPO受阻——2022年初创公司的美国VC基金的投资量下降14%,投资额下降30%,IPO规模仅为2021年的三分之一。很多快速扩张的高科技初创企业面临着现金流枯竭的风险,开始急着从银行抽走短期存款以维持业务运营——硅谷银行遭遇流动性冲击。理论上,“稳健”是银行经营的第一性原理。很可惜,在烈火烹油的2020-2021年,硅谷银行管理层忘了这件“最重要的事”。贪婪:无法控制的欲望一般来说,银行资产端以安全的信贷为主,高风险的贷款和金融投资会控制在适当比例。(注释:储户存款是银行的负债端,银行怎么使用这些资金,比如信贷、投资,则是银行资产端。)2020年疫情后,美联储世纪大放水,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美国资产价格狂飙,硅谷银行开始调整自己的资产端配置策略,大幅增持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MBS和债劵。2019年底,硅谷银行资产端的贷款和可投金融资产分别是46.3%和39.2%,到2022年底,这两个数字变成了34.7%和56.6%——美联储打个喷嚏,华尔街哆嗦一下,硅谷银行就可能感冒了。2022年,美联储持续加息8次,债券收益率坐上了火箭:1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0.3%直线上升到5%,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1.8%上升到4%。债券价格=票面现金流/到期收益率收益率上升意味着债券价格下降,年限越长,这个影响越大。比如说,30年期限MBS债券,到期收益率从1%上升至4%,债券价格会暴跌45%。对具体计算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扫码添加“课代表”领取👇。硅谷银行在各种期限的债券上大约有1000亿美元的敞口,有机构估算,截至当前的帐面损失高达150亿。有朋友在票圈开玩笑,硅谷银行是一家伪装成银行的理财机构......有点调侃,却也是实情。到这里,硅谷银行的脆弱性已经显露无遗:业务对高科技创投行业的高度依赖,资产端对高风险金融资产的过高敞口,都是这家银行的阿克琉斯之踵。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从恐慌到挤兑。挤兑:恐慌吞噬灵魂从3月8号开始,高科技初创企业频繁提款,形成了对硅谷银行的流动性冲击。但如果理性分析,当时仍有多种方法可能避免后续风波的发酵:从硅谷银行(SVB)的角度看,它应该发债或者抵押资产再融资,迅速补充流动性。如果市场这条路受阻,它也应该可以和监管机构沟通,寻求“最后贷款人”的支持,但它偏偏选择了最激烈的方式——火速售卖账面亏损的资产,引发市场巨大猜忌甚至恐慌,股价一小时内暴跌-60%,从而形成挤兑。(脚注1)而且SVB的客户群又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小圈子,随着Coatue、Founders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暴跌三周的比特币,又涨回来了?

在我们的财富周报中,比特币连续三周上榜——大类资产收益连续三周垫底资产。从2月下旬高位,跌至最低19550万美元,累计跌幅最大达到23%。本周,比特币市场迎来了暴涨,截至本周三早上10点,比特币涨幅达到22%,重回2.5万美元高位。01比特币最近怎么了?近期关于比特币走势的解读有很多,最核心的逻辑上的变化,是以下两个:美国监管出现了监管收紧的明显变化我们之前在《钱从哪里来4》这本书里讲过,美国希望保持自己在金融、货币、信用领域的领导地位,在努力适应数字化时代演进的趋势,去年开始,美国监管层明显改变了对数字资产的策略,从斗争到招安,再到融合。针对加密资产的监管,已经形成了共识,并逐渐形成行业规范。而2月下旬以来,美国监管层对加密资产世界的虎视眈眈,要求合规、透明、符合相关法规政策和程序正义等等“镣铐”不断加码,令加密货币世界惴惴不安。几个重磅监管变化包括:•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商业保险是不是智商税?

我们组的L同学,一枚32岁的金融学博士,在此前的人生中,面对所有商业保险的诱惑皆不为所动。读书时候经济实力有限,没什么闲钱;工作之后,自恃年轻健康,总有一点侥幸心理;跟父母讨论的时候,他们总认为商业保险就是“智商税”。因此,L一直没把买保险提上日程。然而,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立flag又不断被打脸的过程。L说,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认真考虑买商业保险。去年经历了新冠的狂风骤雨,最近“甲流”又来势汹汹,L深感生命脆弱,健康无价。夜深人静之时,L睡不着,躺在床上盘算着家里的情况:家庭年收入约50万,但每月都有1万多的房贷支出;L和先生都已经年过三十,长期996之下,身体有了不少小毛病;家里又刚刚添了小宝宝,嗷嗷待哺;双方父母都接近60岁,虽有社保,但没有买商业保险。L心想,如果万一自己或家人出点什么意外,一个“小中产”家庭可能立刻就会滑落深渊。于是,L从床上弹起来,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研究商业保险!”01买什么险种?后疫情时代,安全感是最匮缺的产品。大部分人的家庭资产配置,最终目标无非就是——“自己不返贫,娃健康成长,爹妈有保障”。以L一家为例,32岁的L和先生是家庭财务顶梁柱,家庭最大的风险就是财务顶梁柱突然去世或病重,让家庭一夜返贫。其次,老人年纪大了,难免有些头疼脑热,身边还有个熊孩子,每次看到“孩子河边溺亡”、“孩子打翻热水瓶严重烫伤”的新闻,都忍不住一阵揪心。为了应对上述风险,保障财务安全,L决定购买以下险种:第一,定期寿险。定期寿险,就是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期间内(比如60岁之前),如果L死亡或全残,则保险公司就要赔付一大笔保险金,如果L在60岁仍然活得好好的,那么保险合同自动终止,保费也不退还。定期寿险的目的,主要是应对财务顶梁柱突然去世导致的家庭财务风险。不管是自然死亡、意外死亡、疾病死亡,甚至是自杀(投保2年后),定期寿险都赔。而且门槛比较低,除非你身患重病(比如癌症)或者爱好高危活动,基本都可以投保。定期寿险最大的特点是杠杆率高——通过较少的保费撬动比较大的保额,特别适合上有老下有小的工薪阶层。比如L选择的某款定期寿险,未来20年内每年交900多元保费,那么如果她在60岁之前意外离世,家人可以获赔120万元,足以应付一段艰难的时光。不过,家中的老人和小孩一般收入水平较低,没有背负很重的家庭财务责任,如果他们出意外,不会对家庭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也就没有必要购买定期寿险了。提示:注意区分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二者是不同性质的两类保险。购买终身寿险相当于是投资一款理财产品,一般在60岁之后可以部分退保转养老金,可以理解为前期强制储蓄+杠杆,后期可以取出的一款理财产品。第二,重疾险。除了意外身故的风险,如果L突然因为恶性肿瘤等疾病倒下,除了巨额医疗费用之外,家庭还要面对数年间收入下降的风险,家里的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用、老人的赡养费用怎么办?这时就轮到重疾险出场了。重疾险,就是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期间内(比如60岁之前、70岁之前,或终身),如果L患上了合同约定的疾病,保险公司就会一次性赔付一笔钱。L可以用于支付医疗费,也可以用于支付家庭日常开销。提示:注意区分医疗险和重疾险,医疗险只是报销医疗费用,无法覆盖重疾导致的收入下降风险。孩子也可以考虑重疾险。根据卫健委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14岁以下小儿被确诊恶性肿瘤人数在3-4万之间,近几年儿童肿瘤的发病率上升了18.8%。面对重疾,首先是一大笔医疗费,而且父母为了照顾孩子往往会耽误工作,这时候少儿重疾险就会派上用场。市面上的少儿重疾险的价格相比于大人要便宜许多,而且年龄越小越便宜。例如,L家0岁的娃,购买某款少儿重疾险(保额50万,保终身)年缴保费2000多元,如果是10岁的孩子,年缴保费则超过3000元,而32岁的L买成人重疾险,保费在5000元以上。家里年近60岁的老人,就没必要买重疾险了。老年人买重疾险,很容易出现保费倒挂的现象——交的保费比赔付的保额还多,这就很不划算了。那老人应该配置什么商业保险呢?第三,商业医疗险。应对老年人的健康风险,商业医疗险更合适。老人一旦因疾病、意外事故住院,医保可以支付一部分费用,但很多救命的特效药、进口药不能报销。这时候,商业医疗险就可以用来弥补医保的不足,医保报销之后,再找商业医疗险报销。不过,市面上常见的百万医疗险,对投保人的健康要求比较严格。例如,如果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乙肝等问题,很可能就会被百万医疗险拒之门外。但是,还可以退而选择防癌医疗险,三高人群可以买,至少可以保障癌症疾病的风险。如果预算有限,或者有健康问题,导致无法购买商业医疗险,那么建议看看当地政府支持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比如L就购买了北京市的“北京普惠健康保”,无论男女老幼,一年保费都是195元,而且可以带病投保,在医保的基础上又能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还可以报销高价特效药。02买保险的基本原则确定险种之后,买具体产品的时候,还要厘清几个买保险的原则:第一,先雪中送炭,再锦上添花。也就是说,先考虑风险保障,再考虑理财。我们在购买保险产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有一个心理——如果我买了保险,但又没生病,保费岂不是打水漂了?保险公司为了迎合这种心理,就会推出返还型保险,把风险保障功能和理财功能捆绑在一起,承诺如果保险到期时,消费者没出事,也会返还一笔钱。但实际上,返还型保险并不划算,往往保障和理财都做得不好。例如,市面上的某“全能”重疾险,保费比不返还的重疾险高出约3000千元,但保障功能更弱,而理财回报率也仅仅只是保本而已,完全跑不赢通胀。对预算有限的“小中产”家庭而言,最好分开买风险保障型保险和理财产品,如果风险保障还没做好,可以暂时不考虑理财型保险。第二,如果预算有限,先大人后小孩。成为父母之后,我们都会对孩子倾注所有的爱,可能会优先考虑对孩子的保障。但是实际上,我们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最重要的“保护伞”。大人一旦出事,很可能意味着整个家庭收入的中断,更加无法保障孩子的教育、医疗费用。因此,优先做好大人的保障,才能为整个家庭财务铺上“安全网”。第三,保证现金流安全,长期优化配置。买保险之后,每年都要支付固定保费,其实也增加了家庭的财务负担。还是要量力而行,保证家庭现金流安全,一家人所有的保险开支,一般不要超过年收入的10%(脚注1)。买保险没有必要一口吃成胖子,可以做长期规划,如果预算有限,先做基本的保障,将来再逐步配置保障更好、保额更高的保险。03选择保险产品的建议定期寿险怎么买?买多少保额?建议覆盖至少未来5年的家庭支出。例如,L一家每年有20万房贷支出,生活费也在10万左右,因此,L和先生两人的保额,应该至少在150万。再考虑到日渐增长的孩子教育支出和父母赡养支出,L选择了给自己和先生每人购买120万保额的定期寿险(合计240万)。保障多少年:建议保到60岁退休就行,那时孩子已经成年,家庭责任相对较轻。受益人:受益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也可以自行指定受益人。建议指定受益人,可以提前决定理赔金给谁、分配多少比例,避免产生家庭纠纷,理赔也会更方便。重疾险怎么买?购买时机: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买。一方面,越年轻,保费越便宜;另一方面,重疾险的健康要求比较高,如果身体出现一些小毛病,也可能导致拒保。例如,中年打工人去做体检,十个人里面可能有一半人都有肺结节,L的先生去年体检也查出这个毛病,在买重疾险的时候就遇到了问题。他被定义为“肺癌高危人群”,要么被拒保,要么就不能将肺癌纳入保障范围。还有,L在怀孕之后被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幸亏她提早买了重疾险,否则也很可能买不到理想的产品。保额:重疾是对家庭沉重的打击,保额最低30万起步,50万是标配。保障多少年:如果预算有限,可以选择保到70岁;如果预算宽裕,可以保终身。如果你在青壮年就遭遇重疾,那么对家庭的打击更为严重。因此,你也可以选择“60岁之前出事,提高保额”的附加条款。保障病种:银保监会已有规定,所有重疾险都必须覆盖28种重大疾病,这些重疾的理赔率占到95%以上。所以,保险推销员吹嘘自家产品覆盖100多种、200多种重疾,都没有太大意义。重疾病种多少无所谓。不过,绝大多数重疾险还有轻症、中症保障,银保监会没有规定轻症保障范围,因此,最好多加注意,选择覆盖高发轻症的产品,例如早期恶性肿瘤、轻微脑中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视力严重受损等。另外,最近几年轻症发病率的增速很高,保险产品一般有轻症豁免保费的选项,尽量选择轻症门槛比较低的,未来可以获得保费豁免的可能更高。商业医疗险怎么买?保额不太重要:目前市面上的商业医疗险保额可高达100万,甚至200、400万,号称“百万医疗险”。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并不重要,医疗险是花多少报多少的保险,保额只是医疗费用赔付的上限,一般而言,我们的医疗费用根本不会触及到这个上限。基本保障要做足:商业医疗险一般会覆盖四方面保障责任——住院医疗、特殊门诊、住院前后门急诊、门诊手术,这四部分不能缺失,你也可以对比多个产品条款,选择保障力度较高的产品,最好覆盖高价、稀缺的药品,例如癌症特药和院外购药。续保条件很重要:商业医疗险一般都是一年期,如果不保证续保,那么你今年生病之后,明年就很可能没办法买保险了。因此,对于健康问题频发的中老年人,最好购买可以保证长期续保的产品,目前市面上有保证续保6年、10年、20年的产品,在约定时间内,消费者可以无条件续保,即便产品停售(脚注2)、发生过理赔、身体条件恶化,都可以稳定续保,给自己一份长期保障。基本上买商业保险的方法论就这些,具体怎么买,大家还是量力为出,根据自己家庭和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其实,买保险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为了心安,没了后顾之忧,才能更放心地往前冲。脚注1:一般来说,保险费用占总收入10%左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过也有一部分家庭会买年金等储蓄保险,占比则会更高一些。脚注2:部分公司停售是免责的,但医疗险还是基于保险公司本身的运营能力。如果发病率过高,池子太小,每年保费的增加也会很快,然后进入死亡螺旋,即发病率高—保费增加—退保人增加—保费增加—退保人增加—保险停售。扫上方二维码订购3月19日(周日)晚20点见!(主笔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进来看看自己多少岁才能退休

2022年,中国开始了人口负增长时代,果然,延迟退休政策说来就来了。党的二十大与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明确要求,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正式实施,到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这个政策如果实施,我什么时候才能退休?如果“被延迟”,又该怎么应对呢?这些问题,真是一个赛一个扎心——01你会被延迟吗?因为延迟退休不是“一刀切”,而是“渐进式”的改革方案。所以不同年龄段的人受影响完全不同。我们团队算了一下,呆若木鸡……为什么呢?因为被延迟的几大群体:80后、90后和00后群体;女性群体……正是我们团队的真实写照,大多是90后,而且妹子居多——彻底地精准打击,全军覆没。但如果你属于下面几个群体:出生于1974年12月31日之前的女性企业职工;出生于1969年12月31日之前的女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出生于1964年12月31日之前的全体男性。恭喜,你们退休的诗和远方,还在。一直想“年轻更年轻”,这下子突然发现,原来,生得晚不如赶得巧啊。难怪长者说,“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除了以上这三类群体外,其他人群均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的影响。具体来说,出生时间越晚,对应的工作延迟年限也越长。这个年限我们自己完全可以计算的。假设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从2025年初开始正式实施,到2054年底全部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这30年改革区间,那原定50周岁退休的女性企业职工,55岁退休的女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以及60岁退休的全体男性,每年被延迟的工作时长分别是6个月,4个月,以及2个月。所以,一个出生于1975年的人,如果是女企业职工、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或者男性,则Ta对应的退休年龄分别为50.5岁,57岁,以及61岁零10个月。在上述逻辑假设下,我们计算了出生年份在1965年到2010年的上述三类群体,其延迟退休后的年龄和预期的退休年份,详细表格扫码添加“香帅课代表”领取。02被延迟的心情如何?不过,话说回来,咱们真的害怕被“延迟退休”么?我是从小就立志要“死在工作岗位上”的那种人。为啥?因为觉得不工作和思考会退化,会被社会隔绝,这种精神层面的衰老远比物理衰老让我恐惧。之前我以为自己是特例,问被“精准延迟”的团队小伙伴,居然大家的态度其实都是“还好”,“无所谓”,“太久远了”;整体上,大家对这个政策的态度还比较淡定。但这也许只是一个小样本,不能说明全貌。因为我们团队大部分是高校老师或者专业的内容创作者,身处技能型人力资本行业,职业技能本身就随着时间会逐渐积累,就像一个高校里的小伙伴说的:“就算不延迟,我大概率也会要求返聘的。”为了看到全貌,我们分头各自“田野调查”了一波后,发现对延迟退休的态度与个人职业有很大的关系。像老师、医生、律师这些“越老越吃香”的职业,对“延迟退休”这件事没有太多负面情绪。但城市一般白领、蓝领。尤其是40岁以上(生于83年之前)的女性来说,对“延迟退休”的态度比较负面,本来以为马上熬出头,“享受社会福利”了,结果还要多挤几年奶,少吃几年草.....换谁也不大乐意吧。除了职业以外,经济情况和子女的生育情况也会影响大家对延迟退休的态度。我们有个小伙伴背了两套房贷在身上,她坚定地支持“延迟退休”,毕竟工作赚到的钱还是要比退休金更多。对她来说,享受生活的重要性远不如“好好赚钱”。团队一个小伙伴的爸妈是高中老师,按说应该支持延迟退休,但之前家里攒了点家底,所以二老就是想赶紧退休,早点帮女儿带带娃儿、出门周游世界、平时再学习点什么跳舞、插花,很美妙。总结起来,大家对延迟退休的态度主要和职业性质以及“work-life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新总理首秀印象:春日第一缕暖阳

昨天赶飞机路上,全程听了新CEO的记者招待会直播,相当亮眼。坦白说,光从回答问题的质量来看,应该是1998年朱镕基总理之后最接地气和最务实的一场总理记者招待会。几点观感:1.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说好的复苏呢?

