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百步园里花正开|于淑兰

2017-12-03 于淑兰 齐齐哈尔文艺


百步园里花正开(纪实文学)

—— 一个七十二岁新党员何春林的故事


 

 

2017年的11月15号,虽已过了立冬,可天气并不像往年那样大雪纷飞寒风刺骨,这是百姓说的“暖冬”吧。早饭后,我映着冬日的朝阳去看你——何春林,我的老同事。阳光洒在脸上,没有寒冷的感觉,心里充满了暖融融的温馨与喜悦。

 

齐齐哈尔电视台于2017年7月13号采访了你的先进事迹。专题片在《百姓生活》栏目和富区电视台播出。15分钟的播放全面地报道了你和你的小区绿化树、花园。每一个镜头都是阳光靓丽的;你为小区居民义务修家电的每一个镜头,都是温馨温暖的;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对你的敬重和高度好评,都是亲切、热烈的。镜头里,你用水泥把坍塌的下水井口抹好。你栽的那颗榆树已有二层楼高,可以在树下乘凉了。你修好的楼门防盗锁、楼道的窗户修好后镶上了玻璃、楼门口土道铺上了步道砖......

 

我好感动好激动,作为了解你过往的老同事,我要为你点赞!你女儿在微信里给我传来节目的视频录像,我瞪大眼睛一遍一遍地看了好几遍,却还是看不够。

 

早在2004年的5月19号,富区电视台就采访播放过你的先进事迹。家乡人对身边的真人真事看得见摸得着十分信服,也十分敬佩。这次市电视台再次采访录制,说明这些年来,你一直在马不停蹄地做着公益事业。宣传正能量是社会的责任啊。



公交车走走停停,乘客们上上下下。我的思绪在行进中颠簸。一会就要见到你了,我一定要问: 老何,算算咱们认识有五十年了吧?五十年,半个世纪呀!若把这半个世纪的岁月比作嫩江水,它不曾激起过大朵大朵的浪花,也没有波澜壮阔的起伏,它平稳如镜,却滔滔不息。

 

   1969年,19岁的我从农场病返,分配到群英饭店。那时,你们饮食技校毕业的学生也刚到饭店两年多。你活儿好、技术好、菜炒得好,只要是你上灶,往灶台前一站,一串清脆悦耳响亮的勺套子敲得山响。服务员立刻抖起精神,大声喊着:来嘞——然后小声互相叮嘱:今儿个上灶的换人了,加点小心啊。

 

你是达斡尔族人,个子不高,容貌上有着高颧骨细长眼吊眼梢的民族特质。你家的成分不好,是地主,而且是富拉尔基最早的商行粮栈的业主,应该算是资本家才对。就因为这,你一直受打压直不起腰。你不多说话,兜里总是揣着《无线电》技术书,有空就看。也不往热闹的人群凑合,所有的力气都用在干活上。

 

我在饭店工作十八年,学的是烹调。和你在一个组里干活的时间自然不短。你细心地教我技术,告诉烹调的秘诀,教我摆拼盘码凉菜,把普通的食材搭配成有艺术感的佳肴,让人一看就美观,有食欲。


“饭口”一过不忙吧的时候,你让我背好多古诗词。把诗词写在纸上,一天写十几句。就这样,只读到初中二年级的我,到现在还能把《琵琶行》《长恨歌》等长诗背的很熟,更甭说那些短诗了。


人说: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1986年你第一个下海开了一家无线电修理部,学为所用自己当上了老板。1987年我也离开了饭店,调到了工商局。

 

我们都离开饭店之后,我也经常去看你。赶上店里没人你不忙的时候,你就把修好的电视机调到科技频道:让我看陶瓷的靓釉与色彩。给我讲青花瓷明快的色泽与淡色青花的差别,从而反映出“调和”的中庸之道。看“茶艺”,讲中国的茶文化。讲国学讲《论语》,你多次让我读《论语》,我再去时常常问我读了没有?气得我好长时间不去看你。现在回想起来,用现代人的常用语‘可惜我没有珍惜啊’......

 

你知识渊博爱好广泛,我对“茶艺”“陶瓷”的偏爱都是受你的影响。你是我的启蒙老师,一生的良师益友。

 

2003年的5月,我提前离岗,有了大把的时间。我想了解富拉尔基的过往,对家乡的古迹产生了兴趣。我把想法和你说了。你好傲慢哦,头一甩,仰着脸习惯地乜斜着眼睛看着我说:这有何难?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是富拉尔基的土著人,富拉尔基哪有我不知道地方啊?

