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别再劝抑郁症患者“想开点”了,他们的痛苦,是你无法想象的
如果你身边有得了抑郁症的朋友,或者你本人就是抑郁症患者,那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话:
你就是想太多了,开心一点,多出去走走,有什么事情跟我们说说,别憋在心里,慢慢就好了。
其实这些话不但对患者一点用都没有,而且还会造成他们更严重的心理压力。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抑郁症不光是一种心理疾病,更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它会严重摧残和消磨人类的意志,严重降低生活质量,让患者生不如死或者真的想去死。
有这样一个人,他曾得了抑郁症,并且从轻度转到了重度。那段时间他非常痛苦,感觉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多次想自杀,他形容那些日子“就像活在地狱里一般”。后来,在医生的帮助下,加上他自己顽强的意志支撑,抗过了这段黑暗的日子。
痊愈后,他想到更多和他曾经一样身在黑暗中的人们,写下了这本《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这本书。书中,他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出发,又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对抑郁症做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科普,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大量的案例,详尽又通俗易懂,无论你是不是抑郁症患者,读一读都会有所收获。
今天这篇文章,将从“正确认识抑郁症”、“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得了抑郁症,或者你身边亲近的人中有抑郁症患者,该怎么办”三个方面,带领大家来读这本书。
希望大家看完后,对抑郁症多一点了解,不要再把抑郁妖魔化,或者去怪抑郁症患者矫情。因为他们真的很痛苦,那种痛苦不是我们这些正常人能想象和理解的。
一、正确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其实和感冒、肠胃炎一样,也是一种疾病,并不是因为“想太多”造成的。首先表现为生理疾患,比如头痛、胃痛。
不同的人感觉会不同,但在最初,患者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得了抑郁症,还以为只是简单的感冒、胃病之类的。
1. 如果没有去医院检查,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抑郁症呢?
(1)得了抑郁症的人,会不快乐、欲望减少。得了抑郁症的人,每天都会情绪低落,对以前深爱的事物都会兴趣丧失,觉得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比如以前每天回家都要玩一个小时的王者荣耀,现在不想打了;以前最喜欢吃的烧烤,现在也不想吃了。
因为大脑的器质性病变切断了他欲望的通道。
(2)感到绝望。比如以前挺自信的一个小伙子,现在突然开始自我评价无限降低,动不动就自责,感觉自己活在这世上毫无价值,未来一片灰暗,看不到任何希望。
而且当病程再发展到一定程度,他还会变得麻木、呆滞。抑郁症的一个基本的表现,就是患者不再能体验情感和生活的美丽。世界上的一切,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与他无关。亲人和朋友虽然时刻在他身边,但他感觉不到被爱了。
2. 抑郁症的哪个阶段,患者最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
医学上,把抑郁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阶段。轻度阶段:抑郁症患者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容易疲劳,多思多虑,自卑消极,无缘无故出现多种躯体不适;中度阶段,会追加脑功能阻滞和精神运动性阻滞,患者感到自己大脑思维功能、行动功能和社会功能下降,不敢见人,人际交往发生障碍;到了重度阶段,患者情绪极为抑郁,无法感知喜怒哀乐,思维动作严重迟缓;语速慢,语音低,语量少,应答迟钝,严重者可呈木僵状态。一天之内,经常不言不语,不动不吃。
那么,是不是重度抑郁症自杀危险最大?
答案是:不是的。因为自杀其实是个“力气活”,需要病人有很强烈的自杀愿望,并且有体力和思维能力才行,而重度患者的思维严重迟缓,体力不支,根本不具备自杀的“能力”。哪种患者最容易自杀?
(1)从轻度向中度恶化的人。这一时段,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变坏,也许他没有去治疗,或者治疗了效果不好,这让他感觉更加绝望,此时身体尚且有力气去自杀,所以才想着要一了百了。
(2)重度向中度转好的人。自杀要具备两个条件,即自杀的意愿和执行的动力。重度患者往往大脑一片空白、体力不支,不具备自杀能力;而药物一旦起效,患者大脑的抑制先得以解除(有了动力),可是情绪的好转要落后一周(自杀意念还在),自杀往往在这一阶段发生。
二,哪种人最有可能得抑郁症?
