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国只有两个城市在名字前面被冠以了“大”的称号,分别是大上海和大武汉。1911年10月10日,武汉爆发了武昌起义,直接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革命浪潮随后席卷全国,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但并没有把中国从黑暗中拯救出来。1923年,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口号。1926年7月,北伐开始,势如破竹的攻取了中国半壁江山,在武汉成立国民政府。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在上海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在南京另立中央,和武汉国民政府对峙。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在武汉发动了715反革命政变,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决裂,驱逐共产党。至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彻底失败,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中,共产党人的数量在急剧的减少。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批判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讨论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
史称,八七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确立了共产党以武装斗争夺取全国政权的路线,不再把革命希望寄托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施舍身上。
会议结束后,党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举行起义,毛泽东本人更是前往湖南,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湖北这边,党组织派出了以符向一为书记,潘忠汝为总指挥的团队,在距离武汉80多公里的地方领导黄麻起义。黄麻起义的历史地位相当之重,为什么领导人符向一和潘忠汝大家却没有听说过?因为符向一牺牲于1928年,潘忠汝牺牲于1927年,所以你没有听说过。黄麻起义中,没有活着见到新中国解放的人,很多很多。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在湖北黄安县和麻城县爆发,以300条步枪为核心力量,组建了数万人的“农民自卫军”。这只军号,就是黄麻起义所用,购自武汉汉口,司号员是程儒钿。 因为旗帜为红色,当地群众称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军为红军,这个称号脍炙人口,最后干脆把黄安县给改名为了红安县。
诞生于红安县城的不仅仅是红军这个称谓,还有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个小小的县城,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49位将军,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
为何红安县如此人杰地灵,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才聚集在这里?
因为这小小的一个县,诞生了3支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其中更有被称为红军三大主力部队的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走南闯北,在长征中吸收了全国各地的兵员。即便如此,红四军团里每牺牲4个人,就有1个是红安籍的烈士。 整个红安县,有14万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其中65490人参加了红军队伍,其余是革命群众,死于国民党的屠杀之下。
整整过了80年,红安县都未能恢复到上世纪30年代的人口规模。
在参加红军队伍的65490人里,只有600人活着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其中诞生了249位将军。在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上,记录了这6万余烈士里22552人的姓名。 其余的人,由于年代所限,只能以无名烈士的身份,被凝聚在烈士墙顶部的“14万人”这个数字里。