1—2月的宏观数据慢慢出来了,市场终于意识到:经济并没有真正复苏,市场信心仍然孱弱,投资消费欲望低迷。人类的情绪有两个特征:短期化和局部化——短期的微观现象,很容易让我们陷入“窄框架思维”。1—2月,我们观察到的堵车、餐馆满员,机场熙攘中观察到的“经济复苏”,更多来自节日效应或者是FOMO心理。所谓FOMO就是fear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过去一周,大事儿挺多

盘前必读香帅对上周经济数据解读与本周展望2023年3月6日-3月12日今日目录PART1|大类资产:横向表现比较PART2|你的股票PART3|你的基金PART4|值得重点关注的数据和事件在本周的财富周报中,我们对上周各类资产的表现和走势进行了整理分析:“大类资产表现”板块总结了上周各大类资产的横向表现。其中,越南胡志明指数最好,比特币最差;“你的股票”板块梳理了各大类板块和个股表现。其中,医药,综合,计算机板块相对表现良好;“你的基金”板块梳理了各大类基金表现。其中,货币基金整体表现优异,而小规模的、投资越南市场的主动基金表现比较突出;“值得关注的数据和事件”板块中,上周值得关注的要点和事件包括中国CPI、进出口及社融数据,美国货币政策走向,燃油车价格战、硅谷银行破产及中沙依《联合声明》。我们整理了财富周报的详细资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扫码添加“香帅课代表”,回复“0313财富周报”领取。感谢一周的陪伴,下面是财富周报详细数据及解读,请查收。01大类资产:横向表现比较上周持有什么资产能够大赚呢?上周表现最好的是越南胡志明指数,周内上涨2.86%。近一周青睐越南市场的外资净流入明显。基本面上,近期越南旅游及航空板块受益中国开放航线政策集体走强。上周持有什么资产最亏?上周大类资产中,表现最差的是比特币,周内跌幅-10.02%。比特币持续第三周表现垫底,最新收盘价20629美元。上周Silvergate银行告停运倒闭,Silvergate营运的SEN实时支付系统是加密货币交易所、机构和个人实时兑换法币、转账等操作的重要支柱,其还提供以比特币为抵押的贷款服务。除了Silvergate负面影响外,市场还担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进一步加息的,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期收紧的监管政策,详情见【中文博大精深:《政府工作报告》读后感】,可添加“课代表”领取。上周中国股票指数普跌,美股大跌,道指创出了年内新低。受硅谷银行流动性危机影响,标普500银行指数周四单日暴跌近6%,创下两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02你的股票本周指数之最:表现最好的是医药(-0.27%)、综合(-0.53%)、计算机(-0.63%),领跌的是汽车(-3.66%)、家电(-2.66%)、建材(-2.50%)。A股市场领涨的是*ST泽达(+64.40%)、新城市(+64.26%)、容大感光(+45.11%)。*ST泽达市值7亿,资金短线炒作摘星摘帽、困境反转。新城市涨起来之前是一个市值不到20亿的小公司,近期被资金炒作,公司于3月8日公布了“异常交易”公告,经营基本面并无重大变化。容大感光受益于近期"国产替代"逻辑,近期有消息称日本或将跟进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容大感光的干膜光刻胶、显示用光刻胶、半导体光刻胶等产品已实现批量销售。A股市场领跌的是华脉科技(-19.92%)、浪潮信息(-18.28%)、悦心健康(-16.67%)。华脉科技是上周涨幅第一股票,本周的跌幅第一。浪潮信息受制于母公司“浪潮集团”被列入美国商务部禁止出口实体清单,以及ChatGPT板块见顶影响。悦心健康受益于两会前医疗、养老产业消息面大涨,近期无实质性利好消息出台,回吐跌幅。其中500亿流通市值以上的股票中,表现最好的是中国卫通(+25.32%)、TCL中环(+10.20%)、润泽科技(+9.98%)。中国卫通近期涨幅明显,一方面,中国卫通是我国境内唯一拥有自主可控通信卫星资源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占据6G领域概念板块。另一方面,国资委对中国卫通的持股比例高达85.03%,中字头龙头企业。TCL中环属于行业困境中的“高子”。TCL中环是硅片寡头企业之一,目前上游石英砂供应紧张,但TCL中环通过长协价提前锁定了大量的石英砂。在行业普遍紧缺石英砂的时候,有巨大的产能优势,受资金青睐。润泽科技同时踩在6G+ChatGPT两个赛道,本周明显上涨。03你的基金上周什么类型的基金表现最佳?各大类型基金中,平均表现来看,货币基金收益率平均0.04%,股票型基金-2.93%,混合型基金-2.17%,债券型基金-0.02%,ETF指数基金-2.70%,QDII基金权益-2.88%。基金市场上的周度最佳、最差选手是谁?上周最佳:东方人工智能主题A,周内涨幅5.57%。该基金由严凯管理,2015年加盟东方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投资经理任职2.86年,主要方向是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目前管理金额0.86亿元。旗下的东方人工智能主题A为本周的涨幅冠军。上周最差: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A,周内跌幅-10.04%。该基金由王贵重、王鑫晨共同管理,王贵重2015年7月加入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投资经理任职3.85年,目前管理金额56.17亿元;王鑫晨2017年9月加入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投资经理任职3.80年,目前管理金额15.01亿元,而二者旗下的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A成为本周的垫底基金。04值得重点关注的数据和事件近期值得重点关注的包括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数据:说好的通胀呢?海外经济数据及海外央行动向燃油汽车价格战:促销活动相互“踩踏”、轮番上演硅谷银行流动性危机中沙伊三方联合声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数据数据详情CPI同比腰斩,远低市场预期:3月9日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2月份CPI同比+1.0%(前值+2.1%),环比-0.5%(前值+0.8%);核心CPI同比+0.6%(前值+1.0%),环比-0.2%(前值+0.4%);PPI同比-1.4%(前值-0.8%),环比0%(前值-0.4%)。社融保持增速。3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M2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进出口下行:3月7日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8%。其中:出口3.5万亿元,增长0.9%;进口2.68万亿元,下降2.9%;贸易顺差8103.2亿元,扩大16.2%。按美元计价,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957.2亿美元,下降8.3%。其中:出口5063亿美元,下降6.8%;进口3894.2亿美元,下降10.2%;贸易顺差1168.8亿美元,扩大6.8%。市场解读徐远(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表示,2月CPI同比腰斩,远低市场预期,环比由升转降,且深度下降。分项看,CPI环比几乎全线下降,2月CPI回落不能用单项解释,也不能用春节因素解释(扣除春节因素后依然偏弱)。PPI同比连续5个月下行,通缩压力明显。环比持平(上月-0.4%),与春节后复产有关。通胀数据支持内需不足,经济复苏并不明显,年内经济政策变数很大。野村表示经济重启初期,CPI超预期下行可能受到以下影响:第一,出口大幅放缓,限制非食品价格涨幅。第二,地方政府收入收缩、财政支出激增,“铁饭碗”收入受影响。第三,2月中旬前房地产市场劳动者的收入受影响。第四,旅游市场复苏缓慢。中金公司、广发证券表示从年内趋势看,CPI方向性不够明朗,消费恢复带动一般商品和服务类价格,但同时5月起猪肉价格基数抬升,两种力量孰强孰弱有待观察,总体上市场目前尚看不到通胀承压的证据。多家券商认为,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中国的利率,低了还是高了?

最近资本市场也好,政策面也好,都在热烈讨论中国的利率水平到底高不高。“利率”这词听上去是庙堂之上的宏大题目,跟我等升斗小民没啥关联。但实际上,一个社会的利率水平,是真正决定其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表现的关键变量。更简单粗暴地说,每个企业的投资欲望、利润水平,我们每个家庭的消费和财富,都跟社会的利率水平息息相关。现代经济体的最大特征就是“信用经济体”——资金量和资金成本是信用生成/衰减的枢纽,而货币政策可以调控资金规模和价格——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几十年,货币政策对经济冷热的影响越来越大的原因。也正因为此,在货币政策上出现长时间方向性偏差,对经济的损害可谓是真正“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轻则经济衰退,重则社会动荡。比如说,美国30年代大萧条的最重要诱因之一就是当时美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失误。在这些教训的基础上,学者总结说,“试图通过持续经济低迷甚至经济衰退倒逼结构性改革是非常危险的做法”(脚注1)。而这也正是目前中国关于利率水平合理与否讨论的焦点——从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进入了快速下滑的阶段,尤其在经历了2020-2022年三年大疫之后,整个社会的投资和消费信心断崖式下降。大家都期待2023年有重磅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修复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有人认为,目前中国真实利率水平是合理的,也有人认为,当前真实利率水平过高,已经抑制了投资消费的修复,妨碍了潜在的经济增长。如果要对2023年以及未来的经济增速和资本市场做出正确的预判,我们确实需要弄清楚当前利率水平是否合理,也才能据此做出自己正确的投资和消费决策——比如:要不要扩大投资?要加大房产或者股市债市的配置吗?是否应该增加储蓄?为了将这些重要的问题弄清楚,我特地去请教了两位宏观经济学者,社科院的张斌教授和北京大学的徐远教授。问题比较宏大也比较复杂,所以我前后请教了好几次,下面我把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分享给你。我们平常会看到不同的名词,比如利率水平,名义利率水平,真实利率水平,实际利率水平等等,很容易搞不清中间关系。这里我简单解释一下:“真实利率水平”,“实际利率水平”都是英文“real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这个业绩暴涨的行业你想不到

疫情三年,別说涨薪,降薪能保住工作就行,老板们也不指望赚啥大钱,不亏钱就很优秀了。但偏偏就有一个行业,整体业绩上涨,你们猜是哪个行业?奢侈品行业。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心脏中了一箭?纳尼?不是说大家都“消费降级”了吗?不是说好了一起感受疫情的“疤痕效应”吗?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这果然是一个越来越分化的世界。01三大奢侈品集团谁与争锋2023年一开年,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团,LV的母公司LVMH、爱马仕国际和GUCCI的母公司开云集团,股价都狂飙20%以上。其中LV的母公司,LVMH(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的业绩更是惹眼:财报显示,LVMH的2022年销售额同比大涨23%至791.8亿欧元,创历史新高,经营利润也大涨23%,净利润增长17%,经营自由现金流超过100亿欧元。LVMH管理层披露,LV品牌收入首次突破200亿欧元,超过集团全年收入的1/4,这意味着,牢牢占据着国金中心、SKP等地标性商场C位的LV平均每天净赚2.8亿,一天差不多三个“小目标”轻松落袋。也难怪LVMH的老板伯纳德·阿尔诺,以1580亿美元的身家,紧跟在特斯拉CEO马斯克和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后面,甚至还曾经超越过他们。爱马仕国际虽然体量上不如LVMH,但论赚钱能力,那也绝对不遑多让——2022财年内,爱马仕销售额同比上涨29%至116.02亿欧元,首次突破百亿,创历史新高。尤其是四季度,中国的疫情防控放开让爱马仕高层喜上眉梢,执行董事长Axel
2023年3月9日
其他

表演性复苏?

盘前必读香帅对上周经济数据解读与本周展望2023年2月20日-2月26日今日目录PART1|大类资产:横向表现比较PART2|你的股票PART3|你的基金PART4|房地产市场动态PART5|值得重点关注的数据和事件香帅之三言两语上周网上看到个段子,问:经济复苏了吗?答:表演性复苏。问:为啥大家还要投资、招聘、干活?答:尝试性挣扎。问:现在究竟是什么局面?答:奋斗、躺平、摆烂的决策性窗口期。我看到后莞尔一笑,网友真有才,“表演性复苏”一词用得相当精妙到位。一场大疫结束,阴霾散去,所有人都主观干劲儿十足。2023年的主题思想,就是搞钱,最好一年搞回来三年失去的钱——特别地“想要复苏”,这是共识。某大国企的一个老大哥在人潮涌动的武康路咖啡厅和我窃语,某工地从去年12月以来,已经“表演开工”快十次了。去年遇到工人生病了,后来春节找不到工,春节后资金链又跟不上,种种原因,所以开了停,停了开,“表演式开工”多次。复苏愿望是共识,政策东风也在不同程度地发力。但是每个人、每个行业的体感,差异巨大。对于复苏结果,更是争议巨大。前一周在某个闭门会上,竟听到了关于要担心“经济过热”的讨论。想想总量数据成迷,现在处于一个数据的真空期,大家确实都没办法,只能凭着自己看到的现象、摸到的数据,各自找各自的感觉,炒作各自的感觉——所以大量的资产价格,也跟着反复横跳:比如前一周板块涨幅第一的食品饮料板块,这周就是全市场表现最差的板块;比如前一周500亿以上市值股票涨幅排名前三的以岭药业,炒作新冠概念暴涨,这周就是跌幅前三的股票;比如前一周全市场领涨第三名的锐明技术,试图卡位ChatGPT概念,这周就是领跌的股票。近期市场总是凭着感觉激情地涌入,验证不了逻辑,又铩羽而归。大量的资产价格,基本面得不到验证,也凭着微妙的感觉,或是政策的东风,反复横跳。受不了心跳的感觉的同学,别去追着热点爆炒,结果大概率会是异常的心电图,忽上忽下,叫人心悸。近期的货币政策方向也值得关注。虽然LPR未调降,第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货币政策基调仍延续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之前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表述,但边际上的变化仍值得关注。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降息空间有限”“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再创有统计以来新低”等。目前经济复苏的态势不稳,或者没有强有力的验证,货币政策基调本来应该宽松,但受制于各方面压力,提出了降息空间有限。未来货币政策的重心,可能会继续仍以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滴灌”为主。比如之前的房地产第三支箭,再比如2000亿中央贴息医疗贷款。如果这样的货币政策在两会之后得不到一定程度的纠偏,可能我们对2023年的市场态度会更趋保守——静等新一届班子吧。在下面的财富周报中,我们对上周各类资产的表现和走势进行了整理分析:“大类资产表现”板块总结了上周各大类资产的横向表现。其中,美元兑人民币收益最好,比特币最差;“房地产最新动态”板块追踪了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住房租赁“金融17条”落地事件。同时,春节后二手房成交景气持续走强值得关注;“你的股票”板块梳理了各大类板块和个股表现。其中,煤炭、钢铁、家电板块表现良好;“你的基金”板块梳理了各大类基金表现。其中,QDII权益基金整体表现优异,而较为突出的则是重仓煤炭、家电等行业的基金;“值得关注的数据和事件”板块中,上周值得关注的要点和事件包括市场对于两会的前瞻、LPR利率维持不变,国内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美联储公布议息会议纪要,美欧日通胀最新动向。我们整理了财富周报的详细资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扫码添加“香帅课代表”,回复“0227财富周报”领取。感谢一周的陪伴,下面是财富周报详细数据及解读,请查收。01大类资产:横向表现比较上周持有什么资产能够大赚呢?全球主要资产上周表现平平,美元兑人民币的表现最佳,上涨1.57%。另外,美国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水平上周触及5.05%高位。上周持有什么最亏?上周大类资产中,表现最差的是比特币,周内跌幅达到-4.64%,从短期消息面来看,周五美国1月核心PCE物价指数超过市场预期,市场对美联储收紧政策的担忧将继续成为加密货币的近期逆风,市场出现回调。纽约联储最新的一篇文章也发现,比特币的短期价格走势对CPI非常敏感。上周中国股票指数领跑全球同类权益指数。上证指数(1.34%),沪深300(0.66%),中证1000(1.11%),对比国外市场普跌来看国内股票指数上涨较为明显。02你的股票上周指数之最:表现最好的三个板块是煤炭(+5.71%)、钢铁(4.75%)、家电(3.64%)。表现最差的三个板块是食品饮料(-1.72%)、医药(-0.89%)、传媒(-0.87%)。上周股票之最:A股市场领涨的是三变科技(+49.09%)、晋拓股份(+46.91%)、金冠电气(+30.94%)。这三只暴涨股票均是受消息面刺激,有业绩增长预期的股票。其中,三变科技受益于2月22日美国扣留的约100MW太阳能组件的集装箱被释放(未经验证)及深度绑定1600亿的阳光电源等国内外大客户(未经验证)消息刺激,晋拓股份受益于特斯拉最新自动驾驶硬件将搭载毫米波雷达的消息影响,金冠电气受益于21日广州发布的关于新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加大建设充电桩站、加氢站等利好消息刺激。A股市场领跌的是奥联电子(-37.77%)、*ST深南(-22.43%)、锐明技术(-19.92%)。奥联电子是因为2月23日深夜,奥联电子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ST深南大家不陌生了,上周领跌的就有它一个,原因还是因为退市在即,不多赘述。锐明技术大家也不陌生,上周的领涨第三名,本周的领跌第三名,被爆炒后资金离场。其中500亿流通市值以上的股票中,表现最好的是三六零(+17.08%)、徐工机械(+15.01%)、潞安环能(+12.06%)。三六零作为人工智能赛道中的龙头企业,持续受益于近期人工智能概念。徐工机械上市以来首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受益于煤价预期改善,潞安环能领涨。03你的基金上周什么类型的基金表现最佳?各大类型基金中,平均表现来看,货币基金收益率平均0.03%,股票型基金0.50%,混合型基金0.29%,债券型基金0.04%,ETF指数基金0.34%,QDII基金权益1.35%。基金市场上的周度最佳、最差选手是谁?上周最佳:黄海,这个名字大家肯定不陌生,是去年的冠军基金经理,去年的获胜就是因为重仓煤炭行业,上周受益煤炭行业大幅上涨,黄海旗下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A也以7.23%的成绩领涨。上周最差:徐猛,徐猛旗下的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以-7.44%的成绩领跌。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涨了3个月的互联网ETF迎来一波大回调。04房地产市场动态数据/政策详情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2月20日,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同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发布了《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备案指引(试行)》。由此,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工作正式启幕,如果按照现有的私募股权涉房基金的规模来看,将会有万亿级的资金进入商品住宅等领域。住房租赁“金融17条”落地: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意见》围绕住房租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以商业可持续为基本前提,重点支持自持物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为租赁住房的投资、开发、运营和管理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周期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体系,共17条。涉及加强住房租赁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拓宽住房租赁市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强和完善住房租赁金融管理等重要内容。部分城市二手房成交活跃对比历年农历同期来看,春节后二手房成交景气持续走强。继上上周(2月13-19日)14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农历同比增长42.05%,较2019年农历同期增长18.78%。上周前四天(2月20-13日)14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农历同比增长翻倍,较2019年农历同期增长58.35%。北京多个在售楼盘看房人数增加,咨询量和成交量回升。2月1日至2月23日,北京二手房成交11638套,环比上涨74.07%,同比上涨96.29%。伴随着网签量的增多,银行的业务也在增加。部分城市提升房贷利率(传闻)今年1月底,郑州首套房房贷利率即日起降至3.8%,成为新年全国首个政策放松的城市。近日,有消息称郑州首套房贷将上调至4.3%,并称渤海银行郑州方面已开始执行。对此,后续有媒体求证,渤海银行有工作人员表示“上调至4.3%”的消息只是内部听说,是否会调整以及何时调整不能确定。市场解读市场看好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正面推动作用,尤其是优质房企、优质地产项目。中信认为,私募基金规范化参与房地产市场,将为优质房企带来新一轮的发展助力,而且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中期内有望与公募REITs一起推动房地产的现代化,即建设“投融管退”的通路。申万宏源认为,后续不动产私募基金介入后,短期可以实现已领证未售的商品住宅去库存,而长期考虑到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向公募REITs政策推进,长期或可将其转化为租赁性住房进行长期经营,优化我国住房多层次供应体系。住房租赁“金融17条”的落地,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表示,此次政策的出台使得金融机构在支持住房租赁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和创新的空间。对长租公寓企业而言则能够得到更多金融支持,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市场发展,也将使得更多企业投入住房租赁行业中去。对部分布局住房租赁市场的房企而言,资金支持方面也更加多元。中指研究院认为对自持物业的住房租赁企业支持力度较大。部分城市二手房成交活跃。中指研究院表示,究其原因,一方面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同时经过春节假期部分需求积压,节后市场购房需求得到释放;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复苏,政策大环境宽松下,购房者市场预期得到修复,特别是刚需客户,置业积极性提高,促进楼市情绪转暖。中金表示,市场复苏过程中各城市分化或较为明显,除需求本身的差异外,库存水平差异也可能导致价格信号表现有所分化,目前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狭义库存去化周期约在15个月上下,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则在30个月上下。05值得重点关注的数据和事件近期值得重点关注的包括两会前瞻。LPR利率维持不变,国内货币政策基调不变,两点边际变化。美联储公布议息会议纪要,美欧日通胀最新动向。互联网平台公司财报中的新变化。两会前瞻数据/事件/政策详情经济增速及增长抓手看点:根据各省区市对今年GDP的目标增速加权计算,2023年GDP的目标增速为5.6%,市场普遍认为今年全国两会上对GDP的增速目标将设定在5%左右或5%以上(中信建投、招商银行等)。同时地方上普遍响应扩大内需战略,所以今年稳增长策略将以促进消费为主要抓手(中信建投、华西证券等)。但市场上也有观点认为在经历了前面几轮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以后,积极财政在能力上是否可持续需要打一个问号,两会后可能仍需一段时间来验证经济复苏成色,所以新政策的酝酿和出台可能是渐进式的,要持续关注后续每周一次的国常会以及4月底的一季度政治局经济会议(东吴证券等)。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前瞻:近日财政部及各地方财政厅(局)陆续发布了2022年财政数据。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03亿元,比上年增长0.6%,22个省份地方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土地出让收入伴随房地产市场下行而出现负增长;叠加抗疫、基建、民生福利等刚性支出压力较大和债务到期高峰,地方财政压力较大。未来几年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来说尤其具有挑战性。价值近15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其中超过40%的地方政府未偿债务将在未来五年内到期。2022年各省经济出现新的分化,东部地区受疫情冲击和逆全球化影响后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速趋于低迷,而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链转移以及资源型省份保供稳价的作用下,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速上升。整体上“南升北降、东升西降”的局面出现十年来的首次逆转。国内宏观LPR报价不变,货币政策基调不变数据详情LPR报价不变。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与上月相比均保持不变。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表明,四季度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4%,较三季度下降20BP,再创历史新低。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26%,较三季度下降了8BP,同样创历史新低。同时指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国际看,地缘冲突还在持续,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发达经济体通胀仍处高位,加息进程尚未见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加深。从国内看,疫情演进的扰动影响仍需关注,居民储蓄向消费转化的动能有待观察,房地产业转向新发展模式尚需时日,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存在,人口增长红利消退、绿色转型推进等也可能带来中长期挑战。对此既要正视困难,也要保持战略定力,关键是要做好自己的事。”市场解读对于LPR利率不变,招商证券表示在结构性政策工具“定向降息”、房地产市场人气回暖,以及一月信贷增速反弹等有利形势下,本月调整LPR的诉求并不明显。3月后,若经济形势与房地产市场改善情况不及预期,则有进一步调降5年期LPR的可能。光大证券指出,信贷增长总量、结构都是可喜的,此时引导LPR下降的必要性并不大,其与上月持平是最好的结果。未来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成本是鲜明的政策取向,年内LPR大概率会下行。市场普遍认为,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货币政策基调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Q3报告的主要表述,当前经济仍是弱修复,宽松仍是大方向(广发证券、国盛证券、招商证券、华创证券等)。值得注意的两个点是:1.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你们最关心的灵魂三问,全球头部投资机构怎么说?

