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补取消第一年,海上风电何处去?

李洋 能见 2022-08-19


文/李洋


轰轰烈烈的海上抢装潮结束,我国海上风电在2021年取得了耀眼的成绩,新增装机量约10.8GW,一跃成为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场。

 

进入1月份,400MW规模海上风电机组开启招标,1300MW规模海上风机中标信息公示,江苏、上海相继公布近3000MW海上风电竞配结果……如此这般热闹的海上风电市场,还在延续着2021年的辉煌。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2022年海上风电的国补取消,而现阶段海上风电实现平价上网略有距离。

 

尽管海上风电在2021年完成了远超预期的规模,我国海上风电依旧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局面。

 

成为海上风电强国,我们还将面临哪些挑战,又将如何攻坚克难?

 

一味追求大型化并不是一件好事


 

国补取消不可逆转,对风电行业来说,最需要做的还得是补短板锻长项。

 

在这几年的追赶中,海上风电得到迅速发展,我们已经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机组也不断朝着10MW以上发展着。

 

大容量机组意味着降本,也是业内普遍所追求的一种趋势。

 

在“单位千瓦成本一定,追求发电量最高”的前提下,海上风电机组大功率所带来高发电量,可以使运输、吊装、线路等费用大大降低。从2021年风能展上,各个整机商公布的机型来看,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电气风电、运达风电、东方电气和中国海装均推出了10MW以上的风电机组。

 

中国海装学科带头人董晔弘在接受「能见」采访时表示:“海上风电增效降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风电机组大型化,而到底多大的机组比较合适,目前整个行业都还在研讨中,但是大型化这是必然趋势。”

 

董晔弘进一步分析:“目前来看,10-16MW规模的机组技术成熟还需要2-3年,但未来有了更成熟的技术依托,20MW机组发展则会更快。

 

“大容量机组是带动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和技术先进性的趋势。”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对「能见」说:“从招标公告上就可以看出,机组大型化已经不只是海上风电的趋势,陆上风电亦是。

 

根据1月发布的海上风电项目风机采购信息:浙江台州一号海上风电场单机要求7-9MW;山东昌邑莱州湾一期单机容量在6MW以上;阳江青洲一、青洲二海上风电项目均采用明阳MySE11-230半直驱抗台风型风电机组;三峡平潭外海海上风电项目要求单机容量8MW。

 

翟恩地进一步补充:“具体项目需要多少容量匹配,这取决于当地的风资源。像福建、广州等风资源较好的区域,会优先选择大容量机组。但是对于一些风资源相对一般,比如7m/s平均风速或者更低的地区,会受限于一些条件的制约。”

 

从目前所了解的信息结合我国海域划分来看,江苏以北的地区搭配10MW以下的占比较大,江苏以南10MW以上更适配。


全产业链技术突破推动平价



2022年是我们行业从建设高峰迈入技术沉淀的休整期。”翟恩地表示,海上风电是必须要进入平价的,但更多的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走入平价,技术才是拉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的基石,靠国家补贴是走不长的。


董晔弘认为:“每一轮抢装潮之后,会有一个低谷期,在这个低谷期更应该做的是修炼内功。因此,我们在这一阶段更应做的是全方位技术突破,来达到降本的目的。

 

海上风电的成本构成与陆上风电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海工工程,这一工程更为复杂。

 

数据显示,在海上风电成本构成中,风机叶片、传动系统以及塔筒分别占比为6%、18%、8%,安装成本为20%,海上电力设施以及海上风电基座等成本占比25%,其余还包括前期勘察、工程维护管理、保险等费用。

 

“海上工程施工的成本不亚于机组本身的成本。”董晔弘直言,“从技术上应对降本,一方面大力加强海上施工能力建设,另一方推动开发新的施工工艺,使得风电+海工相融合。”

 

翟恩地认为:“海上风电的平价应从三个方面突破,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开发态势;二是海工工程的降本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建设高峰期之后海工工程的价格也应回归合理;三是随着自动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海上风电的运维也会走向智能化。”

 

“海上风电场运维成本占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的20-30%,要实现降本就需要引入更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来改变传统运维模式,比如高端运维装备,包括船舶、运维工装;智能化的机组故障及预警监测及识别;人工智能在运维策略领域的应用等技术。”董晔弘解释说。

