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科博士任南科大党委书记,这个必须点赞!

名师说 2023-12-18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扫码加入名师说粉丝交流群


欢迎加入名师说粉丝交流群,互相交流和掌握更多深圳教育相关资讯。需要加群的粉丝请添加小助理微信“ignite2017”或者扫描以上二维码,备注“入群”。


一定要备注哦!

信息较多,可能回复不及时。

请等一等小编,我一定会加上您的!


曾经在37岁不到就出任高校副校长的文科博士李凤亮,在50岁前迎来一个更为重要的职务: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日前,58岁的郭雨蓉卸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一职,由该校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凤亮接棒。至此,南科大迎来第四任党委书记,而深圳本地高校也迎来了颇为罕见的文科正职领导。


0

1

创办深圳第一个文化产业研究院


出生于1971年11月的李凤亮是江苏阜宁人。他本科毕业于江苏省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并曾在该校任教数年。


《深圳商报》报道称,1997年,李凤亮随一个作家代表团前来深圳调研,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踏足深圳。两三天的时间里,大芬村、世界之窗、深圳民俗文化村……一处接一处的文化地标,一个接一个的新奇的文化体验,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二年,他毅然选择到暨南大学攻读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


再过十年,未满37岁的李凤亮入选“广东省双百领导干部人才计划”,获得担任一所高校副校长的机会,他果断地选择了深圳。


于是,从2008年11月到2016年10月,李凤亮在深圳大学工作,担任党委常委、副校长,并兼任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创业学院院长、《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主编,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其中,作为深圳首创,深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就是在李凤亮的力推之下成立的。


2011年5月,李凤亮还在香港大学拜访国学大师饶宗颐,请益在深圳建立饶宗颐文化研究院的可能性,得到饶公首肯并支持。该研究院于2017年6月在深圳揭牌成立。


▲李凤亮与国学大师饶宗颐


彼时,李凤亮已经到了南科大。2016年10至今年7月,李凤亮出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并陆续兼任纪委书记(2017.02),工会主席(2018.10),深圳市监委驻南方科技大学监察专员(2020.02)等职务。今年4月,他成为中共深圳市第七届委员会候补委员。



0

2

在南科大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


作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6),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8),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7),李凤亮是国内当之无愧的新兴文化业态研究领军人物,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文化产业、城市文化,其中西方小说诗学研究、当代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研究、文化科技融合与新兴文化业态研究具有开拓性贡献。



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文科博士的李凤亮将为南科大以及深圳高等教育带来什么?


南科大的创校使命就是回答“钱学森之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办十余年来,该校三任校长朱清时、陈十一、薛其坤都是理工博士、中科院院士。但这所学校一直保持对文科的高度重视。


早在2018年,南科大就举办“机遇与挑战: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建设高峰论坛”。论坛上,时任南科大校长陈十一表示,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文科教育。



2019年5月,南科大正式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并成功从北京大学“挖”来国内人文社科领域的大咖,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陈跃红担任院长。


同年10月22日,南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探索与争鸣》杂志社联合主办“新文科之新与创新人才培养高端论坛”。时任南科大党委副书记的李凤亮在论坛上指出,南科大虽以理、工、医为主,但也一直在思考怎么办文科,如何办文科,办什么样的文科。他强调,南科大需要思考“新文科”的新理念,理清文科发展和育人的密切联系,重张新人文主义的育人模式,开启理工科大学办文科的新思路。



在另一篇文章中,李凤亮旗帜鲜明指出,问题的关键不是“文科生太多”,而是要变“旧文科”为“新文科”!在他看来,经过长期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正日益呈现“对策化、跨界化、技术化、国际化”的趋势,这也是“新文科”与时俱进的基本方略。


如果说,十多年前创办文化产业研究院,融合文化与产业,是李凤亮对深圳文化及高等教育的一大贡献;那么,近两年在南科大大力推进“新文科”,探索文理融通新路径,无疑是李凤亮作为高校领导和文化界领军人物的又一巨作。相信随着职务的晋升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李凤亮在该领域还可以为南科大、为深圳高等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0

3

 深圳应创新高等教育发展路径


梳理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曾经只有深大、深职院、深圳信息学院等寥寥几所高校的深圳,在规模与积淀上与其他一线城市不可同日而语。近十年来,深圳大刀阔斧推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具有鲜明改革创新气质的南方科技大学异军突起,合作办学的香港中学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陆续建成,深圳技术大学作为后起之秀惊艳亮相——所有这些,都使深圳的高等教育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冷静观察,深圳的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似乎也应避免两个趋势。第一就是单纯追求数量与速度。曾有人指出,深圳至少要建50所以上高校。李凤亮2018年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曾直言:


我觉得深圳建设50所高校是理想的愿景,但我认为并不需要那么多。


他指出,高等教育发展跟办企业、跟其他的还不太一样,有一个涵养的过程,因此,深圳的高等教育在未来十年左右时间内,达到20所左右高水平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对此师说君深表认同。


另一个应该避免的趋势,就是偏科。当下理工科院校建设是大势所趋,但文科的重要性不在话下。像深圳这样具有优渥资源的年轻一线城市,在高校建设上更应该坚持“精品意识”。不以量取胜,而以质取胜,以特色取胜。在理工科院校、高水平职业院校以及一流中外合作高校之外,深圳还应该有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师范院校、艺术院校和以文科见长的综合大学。


对此,李凤亮同样有其真知灼见。他给深圳发展高等教育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深圳的高校办学一定要把握好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包括网络教育、人工智能、终生教育等。


第二,进一步健全高等教育体系,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医学院都要发展。


第三,创新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用四个词来形容就是“以我为主”,继续加强对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职院等本土大学的支持;“开放融合”,吸收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先进经验和教育资源;“创新探索”,利用新兴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新;“分类管理”,对于不同大学,主管部门应该采取分类管理方式。


整理:庄树雄

编辑:柳柳


 名师说投稿邮箱:

 igniteedu@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推荐阅读

深圳教育系统新上任4位领导,都是70后

2021-07-15

中考考不上公办?这所优质深圳高中还有学位!

2021-07-18

深圳中考放榜,疑似高分考生600+?

2021-07-16

年薪20W+,应往届均可报名,这5所学校招聘了

2021-07-16

为哄孩子开心,妈妈徒手扒孔雀毛——这样的爱会毁了孩子!

2021-07-14



分享↶

↶点赞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