2022年,多事之秋,全球亦是同凉,通胀高企。为遏制通胀而大幅加息,疫情卷土重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能源和粮食危机四起——这些都可能将全球经济推入衰退的因素,在这一年集体爆发出来。海内外多家机构也直言,这一次可能成为四十年来世界经济最糟糕的时刻。新的一年已然开启,新的风暴也已经出现,怎么能够停滞不前?我们汇总了来自海内外机构的观点与策略,以期描述出未来可能的投资格局。乐观的预测仍然不多,也许在经历了2022年的痛苦之后,要对2023年的发展保持一定的谨慎与理性。2023开年,国内总需求依然很弱,信心不足,经济环境接近通缩。国外,随着美联储几十年来最激进的紧缩力度犹在,即使通胀已经短期见顶,经济衰退仍然可能无法避免。尽管如此,对于这些预测来说,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思考。以去年的预测为例,中金的十大预测被证明几乎全错,美联储在2022年初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一年内会加息425个基点。也许这一次,一些预测最终仍然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我们整理了全球头部机构的观点和逻辑,看有什么值得参考的点。不足之处,还望见谅。012023年经济怎么走,“全球同凉”还是“东升西降”?高盛、摩根大通、瑞银等绝大部分海外机构认为,疫后的反弹以及更好的信贷刺激将支持复苏,甚至下半年会急剧加速。也有少部分机构(比如法国兴业银行)会认为中国市场可能落后英美以及新兴经济体,保持谨慎态度。外资的另一个聚焦点在于,随着中国的复苏和经济重启,其外溢效应可能对世界投资和生产消费周期产生深远影响。国内券商对于2023年GDP增速预期集中在4.7%-5.8%区间,低基数、通胀可控、出口放缓也是市场共识。分歧在于两点:1)货币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乍暖还寒,最难将息

盘前必读香帅对上周经济数据解读与本周展望2023年2月13日-2月19日今日目录PART1|大类资产:横向表现比较PART2|房地产最新动态PART3|你的股票PART4|你的基金PART5|值得重点关注的数据和事件香帅之三言两语1.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全面注册制来了,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中证金融、证券业协会配套制度规则同步实施。这标志着A股市场全面告别核准制,进入注册制时代。01本次注册制意见稿的特征是什么?本次注册制改革后,突出了各个板块的不同定位: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特色,主要服务于成熟期大型企业。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创业板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与全国股转系统共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分层是纳斯达克的精髓,可见这次改革是有意识强调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以及希望中国资本市场朝着“加大直接融资比例”的方向发展。02全面注册制对股市的影响?首先,我们来弄清楚一下,注册制和核准制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不管是注册制,还是核准制,都是一种股票市场的准入机制,比如说一个企业要来上市融资,就要遵循监管部门给出的各种规则,像盈利要求、企业规模、信息披露等等,然后等监管部门批复,是不是允许你入场上市融资。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监管部门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从名字可以看出来,注册制隐去的主语是企业,核准制隐去的主语其实是监管部门。也就是说,在实行注册制的市场上,是否上市是企业的选择,企业到监管部门去进行注册登记。监管部门负责的是什么呢?事前颁布规则,事中审核材料,事后监督企业是不是符合和遵守了这些规则。而在核准制的市场上,监管部门除了颁布规则、审核材料、监督企业的工作外,在市场的准入上,它其实是有生杀予夺的大权的。监管部门对上市企业的数量、市场热度都可以进行调控。总结起来,注册制更多的是市场选择,而核准制更像是监管选择。所以,核准制相对来说反映政策意志,缺乏弹性。这导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就是过去很多新产业的企业都没有在A股市场上市。所以很多人诟病说,A股股民没有分享到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高速增长——因为互联网企业的成长路径、商业模式,和传统企业有很大不同,初期的时候是重流量、轻盈利。但A股市场的监管要求企业上市的账面盈利,所以导致了从新浪、百度、到阿里、腾讯、拼多多,这些互联网公司无一例外,都在美国或者香港市场上市。但我们知道,“创新”才是一个经济体发展的灵魂,而创新企业需要直接融资市场,尤其是股权市场的支持。这也是A股市场要改核准制改成注册制的根本动力,希望股权融资的模式能够更加地市场导向,真正完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标。但是,在一个行政力量主导的资本市场上,注册制其实仍然是“有管理的注册制”,政策的指挥棒会指引着“市场选择”的方向——举个例子,即使A股实施了注册制,但任何一纸文件都可能对某个行业产生彻底“禁入”或者“退出”的风险,所以即使名义上实施了注册制,但究竟能对股市产生多深远的正向影响,其实取决于我们未来整个经济体市场化的程度。「正名」当然是重要的,但不是最根本的。03这么多年,为什么注册制迟迟没有落地?如果你留意的话,会发现一个特别有趣且奇怪的现象,只要媒体上或者监管层正式地提到推行注册制,股市就开始大跌。这听上去很矛盾,我们一边抱怨不够市场化,为什么一边却会对市场化方向的改革,报以这么负面的反应呢?金融制度是内生的,它和周边环境是一个配套的系统工程。在非常态的环境中“善的花”,不一定结出“善的果”,所以,某一项制度的改变,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结果。A股市场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实行核准制或者注册制,而是关于信用的整个制度的基础建设都非常欠缺。在种种的现实条件下,普通人的逻辑也就很清楚:在这种环境底下,改成更少监管、更少约束的注册制,我岂不更变成韭菜了?因此,市场导向不是一个割裂的词,它必须是一套完整的市场机制设计。在市场准入上我们要市场导向,那同时就要求在市场的筛选和退出上也要市场导向,所以这就意味着,退市制度要很严格,要真正地让市场进行优胜劣汰,同时市场的其他配套也要非常完善,企业的信息披露、审计,企业的信用评级、配套的法律法规都要完整。如果这些配套不完整的话,就会发生上市企业良莠不齐,甚至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比如说在A股市场的整套市场机制还不完整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贸然地推行市场准入上的注册制,就很有可能发生圈钱的事件,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注册制提了这么多年,我们迟迟不敢大规模推进落地的原因。从科创板、创业板直到现在全面注册制的改革,一次次地试验和日拱一卒,试着把整套市场机制的建设配套进行,保证所有的制度改进都能够协调前进,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更容易限制这种圈钱行为的发生。04注册制来临,中概股会回来上市吗?很多人对注册制的遐想之一是:阿里、腾讯这些互联网巨头能回来,让国内百姓也能分享到它们的高速增长。近些年关于中概互联网公司(阿里、滴滴等)要回港上市的消息出来,更增加了大家的想象空间。我的个人看法是——目前科技巨头回来上市的概率甚低。为什么?我给你打个比喻——一个巨轮是可以在海上航行的,因为海拥有足够的水深承载轮船。但是巨轮在水潭里只能卡进淤泥,被搁浅,因为承载不起。比如阿里这样的企业,几万亿的市值——是典型的巨型轮船,你想想需要多大的水深才能承载起这样的轮船?以科创板现在的体量,和这样的巨型企业是完全不匹配的。此外,很多创业企业都会有些对自己“创新力”“价值观”进行保护的制度设计,这要求交易所同时要有创新力,能在制度设计上具有弹性——纳斯达克是这方面的表率。国内在交易制度设计上的路还很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优秀的、具有创新力的企业对于回来会非常谨慎——即使要回来,港交所从目前而言也是一个更有吸引力的选择。总之,伟大是熬出来的——交易所也不例外。05注册制下,机构看好哪些板块?国信证券表示,对A股而言,全面实行股票注册制可以促进资本市场迅速扩张,但也意味着对细分板块、赛道和公司的投资需要更加精细化甄别。光大证券表示,参考海外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情况,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将进一步分化,资金向“核心资产”“热门赛道”集中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华泰证券认为,从先前试点经验看,改革落地前后市场整体表现并无统一规律,股票供给增加形成的流动性压力整体不大,对大盘股影响或小于小盘股。市场对于券商板块的发展最为关注。机构普遍认为,全面注册制预期推动下的投行业务“井喷”,将成为证券板块中长期最具确定性的增长机会。银河证券认为,机构客户优势明显、综合服务能力领先的大型综合券商以及精耕细分领域的中小券商有望深度受益。金融科技、创投等板块也备受关注。万和证券分析,注册制全面实行,届时机构系统改造将为证券IT厂商带来存量改造的市场空间。民生证券同样表示,金融IT有望再次成为引领计算机板块反弹的先锋。除此以外,招商证券、华西证券认为创投板块龙头,也有望受益于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平安证券认为成长板块与国企改革的价值机遇在加大,注册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加大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转型的融资支持,全面注册制的最终落地整体来看仍是向新兴产业倾斜。从目前的政策方向来看,特别是计算机、电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力设备、机械、军工等涉及安全与发展的新兴制造行业。06注册制下,机构还能挣钱吗?对投行,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券商来说,上市要融资的企业多了,投行的发行成交业务也就更多了,所以注册制的实行不一定就会导致投行不挣钱,反而可能多挣钱。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核准制底下,与监管层的关系,对监管政策的把握是券商的核心竞争力;那到了注册制底下,可能投行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在理解企业和挑选企业上面。所以投行不一定不挣钱,券商业务的周期性不会有太多的改变,但整个投行的经营思路会有一个方向性的改变。07其他股市的注册制到底是什么样?说完了国内,我们再来看看欧美市场的注册制。其实即便都是“注册制”,各国的实践中也会呈现出不太一样的面貌。美国一般被认为是高度市场化的注册制,但严格来讲,美国实施的是双重注册制。这个双重包括两层含义,在联邦层面是以披露为主,而在州的层面是以实质审核为主。比如说堪萨斯州的一个企业要上市,需要先通过州层面的实质审核,过了以后才把信息交给联邦,来进行注册。其实美国这个制度的实施,也是有历史渊源的。20世纪最早期的时候,美国金融市场完全是自由主义的天下,几乎是没有监管。30年代大萧条之后,罗斯福新政就开始严监管,从各州到联邦首先是要完善立法,要求金融市场的运行,一定要在一系列的法律框架下进行。当时出了很多法,证券法、公共事业控股法、信托契约法、投资顾问法等等。所以说,美国上市发行制度,是有一整套法律基础的:第一,美国的注册制,它不是随意完全注册的,还要有各州的审核。当然了,按照美国小政府的传统,这种审核的难度和我们国家没法相提并论。第二,看似轻松的注册制,如果企业违法,成本是非常高的。相对而言,和美国相比,英国就有点不一样。英国是注册制,但是监管层的权力很大,更偏向于核准制。而中国香港的发行制叫做核准发行制,是港交所作为审核主体,而香港的证监会拥有最终否决权。但因为香港是自由港,在实践中核准的尺度非常地宽,实际上是注册制。到这里其实就已经明白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注册制只是一个名称,监管层的权力是与各个国家地区的法律基础和法律事件密切相连的。所以,我们国家和国外很多市场的发行制度在名称上的差异并不是关键,关键的差异在哪里呢?是监管部门的权力。如果你审核的是企业上市材料是否真实可靠,那么监管层起到的就是“看门人”的角色,如果你审核批准的是企业上市的资格,那么监管层就变成了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上帝”。08全面注册制,未来我们能期待些什么?首先,新股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说明中国监管层对“波动”的容忍幅度还在加大,未来赌“救市”或者“抑市”的策略需做调整。其次,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推进,以股权资本促进中国企业创新生长,以直接融资市场支持中国实体经济是方向,金融和科技两翼齐进,相互协同发展,凸显国家的战略性方向;另一方面,在坚定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上,中国保持改革开放的基调不变。最后,中国的金融开放会加大,为下一步货币的持续国际化打基础。▼「注册制会给A股带来哪些变化?」点击👇下方视频「执笔为剑,陪你穿越财富峡谷」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2023年2月18日
其他

新冠翻篇了吗?

热热闹闹的春节刚刚过去,很多人拜年都不戴口罩,旅游胜地人满为患,电影院几乎满座,但是好像还真没听谁又阳了。毕竟之前网上已经有人说根据各地报告,城里人90%以上都阳过了,免疫屏障相当牢固。风平浪静得让我以为,一切都已经翻篇。然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为全球最后一批放开管控的国家,其他经济体的前车之鉴,也值得我们引为后世之师。01未来一年,感染还有多次高峰从奥密克戎变异株时期以来,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在2022年里,都出现了3—5次的疫情感染高峰。以英国为例,英国在2022年的1月、3月、7月、10月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高峰冲击,不过总的确诊人数是依次递减,每一次的高峰确诊人数,基本上是前一次高峰的一半左右。而且不仅仅是英国,大部分国家基本上都有多次感染高峰,只不过具体的感染人数百分比各有所异了。那我们能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预防呢?很难。因为重复感染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抗体浓度的自然流失,第二是奥密克戎的持续变异。抗体浓度流失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我们体内的新冠病毒抗体浓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直到下一次感染,抗体浓度才会再次快速升高,科学研究显示,我们的抗体浓度会在感染后6个月后下降至低位。所以算算自己打了几针疫苗了,没打够的话,到时间就去打个疫苗,还是有好处的。资料来源:《A
2023年2月18日
其他

香帅对话魏尚进:寻找经济最佳平衡点

2月16日(明天)20:30,香帅老师将走进“复旦金融公开课”,以“重启增长:疤痕与修复”为题,与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院学术访问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再度展开深度对话。感兴趣的小伙伴请点击上方直播预约按钮,进行预约。下文为2021年8月9日,香帅老师以“寻找经济最佳平衡点”为题,与魏尚进教授展开的深度对话的文字版,探寻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寻找经济最优解。所有好的政策决策都是要把直接的、间接的、短期的、中长期的影响综合考虑进去,在各种制约情况下找到最佳平衡点。平台经济反垄断层层加码,互联网或将告别野蛮生长;教培行业迎来史上最严整顿,教育焦虑能否纾解;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中美关系依然扑朔迷离;在多重变量之下,资本市场震荡不断,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走向何方……魏尚进教授认为,大部分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涉及取舍,需要同时考虑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在动态变化中寻找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最佳平衡点,这也是他在本次对话中一以贯之的观察视角。01平台告别野蛮生长监管需要纠偏机制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香帅×童诗丸子公益活动”获奖名单出炉

在2月5日元宵节那天,香帅携手国潮饰品品牌童诗丸子共同发起了一项公益活动,寻找身边的打工人夫妻,在活动发起后,我们收到了许多让人眼眶一热的暖心故事。我们与2月13日23:59截止故事收集,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袁蛀鱼蔡义东阿拉丁土豆永华A才蔡方成辉胡小元LULU专业融资贷款-张育鹏希哥爱惟万启清66谢高明谭瑞芬林小平向凡Lily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岛链化时代: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本文改编自2023年2月12日香帅年度讲座之——“多歧路,今安在?——2023开年宏观和市场展望”直播文稿。由于内容较长,我们将直播文稿整理成多篇文章,此文是该讲座文稿的第二篇。相关阅读:《2023年,全球同凉还是东升西降?》如何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在这里我送给大家一句话:从全球化到岛链化。这个里面有两个特征:一个叫重新结盟,一个叫各自为政。什么叫从全球化到岛链化?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是和平的,中间没有互相的障碍。所以全球化时代强调增长、比较优势和互利合作,会更加注重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全球化时代,大家服从全球秩序,同在秩序下,国家中间的摩擦、冲突很容易被合作和协同所取代。我们回头去看,当时有一个共识:经济增长的大潮会使所有的船只扬帆远航。但是,从2018年贸易战到2020年的全球疫情停摆,一直到2022年的俄乌战争之后,这个共识变了。现在呢?我们都在强调要有安全底线,要寻求跟我们价值观一致的人。比如基辛格,像他们这些政治家,最近都不停地把价值观放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上。当时,对我印象最大、影响最深的是谁?是耶伦,原美联储主席,也是现在的财政部长。耶奶奶是一个很技术派的官僚。在她前几十年的从业过程中,很少听说价值观这种东西。但是从2020年3月开始,我关注耶伦的讲话,她讲货币政策,像比特币、数字货币,不停地强调价值观这个问题,我开始觉得不对劲。因为连美国的技术官僚都开始强调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不是一个左派右派中间的纷争,而是他们国内的一种共识,也就是经济增长的共识。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价值观也好,安全也好,会导致这样一个现象:原来全球是一片平地,现在则被这种价值观划分成一个个的岛屿。经过这么多年的全球化,岛屿也不可能是孤岛,因为有全球贸易和全球金融市场等,这些贸易和资金流,就把全球一个个的岛屿像链条一样,连在一块。所以世界就出现了一个岛链化的局势。岛链化是什么样的时代特征?第一个主要的特征是,未来全球将围绕着中美两大经济体,谁外溢的效应更好,谁就更强,所以未来会围绕着中美这两个超级主权体开始重新结盟。现在印度、法国一些比较好的政治家都在说,一个世界两个体系,这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我们其实并不希望出现中美对立的局面。比如,在人工智能方面,现在中国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在已经存在一个体系的情况下,再去搞另一套体系,很难。但是不管我们怎么想,对立的态势已成定局,你不可能抵挡这一趋势,只能尽量去减少摩擦。在全球其他经济体基于中美要开始重新结盟以后,就会形成另外一个特征,那就是每个国家都想一边结盟,一边为自己考虑。比如美国的小弟,会对美国一直忠心耿耿吗?同样,中国的小弟也不一定对中国一直忠心耿耿。大家刚看完《狂飙》也知道,小弟和大哥之间其实也有很多矛盾。比如德国可能会跟着美国,但是德国也不想得罪中国,所以一边跟美国强调价值观,一边又来找中国做生意,法国也是如此。其实欧洲的国家除了英国以外,大多都是左右逢源。虽然中国对东南亚国家是有强烈的外溢效应,但是东南亚国家会得罪美国吗?肯定不想,比如新加坡。我们那么出力,他们还是要寻求美国的支持。所以,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大家都要防一手,也就是底线思维。过去,我们可以依靠一个全球的产业链,现在则尽量要降低对全球的依赖,特别是一些核心产业,要从向外求转为向内求。例如,中国为什么要搞芯片,搞科技,为什么要搞专精特新,强调能源安全?比如光伏,真的仅仅是因为清洁能源吗?不是,主要目的其实是能源安全。再比如,中国去国外买黄豆,绝对比自己种要便宜得多。那为什么要强调自给自足?其实就是担心万一国外封锁我们怎么办?万一这些产地选了那边的大哥怎么办?现在,大部分国家都是这样想的,美国也是。拜登政府花重金开始引导制造业回流,也是如此。在这种全球岛链化的格局下,一方面确实会很悲哀,比如做外贸会面临很多问题。我有个朋友做汽车内饰的,以前给日本、德国的车企做供应商。这两年传统燃油车下行,欧盟又额外要求环保,虽然不是明摆着卡你,但是提高一点环保标准,对一些企业来说就是限制进入了。再比如,欧美要求中国供应商不能用新疆棉,或者是对布的种类、工人生产条件和工资等加一些限制条件,以及美国提高关税,对互联网企业在美国的限制,都是因为国际局势变了。但是,这个时代,也有幸运的一面。为什么?当全球都在向内求的时候,对大经济体的企业来说还是幸运的。如果是小经济体,向内求可能行不通。中国作为一个大经济体,有自己的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有立足之本。这个时候,任何一种国产替代,特别是高精尖的科技替代,其实是有机会的。在《钱从哪里来4》中我提过,千万不要把中国的专精特新,想象成要去攻克宇宙难题,学小马同学那种怀抱星辰大海,其实我们更要脚踏实地。什么是脚踏实地?美国能做到2纳米、3纳米的技术,现在中国企业28纳米都搞不定,那你就先搞定28纳米,一定会发财。任何一个带有科技属性的产品,尤其是跟国家安全底线,即能源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粮食安全相关的任何一个产品,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有很大机会。包括我对我的学生也是这么说,他们问我:“我现在应不应该出国?划不划算?”我说这个问题不要去讨论,对你们这一代人来说,都是global,都是国际人。所以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包括家庭,都要立足岛上生存,寻求链上发展。什么叫寻求链上发展?千万不能够只做国内生意,要跟海外市场接触,除了涉及到国家安全底线的地方,还有很多宽阔的领域。另外,要让整个资源配置,能够适应链上的生存。例如,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跟全球讲同一种语言,学英语,学别人的体系(如ESG)。一个人是否能够适应链上发展,就看他的技能是否global(全球化),越local(本地化),安全系数越低;越global,安全系数越高。当然了,我们也要立足岛上生存。我们团队有个小姑娘,最近问我,如何做国际资产配置?我给她翻了一个白眼,你连北京的房子都没有买,还做什么国际配置?这就是一个反例,在岛上都还没有生存好,就想跑到链上,是想飞吗?但是如果对于在岛上已经生存好的人,确实要考虑到链上发展的机会,例如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在币种和资产上进行一些多元化配置了。相关阅读岛链化大时代,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2023,做好准备,迎接岛链化时代「执笔为剑,陪你穿越财富峡谷」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关注微博,获取更多香帅时评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2023年,全球同凉还是东升西降?

