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观察 | 谭畅:拥抱不确定 勇敢迈出舒适区
编者按
11月6日至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第一周,来自巴黎政治大学、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大学、耶鲁大学和清华大学的17名全球青年大使组成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GAUC)COP27青年团,亮相埃及沙姆沙伊赫。
虽然大多是第一次参加COP,六天时间里,他们组织了2场UNFCCC新闻发布会、2场边会,协助组织了8场边会,并在17场边会上分享观点;他们关注议题进展,观摩7场谈判;他们发起了12场多元利益相关方对话;他们还勇敢地将公开信递交给了5国总统、14位部长与11国代表团。
早在今年6月,青年团成员就通过遴选跻身100位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全球青年大使之列,完成了跨专业课程学习,并在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等舞台上“实战演习”。出发前一周,他们在首届全球青年气候周上大放异彩,自组织了全球青年零碳未来峰会。
“由青年组织、为青年争取舞台”,这支精干的队伍心怀共同的使命相聚沙姆沙伊赫,完成了人生旅程中的一次神奇的成长与蜕变。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和感悟吧。
青年团成员
GAUC全球青年大使
谭畅
很高兴能够以世界大学气候联盟青年大使的身份去到埃及,抱着感受、体验、和融入的心态在红海之滨沙姆沙伊赫参加COP27。作为青年团的一员,可以感受到整个COP之行都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的不断地迈出舒适区,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My first COP, as youth
作为一个COP新人,对COP的既定印象是关于巨型的会议室、蓝色的演讲台、严肃的谈判代表面孔和艰涩的议题文本——而这些确实也存在于沙姆沙伊赫的沙漠一角;然而对于青年团而言,COP还有多彩的边会和席地而坐的对话,随时可能在路上碰见的各国总统、部长们。要知道他们往往存在于新闻里、电视上,而在COP,可以随时冲进安保和秘书包围的人群里,递上我们的公开信,骄傲地表达全球青年的期待和诉求。
▶ 递送Open Letter初体验
▶ 和Alyssa教授对话结束后,碰到她席地而坐开会
▶ 关于透明度的文本讨论
闲逛中我进入一间会议室,四角分别有四个组,就话题开展一场随机的圆桌讨论,四角分别关于发展中国家适应、适应评估与支持、强化适应行动和联合行动应对损失与损害。讨论的模式类似于学校课堂,会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工作人员略微引导一下讨论主题,然后任何进入会议室的人都可以就相应问题提出看法,90分钟讨论结束后,由人群选出一名参与讨论者对本场讨论进行总结。
▶ 圆桌讨论与多方对话
GAUC青年团的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分别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进行了两场UNFCCC官方发布会,现场有工作人员直播和录像,第二天就可以在UNFCCC官网上看到。第一场我们介绍了气候变化协同系列行动、全球青年气候周、我们自己组织的峰会和联盟日。第二场则总结了青年团在COP的工作、成绩和心得。我们除了呼吁各国摒弃单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外,还表达了扩大青年参与气候治理通道、加强南北/南南青年气候交流与教育等各种心声和意见。
▶ 青年团新闻发布会现场
一些学术观察
在这次COP27上,我对两场会议印象比较深刻:一场是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先生主持的气候追踪联盟发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他们通过卫星遥感和深度学习对全球重点基础设施的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目前已经监测到超过7.2万个站点,涵盖了火力发电、钢铁厂、油气田三个基础设施行业以及国际航运。戈尔先生表示“不希望这项数据成果成为全球气候警察,而是作为‘邻居的观察’,发挥基础数据披露透明、更新、可比、实时监测、完善核查体系等作用”。
▶ Climate Trace的数据发布主页
另一场报告则是与技术减缓有关,在11月9日中国角的“联盟日”活动现场,由盟校牛津大学主办的边会讨论了全球净零排放目标下,清洁能源技术成本是否有可能快速下降的问题。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学术委员会成员、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教授Cameron Hepburn介绍,清洁能源转型是全球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清洁能源使用技术成本正在逐渐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过去数十年,化石能源价格波动基本持平,而清洁能源的成本则由于技术不断进步出现了快速下降趋势。积极清洁能源行动带来的正面技术成本影响引发了反响与讨论,包括其它零碳技术转型是否将遵循类似可再生能源类似的成本下降曲线:一些复杂的零碳技术成本可能更为复杂,例如核能技术不断迭代可能会导致其成本持续波动,而类似碳捕集封存等技术则可能会由于缺乏历史经验而更加难以预测。
▶ Cameron Hepburn教授在中国角做展示
小国的定位:过去、现在和未来
发展中国家形成G77集团,用于在谈判桌上表达共同诉求与争取权益。由于遭受了重大自然灾害,小国家联合起来争取损失损害资金,用于进行灾后重建、经济补偿等。