因为他率领15军,在上甘岭正面击败美军,粉碎了美军最后的幻想,直接锁定了抗美援朝胜局。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时,以放牛为生的秦基伟才13岁,加入了红安县儿童团。1929年,15岁的秦基伟,正式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因为作战勇敢,经常提着大刀只身冲上前线,他获得了“秦大刀”绰号。1931年,秦基伟成为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二连连长。1937年初,在和马步芳的战斗中,秦基伟负责殿后,掩护大部队突围。在激战后,秦基伟的部队被打的只剩下3个人,弹尽粮绝,力竭被俘。在马步芳的大牢里,秦基伟拒不投降,还和其他被俘同志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做好暴动准备,也随时准备就义牺牲。但这个时候,国共两党达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作为协议的一部分,红军被俘将士应得到释放。在途中,秦基伟等几人趁机逃脱,并最终归队,和死神擦肩而过。1950年,屡立战功的秦基伟率领15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中国立下了大功。73岁高龄时,秦基伟将军依然有一颗不服输的心,他甚至在出国访问交流时说:“经历过长征的人才更懂军人更懂战争,不信你把麦克阿瑟叫过来,我俩一起到地狱走一遭,我能活着回来,他未必。”
红安县走出了249位将军,最高军衔当然不止是中将,仅上将就有8人。 这8位上将的功绩,每一个人都可以写一本书,篇幅有限,我就把韩先楚上将的事迹作为代表说一下。
1914年11月,韩先楚上将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时,13岁的韩先楚加入了红安县农民协会。1935年长征结束抵达陕北时,韩先楚也只是营长,因为他这时才21岁。在随后的日子里,韩先楚战功赫赫,一步步的成为了15兵团40军的军长。1949年,15兵团40军和43军奉命准备解放海南岛。但是金门战役中,由于在渡海船只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发动,船只被国民党军队摧毁后,先期登岛的3个多团9086人失去了后援。激战3昼夜后,虽然毙伤了9500余名国民党军,但登岛部队全军覆没。因此,1950年2月1日,我军在广东开会,下令暂缓海南岛战役,把解放海南岛的时间从原计划的2、3月推迟到6月。会议后,43军的军长依命令传达了推迟战役的消息,同时也推迟了备战时间表。但韩先楚却按下此事,没有向40军传达推迟战役的决议,要求部队继续按2、3月打仗做准备。2月中旬,15兵团认为准备依然不充分,要求把海南岛战役从6月底推迟到1950年年底。韩先楚对此强烈反对,于3月20日向四野发出电报,称“主力作战估计无大问题。”3月底,韩先楚致电15兵团:“大规模渡海作战条件已经成熟。”4月初,韩先楚致电15兵团、四野和总指挥部,请求尽快发动海南岛战役,他还提到43军虽然没准备好,但他可以亲率准备好的40军主力部队渡海,并立下了军令状。因为4、5月是季风时节,对于木船作战的解放军部队来说意义很大,如果季风一转,今年登岛就不可能了。1950年4月10日,大规模强渡作战的命令下达,比2月1日开会时说的6月份提前了2个月。因为43军的李军长和韩先楚迥然不同的备战态度,在登陆海南岛的8个团里,43军只有2个团,其他部队还没准备好,而40军却出动了6个团。但是当时金门战役失败的阴影尚在,第一批登岛的风险相当之大。打了一辈子仗,全国都解放了,很多军队的指战员都已经转业到地方当领导了,过上了安定的好日子,自己为什么还要冒这么大风险去打仗,而且还是没有成功先例的渡海作战!因此,第一批登岛的名单报上来时,主官全部都不上,领队的都是副官,政工干部比指挥干部还多。看完名单后,韩先楚震怒,全军开会,要求主官全部都得给我上。而韩先楚本人,作为军长,一马当先,随首批登岛部队的第一批先锋队上岛。于是,40军和43军主力共8个团2.5万人,分乘380艘帆船、32艘机帆船,从雷州半岛南端启航,强渡琼州海峡。经过彻夜海战,突破了海上封锁,成功登陆了海南岛。至5月1日,薛岳兵团全军覆没,5个师9个团合计33150人被韩先楚全歼,海南全岛解放。如果不是韩先楚的积极备战,屡次求战,解放军就会按照原计划6月份甚至是年底才攻打海南。届时,缺乏渡海能力的解放军,面对美军的第七舰队,毫无任何渡海成功的可能性。台湾岛和海南岛是中国的两大岛,中国第一岛链的组成部分。如果海南岛没能收复,新中国将会被堵在陆地上出不来,造成的后果无可挽回。作为一方将帅,本就应该凡事做万全准备,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同样是率领一个军,韩先楚立下的功劳,甚至比在上甘岭指挥15军的秦基伟还大。秦基升、秦基存、秦基学,名为秦基某的人,共有56人,他们都是红安籍的烈士。
韩先正、韩先进、韩先海,名为韩先某的人,共有49人,也都是红安籍的烈士。 不仅代表他们是同族之人,而且还是同族同辈之人,全部是叔伯血亲关系,过年都要互相上门拜访那种,典型的九族之内。整个英烈碑,那密密麻麻的名字让人视线模糊,而这一小片特殊的名字,更是让人视线模糊。黄麻起义领导人之一的戴克敏,一家14口人有11人被敌人杀害。从武汉黄陂县带队支援黄麻起义的徐海东,整个家族死了66口人,其中近亲27人、远亲39人。红安县14万革命群众,只有600人活到了建国,存活率是千分之四。这只是红安一县,而类似的革命地区在湖北还有麻城(出了44名将军)、黄冈(林彪元帅)、大悟(徐海东大将)等。这些革命地区烈士的鲜血,点燃了湖北的星星之火,并在随后把革命的火苗扩散到了全国。没有烈士纪念碑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