本文改编自2023年2月12日香帅年度讲座之——“多歧路,今安在?——2023开年宏观和市场展望”直播文稿。由于内容较长,我们将直播文稿整理成多篇文章,此文是该讲座文稿的第一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一》把今天的直播叫开年直播,一个很简单的目的,就是想对今年整个的宏观形势,做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今天的题目叫“多歧路,今安在?——2023开年宏观和市场展望”,整体上想讲以下几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2023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徐奇渊:尽快点燃市场信心的“第一把火”,争取比5%更高一些的经济增速

2023年,压力与机遇并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近期公布2023年增长目标的万亿GDP城市基本将GDP增速定在5.5%-7%,大部分高于2022年实际增速,但低于2022年预期目标。2023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如何?复苏格局是怎样的?扩内需应该着重投资还是消费?我国宏观经济面临哪些风险?巩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地位面临哪些有利因素和挑战?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产业外迁压力是否会缓解?针对这些问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近日接受澎湃新闻专访。“2023年经济总体上呈现修复和回暖,全年增速可能达到5%或更高一些。”徐奇渊表示,“不过,考虑到2022年增速较低的基期因素,2023年还是要尽可能争取比5%更高一些的增速。”徐奇渊认为,2023年经济复苏将呈现出“内需表现强、外需相对弱”的格局:一方面,外需不容乐观,稳外贸压力可能陡然上升;另一方面,内需在2023年的表现值得期待。对于扩内需应该着重扩投资还是扩消费,徐奇渊表示,2023年需要更加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经济重启修复的初期也是恢复消费者信心的关键时期,相关政策在时间上要前置、在力度上要给足,要把市场信心的‘第一把火’尽快点燃起来,推动形成良性循环。”从全球来看,徐奇渊预计大宗商品的价格将整体回落,这对我国总体上是有利的,不过大宗商品价格即使出现回落也将处于过去五年中的相对高位。另外,2023年全球贸易将明显走弱,我国的出口相关制造业可能受到一定冲击。此外,在谈到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部分产业链外迁问题时,徐奇渊表示,2023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也面临很大压力,在此背景下,跨国企业投资可能进入一个更加谨慎的观望期。另外,由于美国国内高通胀率、劳动力工资大幅上升、汇率大幅升值等因素,美国2023年要进一步吸收产业回流的阻力将会明显上升。欧洲通胀率尤其是生产成本更是大幅高于中国,这种状态还将持续数年。从上述角度来看,接下来我国面临的产业外迁压力会有所缓和,可以说未来数年是我国巩固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好时机。01要尽可能争取比5%更高一些的经济增速Q对2023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有何预测?经济增长目标应该如何设定?通胀形势如何?徐奇渊:2023年经济总体上呈现修复和回暖,全年增速可能达到5%或更高一些。但是要注意到2022年全年增速较低,所以2023年即使实现5%的增速,对应的两年平均增速也只有4%左右,这显然低于我国长期潜在增速水平。因此,还是要尽可能争取5%以上更高一些的经济增速。通胀方面,明年CPI通胀率应该仍在低于3%的水平。内需总体上在修复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压力。同时,全球经济在较大范围面临衰退,因此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回落,这些因素使得国内通胀压力不大。Q经济复苏成为各界对2023年的期待,在您看来,2023年的经济复苏将呈现怎样的格局?哪些领域会加快复苏?哪些领域依然承压?徐奇渊:2023年经济复苏将呈现出“内需表现强、外需相对弱”的格局。多年以来,外需持续超预期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不仅得益于外部需求的旺盛,同时也得益于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中的份额持续提升。但在2023年,美国、欧洲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速都将大幅下滑,甚至美欧主要央行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引发衰退。这些因素使得我国面临的外需环境不容乐观,预计外贸领域压力可能陡然上升。WTO最新预测认为2023年的货物贸易量增速为1%,但是各大国际机构仍在持续下调对于明年的经济预测,贸易增速也可能面临进一步下调。不过,2023年内需表现值得期待,尤其是被压抑已久的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2022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跌入零增长以下。但是社零受到拖累比较严重的月份主要集中在2022年的3月、4月、5月以及11月,其他月份表现尚可。因此,预计在疫情防控政策经过科学调整之后,消费需求将会出现比较显著的改善。随着消费需求本身的修复以及一些鼓励、刺激消费政策的陆续出台,消费的恢复将会进一步改善居民的就业预期和企业的投资预期,从而为内需持续企稳提供基础。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本周回顾

大家好,一周很快就过去了。香帅课代表帮大家梳理了本周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大家复习重要知识点。(点击文中标题可跳转阅读)周一过完农历中国年,地球还没流浪完,一只气球倒是从中国流浪到了美国的上空,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很多人甚至觉得,这是2023年资本市场的“第一只黑天鹅”。事件始末如何?这个事件是热处理还是冷处理,又会给资本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详情可以戳原文阅读:►►►2023第一只黑天鹅:“流浪气球”周二面对2023的第一只黑天鹅:“流浪气球”,周一开盘前我们做了个输出,确实非常期待大A会怎么反应。尽管历史上多次相似的境遇里,总是大A来买单,但我仍怀揣一点点的希望,期待这次不一样。结果,还是绿了……说好的开门红呢?说来说去,还是需要时间修复,也需要政策发力,最近没别的,估计只能是“强预期—预期落空”的震荡常态。具体分析见原文:►►►说好的开门红呢?PS: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大类资产周度表现,以及上周重点关注的数据和事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添加课代表领取资料。周三2023年第一个工作日,乐视视频官方微博就宣布——即日起,乐视将执行每周四天半工作制,每周三弹性工作半天。各大网友表示“慕了”,是的,课代表也想问,可以吗?送给大家香帅老师的一段话: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起码比较擅长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要训练磨砺出某种技能,寻找一个能带来幸福感,或者是成就感的位置——相信我,没有正向反馈的工作,你会永远陷入工作生活对立的巨大痛苦中,像一只落在蛛网上的昆虫,越挣扎越绝望。►►►4天半工作制,你慕了吗?说完了四天半工作制,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如何转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和大家分享:顺着自己的技能比较优势,迁移到技能相近但趋势向上的岗位。其实,转行转岗并不可怕。在转行变得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你只需要打开思维的窄框架,顺着自己的技能比较优势,迁徙到技能相近但趋势向上的赛道,就能顺利转行,找到你的下一个位置和价值实现。►►►两句话告诉你,如何成功转行?周五最近,ChatGPT又一次燃爆了大家的神经,我们团队里大多是经济、金融、管理学背景的,一群所谓的非硬核技术型人才,又一次充分发挥了北大“民主自由爱叨叨”的精神,开始你一言我一语,从金融、资产、职业、教育,聊到情感、婚姻、人生、哲学。具体聊了什么,可以戳原文阅读,愿我们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前行,诸君共勉。►►►关于ChatGPT,一群北大文科生聊嗨了周六截至2023年1月15号,全国31个省市公布了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我们团队决定捋一捋今年各个城市的经济增长目标,更重要的,是想分析一下,人们在不同的城市,赚钱的机会在哪里?该怎么干?最近ChatGPT爆火,我们顺便测试了一下ChatGPT,看看它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建议。其实,课代表也测试了一下ChatGPT,想问问它能不能帮我写每周回顾,结果……我还是打开电脑继续搬砖了!►►►面试ChatGPT:各城市的财富机会在哪?最后,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今晚20:00,香帅老师会给大家带来开年第一场直播!敬请期待哦~▼「2023开年宏观和市场展望」戳👇预约今晚直播PS:本次直播PPT和相关资料,可以添加课代表回复关键词【0212】领取。新的一周即将启程,敬请期待明天(周一)的数据解读。「执笔为剑,陪你穿越财富峡谷」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关注微博,获取更多香帅时评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2023年2月12日
其他

面试ChatGPT:各城市的财富机会在哪?

截至上个月15号,全国31个省市公布了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国有句古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反正,就是目标很重要的意思。最近,我们团队决定捋一捋今年各个城市的经济增长目标,更重要的,是想分析一下,人们在不同的城市,赚钱的机会在哪里?该怎么干?话说最近,ChatGPT再次刷屏,比去年11月份那波来得更凶猛,公众号和博主们不说下ChatGPT好像就out了。我们团队也被ChatGPT概念股震撼了。A股近期一直震荡飘绿,ChatGPT概念股却红得发紫。券商喊出“ChatGPT,开启AI新纪元”号角,年后开盘截至2月7日收盘,汉王科技8连板,累计涨幅+94.92%,云从科技+92.76%,天娱数科3连板。既然这么火热,那咱们干脆在实际问题中,浅浅考察一下ChatGPT的实际能力好了。要真的表现特别好,先不说别的,今年的财富密码第一招,不就是梭哈ChatGPT赛道股么。ChatGPT,请听第一题——在北京、上海、纽约,今年干什么可以赚钱?它是这么回答的:行吧,不太聪明的样子。没审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词“今年”,阅读理解暂时不太行。问上海和纽约,回答无差异,如果不是故意无差异,就是又没审好题,并没有利用好人类目前的知识库存。那降低点要求,让ChatGPT当研究助手吧。帮忙拉个数据,整理一下各个城市的经济增长目标。01我所在的城市目标是啥样的?连着三个问题问下来,一个都没能得逞,还被怼了,ChatGPT说让我们自己搜去。好的,咱就是说,现在搬砖还得自己来,偷懒无门。以下为我们团队搜索的关于各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分析、总结的各个省市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各省市GDP增速目标整体调降。其中,68%下调0.5-1个百分点,北京市、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等21个省市调低了GDP增速目标;西藏、江西省、湖南省、内蒙古、吉林省、上海市这6个省市维持GDP增速目标不变;重庆市、新疆、海南省、黑龙江省这4个省市上调了GDP增速目标。根据各省市制定的GDP增速目标,2023年我国的GDP增速测算下来将是5.63%。地区间继续分化。2023年GDP增速目标中,海南省最高(9.5%),西藏次之(8.0%),较低的是北京(4.5%)、天津(4.0%),整体分化程度大于去年。GDP增速目标既有GDP现有产出水平的影响,比如在2000亿元地区增长5%和在5万亿地区增长5%,难度显然是不一样的。又有当前增长动力结构性的差异,比如靠消费拉动的海南省GDP目标增速就提高一点。而东部多个外贸大省,在今年美国、欧盟加息周期中,出口不可避免地会承受压力,GDP增速就不敢定高了。可以看到,在现实中一个很简单的问题,ChatGPT的理解能力和提交的答卷,暂时还不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没有资料整理能力,它还让我们自己去搜。研究机构的实习生,职业搬砖工们,你们暂时安全了。在各城市GDP增速目标数据面前,它对人类世界经济增长规律,对约束条件项、人为扰动项进行理解,并作出合理推断,还比较差劲。也就是说,对数据和现实的理解、分析、推断、预测的能力有限。不过,我们请教了一位技术派学者,一位技术派应用者,浅聊了一点想法。他们的结论大体是,我们仍应该保持谦逊,准备好迎接一个新时代。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青年学者李韶华(知乎高赞答主)认为:我们人类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觉得认知,对语言的理解是人的特殊天赋,机器怎么学都是照猫画虎,缺乏真正的理解。事实证明,这种优越感很易碎。ChatGPT研发团队OpenAI的首席科学家Ilya
2023年2月11日
其他

关于ChatGPT,一群北大文科生聊嗨了

最近,ChatGPT又一次燃爆了大家的神经,我们团队里大多是经济、金融、管理学背景的,一群所谓的非硬核技术型人才,又一次充分发挥了北大“民主自由爱叨叨”的精神,开始你一言我一语,从金融、资产、职业、教育,聊到情感、婚姻、人生、哲学。聊完大家都酣畅淋漓,故以这种方式记录下来。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当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让人类社会改变模样的时候,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什么叫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01关于ChatGPT和人工智能讨论和思考@香帅从事经济研究、金融资产研究的人,我们可能要想想,人工智能对我们这些生活在全球化环境里的人,它带来的冲击究竟是什么?对于我自己来说:这都是我特别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大概率都没有现成答案,但是值得思考和探索。1「对职业的影响」首先,我想知道它对包括媒体、研究、咨询,以及投行在内的“泛内容行业”的冲击,究竟有多大?我的直觉是,对那种有创意、有深度分析能力的人和团队是福音,其他的……可能真是灭顶之灾。不说别的,要我是某个研究机构的老板,等人工智能再成熟点,应用落地便宜点,那些初级分析师的价值就很小了,说不定可以统统裁撤掉。2「对教育孩子的影响」其次,我在想,人工智能可能会像之前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一样,逐渐变成未来的基础设施。我这一代用着WINDOWS长大,你们则活在各种APP上,而我们的下一代,应该是人工智能一代。最近看着ChatGPT的新闻,再看着我5岁的儿子小乖,想起自己父母这代人老去之后,在互联网时代遭遇的种种困境,觉得背上有冷汗——如果我们不想被时代抛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它?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3「对行业发展和资产的影响」如果人工智能是下一代基础设施的话,那么互联网行业又会经历一次重新洗牌,资本市场也会经历大的洗牌。记得当年凯文·凯利跟马化腾说,“即将消灭你的人,迄今还没有出现在你的敌人名单上”。现在看起来,新一代的“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会不会都在酝酿当中。而中国能否像当年紧紧抓住互联网这波浪潮一样,在人工智能这一代技术革命,行业颠覆中站稳脚跟,我目前有点看不清楚。@江雁我昨天还和我家那位孩子马上考大学的阿姨说,如果孩子只是进一般普通大学,还不如学点真技术,做人工智能不能替代的活,比如瑜伽老师、心理咨询师,如果只是做普通白领,未来会被替代的概率很大。@香帅这是必然的。我会想到很多。人工智能如果真的能演进,那么我们后代将面对的,将是我们从未见过的世界,职业、情感、婚姻、生活方式、价值观,全会变。其实早在我儿子出生的那年(2018年),我就曾给自己很多心理建设:未来我儿子30岁的时候,要是他带一个男人,甚至一个机器人回来,告诉我,“妈,这是我的结婚对象(终身伴侣)”,我会是什么表情,什么心情?当时还是一个模糊的想法,有点玩笑性质,这次看到ChatGPT的消息,感觉很复杂,觉得“那个阶段”说不定会来得比我预料的更早。@江雁是的,人工智能很有可能会是很好的伴侣,当前老年婚恋市场很难匹配,但是如果有了人工智能,说不定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香帅我和朋友讨论过“老龄化”问题怎么解决,当时还想过,人类的物种繁衍可能会演进成社会化抚养的方式。现在觉得,演进的方式也许更多样化,说不定人工智能也是一个方向。只不过,这些“变化”来的速度太快了,记得前些年看凯文·凯利的书,说技术到了一个节点以后,再往前突破的时候,它会有一个指数型的生长。这些年是真切感受到了。@雯对于ChatGPT,我的第一直觉是想要去学,否则今天70、80岁的老人面对互联网的窘境,可能就是我自己的未来。但对于伴侣方面,我看法相反,如果它能成为伴侣,那它基本也就不可控了。电影里演的那种人工智能干掉人类,可能会成为现实,如果人工智能可以感知情感,那就太可怕了。@香帅人类的情感,其实本身可以看成是数据驱动的。比如说一个女孩子,她喜欢吃什么东西,喜欢看什么电影,这些数据只要你搜集得到,然后输入到人工智能的脑子里,通过几次的强化以后,它就会学习情感的互动,最后可能就真的能够具备我们今天所说的“情感”,变成一个合格的“男朋友”。核心就是因为,人类的情感本质上也是数据,我们的每一个想法都可以看成是大脑里的一段电流数据。当然,除了一些纯粹是生理性的反应,这个可能千人千面,其余的都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就能完成的。@江雁我也很认同这个观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套算法,只是我们没研究透自己,对自己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在《怪诞脑科学》这本书里,作者就说,人类大脑就是所谓的“克鲁机”,我们每个人的反应,都是过去经历的总和。只不过,人类是emotional(情绪化)的人工智能,bug比较多,算力不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特殊,但实际上我们都走不出一些基本的套路。@香帅人类就是低级的人工智能,这句话很残忍,但这是事实。记得读书的时候,看过一部好莱坞科幻电影,说因为我们脑子里的神经元都是散的,越聪明的人,大脑神经元中间的连接越强,反应速度就越快。然后,科学家就发明了一种药,可以帮助你加强那个连接,就可以创造超人类。虽然是科幻小说,但回头想想,其实科幻都来源于现实对历史和未来的映射。@江雁现在人工智能的算法,基本也是模仿我们人类的脑神经元结构。之前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专家李飞飞教授,在TED上分享她如何让机器学会识别图片中的不同事物,就是从她儿子如何学会辨别事物受到的启发。人类幼崽是怎么开始学会分辨不同的事物?就是用眼睛无时无刻不断地拍照,身边的人不断告诉他,然后幼崽将图片和标签共同储存,然后就逐渐学会了,人终其一生都在这样学习。李飞飞他们团队的图像型人工智能就是这么训练的,将图片以及对应的标签不断输入人工智能进行储存,然后为机器构造神经元结构,再尝试识别相似的事物。@香帅了解人工智能对社会的“泛化”的影响,我们可以重读五本书,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人类简史》,还有凯文·凯利的KK三部曲《失控》《必然》《科技想要什么》。@鹏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中提到了,人类因为一次基因突变,具备了其他动物不具备的一种能力——想象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比如神灵。但是人工智能只能基于已有的知识来学习。虽然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断地将已有的知识重新排列组合,这一点人工智能非常强大,但是想象力可能是人工智能当下找不到路径突破的、无法超越人类的瓶颈。@璇我也推荐一本书《皇帝新脑》,这是反对强AI的书,作者是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算法本身的确从未确定真理!要使算法只产生谬误和只产生真理一样容易。为了确定一个算法有效与否,人们需要有外在的洞察(后面还要讲到)。我的论断是,在适当的环境下从错误中判断出真理的能力(或从丑恶中得到美丽),正是意识的标志。我挺同意这段话,灵感和直觉在发现真理方面比逻辑推导重要得多。@靖非常同意,我和同事之前有一个迷思,第一名的学生研究能力并不是最强的,他们习惯了标准化答案,做研究的时候好像总是缺点什么,例如“灵感”,例如反复尝试的能力,例如高度抽象又具象表达的能力。就和ChatGPT一样,总是给你比较啰嗦而准确的答案。但是,就像李光耀说的这句话,新加坡想做“站在十字路口的城市”,这种表达,ChatGPT是根本给不到的。@江雁批判精神确实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的,并且说到逻辑推断,其实也很有争议。比如assumption(假设)错了,逻辑再严谨也不对;如果大部分人和少部分人的想法不同,逻辑一般会认为大部分人是对的,但这又不一定是真正的真理。@香帅没有创意灵感的人/事,都缺少价值。具备这样的能力和认知的人才是当下的稀缺人才。ChatGPT的产出,或许比较适合真正的研究者作为一个baseline(基准线)的参考,再一次展开更深一层的思考。@稼鸣目前生成式AI的确是有局限的,过于依赖语料库,现有中文的语料库如果不加筛选的话,国内某家公司的AI估计会把人忽悠到莆田医院,ChatGPT也一定会大肆赞扬美国。@江雁是的,虽然我们说人类是有bug的人工智能,但是,有些人类之所以可以做出非凡成就,就是因为人类作为智能生物有这些bug的存在,才让这种扰动项最后演化成一些奇迹。如果所有人类都没有bug,都非常理性,或许也不一定会有过去这些巨大的创新,因为人类会一直在自己的逻辑里绕圈,很难破圈。人类的bug虽然让大部分人平庸,但也会成就极少数的天才。所以我们承认人类有bug,但是如果这个bug不存在,我们会无趣很多。@雯我记得以前看尹晔讲过,人类基因的变异就是这么来的,本质上就是bug。变异带来创新和进步,这段变异基因就会被保留下来,进入传承。千万年前的人类和我们现在的人类,都是智人,但实际上也是不同的。我们已经自我迭代过太多次了。@江雁如果我们不给ChatGPT加类似于人类的bug,他们可能最多进化成我们现在的思考层次。但是如果加了这个扰动性的话,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例如,会有一些人工智能会变成其中的异类吗?如果出现了异类的人工智能,其他人工智能帮着出现异常的那台机器纠偏或者证伪,并且根据所得出结论,进行整体的思考和迭代,那就真的很像人类创造知识的过程了。@稼鸣现在其实已经有机器可以通过图灵测试,而且目前人类已经可以模拟几个神经信号,只是系统的有机体还没办法做到。@江雁在那之前,人工智能没有和我们一样的情感和体验感,或许就还做不到反思。因为人类大部分时候,都是在痛苦中成长。不过未来人工智能到底会如何发展,取决于我们的选择。就像同为人类,人之间的差异本身就已经足够大了,很多人在原地踏步,很多人在飞速成长。我们究竟是选择让人工智能变成很variant(多样化)的存在,还是标准化的存在,也是我们未来面临的一个选择。02写在最后以上就是我们团队昨天针对ChatGPT和人工智能产生的讨论和思考,或许5年后、10年后,在技术与社会都演变成新的模样时,我们再回望曾经的思考,有先见之处,有疏漏之处,可能还有些可笑之处。当我们把这篇文章发出来,这些想法被人工智能看到、学习以后,它会不会感慨“愚蠢的人类”呢?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中,我们唯一能确定的一件事就是——世界永远在变化。愿我们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前行,诸君共勉。「执笔为剑,陪你穿越财富峡谷」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关注微博,获取更多香帅时评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两句话告诉你,如何成功转行?

