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碚法悦读】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我在碚法 陪你读书 | 第3期



▾  点击收听  ▾










































































































































无论是小说还是同名电影

《活着》或许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 电影《活着》剧照



余华先生在自序中写道:《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看完《活着》这本书,或许你会感慨世事和人命运的无常,也或许会通过主人公如何面对至亲的离别、如何去承受巨大苦难的故事,慢慢明白:


* 电影《活着》剧照



时间会抚平一切苦难的伤口,正如作者所写到“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不管我们经历了什么,生活总要继续。只要好好活着,或许就是每一个平凡的你我,平淡一生中最好的安慰。


而人又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呢,这也是读完本书值得去深思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郭佳琦在这本书中所寻找到的答案吧。









《活着》



作者:余华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4-5






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是医生,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开始文学创作生涯。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余华是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与叶兆言、苏童等人齐名。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战栗》及《兄弟》。


——资料来源:豆瓣







大学时期,曾通过张艺谋导演的同名电影初阅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却无幸拜读余华先生的原著。时至疫情突发,居家隔离之余净手洁案,跟随作者的笔尖,用半日亲历主人公福贵多于常人的苦难,家庭的败落、福贵爹的死、家珍的离去、战争的痛楚,有庆、凤霞、二喜、苦根的死,合书时内心震撼不已,非因感慨于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而是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老人福贵对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说:“我们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惺惺相惜,亦是福贵和他的命运之间的互谅、感激与友情,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正如余华先生自序,《活着》里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活着”两个字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苦难、无聊和平庸。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与命运为友,常葆善意、感恩、真诚之心,少些怨天尤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最好的自己!




感悟

与命运为友

常葆善意、感恩、真诚之心




敬请期待下期

期待你的投稿



往期推荐


我为你翻山越岭  却无心看风景


想离婚却不想抚养孩子?法院:不准予离婚!




图片 | 网络

文稿 | 刘一菡 郭佳琦

音频 | 刘一菡 郭佳琦

编辑 | 北碚法院政治部

北碚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给我们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