 

在你的引领下,自行车丈量了家乡的土地。穿越时空隧道,了解了百年来富拉尔基的历史。沙俄的入侵、日本侵略者对这片土地的掠夺与蹂躏。站在嫩江边,面对滔滔江水与江水中的铁路大桥,身后沙俄建造大桥废弃的桥头碉堡、日本侵略者建造大桥剩余的桥墩。你表情凝重、声音低沉,叙述了三座大桥的历史与变迁。你的情绪感染了我,我的心在你的讲述中发抖,眼里含满了泪水。我对侵略者愤恨,为民族的屈辱悲痛,也为你深深不平。你的爱国情怀是那样深沉,如火焰在心底燃烧。可惜地主成分却压了你那么多年。

 

满怀着爱国情怀民族义愤,我的访古之作《嫩江大桥的变迁》《古址新堤》《莫名墓》《风雨相伴的古树》《富拉尔基第一楼》《百年古树和火锯烟囱》等文章纷纷登载在报纸杂志上。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是你、还有千千万万个家乡人共同的心声。每次发表新作我都送给你,你都高高兴兴如获至宝地收藏起来。

 

2000年的8月,随着综合市场的改建,你的家电修理部也拆除。年近六旬的你,孩子们再也不让你奔波了。你的子女都很有出息,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当了教师、技术员。儿子大学毕业后直接留在了哈尔滨,现已当了中学的教导主任。老伴儿走了,你一个人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春天到江东采采柳蒿芽,种种地。

 

2004年你搬到了沿江街道办事处光辉社区的科技楼,看到楼侧的高岗上垃圾山臭不可闻,就想把这座垃圾山清除掉。可是,多年养成习惯的住户哪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于是,你每天清晨4点多起床,站在垃圾山前一铲一铲地铲着垃圾,装筐运到五、六十米之外的垃圾点儿。碰上有倒垃圾的居民,你和颜悦色好言相劝。自然也少不了吵架拌嘴的事。我知道后,暗自生气,说你:闲劲难忍,有毛病、病的不轻!

 

几年后,我去参观过垃圾山改造的花园。除了几棵大树之外,小树都是你一株一株栽上的。铺路的步道砖是你从拆迁工地一块一块捡起来,用自行车一趟一趟推回来。供大家休息的坐墩也都是居民抛弃的小坛子,真是废物利用啊。整个花园花鲜草绿,树木成荫,好一个休闲之地。

 

去年(2016年)8月的一天,接到你的电话,电话里传来你兴奋的声音:小于同志(这是你的一贯称呼),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入党了,是一名预备党员了!

 

哇——!!这个消息令我太兴奋啦!那些天我都在快乐中度过。说真话,我的儿子女儿告诉我他们入党的消息时,我也只是点点头微微一笑。因为,我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努力奋斗达到的目标。而你不同,你一个地主阶级的小崽子,71岁入党,这对你的人生价值和一辈子的理想、奋斗的目标是多大的荣耀,多深远的意义啊。

 

 

你在汽车站点儿等我,我迫不及待地让你带我先去看看你的花园。你如数家珍地讲解,我随着你手势欣赏你的杰作。小花园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灌木乔木20多个品种100多株树木,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春天最先绽放的是桃红,花开灿烂满园芬芳。接着就是丁香花开,那浸人心脾的浓郁花香随风飘散,小区里、街道上芳香四溢香气袭人。玫瑰树花开初夏至浅秋,满树紫红色的花朵装扮了自己、为花园增添秀色、也愉悦了赏花人的双眸。秋天的枫叶和忍冬果如霞一般鲜红灿烂。与晚落叶的柳相伴,形成了艳红翠绿的美景,推迟了枯黄的到来。冬天盛开的就雪花喽,洁白晶莹,树木披上盛装都成了白雪公主。

 

随着你的讲解,我眼前幻化着各季节的美景,心也激动起来。你边走边指着围绕花园的小榆树墙说:这小榆树墙有400多延长米,我一段一段地栽,一年一年地补,有些地段也还有被损坏的。我激动的心倏然黯淡下来,这要有多强大的抗打压的心态、毅力和韧劲啊。我默默地摇头感叹......

 

花园中间铺着各色步道石的小径,绕了优美的弧弯。树叶都脱落之后,清晰地看出整体形状像乌贼鱼椭圆的大脑袋。如果是夏季绿意成荫,那就大有曲径通幽的意境。

 

你说:花园建成后,我就想给它取个名字。我冥思苦想费了好一番心思,坐在花园里乘凉的邻居也七嘴八舌地提了好些建议。我在这小路上走来走去,数着脚下的石块儿、数着走的步数,忽然眼前一亮“百步园”,对,就叫“百步园”。

 

说到这儿你好兴奋啊,眼睛闪着亮晶晶的光。接着你又说:名字有了,就得让进园的人都知道啊。于是,我把早就收藏的一块大青石搬出来,研照魏碑体写上字。刻字成了问题,咱没有刻石的工具呀。于是,我跑遍了全区几处旧物市场,买来了斧子锤子凿子,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雕刻成了这块碑石。用水泥打好基座放在进园醒目的这儿。

 

我蹲下身看着石碑,好感叹:这是书法家的笔锋,雕刻家的杰作,哪是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能做到的呀?