01如何转行转岗?新年伊始,本应欢欣鼓舞。但是对于不少中年职场人来说,进入新的一年,意味着自己离“35岁”这道坎,又近了一步。三年疫情的冲击,再加上近年来经济下行的压力,职场真的很“卷”。我认识一个学会计的学生,刚刚被裁员,想换工作,但目标公司的HR都阳了,没办法面试入职。但他身上还背着房贷车贷,手停口停,正在考虑要不要加入外卖小哥的大军。这几年,很多行业面临着系统性危机——双减政策、互联网整顿、房地产低谷......光是教培行业,据不完全统计,裁员就超百万,一大波职场人被迫迈上转行转岗之路。2023年,会不会好一点?我的判断是,会有温和的复苏,但“降本增效”的烙印还是被深深刻入了大、中、小企业的骨髓,疫情带来的创伤仍需时间愈合。被裁员、行业不景气,想转行转岗,该怎么做?这或许是每一个中年职场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转行转岗的胜率呢?我为大家总结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顺着自己的技能比较优势,迁移到技能相近但趋势向上的岗位。02技能相近什么叫技能相近的岗位?前一阵子爆火的董宇辉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原本是新东方的英语名师,如今在直播间侃侃而谈的背后,是8年、辅导了约50万名学生的讲台生涯。董宇辉自己就讲过:“当老师,在讲台上旁征博引,给孩子丰富灵魂;做主播,在镜头前介绍信息,给大家丰富餐桌价值。这两者背后有相似之处:要么是给大家带来丰富的头脑,要么是健康的身体,都是美好生活,这就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优秀的教师通常都具有听说读写技能,还有理解和表达技能,为他人解释信息的能力。而这些技能则可以无缝切换到新媒体运营、企业培训师等岗位。去年7月,短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火爆全网。up主叫唐浩,曾在猿辅导任历史老师。现象级视频的背后,是唐浩优秀的内容输出能力,这一能力也与他丰富的教学经历密切相关。我还看到过一个叫“山归来”的婚礼策划工作室,也很有意思,它的创始人曾经是万科的建筑设计师。他们创业之后的第一个案例,是在一个教堂,花了15个晚上,用了10万米的绣线,完成了一个光与色彩的作品。这也是整场婚礼的主题。新人喜欢印象派画作,她们就为新人创造出了这片朦胧斑斓的美丽:“每天太阳东升西落,阳光、云彩和木格栅会在教堂里投射出兜转变换的风景……最终,飘过的云、吹过的清风、光的隐现……”最终的结果,不仅新人非常满意这次的婚礼,场地运营者也决定永久保留这个绣线作品。因为建筑设计师,其实也是一个复合技能的职业,一个学建筑设计的学生,既是工科生,也是文科生,还是艺术生。首先,建筑设计师需要有对建筑工程学的基本了解,也要有城市和建筑空间尺度的把握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最后,还得跟客户、施工经理、测量员、承包商、政府官员进行沟通协调......这些技能和经历都为他们转行婚礼策划做好了铺垫。看到了吗?其实,职业只是我们的身份,技能和经历才是我们的内核。罗振宇老师在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点击跳转阅读)中说道:就是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不被身份标签限制,边走边打包无数技能和个人特质,可以灵活变换工种,同时不会浪费任何一段经历。他们把自己多年的人生里搜集到的所有养料,统统打包带走,找一个自己觉得还挺有意思的行业,在那里重新开张。“添酒回灯重开宴”,无非就是这么回事。对于他们来说,这哪里是什么改行?不过是带上全副身家,换个地方再开张。我们团队选取了30个典型岗位,包括统计师,记者,证券分析师这些创意类职业,供应链经理,营销师,心理咨询师这些社交智慧型职业,以及咖啡师,宠物医生这些手艺型职业,分别计算出来跟他们技能相关度的5个职业,放在了2022年的《年度得到香帅中国财富报告》中。在香帅年度书籍《钱从哪里来4:岛链化经济》(翻至文末扫码即可购买)中,我们也对数字时代的个人职业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03向上趋势除了技能相近,转行的另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是——趋势向上。这个趋势向上特别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取决于历史的潮汐,一旦不小心踏进退潮的波浪,可能会事倍功半。什么是下一个十年的潮汐呢?
2023年2月8日
其他

4天半工作制,你慕了吗?

2023年第一个工作日,乐视视频官方微博就宣布——即日起,乐视将执行每周四天半工作制,每周三弹性工作半天。网友们纷纷惊呼:“一周四天半?!你们公司还招人么?”“酸了,慕了,可惜我只求一份双休工作,此生足矣!”乐视在公开信中说:“生活绝不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但工作一定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当下的社会中,其实很多人都会面对工作和生活不平衡的困境,如果忙于工作,就无法兼顾家庭,而如果陪伴家人,那很有可能无法按时完成工作。所以职场上就出现了两种极端情况:第一种是迫于生计,职场打工人只能选择996的工作方式。第二种则是实在难以忍受高强度“内卷”,最终辞职归乡,过上慢节奏的小城生活。出现这种极端情况的原因是,中国目前除了体制内,就很少有允许朝九晚五的工作,这种工作的供应量太少了。我在国外的时候,超市6点关门,银行周末关门,大家都习以为常,整个大环境是允许人们做到平衡工作生活的。但是到了中国,所有人都在全力奔跑,所有行业都很卷:商场10点关门,银行周末照常上班。其实银行周末不开门,真的会影响大家的生活吗?并不会,习惯了就好。但是商场老板不会这么做,银行不会这么做,为什么?为了更好的业绩。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追赶者的身份,我们的思维已经习惯了全力奔跑。停下来,就会觉得很焦虑。对不对不要紧,没有人敢挑战这个原则,当其他人都在奔跑的时候,我稍微懈怠似乎就被落下了。十多年前,我硕士毕业,当时没想念博士,去了一家投行实习,那时候投行就卷到飞起——我需要6点多爬起来化妆,参加7点10分的早会,然后一直卷到深夜。不到时针指向10点,身边的年轻分析师没人会离开座位,即使工作完成了也一样——那个环境下,屁股离开座位感到是一种犯罪。所以,在这个大部分人“上班如上坟”的社会,乐视的这一改革好评如潮,大家都说,难道打工人的夏天终于要来了?但是,工作和生活真的能泾渭分明么?平衡工作生活并不是新鲜事,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海外流行,只不过对于习惯了“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中国打工人来说,有点叫人羡慕罢了。昨天正好跟一个92年的女孩聊天,我认识她5年,从河狸家到阿里到字节,从做医美的拓展到做保险业务的开发,都做得活色生香的。按她的话,“我是一个以创业者心态打工的学习机器”。我问她,卷在大厂996累不累,她想了想,笑说自己其实工作和生活没有那么泾渭分明,因为干的活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闲着也是闲着”。我想了想,这个状态好像跟我自己比较接近,就连度假,也是抱着电脑缩在酒店大堂或者房间里,看书码字——倒真不是因为那么忙,而是因为看书码字也算传统休闲娱乐方式。回头想想,这些年服务业兴起,尤其是内容、创意等行业兴起后,其实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之间的泾渭真的没有那么分明。前几天,团队一个大男孩半夜在群里强烈安利一部动画片,《小妖怪的夏天》,说自己“看完后回忆起了自己上一份工作,晚上自己一个人对着电脑,泪流满面。”我好奇地翻看了一下,确实感慨颇多——比如说,故事里的小猪妖接到了大王的任务,做弓箭,小猪妖实验后发现弓箭精度不够,于是在箭尾加上羽毛,果然命中率大大提高。但是在交付的时候领导大怒,表示只需要服从,不需要有任何多余的创新。像不像悲催的打工人,接到任务,满腔热情,绞尽脑汁进行改进和创新,最后老板说你没按照我的标准做,一把将你的所有努力全部清零。尤其是体制内或者是层级特别分明的企业里,这种情况更普遍,人就像被扔进机器里的马铃薯,几圈下来,似乎都被削平削圆了。我年轻刚上讲台的时候,一堂3小时的课足足能准备一周,听说有的老师20年不换教案,心里不知道多鄙夷,觉得自己永远不会这样。但是后来发现,在课堂上花时间远不如在论文发表上花时间,性价比太低了,慢慢就疲懒了。这个状态一直到在得到开始做“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才开始改变,慢慢回到最初的热情。这个转变也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其实不是真“被削平削圆”,而是没有放对位置。同一个人,同样的技能,在合适的场合,有正向的激励和反馈,即使钝化的刀,也会被磨砺出锋芒。所以,看着小猪妖沮丧的脸,我特别想对他,也对十多年前那个曾经怀疑和动摇的年轻自己说,“保持敏锐,总会找到正确的安放之所”。更让人有触动的是,小猪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用各种渠道搞来了一千斤木柴,最后领导说换方案了,一把火将所有的木柴付之一炬。更悲催的是,小猪妖在山上心灰意冷,想要投奔唐僧师徒四人,但是被悟空看到是妖怪后当头就是一棒。这大概也是职场里最常见的伤害吧,花了无数心思终于将工作干完了,结果刚一交上去,方案变了,一切从头开始。年少气盛,自以为看到了更好的去处,结果去了以后发现有更多的误解、委屈和辛酸。我们会发现,小猪妖真正让人难过的不是他所经历的艰辛,而是无意义的艰辛。就像我们自己,并不是不能接受吃苦,只是不能接受无意义的吃苦。很多研究都表明,一份有归属感和意义感的工作,往往会让人将工作转化成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和生活未必需要绝对的平衡。就像那个92年的女孩说的,自己会化身为一部“以创业者心态打工的学习机器”,保持着持续的动能,生活和工作相辅相成,互为滋养。前几天看领英的报告,有一个数据很有意思: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要做4年,80后是3.5年,90后是19个月,而95后只有7个月。这大概也是一种“适应性进化”吧,越是年轻的世代,越是越会注重工作对自己的“意义”和“归属感”。所以,每次有家长跟我忧心忡忡跟我抱怨自己孩子“跳槽太频繁,是否靠谱”时,我都想说——这个时代,腾挪是对的。下面的话有点鸡汤,不过真是肺腑之言,这也是挺逗的事情,我小时候最恨长辈灌鸡汤,是只典型的“黑羊”,但是年岁渐长,发现好多用挫折痛苦和漫长弯路换来的经验,都是小时候听过的鸡汤.....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起码比较擅长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要训练磨砺出某种技能,寻找一个能带来幸福感,或者是成就感的位置——相信我,没有正向反馈的工作,你会永远陷入工作生活对立的巨大痛苦中,像一只落在蛛网上的昆虫,越挣扎越绝望。更冷酷点说,如果你不能从工作中找到价值感,而是一直为5天或者4天半的工作日锱铢计较的话,要么你注定不属于职场,要么就是该是启程去寻找新方向的时候了。我们可能没办法成为马云、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也或许没办法成为爱因斯坦、牛顿、霍金这样的科学家,他们是夜空中最闪亮的几颗星星,但是,当我们在工作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的时候,这万千的萤火之光,顺时而聚,亦可汇成星河。“当你见到天上星星,可会想起我。当你见到星河灿烂,求你在心中记住……”愿你,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河灿烂。(主笔
2023年2月8日
其他

说好的开门红呢?

盘前必读香帅对上周经济数据解读与本周展望2023年1月30日-2月5日今日目录PART1|大类资产:横向表现比较(2月6日)PART2|大类资产:横向表现比较(1月30日-2月5日)PART3|你的股票PART4|你的基金PART5|值得重点关注的数据和事件香帅之三言两语面对2023的第一只黑天鹅:“流浪气球”
2023年2月7日
其他

2023第一只黑天鹅:“流浪气球”

过完农历中国年,地球还没流浪完,一只气球倒是从中国流浪到了美国的上空,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很多人甚至觉得,这是2023年资本市场的“第一只黑天鹅”。事情始末并不复杂2月1日,一个疑似中国高空气球出现在美国西北部的蒙大拿州比林斯市上空。2月3日晚上9点半,中国外交部承认,气球是民用的中国无人飞艇,用于气象等科研。由于受西风带影响严重偏离预定航线,误入美国境内。2月3日(华盛顿时间),美国务卿布林肯发布声明说这是“侵犯了(美国)主权”,推迟访华行程。2月4日,美国国防部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宣布美军战斗机在美东部沿海上空,将“流浪气球”击落。2月5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美方击落民用无人飞艇的行为。市场关注焦点在于这只长近90英尺的巨大白色气球究竟是无心地流浪,还是有意的底线博弈?前几天实际上也发生美国军舰“不小心流浪”到台海区域的事情,但大陆和台湾两边都采取了冷处理的方法,相反,美国国内舆论波澜比较大,右翼鹰派将气球事件直接解释成军事对立,也刺激普通百姓的敏感神经。在目前美国政治正确,中美对立情绪比较浓厚的社会情绪中,这是比较麻烦的事情,会不会将刚刚出现缓和的中美关系又推到一个临界的冰点上。这是最大的不确定性。中美关系继续冰冻,对2023年两国来说都有巨大的压力。美国的通胀,俄乌战争需要收尾,这些都要求跟中国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和协同。同样的,中国大疫创伤之后第一年,新班子上任第一年,需要相对稳定的内外部环境来“重回正常增长轨道”。在之前《香帅中国财富报告2023》中,我说过,“安全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底牌,所有政策走向都会围绕着这个核心来”,所以尽管2023年的政策首先是保证经济增长和市场化改革,但“政策会对外部环境高度敏感,容易出现波动……一旦不断出现(佩洛西访台)这样的风险事件,政策面想保持开放性、开明性和兼容性就会很难”
2023年2月6日
其他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消费:K型分化

2022年,“消费低迷”“储蓄率创新高”等关键词,几乎深刻地印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无论是因为“没钱花”,还是因为“有钱却不敢花”,结果就是: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22年初的121.5跳崖式下跌至2022年10月份的86.80。看到这样的数据,作为非消费行业的相关人士都冷得打了个哆嗦。消费行业今年的状况怎一个“惨”字了得。无数家餐饮、服装、酒店、旅行社的老板们在空无一人的大厅里坐着,脑中出现了柳宗元的那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熬了快一年,终于满心欢喜地等到了放开,才逐渐意识到放开之后要迎接的第一件事,不是消费复苏,而是新冠。在新冠的第一波冲击下,人们因为“阳了”或“担心阳”,总之,更不愿意出门了,就更别提消费。是的,大家还得再继续苦熬一段日子,要知道,天亮之前的那一小段,是最冷的。在这段最冷的日子,不妨一起来看看中国后疫情时代的消费分析,为曙光到来之后的布局做好准备。012023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2022年12月,2023麦肯锡咨询通过调查了超过6700位中国消费者,分析了主要以电子商务平台的一千多个产品类别的在线交易数据之后,公布了一份《2023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的报告(想领取报告的小伙伴,请翻到文末扫描二维码),报告列出了5大消费趋势。趋势1:中国中产阶级将继续上升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预计到2025年,超过2亿的中国家庭成为上层中产阶级的一部分。对于在华运营的许多消费品公司而言,中高收入及以上家庭数量的增长是个好消息,尤其是那些拥有高质量和差异化价值主张的高端品牌的公司。中国消费者也持乐观态度,因此,尽管近期经济波动剧烈,经济增长遇到阻力,但超过一半的中国消费者重新接受调查,他们相信未来5年家庭收入将大幅增长。趋势2:高端产品溢价仍然保持动力即使在充满挑战的2022年,人们的消费量仍然在上升。大家继续寻找更好并且有着更多溢价的产品。在许多领域,高品质和高端品牌的表现超过了中端和长尾竞争对手。例如,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护肤品领域的奢侈品和高端品牌的表现优于其他品牌,享受保健品的比例超过20%,而大众品牌的这一比例不到10%。趋势3:更理性的选择中国消费者仍然渴望更多高端品牌和产品。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的精明程度令人难以置信。今天消费者的消费变得更加保守,但与此同时,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质量。例如,现在当他们购买新鲜食品时,可以选择从社区团购或电子商务平台购买。或者,他们也可以在同一品牌中选择更便宜的产品线。趋势4:产品为王中国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朋友、家人和网络了解产品的真实状况,如产品的成分、产品的好处等。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正变得越来越理性。功能性变成今年影响中国快消品的最重要因素。例如,当消费者购买化妆品时,安全性、天然成分以及功效是他们做决定的首要因素。趋势5:本土品牌的崛起本土品牌越来越贴近国内人们的需求。在某些情况下,国内品牌甚至超过国际大牌,被认为更具创新性以及拥有高质量。中国品牌在整体上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看上去,一切未来可期。然而,就像我曾在《香帅财富报告2020:分化时代的财富选择》中所说的:“分化和不平等的冰山,早已在海水下蛰伏,随时准备浮出水面”。02K型分化对我来说,麦肯锡报告传递出的信息似乎只是K型的上半段。只有部分产品和服务更容易实现在线销售的企业将从中获益,它们代表“K”向上延伸的笔画,是麦肯锡报告中看到的样子。然而,商业模式需要人际接触或大量群体参与的企业则受损,例如游乐园、影剧院和连锁餐厅等,都属于“K”向下延伸的笔画。他们就像我前段时间出门看到的那样,在北京放开之后,只有能买到连花清瘟的药店门口排起了长队,而饭店、理发店、电影院,几乎无人问津。所以,准确来说,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一场疤痕效应下的K型分化。在K型的下半段,居民和企业持续地(收入)受损,可能导致消费者和企业,永久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即假设一切回归正常,消费者未必愿意去大胆地花钱;企业未必愿意去正常地投资和生产;暂时关门的小微个体,未必能够重新开张。即使不存在实际收入上的损失,疫情也已经改变了人们的预期。如美国马库斯学会公布的一项研究,调查要求受访者填充如下的句子:“在疫苗出现之后,我将在_____程度上恢复疫情前的生活状态。”仅有27.5%的受访者报告说将会完全恢复疫情前的生活。因此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人们可能仍然会减少坐地铁、乘出租车、外出用餐等行为,日常行为模式与若干经济部门也将因此被重塑。03我们如何应对降低处于K型下半段的风险和损失短期内,我认为消费行业会有两个关键词——性价比和数字化。疫情过后,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精明”,既想满足衣食住行的品质需求,又追求更高性价比。因此,“价低质优”这条道路已成为新的商业风尚,例如,网易严选(口号:好生活,没那么贵)、京东京造(口号:高端商品更优价格,大众商品更优品质)以及名创优品都在拼这个赛道。疫情还带来了一个重要变化——人们越来越习惯线上生活,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大大加快。根据麦肯锡对中国消费者进行的调查,约有55%的受访者表示在疫情高峰期过后会继续在线购买更多生活用品。这三年,餐饮业深受折磨,如何自救是摆在所有餐饮从业者面前的头等大事,而救命稻草就是数字化。所以,上美团和饿了么点餐,未来将是常规操作。还有很多餐饮企业开始搞线上社群营销,练就了微信群、朋友圈、直播、小程序等吸引流量的“十八般武艺”,还发展新零售业务,探索预制菜等新商业模式。疫情过后,这些数字化工具,还将持续发挥作用。努力走向K型的上半段1930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写了一篇“雄文”《我们后代在经济上的可能前景》,展望100年后的人类社会:“资本的增长所达到的规模,比之于以前所知的任何时代,要远远超过上百倍……100年后所有我们这些人的经济境况平均要比现在好上八倍……我们将再次重视目的甚于手段,更看重事物的有益性而不是有用性。”所谓“有用性”,就是物质的、具象的。比如饿了吃一碗面条,或者上个好大学更好找工作,这些更接近“有用性”。所谓“有益性”,就是抽象的、模糊的。比如看一本书触动了心灵,看个段子心情愉快,比如情绪价值,这些更接近“有益性”。凯恩斯毕竟是“一代宗师”,90年前他就看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力革命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存的状态。尤其是随着代际更替,整个社会将从物质主义价值观逐渐转入更注重精神领域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消费结构甚至政治态度都会发生变迁。2015年之后,几乎没有匮缺记忆的“90后”“00后”逐渐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中国社会的消费开始出现从“有用性”到“有益性”的转型。所以在未来,要走出K型分化的上半段,从人们逐渐转变的消费价值观上花工夫,提供“有益性”的产品或服务,或许会有巨大的新机会。(主笔
2023年1月19日
其他