就我个人而言更为关注发展问题;目前使用的诸如损失与损害类的表述,似乎更加指向对受害者的道义责任。需要明确是什么导致了小国的脆弱性:或许是因为基础设施不足、已有建设质量不佳、缺乏应对基础知识和应对能力、没有恢复生产的能力、商品供应链脆弱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是发展,从受害者的角色中抽离,面向未来。
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可以确定的是,小国家们一定会成为2040、2050年的主要排放者,这个世界上已经经历了许多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而小国们不应该一再重复这条道路。一方面是因为传统资源有限,限制了如上道路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则是在这条发达国家走得娴熟的道路上已经形成了诸多垄断,小国家很难在发达国家们已经提前出发了两百年的道路上再行超越。小国家需要寻求的是全新发展道路,而净零碳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的角色:从追随到引领
中国对自己的定位一直都很清晰,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中国在气候上的雄心一直都是明显的,而这一点远不止体现在减排承诺上。作为最大的光伏制造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从供给和需求两端都有足够的能力和体量进行转型。引领的角色还体现在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全球能源供给体系上。如果说过去五十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是围绕着石油而形成的,那么未来五十年则会围绕着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制造贸易而重塑全新格局。
相比于小国家来说,中国已经提前出发了一些年,如何充分利用先发优势,提升中国在产业链节点中的关键地位,通过南南合作构建一个有别于过去的话语权体系,我认为也是中国要走碳中和之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COP27热点?我是一个关注工业减缓 “边缘人”
本届COP27的一个热点是,损失与损害终于成为了一个正式议题被放在了谈判桌上。人们都很关心这一点,发展中国家损失损害资金问题的非正式磋商会议室里挤满了观察员们,逼得会务为政府代表团的成员额外开辟了一间大型会议室,供所有关心此项议题的观察员们围观。
▶ 关注损失损害资金的观察员们席地而坐
传统自上而下的分配制度在《京都议定书》阶段执行的不顺利,证明已经行不通。减缓的技术合作更是涉及到知识产权与利益分配的内容,因此私营部门和科学家们的自主行动力量则显得尤为重要。未来诸如东南亚等更加新兴的经济体也被期待着实现低碳的“蛙跳式”发展。在此背景下,通过国际技术合作的广阔市场,实现低碳产品研发应用推广的外溢效应,一方面有助于南南合作实现低碳生产,另一方面则更有助于双方的合作共赢。尽管COP的谈判桌上已经不再讨论技术转让合作等话题,但这些行动却没有停止,有来自全球的年轻创客们带着自己的新点子,来到COP希望能够通过全球的合作网络,开展新的低碳技术合作。
作者简介:谭畅是清华大学全球变化经济学博士生。她的研究兴趣是实现净零的全球工业技术缓解途径。她曾在自然保护协会担任志愿者,专注于可持续的农产品贸易。她还对构建全球商品可持续供应链感兴趣,尤其是在金属行业。作为GAUC全球青年大使,谭畅现在致力于发出全球可持续供应链建设中响亮的青年声音。
文:谭畅
编辑:李玉尧 马海晶
图:谭畅 GAUC青年团
审核:王彬彬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Global Alliance of Universities on Climate,GAUC)由清华大学于2019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牵头发起,并于2019年5月正式成立。联盟现有成员高校15所,遍布全球六大洲9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清华大学、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印度科学大学、巴黎政治大学、斯坦陵布什大学、牛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
成立以来,联盟围绕联合研究、学生活动、人才培养、绿色校园、公众参与等开展工作,旨在通过研究、教育和公共宣传,推动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并同政府、企业和公益组织合作,促进从地方到全球的迅速行动。
2020年1月6日,习近平主席给参与联盟研究生论坛的学生代表回信,对大家就关乎人类未来的问题给予的共同关注表示赞赏,并期待同学们为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作为,欢迎同学们继续关注中国发展,多提一些好的建议。
2021年10月,联盟将研究生论坛升级为全球青年零碳未来峰会,在一周时间内组织30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超过150万全球关注。2021年10月28日,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工作被写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的国家更新自主贡献目标文件中,肯定联盟展现了青年领导力。
2022年,联盟在成功组织峰会的基础上推出“气候变化协同Climate x”全球行动,在国家层面组织青年领导力培训试点,选拔出100位全球青年大使;在区域层面组织非洲区域气候论坛,吸引超过45所非洲高校助力;在全球层面提议设立全球青年气候周,邀请全球六大洲百余家伙伴联合发起,并由全球青年大使自组织第二届全球青年零碳未来峰会,成为全球青年气候周的旗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