 

还有你做不到但你却真的做到了的大工程,那就是修补路面、镶马路牙子。从小区门口出来的下坡路,到拐过弯来的顺坡路共有25米宽60多米长。现在这两段路平整光滑,路两侧的马路牙子整整齐齐顺势而下,到相接处弯出优美的“八”字弧度。你指着路牙石说:2014年的9月,前边的花园街从新修路,路边散乱地扔着拆下来的路牙石。我找到施工总指挥说想要这些废弃的东西。那个总指挥打量我半天才说:你要也可以,你怎么拿呀?我立刻说:我用自行车推。他蹙着眉头说:一块石头90多斤,这100多块,要一万多斤,你用自行车?开玩笑嘛...... 他看我坚定地点头,知道我不是随便说说。就说:这样吧,你出点钱,我让工人帮你装车,用四轮子给你拉过去。  哎,那太好啦!嘿嘿...... 就这样四个工人装车,四轮子送到了小区门口,我给了工钱也请他们吃顿午饭。 我好奇地问:钱有人给报吗? 你一仰脸笑着说:没跟谁说,我自己拿的。我在这住了十三年,社区班子换了三届,他们都很支持我,我能帮的帮,从不给他们找麻烦。 看着你的神情,我更增加了敬意。

 

你接着说:到第二年的5月我就开工了。我每天从早到晚在路边儿耗着,清理边土、测量画线、刨坑搬石。好沉的石头啊,把我胳膊、手都磨破了皮。手指经常被挤破鲜血直流。到晚上浑身酸痛胳膊抬不起来,连翻身都费劲。那年的整个夏天我像非洲人一样黑,人也瘦了十多斤。

 

我看着镶嵌整齐的路牙石想:这对一个人来说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真不容易呀,想想都难......不过,我也知道你的个性,就是有人来帮,你也未必能用。你怕人家粗心大意把牙石镶不齐整。 我走到右侧一块路牙石前,低头一看,上刻的日子:“二0一六”。我感叹你的辛苦付出、无私奉献与缜密细致......

 

你指着路边一块突出土面的石头说:修这路还有很多事呢。我刚来的时候,这路上到处都是这坚硬的大石头。汽车一过颠起老高,常常把自行车给绊倒就别说行人了。这不行啊,这得收拾啊。我用斧子敲锤子砸,那干脆整不动。我就等着下雨,大雨过后土都润湿了也松软了,就开工。这活儿我整整又干了一个夏秋。

 

我的眼前幻化出你汗流浃背的画面。感叹地说:你太辛苦了!你却一本正经地说:挺开心的,过往的司机都停下车和我打招呼,谢我。邻居们也来帮忙,社区干部跑来参战,可热闹了。你语调里充满了喜悦与欣慰。

 

你指着与花园街相接的路口说:这儿几年前安路灯时挖了一条沟,路灯安好之后回填的不好,出了一条25米长40厘米宽挺深的坑。无论是车辆还是行人走过都很费劲儿。我就一筐一筐运来土,把坑填平、砸实。现在好啦,平平的路面只有浅浅的印儿。我看着印痕点头称是。

 

你又指着路面的沥青说:花园街修路那会儿,我看人家喷沥青,就想借光把我修平的这段路铺上。我去要说肯定不行,我就跑到了街对面的沿江派出所,这些年我做治安员和他们都挺熟。派出所人出面就好使了。把路面浇上了沥青。现在不管是下雨还是刮风,路不泥泞也不起沙尘了。

 

我久久地看着这条宽敞平坦的路,回望小区里彩色步道砖铺成的甬道,听着你如数家珍的数字:小区甬道400多平方米,修补路面3000多平方米,镶马路牙子60多延长米。我默默无语,说什么?什么语言也表达不了我的敬意。我拿出相机拍下这十三年的浩瀚工程。这里有你点点滴滴的积累、愚公移山的意志,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执着。更有着社区领导的支持和居民群众的参与。

 

你看着我兴奋地指着百步园说:(2017)6月26日(七一前夕),办事处的相洪波书记,带着党旗来了,就在这儿给我举行了入党转正的宣誓仪式。我,72岁,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了。寒风中你的脸色红润,看得出你内心的快意。

 

来之前我就听说,十九大会议结束后,你作为代表参加沿江办事处组织的学习研讨会,作了重点发言。讲了学习习主席报告的体会。你的发言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各界人士的赞扬。

 

如今,你是小区干部的坚强后盾,是居民的服务员,是年轻党员们学习的榜样。而你却说:我就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普通居民,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我真的为你高兴,作为了解你过往的老同事,也衷心地祝福你“老树新花,夕阳更灿烂”。

于淑华

2017.11.21

作家简介

文学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我的人生格言是:烛火不亮,但也发光。         

——于淑华

 

 于淑华(网名:烛火),共和国同龄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富拉尔基作家协会副主席。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调入富拉尔基工商行政管理局,参与《工商局志》与《1986--1995年工商局年鉴》的编撰工作。作品散见于《北方文学》《小说林》《青年文学家》《雪花》《新疆丝路》《工商向导》《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等报刊杂志。两篇报告文学和散文《百年老站》被拍成电视片,在市、区电视台播放,并多次在省市文学大赛中获奖,十余篇作品被收入省市区编辑的各部文集之中。2003年,提前离岗后被聘入富拉尔基地方志办公室任编辑。参与《富拉尔基区1986--2005年志书》和2006--2017年的八部年鉴的编撰工作至今。出版个人文集《岁月 松竹梅》两部。


(责任编辑 王冬雪  编辑 乐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