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路上,行动才是改变焦虑的唯一捷径
作者|暖小琪
20期写作课学员
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能够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喜欢的事并为之努力实现它。
我很幸运,遇见了——写作。
1
焦虑
写作路上的劲敌
写作这件事虽然是我特别喜欢的,但是刚开始写的时候却并不顺利。
“喜欢”虽能带给你热情,但却不能阻止“焦虑”的不断打扰:
“有时候觉得自己写得很好,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
“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写的东西特别不好,认为自己可能不适合写作变现这条路。”
“要求自己每三天看完一本书,两天写完一篇文章,但仍看不到变现的希望,焦虑、焦虑、焦虑……”
我就陷在这样的思绪中,循环往复,无法自拔。
那是一种特别无望的感觉,很痛苦……
2
一个工匠故事
把我从焦虑的漩涡中拉了出来
无意间看到的纪录片,改变了我的焦虑状态。纪录片中,折叠刀刀柄装饰的制作过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刀柄的装饰部分是由红、白、黑三种颜色组成的。中间是由四块三角形贴合而成的长方形图案。长方形的对边,先是粘贴了由两个切割的很粗糙的,红色塑料材质的等腰三角形,而另一组对边则是由切割的同样粗糙的,白色塑料材质的等边三角形粘贴而成。
这时的刀柄装饰,样子真的有那么一点丑。我当时就在想,“这么难看的刀怎么能卖得出去呢?”但是接下来的情景却让我大为吃惊,经过不断的打磨,原本粗糙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
工匠又在装饰好了的长方形图案四周粘贴了黑色塑料条,并在上面嵌入了颗粒状的白色贝壳。
经过再次的打磨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已经是一把非常精美的折叠刀了,完全没有了之前粗糙的痕迹,就好像这刀从一开始就是这么精美一样。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写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哪一篇好的文章,不是经过了反复修改、不断打磨之后才成功的呢,就像《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写的那样,“每一篇文章都要修改到不愿意再增添或删减任何东西为止。”
这或许就是一种工匠精神吧,也是我应该努力学习的一个方向。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浪费了多少时间。
焦虑除了带给我自卑、忧虑、无力感之外,什么好处都没有,还一度成了我写作路上那个差点赢了的敌人。
3
焦虑不能解决问题
唯有行动才能拯救你
意识到这些,我便开始琢磨我写的文章有哪些问题,应该怎么改进。在不断找差距的过程中,我发现,光有不间断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否则,可能会在一条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就在我苦于没有老师可以指导我,找出并改掉那些问题的时候,我看到了小米老师推送的第20期写作课。
有人说,“当你特别认真地想要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全宇宙都会来帮你。”
我想,当时的我就是这么幸运。因为写作课的内容正是我现阶段最需要的,就像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激动之余,我下单买了写作课,成了第20期写作课的学员。
买了课,就被老师拉进了写作讨论群,进群,之后就迎来了课前训练的第一个小惊喜。
在群里,老师发了打卡小程序,每天200字左右的文字练习,目的是让我们在开课前就多练笔。这是很贴心的一个点,因为每天练习的字数要求并不多,五分钟就能写完。
这就让我们有了写下去的动力,不会像上来就写一两千字那么有挫败感。而且,老师还在群里推荐了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的书籍,让我在遣词造句、逻辑顺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
4
写作课之收获满满
正式开课后,老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让我对写文章这件事有了新的看法和收获。不同于其他的写作课,苏末老师并没有直接让我们写一篇完整的文章,而是在每讲完一课,留一个跟当天课程有关的小作业。
比如让我们用一句话写一个主题观点、列一个文章标题和提纲、根据列出的提纲写一篇文章等。这样就相当于把写一篇文章的步骤分散在每天的练习当中,每天完成其中的一项,几天的积累下来,整篇文章就很顺利地完成了。
第一次作业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写好了。这样的授课方式,让写文章变得有迹可循,不在是无从下手了。这是“30天写作课”的一大特点,让我们在动手写作的时候,清楚了一篇文章的搭建顺序,也让我们知道了如何修改文章,才能使之逻辑清楚……
老师的作业点评,让我看到了需要改进的不足和涌动的希望。第一次交作业之后的几天是很紧张的,因为不知道写得怎么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怀着忐忑的心情,迎来了我的第一次作业点评:
老师点评得很详细,每一点都写得清清楚楚。文章的优缺点是什么;怎样修改、调整,使文章的结构更好;文章的故事案例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书写……
老师的点评给了我肯定和鼓励,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让我更有信心继续写下去。
如果你在写作路上也遇到了我之前所遇到的问题,那么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马上行动。找出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的办法,用行动去打败焦虑,战胜困难也战胜自己。
写作是一条跟自己死磕的路,在不断坚持、调整的过程中,你会看到一个不断变得更好的自己,你也会因此感到精神愉悦,内心安定……
- END -
推荐阅读
关于作者
暖小琪,一个酷爱心理学的佛系姑娘。喜欢执笔写意,用文字感受生命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