 

此外,翟恩地还建议:“海上风电未来发展还可以推进‘源网荷储’,在沿海用能大户中,集中式平价上网略有困难的,可以考虑海上分散式,通过用能协商促进海上风电消纳。

 

海上风电实现平价的几大关键因素,装备、建安、运维等海上风电产业链的核心,在技术突破上均存在着加速推进的问题。

 

将风电产业的关键环节捏在手中


 

2020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在“海上风电支撑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战略研究”结题评审会上指出,应从两个方面认识海上风电的重要定位:战略意义上,海上风电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地位;科技意义上,风电各产业链技术是国际必争的制高点。

 

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共拥有长度约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近海风能资源储量较大,适合大规模开发建设海上风电场,海上风速高风机单机容量大,年运行小时数最高,可达4000小时以上。

 

同时,该研究项目对我国海上风能资源、开发条件、近海风电装机容量进行了初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仅考虑0—50米海深、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300瓦/平方米区域的开发面积,按照平均装机密度8兆瓦/平方千米计算,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可达到3009GW。

 

在“双碳”背景下,海上风能清洁低碳,资源储量大,适合大规模开发,有望成为沿海地区未来主力电源之一,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的能源供给安全系数,在改善能源结构的同时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那如何理解风电各产业链技术是国际必争的制高点?


“部件和系统集成同样重要。”董晔弘认为,海上风电大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那么可靠性、智能化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在这样的需求下,部件的关键技术处于重要位置,设计、制造和匹配能力决定了机组开发的能力。而机型大型化的趋势一定程度上由叶片发展水平决定,叶片越大质量越重,同时也越难制造,新工艺的应用就需要得到创新发展

 

另一方面,从系统性能匹配层面,作出合理优选。作为整机商需要去判断,当前技术发展能够做到哪种程度?应该做到哪种程度?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够应对当前的平价趋势。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关键部件国产化。董晔弘介绍:“目前国内已成熟的机型除主轴承外,实现国产化是完全没问题的。

 

作为核心部件的轴承,国内高端精密轴承研究起步较晚,主轴轴承的设计与制造等方面距离国外顶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谁能把这些部件关节打通,谁就能在下一个阶段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董晔弘说道。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规模全球第一,但规模不一定代表实力,真正代表实力的是综合竞争力。

 

翟恩地表示:“中国的风电产业,从全球来说,规模化、健全度都是领先的,但为什么还不能够称之为风电强国,原因在于海上风电产业所面临的叶片、轴承、传动链以及设计软件都属于‘卡脖子’范畴。”

 

此外,翟恩地还谈到:“未来的海上风电发展一定会走向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一定是兵家必争之地。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要要远远复杂于现在固定式海上风电,更远远复杂于陆上风电,这一定是整机商的技术的核心要素,谁在这方面能够胜出,谁就占据了未来技术制高点。

 

纵观我国能源革命发展历程,其实也在反映着核心技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从追赶到并跑乃至超越的过程。在绿色能源的舞台上,水电、核电、特高压都已成为“国家名片”。

 

“未来风电也将成为一张新的名片。”翟恩地期许。

 

END



未来四十年,碳中和将让中国经济社会将迎来系统性变革,社会财富也将随之发生大规模转移。我们将见证一个伟大的时代,见证一个变革的时代。在“顺势者昌,逆势者亡”的历史规律下,创业英雄将层出不穷;紧抓机遇、纵横捭阖的企业也将借势而进,成为产业翘楚;前瞻布局、运筹帷幄的国家也将乘势而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一系统性变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做序并推荐的《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著作,以通俗易通的语言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碳中和画面。



推/荐/阅/读

新版售电管理办法出台:要求发生大变化,售电公司加速优胜劣汰

李鹏:站在新的时点,碳中和到底意味着什么?

光伏行业再迎重大利好!美国豁免双面组件关税并下调201关税税率!

重新定义中国电力竞争格局:“五大”变“六大”?

大幅增长!“十四五”全国电网投资近3万亿元

历史性转变!燃煤上网电价全部放开,“能跌能涨”市场电价机制起航

五大原因导致拉闸限电,问题是你愿意被拉闸限电,还是愿意溢价买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