2023,做好准备,迎接岛链化时代

去年,可能所有的企业家心里都会有一些比较异样的感受。在过去的几个经济周期里,碰到的困难虽然也是常态,但像去年这样,对未来完全迷茫的状态,是过去20多年里从来没有过的。这一年多,我个人、身边的朋友,也都会经历这种彷徨,整体的感受是,大家倒也不是想躺平,而是真的没有方向感。大家可能都想知道,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本质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简单地说,2008年之后,我们一直处于上行期,也正是在2008年,“中国”这个词在全球开始被放大。再到2013年,移动互联网落地,中国进入了弯道超车的时代。接着2015、2016年“新四大发明”的出现……这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场景大概持续到了2018年。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大家好像感受到了一点疼痛,开始觉得有点不一样了。但是,2019年以后,贸易摩擦这件事情又被按了下去,同年,我们进入了万元美金社会。2019年,当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要做好转型准备的时候,说实话我们内心深处,没有谁做好了转型的准备。那样一个上行期,谁愿意真的转型呢?甚至到了2020年疫情爆发时,大伙儿仍然觉得这事只是个外生冲击,忍忍就过去了。我还有印象,那时候跟一位专家聊天,他告诉我要到2024年左右才能恢复正常。当时我觉得是天方夜谭。现在来看,他是我见过的所有的专家里面,对疫情防控预判最准的一个。2021年7月份之后,这是一个认知上的转折点。7月份,滴滴上市被审查事件,然后是郑州大水,紧接着是对平台、教培行业的整顿。再然后,房地产行业也开始流血。一直到2021年底,真的就是要过冬了的感觉。但那时候大家还觉得可以冬眠,还有种“长长一个冬眠过去,一切都过去了”的念想。2022年3月28日到4月这个阶段,是整个社会情绪的转折点。大家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的重心已经变了。01平稳的世界旧秩序重心变了是什么意思?1991年是一个全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从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全球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高速发展阶段,但是1991年后,美国干掉苏联,成为了全球单一霸主。政治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定论,叫做霸权稳定论。全球需要一套秩序,这个秩序包括贸易秩序,金融秩序,以及安全秩序。这一系列的秩序需要钱来维护,维护北约要钱,维护关贸总协定要钱,维护巴塞尔协议要钱。而这套秩序,我们把它叫做全球公共品。公共品一般由全球霸主来提供,譬如联合国就是在美国的领导下成立的。在二战之前,这样的事都是由英国来做,二战之后由美国来做。美国干得最起劲的时候,正是变成全球单一霸主的1991年。单一霸主好处非常多:货币变得如此强势,全球铸币税收得如此之爽……我的青少年就是在这个时期。当时,一个词深刻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里——全球化。1991年,也正是美式价值观开始传遍全世界的时候,回头一想,美式价值观,美式文化观,美式的商业,随着美国霸权传遍了世界。很多人视霸权这个词为贬义词,在我看来它是一个中性词。强权也好,霸权也好,它确实创造了一种相对平稳的秩序。一个社会,最怕的就是失序、失衡。当有一套平稳的秩序时,大家各安其事,相对预期也比较稳定。在这个比较稳定的秩序下,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挣钱——用个更加文雅的词,就叫增长。1991年以后,全球有一个非常强的共识——增长。增长共识的容纳性很高,在六七十年代,日本卷了进去,七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以及东南亚地区卷了进去。中国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但中国的经济曲线走到一个非常陡峭上升的开端,是在1992年。那一年,一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这里开始,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被卷入到共同增长的共识里来。而这个国家也确实不太一样。一般人口庞大的民族都有宗教信仰,但我们没有。我们是一个泛神论或者无神论的国家,大家到庙里去求菩萨的时候,要么求升官,要么求发财,要么求子,我们的宗教信仰是极度的世俗化,物质化的。世俗化、物质化的精神家园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来世观,这个事既有坏处也有好处:坏处是,没有来世观,心态很难平和。但好处也在这里,我们只想这辈子的事。不管别人怎么说,大家想的都是,这一辈子一定要过好。所以这个国家的人真的特别努力,特别勤奋。这个事的经济后果是: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的密度和其他民族非常不同。同样是几个亿的劳动力市场,印度的劳动力市场完全无法跟跟我们相比。原因有两点,一是印度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太低;二是看勤奋程度——中国一个劳动力,能抵人家两个。中国在90年代有了这个增长共识以后,便快速地融入到了这个价值观中,说实话,这跟我们内心深处想要的太吻合了,所以这个共识从上到下非常牢固。1991年到2008年,全球确实过了一段好日子,原因就是,中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融入全球,并迅速成长,就像火车头一样,拉着世界往前走。回头看,这个时候中国和世界处于蜜月期,包括和当时世界的霸主美国。在美国眼里,这个小弟和自己差距太大,成长起来也没有什么威胁。同时,中国制造为美国压制通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三十多年几乎没有涨价,中国制造确实是欧美通胀的压舱石。这个蜜月期,两边力量悬殊,一边是高速增长,一边是仰望,双方都很享受。但这一切从2008年开始发生变化:那一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整个信用货币体系开始出现漏洞;北京奥运会则突然让中国这个词在全世界被看见。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国和美国之间,力量的对比度,开始发生一些很微妙的变化。02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人都慕强,国家也慕强。自2008年开始,美国对中国开始有尊重,但是,尊重的另一面,叫忌惮。同样,中国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2008年,中国对美国施以很大的援手,出手买了很多的美国国债。当你一直仰望追赶的对象,开始成为你救助的对象的时候,你的心态会从仰望变成平视,再到内心有一些窃喜。虽然这时,大的增长共识还没有破灭,但实际从数据上看,此时全球的贸易额已经开始往下走了。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导致后来美国国内问题频发。但很多人可能没想过,美国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也和这次危机有很大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说,房地产危机不能发生在中国的原因,因为“消灭中产财富”,是很可怕的事情。美国自从80年代以后,数字化、金融化、制造业外迁,让美国的中产阶级开始了K型分化。一波人上升,但是更多的人开始往下走,Missing
2023年1月2日
其他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全文稿

2023年,来了。昨晚,香帅老师做客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与罗振宇老师、何帆老师一起,分享2022年送给他们的启发。这些启发,就像一根根火柴,为我们照亮2022跨年夜的黑暗,也照亮我们面对2023的勇气。2023年,我们还将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正确答案难寻踪迹。我们要做的,或许更多是从心出发,找到自己的内核,去面对一切不确定性。如何在纷乱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内核?罗振宇老师2023“时间的朋友:这个思路有启发”跨年演讲全文如下,请笑纳。01空间、时间与葡萄酒
2023年1月1日
其他

2023小红书年度生活趋势

要想近距离观摩当代年轻人的生活,许多人会选择打开小红书。的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在小红书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被分享出来的生活碎片,也为观察家提供了扫描年轻人生活的角度和样本。2022年,每个人的生活都经历了急剧的变化。在小红书我们能够看到,长时间的疫情封控与居家生活,让年轻人滋生对“附近”的关注和对远方的向往;在实用消费主义的浪潮下,年轻人开启精简生活、注重物品的循环利用;预制菜大火,年轻人追寻舌尖上的中国,走访各地老味道。每一年,小红书都会根据站内内容,总结出下一年值得关注的生活趋势。今年,小红书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邀请DT研究院担任青年研究顾问,发布这份《2023小红书年度生活趋势》,以小红书数据捕捉前沿趋势,由专家、行业人士与年轻人共同探讨、验证,总结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趋势。(本文转载自DT财经)「执笔为剑,陪你穿越财富峡谷」戳👇关注,右上角菜单栏···键,设为星标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最后三天!这笔省税操作,终于要做个了断!

从上个月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之后,朋友圈里在银行上班的朋友都在狂拉客户,说是政策好,快来撸羊毛,快扫我的码,俨然回归到当年办理ETC的火热行情。不过很多人说还没搞懂,个人养老金是啥?我需不需要参与?怎么参与?参与了能有啥好处?这不,趁着12月28日,今年还有最后三天你可以“撸羊毛”的日子,我们来了,来给你关于个人养老金疑问的全解答(希望还不迟👋)。今天内容较长,干货较多,建议大家收藏后仔细阅读。01Q:什么是个人养老金?A:简单来说,个人养老金是由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与,目的是作为现阶段养老体系重要补充的养老保障制度。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个人养老金在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中所处的位置,大家需要了解一下我国养老保险的三支柱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质。第一支柱由政府主导,是养老保险体系的根基,目前基本养老金占整个养老保险体系资金的56%。(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可参考之前公众号文章:《谁来给我们养老?》)第二支柱是企业/职业年金,该支柱由用人单位主导,由于企业/职业年金相当于变相给员工提升待遇,是用工单位的成本,因此一般只有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如央企、地方国企等)才会给自己的职工缴纳,该支柱目前占比较低,为38%。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它具有自愿参与的性质,目前占比6%。本次国家推出的个人养老金就属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一部分。搞清楚了这些点,大家可以发现:不同于强制参与的基本养老保险,此次推出的个人养老金具有自愿参与的性质。政策规定: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参与,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目前保险人已经达到10.3亿,去除掉到不满16周岁,以及未参加工作的在校学生无需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保险可以说是做到全覆盖,这意味着所有参与工作的人都有权利参与个人养老金。不同于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质,因此具有相对应的政策支持,如更大折扣的税收优惠。02Q:既然是自愿参与那我应该参与吗?A:从目前的政策来看,个人养老金的最大优势就是税收优惠,最大的利好群体是中等收入阶层,而对于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吸引力都不大。根据政策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在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这意味着,参加个人养老金基金的一大优势就是税收优惠。但是这个优惠并不是雨露均沾的,而是收入越高,优惠幅度越大。当前我国对于个人所得税实施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制度,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应的个税税率档位从0%—45%不等。假设我们按照每人每年12000元,把钱存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由于税收优惠可以节省的税收差额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对于个税档位越高的人,节省的税收越高。对于本身无需缴纳个税的低收入群体,3%的递延纳税不光不能省钱,还会让人每年倒贴给国家360元的税收。对于收入档位非常高的人(如年收入在100万以上,税率为45%)的群体,每年节省下来的5040元又显得杯水车薪,调动不起来大家的参与意愿。所以,感觉目前个人养老金在税收方面的设定对中等收入群体较为优惠并具有更大吸引力。03Q:如何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呢?应该选择哪个机构开户呢?A:按照制度设计,参加个人养老金需要开设两个账户:一个是在信息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用于信息记录、查询等服务;另一个是在银行开立或者指定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该账户是一个特殊的专用资金账户,与个人养老金账户绑定,用于缴费、购买产品、归集收益等。这两个账户是相互唯一对应的,参加人可以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商业银行等多个渠道开设。其中,通过商业银行渠道,可以一次性把这两个账户都开了。参加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确定开户方式和开户银行。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在31个省份36个城市或地区先行启动实施。图片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批入围获得个人养老金账户资质的银行有23家,基本都是我们熟知的大银行,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等12家股份制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及南京银行5家城市商业银行。此外,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金融机构还包括11家理财公司、14家证券公司、7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和6家保险公司等。考虑到大家平时与银行接触最多,在试点城市和地区随便找一家商业银行,线下网点或者线上手机银行开户即可。目前各大银行为了招揽客户,普遍有红包或者抽奖活动,小到1—2元,大到50—100元不等,但鉴于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具有终身唯一性,参加人只能在一家商业银行开立资金账户,因此建议大家选自己最熟悉最常用的银行开户。04Q:如果我参与了个人养老基金,我如何进行税收抵扣呢?A:按照如下步骤操作即可👇:1.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梅西能否替阿根廷擦干泪水?

前两天,我们组里一位小伙子彻夜未眠,凌晨一点握拳怒吼,嚷嚷着要吃速效救心丸,还兴奋地连发数条朋友圈——没错,他是梅西球迷,刚刚见证了阿根廷登顶,梅西封王。万里之外的中国球迷都如此兴奋,可以想见阿根廷人民的疯狂程度:当地时间12月20日凌晨2点多,阿根廷队乘坐专机抵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虽然是深夜,仍有超过20万球迷涌向机场接机,从机场到足球协会沿路的路上全部被民众占满,他们高声歌唱迎接球员们回家。梅西在阿根廷人民心中的威望也到达了顶点:据西班牙《马卡报》12月7日报道,阿根廷前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接受采访时称,如果梅西能带队赢得世界杯冠军——“我们都会选他当总统”。虽然实在不理解,赢得世界杯冠军是怎么和当总统之间扯上关系的,还是替梅西来分析一下,这个可能的“总统之位”到底好不好坐。其实,当阿根廷总统是一件“苦差事”,仔细看看各项经济数据,阿根廷正处于困境之中:大量年轻人找不到工作:2021年,阿根廷年轻群体的失业率高达30%;接近一半人口难以维持基本生活:根据阿根廷天主教大学(UCA)的数据,2022年阿根廷贫困率达到43.1%,全国约有1700万人处于贫困状态,330万人处于赤贫;而且,通货膨胀也越来越严重,截至2022年11月,通胀率高达92.4%。扭转经济困境,可能比夺取世界杯还要困难百倍。足球是民心的一针兴奋剂,但如阿根廷作家阿里尔·舍尔所说,足球“让我们有可能获得短暂而永恒的幸福”,但“没有任何问题会得到解决或自动消失”。世界杯的余热退散后,阿根廷民众还是要面对吃饭、就业、物价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民众的怨气,也让阿根廷总统成为一个危险的职位——今年9月,前总统、现任副总统克里斯蒂娜在家门口险些遇刺,一名男子用手枪指着她的脸,扣动扳机,好在卡壳了。这或许也是前总统马克里推举人民心中的英雄梅西当总统的原因之一吧。这个位置,太难,太危险。01二战后的阿根廷:不是正在经历衰退就是在滑向衰退的路上阿根廷的经济困境,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而是持续了60年的痼疾——阿根廷总是在反复上演同一套剧情,在过去的60年里经历了14次经济衰退,在政局动荡、债务危机、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泥潭中难以自拔。今年,一位阿根廷经济学家佩尔西尼(Nery
2022年12月22日
其他