(1)穷人
我们都知道,不少优秀的名人死于抑郁症。比如大家都很喜欢的张国荣,影响了一代青少年的作家三毛,还有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
所以有些人会想当然的认为,抑郁症是“高端人士得的病”,跟我们这种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是错误的。
研究证明,贫困是抑郁症的一大诱因。所以,经济条件不好的人,也就是穷人,才是抑郁症最大群体。只不过大部分穷人无钱医治,他们的痛苦不被人知道罢了。中国高校的贫困生一直是敏感话题。贫困生进入城市,如果得不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其心理疾病的发病概率极高。目前中国高校中,贫困生约占总在校生的15%―20%,其中有心理问题的占65%。
(2)生活突遭变故的人
自从“产妇自杀”这类事件越来越多的被媒体报道以后,“产后抑郁症”这个话题也逐渐被大众所熟知。产妇抑郁的一部分原因是身体激素的变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活突遭变化,心理上还不能适应。
比如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她还没从心理上准备好做一个妈妈。她看到原来美美的自己,现在肚皮变得松松垮垮的,身边的人也都围着孩子转,根本没有人关心她,再来一个爱找事的婆婆,产妇就会越来越不开心。
如果这时候身边人再说“别那么矫情,别的女人生孩子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那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还有突然失业,也是造成抑郁症的凶手。据统计,美国85%以上的抑郁症患者,都是失业人员。在我们身边也是,比如你原本是在事业单位上班,周围的亲朋好友都拿你做教育孩子的榜样,但是某天,公司突然告诉你:你所在的部门被裁撤了,所以,你下岗了。
这时候你才发现,自己除了原来的工作什么都不会,年龄又大了,工作不好找,而家里呢也上有老下有小,一时间,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压力都特别大,人就容易抑郁。
(3)家庭有抑郁症病史的人
有数据显示,抑郁症的遗传度达到80%。所谓“遗传度”,是指如果你携带致病基因,那么发病的可能性达到80%。
不过,到目前为止,人类对于遗传因素和抑郁症的内在关联,还不能给出科学的解释。即使再先进的仪器,也无法观测到大脑内部化学变化的过程。
(4)天生内向且敏感的人
心理学认为,自责、自罪最容易破坏人的心理结构,它构成一种内在惩罚机制,对自身进行谴责和制裁。抑郁症患者的压抑、自卑、自我评价降低、活力下降,多来源于此。
虽然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但内向的人,因为更加敏感、自尊心强、对自己要求高,更容易内疚、自责,从而患抑郁症的可能性相对来说也更高一些。如果一个天生内向的人,遇到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很容易就扛不住。
三,得了抑郁症,或者你身边亲近的人中有抑郁症患者,该怎么办
(1)给他们(或自己)增加自杀的难度,确保先活下去
想救一个抑郁症患者,首先得确保他能活下去。活下去,才有痊愈的希望。所以如果你是患者的陪护人员,或者你本人就是患者,那么,请把一切能自杀的东西,都搬离患者的房间。比如把窗户钉死,刀具、绳子之类的拿走。
因为自杀往往发生在一念之间,很多时候仅靠意志难以抵抗自杀的冲动,但如果不具备自杀的条件,患者就会短时间内放弃,而通常,只要熬过那一刻,患者就没那么想死了。
比如有一位患者病愈后说,他曾经准备跳楼自杀,可是阳台封得太紧,使劲推了几下,推不开,沮丧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过了这个劲儿,也就不想死了。
(2)凌晨是患者一天中自杀欲望最强的时候,看紧他
生过病的人都有经验:晚上的症状比白天严重。比如你感冒了,白天很少咳嗽,晚上却咳个不停。因为夜晚人的抵抗力比白天差。
抑郁症患者也是如此,在一天之中,凌晨是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所以他们多在凌晨自杀。如果我们作为患者的陪护人员,这个时间段最好对他们寸步不离。
而如果我们就是患者本人,那么建议你写一句鼓励自己活下去的话,贴在自己可能会去自杀的地方,比如:我此时很痛苦,但我知道凌晨是最严重的时候,熬过去,就好了。
对接受了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多坚持一天都是好的。因为药物治疗会先改善患者的动力,后改善患者的情绪。也许患者再坚持一两天,就能挣脱黑暗,迎来光明。但是,很多人都在看到曙光的前一段时间放弃了,非常令人惋惜。所以一定要看紧他!
(3)对抑郁症患者最好的爱护是陪伴,而不是说教
由于没有足够的医学常识,我们总忍不住想劝说抑郁症患者“想开点,开心一点”,这对他们来说其实更痛苦。
最好的爱护是:陪伴,而不是说教。
所以,请不要给他们讲大道理,只要让患者知道,他需要时,你在;不需要时,你可以安静待着不打扰他。这就足够了。
(4)积极求医
部分抑郁症患者,在病情还不严重时,确实可以自愈,但概率很低,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及时治疗变得更加严重了。所以,如果你身边有亲朋好友得了抑郁症,或者你自己得了抑郁症,一定要去医院治疗。选择一些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医院和医生,按医生的要求去治疗,你才会尽快的走出这个噩梦。
总结:如何面对抑郁症,是一个严肃的课题。许多人不懂抑郁症,抱着“我也是好心”或者“我就是着急”的心态,瞎出主意,往往收效不大,甚至事与愿违。也有一些人觉得抑郁症是精神疾病,抑郁症是“难以启齿”的,从而错过治愈的最佳时间。
写这篇文章,也是希望大家都能对抑郁症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能够正确的帮助别人,或者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