高善文丨物转星移又一秋

本文根据高善文在安信证券2023年度投资策略会上的发言实录整理。源自:公众号“新经济学家智库”。物转星移又一秋。今天想跟大家讨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与疫情有关。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讨论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最后我们想围绕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它对于资本市场估值结构的影响,谈一谈我们的想法。01疫情留下的疤痕我们知道随着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不断持续的优化,我们正在迎来与奥密克戎以及也许还有后续的变异病毒长期共同的新的生活方式。也许再过一小段时间的不方便和混乱以后,在2023年二季度晚些时候开始,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就能够基本上回到正常的状态,回顾这三年的疫情,看起来的话疫情严重的风控等等正在过去。回顾这三年的疫情,应该说给经济和社会生活留下了很多的伤疤,有一些疤痕或者是伤疤,主要是在住户部门在很多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主要的问题是在过去几年,经济活动都不能够正常的展开,收入的不稳定性,空前的大收入的增速跟疫情之前相比,总体上也经历了比较明显的下降,在这样的条件下,住户和不少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受到了不小的损害,权益科目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毫无疑问正在并且在未来需要花一些时间去进行修复。那么另外一个问题,疫情给一般民众的心理也多少留下了一些伤疤或者是一些疤痕,大家对于风险的容忍和承受能力相对于疫情之前相比可能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大家对未来收入的增长的确定性可得性以及未来收入增长能够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在这些层面上大家的预期呢也都变得更加保守,而这样的心理上的疤痕也影响了住户和企业的很多的经济行为,就像我们在这张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的一样。在这张图上在分母上,我们放的是居民部门的一段时间的收入水平,比如说一个居民户,然后在这个季度他有多少收入,在分子上我们放的是在居民户的资产负债表上,它存款的增量减去贷款的增量,居民户部门有一些收入,这些收入有一些当然用于消费了,但是也有一些的话多多少少的话通过货币基金,通过银行存款的都存储起来了。那么考虑到居民户买房等等以及经营的需要,以这样的收入流为支撑的,居民户的话还会从银行获取一些贷款,从而形成它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在金融科目上。所以我们在分母上计算的是居民户的存贷款的轧差项,在它的存款科目上包括了它的储蓄存款,也包括了购买的货币基金,然后再扣减掉居民户出于购买房地产以及经营需要的话所获得的贷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今年的3月份以来,相对于居民的收入而言,居民户所持有的存贷款或者轧差结束以后的存贷款的占比出现了幅度非常大的上升。即使在2021年年底的时候,这一比例在过去七八年的时间里边相对已经处在较高水平。但是进入2022年以来,这一比例在那样的水平上继续出现了单边的历史上少见的幅度非常大的上升。那么这样的资产负债表调整的变化显示了总体上来讲,居民户部门在资产配置上变得非常的保守,不愿意承担风险,对未来的预期的话变得更加悲观。那么我们再看第二个数据的话,是对居民户部门储蓄倾向的观察。所谓的储蓄倾向就是一段时间的一段时间里边,居民户的话获得了一定的收入,这些收入之中的一部分用于消费,比如说购买食品、购买烟酒、购买汽车等等一部分用于消费,那么把居民户的收入扣减掉它的消费以后,它的剩余项一般在经济学上定义为它的储蓄,所以它的储蓄可以是居民户所进行的投资,也可以是进行的房地产购买等等。那么在这样的定义下,我们来观察居民户部门的储蓄率的变化。在这里我们这个报告了两个数据,红色的线使用的是入户调查数据,在入户调查数据之中,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每一次比较明显的疫情冲击,都导致居民户部门的储蓄率有异常的上升。这样的上升一部分是因为部分的线下消费活动不可得,形成了被动的储蓄,另外一部分也可能来源于大家对未来收入的稳定性和可能性的信心下降,在这样的条件下,它需要有更多的储蓄。但是上面的蓝色的线是我们基于宏观的数据,基于宏观的国民收入,基于宏观的消费数据所反推出来的居民户部门的储蓄率。我们看到这两个数据有一定的差别,特别是在疫情以来,它们的走势的方向以及的水平应该说差别比较大,甚至是越来越大。如果我们以宏观的数据估计为基础,总体上我们看到的是在趋势上居民户部门的储蓄率不断的上升,居民户部门的消费倾向是越来越低,他同样的收入它越来越多的用于储蓄,而不是用于消费。同时对储蓄起来的这些收入而言,更多的是放在存款、货币基金等高度稳定的科目上。用于购买房子,用于比如说持有权益资产等等的,从其他的一些数据来看,都经历了单边的大幅度的下降。所以我们刚才所报告的这两个方面的数据,一个方面是居民户部门储蓄率的变化,另外一个的话是居民户部门资产负债表上金融科目存贷款科目的变化,这两个方面的数据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几年的疫情,给居民户部门带来了比较明显的伤疤,这些伤疤有一些是心理性的,影响了对未来的预期。有一些的话是资产负债表的,是财务性的,特别是伤疤效应,在2022年以来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这些伤疤效应在这张图上有比较明显的上升。那么如果我们观察基于宏观数据所推算的储蓄率,那么进入2022年以后,这一口径下的储蓄率在2022年也有在过去三年的疫情之中也有异常明显的上升。所以也许的话我们正在迎来相对更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但是疫情三年给民众留下了不小的疤痕。至于疤痕效应,从我们刚才的数据上来看,在2022年的特别显著,幅度相对比较大,而这一疤痕效应在其他因素都不变的条件下,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2022年为什么A股市场或者是从房地产到股票在内的相对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的金融资产市场,经历了几乎是单边的幅度特别大的下跌。而至于下跌的同时,在宏观上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明显的监管的收紧,明显的流动性的紧缩,明显的货币信贷利率的显著的上升,这些因素都没有。但是的话总体上权益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都出现了单边的幅度比较大的调整,而且在2022年的调整幅度异常大。那么由于三年的疫情所带来的疤痕效应,我们想说的是看起来即使在社会经济生活逐步恢复正常以后,疤痕的修复它的影响完全消除,可能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即使在明年二季度晚些时候,社会经济生活开始恢复正常,在很多方面我们回到或者是接近2019年之前的状态。那么由于三年疫情,对于普通民众在财务上所造成的很多的伤害,那么为了重建资产负债表,为了重建它的权益科目,这个都是继续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储蓄去进行修复的,普通的民众对未来的收入的增长重新建立更强的信心,在这样的条件下去逐步的降低自己的储蓄倾向,并且的话愿意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而这样的心理的修复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尽管最近在疫情持续优化的背景下,市场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反弹,但是在普通的民众,大量的民众的由于疫情所带来的疤痕效应,能够比较显著的得到修复之前的这个市场还是有一些拖累因素的话,对市场形成一些形成一些影响。那么从文献上对于自然灾害等因素,对于人类心理的影响来看,一般认为在人类经历了自然灾害以后,在心理上都会产生一些疤痕,这种疤痕在自然灾害消失以后的话会维持一段时间,尽管的话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影响在减弱,但是会维持一段时间,而且它突出的特点是对风险的容忍度在下降,他的行为的话变得更加保守,更加不愿意冒险,但是的话对这样的一般性的总结看起来似乎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说2002年的时候,在德国的易北河岸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洪水,洪水过去以后,一些学者就专门调查了受到洪水影响的居民的收入和开支行为。那么基于可得的地理数据,在发生洪水的时候,在同样一个地理区域,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受灾了。有一部分家庭受灾了,有一部分家庭没有受灾,这样的话在同样的地理区域,没有受灾的家庭的收入和开支行为,就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对照样本,去对比和研究受灾以后受到洪水冲击影响的家庭在洪水过去以后,他们的收入和开支行为。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样本的研究,显示在易北河洪水以后,实际上受到洪水影响的这部分家庭的收入和开支行为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个与我们一般想象的疤痕效应应该说存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些学者倾向性的解释是德国有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在这些地区发生洪水以后,这些民众所遭受到的损失由政府及时和足额的提供了补偿。那么由于这样的政策干预,无论是在财务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没有在民众的生活之中留下明显的影响,他们的生活在洪水过去以后就迅速恢复正常。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我们观察今年美国的储蓄率的变化,美国普通的住户部门储蓄率的变化。尽管美国也经历了非常大的疫情,但是今年以来的话,在美国住户部门的储蓄率的变动上,也看不到非常明显的疤痕效应。如果有很明显的疤痕效应,至少相对疫情之前相比,它的储蓄率应该更高,就是有一些延续的疤痕效应的话,它的储蓄率应该更高。但是在我们所看到的数据之中,似乎在美国的住户部门,它的一个这个储蓄率相对于疫情之前可能还要更低一些,看不到明显的疤痕效应。而这样一个相对更低的消费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经济数据的强劲以及通货膨胀压力之间的可能也是有一些关系的。那么从易北河洪水的案例的研究来看,一个可能的原因也是在疫情肆虐的时候,美国政府针对住户提供的大量的补贴和转移支付,很好的保护了住户部门的财务状况,很好的保护了住户部门的心理上所受到的冲击,所以在疫情结束以后,他们的生活就迅速回到相对比较正常的状态。但是从中国迄今为止的数据,以及从比较多数的对自然灾害条件下,人们行为的变化的研究来看,我们认为有理由相信在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以后,疤痕效应相对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也许的话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会逐步的减退,随着疤痕效应的逐步的减退,储蓄倾向的逐步的下降,居民户部门逐步的相对变得更加愿意接受风险。这些变化在别的因素都不变的条件下,可能为权益市场也许还包括房地产市场提供了一个更稳定更强劲和更持续的基础。02不一样的房地产泡沫那么下来在第二个部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看法。2022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幅度很大的调整,销售和新开工的下降幅度十分惊人,房价也出现了一定的下跌,房地产行业出现了非常广泛的违约压力。很多人认为中国正在经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一些悲观的看法,基于对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观察,包括对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观察,认为泡沫的破灭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逆的,并且它将会在未来较长时间里对于经济增长形成比较长期的负面影响。我们知道日本的泡沫破灭以后经历了失去的10年20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经济至少也经历了差不多5年时间的非常弱的增长。所以确实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话在2022年正在经历一个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而这一破灭过程是不可逆的,并且将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投下长长的阴影,我个人认为的话这样的看法不尽合适。接下来的话我来谈一谈我个人的话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首先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些年以来所追踪和估算的一个数据,这个数据的话是叫做在房地产行业之中所持有的非意愿的存货,非意愿的存货。所以的话它在0这一水平不是意味着存货是0,而是意味着房地产企业的存货与房地产企业意愿持有的水平是一致的。那么从这一估计结果来看,毫无疑问在13、14年前后,房地产行业曾经积累了大量的超额的存货,但是在2018年以后,这一存货水平基本上就已经下降到完全正常的水平。从这一估计来看,2021年和2022年房地产行业所持有的非意愿的存货放在历史上来看都处在异常低的水平,它的非意愿存货放在历史上来看,都处在非常低的水平。这些数据估计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再来看。我们知道的话,所谓的房地产泡沫,它的形成通常有几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的话就是大量的民众和金融机构对未来至少是对房地产行业的未来抱有强烈、不可动摇的信心和信念,认为房价一直会涨,对房价和房地产市场抱有不可动摇的非常强烈的这个信念。第二个的话就是整个的金融条件和金融环境异常的宽松,所以当他们试图去参与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的时候,总是可以以比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得贷款,在这样的条件下的话,大家都对房价具有很强的预期,又很容易获得贷款。这些因素合并在一起的话,推动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房价的快速上升,房价的快速上升会刺激房地产供应的扩大。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房子好,房价要涨,所以都来买房价就在涨。那么面对房价的上涨,供应商房地产开发商的话,就能够和愿意在市场上提供更多的住房,在这样的条件下,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的话就会大量增长。但是等到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时候,就会发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在泡沫化的过程之中,房地产市场有大量的异常的过剩的供应,就是在泡沫化的过程之中,房地产市场的经历的供应的扩大,从长期历史来看的话是不正常的,那么这些过剩的供应,这些不正常的供应,需要时间的来消除,需要时间来消化。为了消除和消化这些不正常的供应,就会对房地产的投资,对很多的相关行业的需求形成时间非常长的负面的影响。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在消化这些过程供应的过程之中,由于市场上在泡沫破灭以后存在明显的供过于求的现象,那么在泡沫破灭以后的话,房地产价格会经历下跌。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对住户的资产负债表形成了很大的损害,这些损害迫使银行回头要去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要去紧缩信贷,提高信贷发放的标准,要去筹集资本,甚至的话要去隐藏坏账,来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而对于住户来讲,在投机性的购买过程之中所积累的房地产的持有,在房价下跌的过程之中,由于它同时持有大量的银行的债务,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它的住户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害,而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受到的损害,在泡沫破裂的过程之中,也是需要花很长时间来修复的。我们刚才所讨论的这些泡沫形成和破灭过程之中,所重点想强调的是一个严重的造成持续影响的房地产泡沫,一定有一个关键的特征,就是从宏观上来看,房地产投资的异常扩大,即便是在整个房地产行业里边没有持有过剩的存货,但是从宏观和总量上来看,一定有房地产投资的异常扩大,房地产投资的异常扩大,显示了房地产市场供应的扩大。随后在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过程之中,又经历了房地产投资的下跌,房地产投资的下跌毫无疑问对经济活动形成打击。房地产投资的下跌伴随的是房价泡沫的破灭,对银行和住户的资产负债表,甚至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又形成很大的损害。那么我们用这样的模式来看,日本的房地产,日本在1985年之前,房地产投资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大约在8%左右,在87年房地产市场开始泡沫化以后,这一比例迅速的从8%的上升到超过10%的水平,上升了超过10%的水平。而这些过程显示了在市场上房地产供应的扩大。而1991年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日本的房地产投资就开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下跌过程。至于下跌过程的早期,可能主要反映的是对于过剩供应的消除过程,而这一投资占比下降的后期的变化,也许更多的与日本快速的老龄化存在更密切的联系,那么这是日本的数据。然后我们再来看美国的数据,美国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类似的特征,在2004年之前,美国房地产投资占整个GDP的比重差不多就在8%的水平。我们知道80年代的日本,2000年的美国都已经是一个人均收入很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也是早已经完成城市化的经济体。但是在那个条件下,我们看到他们房地产投资占整个GDP的比重还在接近8%的水平,这里的房地产有住宅,也有商业地产等等。但是2004年以后,房地产投资的占比也开始出现了单边的上升,从8%上升到不到10%的水平,这些上升过程代表了供应的扩大,反映了在那几年的时间里边,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它上升了9%多的水平,以后,在这一位置的话停留到2007年到2008年。随后随着泡沫的破灭,房地产投资占整个GDP的比重经历了时间较长的幅度非常大的下跌,这一下跌毫无疑问的部分是为了消化泡沫化过程之中的过剩,另外一方面它也反映了金融体系和住户的资产负债表所受到的压力。那么直到2014、15年以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看起来才基本稳定下来,但是一直到最近这两年,它的房地产占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才勉强接近,可能还没有达到在2003年之前的水平勉强接近,但是看起来没有达到。那么我们来看中国的数据,这是中国房地产投资占整个经济比重的一个数据的结果,在这里的话我们剔除了土地购置费,使得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口径与我们所使用的美国和日本的数据尽量可比。我们看到中国房地产投资占整个经济比重的最高点出现在2013年前,在当时这一比例大概在12%左右,从2014年以后,中国房地产投资占整个GDP的比重,总体上的话就开始经历一个单边的波动下降的过程,到2022年的这一比例估计可能在7.6%左右,7.6%左右的房地产投资占比与日本80年代早期泡沫化之前的水平,与美国2003年之前的水平基本上是接近的,也许略低一些基本上是接近的,考虑到中国的城市化过程还不能说已经结束,考虑到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还处在一个相对较快的提升过程之中,城市化过程也还不能说完全已经结束,我们很难认为这样的房地产投资的占比和水平处在明显偏高的状态。所以从这些数据来看,我们想说的是如果认为2022年我们经历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那么在2022年之前,我们应该看到房地产投资的迅速的放大,迅速的扩大,而泡沫的破灭需要去消化泡沫的扩张过程中所形成的很多的不平衡。但是在房地产投资的数据上,实际上的话在总量数据上,我们并没有看到在2021年之前房地产投资有异常的扩大。恰恰相反,他经历了持续时间的话,也大概有七八年的一个单边的波动下降的过程,而且的话它的绝对的水平考虑到中国城市化的进度的话,也不能说处在异常高的水平。我们刚才已经看到从我们所使用的估计数据上来看,与投资的数据相一致,中国房地产的一个存货的最高峰出现在2013年前后,当时的投资也处在最高水平。2021年20年前后的话,整个的存货都处在相对偏低的水平。换句话来讲,也许我们可以认为2019年以来,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占比基本处在大体合理的水平附近,很难认为市场上积累了非常严重的从总量数据上来看,很难认为市场上积累了严重的供应过剩。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的话来观察同样的数据,那么在这个数据上的话,我们计算的是房屋的价格弹性,新房的价格弹性。什么叫新房的价格弹性?我们知道在过去十四五年的时间里边,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好几轮周期,经历了五轮周期。我们计算和比较了梅龙的房地产的下降过程,我们计算和比较了每一轮的房地产市场的下降过程,所谓的价格弹性是这样来计算的。首先我们来计算在房地产市场的下降过程之中,从顶部到底部交易量的下降,从顶部到底部交易量的下降,我们同时计算从顶部到底部新房价格的下降,然后我们把价格的下降与交易量的下降,计算一个比值,计算一个百分比的比值就得到一个弹性。那么这些弹性我们认为它的含义在哪里?我们认为这一弹性的含义就像我们在这里所能看到的一样,我们已经知道2013年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是最高的,我们所估算的房地产的存货也是最多的,但是2013年在价格下跌过程之中,这一弹性也是最大的。价格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的供应压力,代表了供应曲线的斜率,代表了市场上的供应压力。在2013年,我们知道各方面的供应压力都是最大的,但是在2013年的时候,新房的向下的价格弹性也是最大的。以此来对比,在2021年以来的这轮房地产价格的下跌过程之中,尽管交易量的下跌是比较惊人的,交易量的下跌我刚才讲有疫情所带来的影响,疫情的话使得大家带来了很多心理的疤痕,也有的话房地产市场自身调整的影响,所以房地产市场的一个交易量的下降是很大的。但是从弹性的角度来看,在2021年以来的这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整过程之中,它的弹性是过去15年之中最小的。现在的弹性比2017年小,比2009年小,比2007年内容的话也要更小。在价格层面上更小的弹性,我们认为也支持这种看法,就是市场上的供应过剩的压力,至少在新房市场上并不可能显著,市场上没有显著的供应过剩的压力,显示它与一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相比,具有一些显著不一样的特征。我们可以继续计算在二手房市场上的价格弹性,那么相对比较一样的特征是2013年在新房市场上有巨大的价格压力,价格弹性很大,在二手房市场上,2013年的时候,价格压力也很大,价格弹性也很大。那么从二手房市场的价格弹性相比,今年以来的价格下跌的压力要更大一些,但是显著的低于2013年的水平,也许接近或者是略低于2007年的水平,比2017年的水平略高一些。换句话来讲,看起来新房市场的所承受的价格压力,供应压力比新房比二手房市场相对于新房市场的话看起来要略大一些。一个额外的解释的话,也许是一部分的住户面对疫情,对于生意对资产负债表所带来的冲击,就像减持股票一样,被迫减持多余的房地产,从而在房地产市场上,除了相对新化市场造成了一些额外的压力,但是这些压力相对2013年相比并不突出,跟2007年的水平相比,也许差不多,放在历史上来看的话,也许就处在中位数附近的水平。那么做完这些比较,我们想做的结论是什么?做完这些比较,我们想做的结论是说,尽管不少舆论认为2022年中国经历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这一破灭的话,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都会形成持续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从这些数据想得到的结论是,202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的应该不是一次泡沫的破灭,至少它不是一次典型的泡沫的破灭。实际上的话我们倾向于认为房地产市场2022年的房地产市场经受了两个因素的打击,而不是一个泡沫的破灭。一个因素的话就是持续的疫情形成了疤痕效应,疤痕效应使得住户不敢买房,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去减持房地产市场的持有,在需求端造成了压力。另外一方面,在2016年以后,房地产行业逐步开始流行所谓的高周转模式,高周转模式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具有巨大的内在脆弱性。高中的模式对于本质上是一种高杠杆模式,对于连续的融资,对于顺畅的融资,对债务工具的依赖非常的强烈。所以但是由于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原因,在2016年以后,房地产行业开始流行高周转模式,高中的模式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具有巨大的内在脆弱性,那么高周转模式的内在脆弱性,由于房地产调控等原因的话被充分的暴露出来,迫使整个行业需要转变,自己的商业模式需要大幅度的修正。而房地产行业在修正、在放弃高周转模式的过程之中,又遭遇了疫情的疤痕效应,在需求端所造成的冲击。在这两种因素的条件下的话,我们我们认为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回应了2022的话,房地产行业的状态销售非常的低,然后开工非常的低,投资大幅度的下降,然后全行业的话面临着相当普遍的不断蔓延的,在前一段时间以前比较普遍的不断蔓延的一个违约的压力。所以我们认为它不是一个由供应的过剩所推动的典型的房地产泡沫和泡沫的破灭,而是一个房地产行业经历了由于高周转的模式的内在脆弱性所带来的流动性危机。这些流动性危机由于疤痕效应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影响进一步加剧,那么我们看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话,政府对房地产行业采取了非常强有力的一个扶持政策,对于一些大型的头部房企来讲,流动性压力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缓解。但是就像我们第一部分曾经讨论的那样,疤痕的消退,财务的疤痕、心理的疤痕、疤痕的消退需要时间,意味着在需求端的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不会很快就出现微型的反弹。政府看起来也没有刺激房地产需求的愿望,在政治上的这种做法也很难受到欢迎,同时疤痕效应的持续存在,也使得民众很难迅速的去增加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暴露。另外从高周转模式转换到更可持续的制造模式,也是需要较长时间。尽管流动性危机在行业层面上正在经历明显的缓解,头部企业的流动性的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但是房地产行业从高周转模式,顺利的转换到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是制造模式,也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意味着的话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政策以及市场的调整,意味着房地产行业转入了一个有序的供应端的出清,房地产行业正在转入一个有序的供应端的出清,但是行业迅速经历需求的强劲和持续的恢复,房地产投资迅速经历非常强劲的上升,房地产新的商业模式迅速到位,可能在短期之内都不是特别的现实。看得更长一些,我们这部分讨论的话所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是,由于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一个有序的供应端的出清,由于过去几年新开工,总体上处在相当低的水平,从宏观上的房地产投资占比,以及我们所估算的行业的存货压力来看,即使在现在房地产行业的意愿存货水平都处在偏低的水平,但是这一偏低的状态在未来无疑的话会继续维持,甚至会进一步强化。那么这些因素合并的结果是在较为长期的将来,房地产疤痕效应消除,房地产行业的商业模式转换完成以后,在市场的需求开始正常化以后,在一段时间里边也许会面临着市场供应不足的压力,而市场供应不足的压力在很多层面上,包括对房价等等的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的影响。如果我们回顾2016年的三去一降一补之中的去产能,对很多的产能过剩行业所采取的强有力的去产能措施,我们就会知道当时的去产能措施在一段时间以后的话,都产生了这些行业价格非常强有力的上升。而且这些上升事后被证明的话是可维持的,因为很多被去除的供应再也没法回来了,相对去适应一个供求偏紧的局面,很多行业的产品价格经历了很大的上升,它的一个价格波动的中枢都上升到相对以前的更高一点的水平。那么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来讲,我们刚才讲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几年并没有经历供应过剩的积累,相反从很多的数据上来看,供应是偏少的,但是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下,无论是民众的疤痕效应,还是房地产企业的一个创业模式的调整,都意味着这个市场仍然处在一个相对非常弱的状态。但是这个市场未来总会正常化的,疤痕效应加以较长的时间总会消除的,然后房地产市场供给侧的出清也会逐步有序的完成,然后在那个时候房地产市场会是什么样的状态,也许站在现在我们都要提前的有所考虑。03安全与发展:估值结构变化进行时?那么最后一部分的话是我们想讨论一下安全与发展问题。我们知道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全球经济进入了后冷战时代,后冷战时代突出的特点是全球经济经历了以增长和效率为导向,以开放和融合为手段,以猛烈的经济增长为结果的波澜壮阔的接近30年的经济增长。而这一增长过程中国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苏联解体以后,全球经济经历的差不多接近30年的波澜壮阔的全球化,深刻的改变了全球地缘政治的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最近几年以来,由于与全球化伴随的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许多国家内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安全关切开始成为许多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思考增长和效率的同时,不得不认真考虑的关切。而这样的安全关切在整个90年代,在2010年之前的十年,总体上并不明显。比如说作为现在的跨国公司的管理层,在考虑供应链的全球布局和生产能力的全球布局的同时,他要考虑效率,要考虑成本,但是现在同时也要考虑供应链的韧性,也要考虑备份,也要考虑安全冗余。比如说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他要考虑在极端的条件下,自己的美元资产会不会遭遇像俄罗斯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一样的结局?就是由于这样或者是那样的政治因素的话被冻结,甚至的话被没收,而在2020年之前,对大多数中央银行来讲,这样的安全关切应该说都是不突出的。实际上今年以来,在国际黄金价格的上涨过程之中,非常重要的持续的买家之一,就是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那么为什么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在今年以来大量的增持黄金?众说纷纭,但是一种解释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措施,使得其他中央银行在外汇储备的配置上要考虑安全冗余。再比如说对于一些西方国家政府而言,在很多重要的技术领域都采取了额外的限制措施,这些限制措施通常被认为也反映了他们日益加剧的安全关切,所以安全与发展问题再继续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去兼顾安全关切,已经是一个在全球范围之内相当普遍的重要的关切。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看到二十大的报告非常正式的提出了安全与发展的主题,要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证,要这个妥善的统筹和处理好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一主题的提出毫无疑问反映了我们刚才所讲的很多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但是从这一主题的提出到它最终落实为一整套庞大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就是把这样的主题最后落实为一整套庞大复杂精巧的法律法规体系,无疑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一过程的话也会对于经济社会很活动,对于很多企业产生微妙的或者是十分重大的影响。那么在未来的话,为了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将这样的关切落实为庞大和复杂的法律法规体系,这样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现在无疑还不是很清楚,这样的政策体系的形成和制定过程,显然的话也有一个逐步的摸索和修正的过程。但是回顾过去几年的情况,应该说在二十大召开之前,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在统筹安全与发展层面上,我个人认为的话在一些领域政府已经做了一些工作,那么去观察政府在这个领域的工作的影响,无疑会给我们去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所以我们接下来讨论的问题的重点是想弄清楚在全球和中国都在统筹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条件下,这样的时代主题的变化会如何的影响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特别是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估值结构?那么呢我想了一段时间的话,试图提出一个概念性的框架性的分析思路,然后接下来我们会用一些案例去尝试去解释这个概念体系。但是毫无疑问的话,随着未来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变得越来越细致,越来越精巧,我们还可以补充越来越丰富的案例,然后的话我们有一些案例也不见得那么恰当,需要继续调整。所以在这里我首先想跟大家介绍的是个人思考了一段时间以后所想提出的一个分析的概念体系,或者是基本的分析思路。我的基本的想法的话是可以设立一个两维四象限的坐标体系,它的横轴的话是增长的纬度,纵轴的话是安全的维度。那么在四象限体系之中,在横轴上越往左边走,那么一个给定的行业或者是一个给定的企业,它的增长动力、增长潜能、增长潜力就越弱,越往右边走的话,它的增长的潜力,增长的动力相对而言的话就越强。然后在纵轴上的话是安全关切,所以的话在纵轴的下方,应该说它标志着与它相关联的很多的行业,不很涉及到安全关切,对它的安全关切的维度,或者是对安全的影响相对是很小的,在纵轴上越向上方走,那么安全关切越严重,安全关切的越大。然后我们还想说的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安全理论上应该是一个总体的安全观,它应该包括比如说金融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领土安全、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等。政府的安全关切是一个总体的安全关切,所以的话在这样的安全关切下的未来将要制定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也必然反映了具有非常广泛含义的一个安全主题,那么与这样的一个背景相适应,我们在这里所想讲的纵轴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相对综合的总体的安全关切。那么有了这样的一个四象限的划分以后,我们试图在四象限里边的话举出一些案例,这些案例不尽恰当,但是的话一部分原因的话是因为我们认为在过去几年反映了安全关键的变化,在这些层面上的话已经有一些政策上的进展,另外一方面这些案例有助于说明我们即将这个展开的逻辑。我们从横轴来看问题,从横轴来看问题。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的话,我们知道通常有一个大拇指法则,如果你要买债的话,在公司基本面一样的背景下,你要买国有企业的债,如果这两个公司的基本面是差不多的,你要买国有企业的债,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的话国有企业本身经营更加稳健,当然不排除有很多稳健的民营企业,但是国有企业总体上经营更加稳健,另外一个的话就是在行业遭受意想不到的负面因素的影响和困难的条件下,总体上国有企业获得政府救助的可能性不低于民营企业,也许比民营企业要大一些,所以在同样的条件下,我们一般认为要买国有企业的债。那么另外一个的话,如果在股票市场上,在公司的基本面差不多的条件下,你要买民营企业的股票,要买民营企业的股票,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的经营太稳健,风险暴露不足,而民营企业的话具有更多的增长方面的追求,从而更好地匹配了股票投资者对增长和风险暴露的要求。那么从横轴来看,问题在历史上的话,一个常常看到的现象,总体上在相对低增长的行业里边,在相对低增长的行业里边,整个的经营环境比较稳定。那么国有企业相对而言的话可以有不错的生存环境,如果市场是竞争性的,然后的话是可以相对自由进出的,但是在一个高速增长的技术非常不确定充满变化的行业之中,总体上来讲,国有企业的优势相对民营企业而言不是那么突出。那么有了这样的背景介绍以后,我们来介绍一下我们对4个象限里边它的一个主要的影响的看法。第一象限的话,无疑的话它满足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的行业是高增长状态,第二个的话它与安全关切密切相关,典型的比如说卡脖子工程,典型的比如说涉及到国防军工等等很敏感的领域,典型的比如说事关未来制造业尖端的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在这些领域的话,它既有非常大的一个增长的不确定性和潜力,同时又事关安全关切。那么在这个领域毫无疑问的话,我个人认为的话,这将是未来所谓的新型举国体制将要重点发力的领域,就是在第一象限,那么新型举国体制在第一象限怎么发力?我们还需要继续观察。但是我个人认为的话,在这一象限之中,一个非常大的矛盾是如果在象限之中完全由国有企业来主导,那么由于国有企业本身经营相对比较稳健,面对高速增长和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它不见得能够去抓住和实现很多不同的技术路径去实现最终真正市场驱动的增长。但是如果在这个领域完全由民营企业去主导,那么民营企业的主导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很好地解决安全关切,也是存在一些需要继续观察的一些现象的。那么在这个领域,我现在倾向性的想法是这个领域在未来一定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重,两个毫不动摇。政府一方面要支持民营企业在这一领域能够非常自由的去去实现增长,去创业、去研发。另外一方面,毫无疑问的话,也会支持国有企业在这一领域的话做大做强。特别重要的是在这些领域,如果潜在的在众多的细分的小的行业和领域里边,一个企业可以做到龙头,但是在细分行业的龙头在总量上在宏观上不具有足够大的体量,那么在这些领域我个人猜测可能民营企业的优势相对会更多一些。但是如果一个行业本身具有战略性的全局性的重要性,企业的体量在未来有足够的大,那么国有企业或者是国有的成分在其中,很可能的话将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果我们到第二象限,第二象限的一个特征的话,它有安全关切,另外一个的话它就没有增长,没有增长意味着行业的竞争格局、技术路径、用户市场等等的话相对比较稳定,然后在纵轴上的话它又涉及到安全关切,我认为的话在这个领域未来的办法的话就是两个之中的一个或者两个的某种结合。第一政府会全面的加强在这一领域的监管监管和管制。另外一个的话,在政府全面加强监管和管制的条件下,在这一领域,在整个的行业的增长环境相对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国有企业总体上来讲的话会获得一些优势,或者的话如果政府不用监管和管制的手段去管理这些行业,那么另外一个办法的话就是扩大国有企业的话在这些领域的存在。那么第三个领域的话既没有增长,同时又不关安全关切。那么我认为的话在这一领域政府会继续延续以前的话长期坚持的政策,会继续毫不动摇的鼓励民营企业在这些领域的话去做大做强,会继续去欢迎外资和外商的话,在这些领域的话去投资和展业。那么这些领域当然现在我们在这里举了一个家用电器的例子,实际上另外一个例子,比如说资产管理,比如说公募基金,那么在一定程度上的话,也许它也可以放在象限,它没有那么大的安全关切,同时的话行业的竞争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也比较成熟和稳定。那么政府在这个领域继续去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对民营企业的话采取公平竞争,甚至是更照顾性的政策。在这个领域破除行政性的垄断,去鼓励竞争,延续过去很多年的政策,都是完全可能的。那么最后的第四象限的话,它既涉及到未来相对比较强劲的增长,同时的话它的安全关切又不大。我认为的话这些领域的话毫无疑问由于增长所暗含的技术以及商业环境变动的不确定性,以及它的安全关切没有那么大,民营企业的话将是在这一领域的话最为主导性的力量。但是对比第三和第四象限非常重要的区别是在第三象限,对第三象限的行业和企业而言,可以继续坚持全球化的路径,可以继续坚持全球化的供应链的配置,全球的市场的开放和竞争。但是对于第四象限的行业和企业而言,比如说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包括专精特性可以争议,比如说太阳能光伏等等的领域,他一般认为是存在高增长的领域,安全关切又不是那么严重,照道理的话,它应该继续可以维持一个全球开放包容互联互通的贸易体系,让中国的企业的话继续在全球市场上做大做强,去参与竞争。但是这些领域的问题是看起来的话,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话,也试图在这些领域采取一些或者说是限制性的政策,或者是对本国企业的话进行扶持性的政策,从而扭曲全球的竞争环境。我们知道美国政府所谓的对华政策有三c的说法,其中的话一个c的话是corporation是合作,那么在第三象限的领域的话,我认为在经济上的话,在这个领域中美之间的合作应该是没有什么障碍的。还有一个c的话是competition就是竞争,这个竞争的话当然是良性的竞争,那么在竞争这一领域的话,也许它适用于第四象限的情况,比如说美国政府试图去补贴他们的电动汽车行业,希望与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进行竞争去也许去补贴他们的一些民用的具有潜在高增长的领域的行业的话与中国的企业的话进行竞争,但是在这个领域的主要的问题,也许的话各国的话都试图通过补贴等等扭曲竞争的手段来获得一些优势,但是也许需要一些全球性的更加统一的贸易规则来管理在高增长的新兴领域的话,全球范围之内的竞争,但是在这些领域总是有一些空间的。我们知道很多人担心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的出口是不是能够维持,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背后的担心是美国是不是会像在半导体等等领域的政策一样,去对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进行打压。那么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四象限的分析体系之中,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中美欧在一定程度上制定一些全球性的通用的管理补贴,管理竞争的规则,使得在这些领域的话,全球化能够继续推进全局性的一个合作和竞争,能够继续正常和健康的展开,可能性和空间应该是比较大的。如果说第三象限就是美国人所讲的c之中的cooperation,那么第四象限的话也许就是良性的Competition竞争,第一象限恐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另外一个c那么毫无疑问的话,围绕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很多的政策法规体系,有一个逐步落地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也难免会有很多的调整,纠偏会有很多的反复。但是接下来的话,我们是想使用我们在这里所找出的几个案例,围绕我们刚才所讲的这些特征,来看一看市场的话是如何表现的,从而的话为我们未来进一步去理解这些过程对众多行业的影响提供一些线索。那么这个的话是我们计算的是国防军工指数的情况,国防军工的话毫无疑问它处在第一象限,处在第一象限,那么由于安全关键的增强等等,它相对它相对的增长前景的话变得更加明朗。我们这张图的话使用的是国防军工相对于万德全A的价格指数,就是国防军工的价格指数除以万得全A的价格指数,然后某个时间点设定为100,然后我们来看它的变化。那么在这张图上很容易看到的,2020年的某个时候以来,相对于万得全A指数,总体上来讲,国防军工指数开始获得一个单边的,尽管有很多波动的越来越大的一个相对收益。在国防军工指数获得相对收益的同时,我们再来看,在行业在国防军工这个行业之内,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的估值情况,我们刚才说第一象限里边一方面它继续去维持增长,另外一方面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可能国有企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会获得额外的优势,这种优势毫无疑问的话会反映在估值层面上。我们在这里的话也来看一看,就对于国防军工而言的话,它们的估值在行业内相对非国有企业的情况,那么结论也是类似的,跟我们刚才的阐述和预期比较接近。进入2020年以来,2020年七八月份以后,总体上在行业内国企相对非国企开始获得越来越大的估值优势。在第一象限里边的国防军工行业,如果大家说国防军工获得相对外的权益,获得一个相对的收益,可能还有很多别的原因。但是在行业内部国企相对非国企获得了估值上的优势,提供了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证据,那么这个的话是从市净率的角度来考虑,从市净率的角度来考虑,相对的结论也是类似的。2020年以后,国企相对非国企的估值优势总体上正在出现一个相对单边的放大。那么对国防军工这样一个明显的处于在第一象限的行业来讲,第一它高增长或者是高增长再进一步得到加强。另外一方面国企在获得相对的优势,那么至少在估值和相对收益层面上,市场的价格变化有这样的一些概念性的分析体系之中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一致性。那么这个的话是一个行业内的价格指数,应该说国企相对非国企的收益上的优势也是清楚的。那么另外一个的话我们进入第二象限,第二象限我们想了一段时间的话,我们觉得这个非常典型的话,我们找的一个指数的话是万德中概股100指数的中概股,100指数里边的大头的话是互联网。当然除了互联网还有很多别的企业,但是大头是互联网。那么找指数一方面这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指数,不完全是一个单个行业的指数,相对宏观的指数。另外一个的话在反对资本无序扩张的过程之中,应该说互联网相对是资本无序扩张表现比较明显的一个领域,那么反对资本无序扩张,显然有安全关切在里边。而进入最近这几年以来的话,互联网的话毫无疑问的话,移动互联网也结束了此前的高增长状态,转入的一个相对中低速的增长。那么观察万的中概100指数的情况的话,毫无疑问的话就像大家都知道的一样,如果以纳斯达克指数为基准的话,我们看到进入2021年以后的话,它具有相对显著的价格上的走弱,同时的话他们的营业收入毫无疑问的话,特别是进入2022年以后的话,进入一个相对很低的增长阶段,这个的话是它相对纳斯达克的一个估值的变化,市净率的估值的变化。我们看到的在2018年之前它有一些估值的优势,随着高增长的结束,在2018年到2020年的它相对纳斯达克的估值是一样的。进入2021年以后,它相对纳斯达克的估值上的劣势的话开始逐步的放大。从政府对这些行业的管理措施来讲,非常细的法律法规体系似乎还没有看到,但是红绿灯体系已经是明确提出的一个标准。所谓红绿灯体系就是有些领域是红灯,有些领域是绿灯的案例,也许我们还要等一等才能看到,但是红绿灯体系显然意味着对这一行业的话,在未来的话会有更多的限制性的措施。同时的话在这一领域适当的去引导国有资本的适当的扩大,对这一领域的参与,也是回应政府安全关切的非常重要的维度。那么接下来的话我们进入第三象限,第三象限的话是家用电器,实际上可以放入第三象限的行业还很多,但是这个需要逐个行业去研究。我们的话就先拿了家用电器,因为家用电器我们认为比较典型,它不涉及安全关切行业有没有什么增长。那么这个的话是第三是家用电器相对万得圈一指数的一个相对价格指数的情况,总体上17年以后有几年的增长,那么21年以后的话,在不长的时间里边把几年的增长吐得差不多了。但是我们看这个行业内部国企相对非国企的估值层面的变化,总体上来看,尽管在国防军工领域,我们看到了国企的估值优势相对在扩大,但是在家用电器这个领域,国企相对非国企的相对估值体系总体上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无论是从PE的角度来看,还是从PB的角度来看,相对的估值体系都是比较稳定的。换句话来讲,从市场观察的角度来讲,在这一领域不存在安全关系,不存在反对资本无序扩张,不存在走回头路,不存在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大的一个政府的扶持或者是政策上的优势,这个行业的经营环境法规环境等等是相对稳定和透明的。实际上很多的行业也许的话都处在领域,那么对这个领域来讲的话,继续去参与全球的分工合作和竞争,毫无疑问的话应该是在政治上在全球规则上应该是没有什么障碍的,而且的话也是政府的话乐于在这个领域的话去继续推动全球性的贸易合作和竞争的。但是国有企业相对非国有企业估值的变化与国防军工的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如果说国防军工随着这几年安全关切的增强,开始获得相对的收益,那么在家用电器这一相对没有明显增长的领域,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边,实际上的话还有一些价格上的价格的相对万德全于指数的相对的走输,当然这一走数可能有很多行业层面的原因,我具体不是那么了解,但是毫无疑问这不是一个高增长的行业,它的增长的动量没有增强,这个应该是比较确定的。那么接下来的话我们进入两个领域,一个是叫电力设备,一个是新能源汽车。之所以把电力设备放在这里,是因为我不是那么拿得准电力设备在多大程度上是否涉及到安全关切,对一部分国外的一些观察家来讲,他们怀疑担心或者认为电力设备同样存在安全关切,因为他们担心其他国家的政府在发电设备里边会安装后门,这样的话当两国处于敌对状态的时候,通过开启后门是对方的供电网络整个瘫痪,这个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电力设备涉及到重要的基础设施,从而的话存在安全关切。但是到底如何看待电力设备这个行业,大家可以见仁见智,但是我们来看一看它的一个这个行业内的一个表现,一个的话是它相对万德全A的价格指数,我们看到进入2020年以后,总体上它具有明显的相对的收益。另外在行业之内,国企相对非国企在2020年以后它的估值优势在扩大。2020年以后,2021年初以后,国企相对非国企的估值优势在扩大,特别是在市净率层面上,估值的扩大的表现的很明显,在市盈率层面上情况是相似的。那么从它获得相对收益到国企获得相对估值优势这些层面上来讲,电力设备与国防军工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我们刚才把它放在了第一象限,但是这当然的话是可以争议的。最后的话我们看一个新能源汽车,我们认为的话它是典型的处在第四象限的行业,它是一个存在着高度不确定性的高增长的行业,同时又需要也有可能制定全球性的规则来管理各国政府的补贴,以及其他的一些产业政策,来在这一领域营造一个全球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和体制。当然除了新能源汽车之外,在民用的领域,我们还可以找到不少其他的高增长的行业,我们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来看问题。那么毫无疑问,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高增长的行业,进入2020年晚些时候以后,相对万德全A总体上来讲它获得了明显的相对收益。与此同时,在PE层面上,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5月就是在最近半年以来似乎获得了一些估值的优势,但是在PB层面上这种估值优势是很不明显的。实际上2020年这行业显著的获得相对收益的同时,国有企业的估值的相对的劣势在PB层面上还有一定的扩大,相对于股价的表现而言,相对股价的表现而言,在PB层面上国有企业的估值的劣势的话,相对而言还有一定的扩大。当然未来进一步的变化我们可以继续观察,但是我想说的是迄今为止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市场价格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支持我们一开始在四象限的分析之中,对第四象限的行业特征的定义,就是它继续以民营企业来主导,继续是全球性的继续维持较高的估值。新能源汽车看起来符合这个定义,而在第三象限的话,整个的竞争环境非常的稳定,然后可以继续坚持全球化,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第四象限的领域,需要强化一些全球性的规则的制定,来维持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防止安全竞争的过度的波及到太多的行业和领域。在第一象限的话,我们知道国有企业看起来很可能获得很多的相对的优势,另外的话它是确定的处在一个高增长的领域,对。第二象限的话面临的主要问题应该就是加强管制红绿灯等等。最后我们看一个专精特性,开一个专精特新,是因为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在涉及到安全关切的众多的小的细分领域,由于技术上的不确定性,以及这些领域足够的细分,完全由国有企业去主导这些领域,我个人认为可能在操作上不一定那么现实,国有企业也许就是起到主要的骨骼架构的作用,在大量的细分行业里边的龙头,可能主要还有民营企业来主导,那么围绕专精特新的这个板块的话,我们也来看一看它的一个表现和市场的看法。首先的话就是专精特新的相对的价格指数,总体上来讲的话,在2021年以来,2020年底以来,相对于万德全A的它有一个不断扩大的相对的收益。而且在专精特性内部,国企相对非国企的优势,没有特别明显的单边扩大,在PB层面上没有特别明显的单边扩大。在PE层面上,就这几年的情况来看,2020年以来有一些单边扩大,也许与盈利的不平衡有关系,但是在PB层面上,国有企业相对非国有企业的估值优势的单边的扩大是不明显的。由于这样的原因的话,我们把专精特新的放到了第四象限,也许有的人的话会觉得专精特新的放在第一象限更合适,但是即使把它放在第一象限,考虑到它涉及到大量的细分行业的龙头,然后在双循环之中是以内循环为主,在细分行业之中主要由民营企业来主导,又是一个高增长的领域,所以它继续会维持相对较高的相对收益。同时的话国有企业在估值层面上看起来没有获得明显扩大的估值优势,在专精特性层面上有这样的特征,这样的话我们就结束了对于介绍。最后一个部分的话,我们主要是围绕全球性的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想去谈一谈我们的认识,特别是在估值层面上我们的认识。我们想说的是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关切,不仅对中国重要,对跨国公司对全球很多中央银行,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讲都存在这样的倾向。那么在安全与发展并重的条件下,它与过去效率优先追求增长的就具有显著的差异。那么为了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我们就设了1个四个象限。那么在四象限的分析体系下,我们会发现对于一些行业它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一些领域国有企业会获得明显的估值优势。在另外一些领域法律法规的引入意味着估值体系的重建在另外一些领域的继续去维持和推动全球化,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也存在迫切的需要。还有一些领域应该说的话,过去所发展起来的全球性的经济治理体系的话,可以继续健康的发挥作用。那么从估值体系层面上来看,我们四象限的划分在有限的案例之中与市场的估值的相对表现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这为我们理解未来安全与发展并重的理念如何落地,它落地必然有一整套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那么在落地的过程之中,很多的行业都要受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影响,然后这些影响在估值层面上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可能的话多少会提供一些参照的意义,尽管安全的关键的毫无疑问变得很重要,但是在我们刚才的分析之中,我们也看到在第三象限所体现的全球合作的领域,在第四象限所体现的发展的领域,全球化看起来的话仍然有相当的生命力,那么未来如何会如何演绎的话,让我们拭目以待。「执笔为剑,陪你穿越财富峡谷」戳👇关注,右上角菜单栏···键,设为星标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2022年12月21日
其他

你买到布洛芬了吗?

朋友们,你发烧了没?现在进入第几阶段了?新冠五大酷刑:小刀拉嗓子,水泥封鼻子,无麻醉开颅,电钻眼珠子,镰刀挽腰子,体验了几种了?我们团队的小姑娘表示,国产布洛芬买不到,想多花点钱买泰国和德国的布洛芬,也没货了,以前痛经吃的日本EVE也断货了。我们跟她说,如果布洛芬太难买,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泰诺,也都可以。结果她说,“一样,都没货。”大家呢,买到退烧药了吗?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各大城市退烧药的库存情况,欢迎大家移步评论区,介绍一下你的所在城市和相关情况。比如:广州,买不到布洛芬,买的感康。最后希望大家,未阳的尽量不要阳,已阳的早日阳康。「执笔为剑,陪你穿越财富峡谷」戳👇关注,右上角菜单栏···键,设为星标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2022年12月21日
其他

习近平:我一贯支持民营企业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2022年12月20日
其他

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该不该害怕ChatGPT?

writer就进行过现场演示:0.5秒写出一篇1000字的完整新闻报道,还自动配图,自动剪辑。这是因为,研究了海量的新闻稿后,Dream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2023,投资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且慢,前面听说风很大。——《飞云之下》最近,理财产品破净,也就是亏掉本金的事情闹得很大。截至11月26日,共有4709支理财产品在11月以来破净。11月以来,单周跌幅最大的两只理财产品分别下跌了27.58%以及25.70%
2022年12月14日
其他

香帅经济解读丨复苏预期启动但道路崎岖,静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盘前必读香帅对上周经济数据解读与本周展望2022年12月5日-12月11日今日目录PART1|防疫放松继续转向,中央政治局会议、中阿峰会召开PART2|上周资本市场表现一览PART3|观数据:进出口减速,通缩隐现香帅之三言两语1.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你的损失,我们关心丨黑石基金兑付风波

黑石基金是全球最大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22年10月,管理着9509亿美元(人民币约7万亿)的资产。近期黑石基金遭遇了连续赎回,并引发了一系列兑付风波。根据黑石基金发布的公开信,10月份申请赎回的金额达到了18亿美元,超过了其月度资产净值2%的限额和季度5%的门槛,但是黑石进行了兑付。11月的赎回额又达到了2%,只能拒绝许多投资人的赎回请求,只兑付了所有赎回请求的43%。12月1日,由黑石限制了旗下规模高达1250亿美元(约合9000亿人民币)房地产投资基金BREIT
2022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