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张桌子做起,到单店日排800桌,他改写了火锅串串
这几年,关于“火锅串串不行了”的声音,不绝于耳。
最近,餐见君前往重庆,结识了餐饮人陈林,他从11张桌子的小店做起,到单店最高日排800桌,改写火锅串串。
重庆火锅严重内卷,它为何能持续发力,一骑绝尘?
寻思着21万也不开成火锅店啊,陈林把重庆餐饮考察了一圈,最后看中了投资不不要很高的串串品类,“当时全是夫妻小店,没啥装修,只要吃苦耐劳就能干,这事儿我在行。”
2015年,陈林正式接手了一家街边转让店,本来是可以外摆的,接手后,城管开始严打,不允许外摆,当时心想,“完蛋了,这20万要亏完了”。
▲大芊金首店(升级后)
不管怎样,第一家串串小店还是“兵荒马乱”开了业,拥挤地摆上了9张桌子,加上二楼也才97平,因为没钱,第一年连空调都没舍得安。
没有任何餐饮经验的夫妻俩,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扎身于门店。
先前的软件经验,让陈林对数字有极高的感知能力,连收银系统都是他自己开发的,基于此,他的逻辑能力也很强,不管问到多么久远的经营数据,他总能精确到个位数。
而做服装的经验,让他对流行趋势的把控更为敏锐,市场上有任何新品,他总能快速反应,再次进行研发创新。
好比店里的荔枝冰粉、腊肉汤圆、瀑布土豆丝等,各个成为网红爆品,引来集体疯狂拍照打卡。
▲被甜品耽误的串串店
在他看来,做餐饮,跟做服装一样,时尚是个轮回,餐饮也是。火锅、冒菜、串串都是如此,两三年一个风口,说不准啥时候风口就回来了。
关键是:风口来了,你能接住吗?
抱着这样的认知,在创业期间,陈林最看重两件事:一是底盘要足,本质抓好才能抓发展,风口来了才有实力去接;二是与时俱进地嵌入新的东西,融入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
开业之后,从炒料、洗菜、切菜到穿菜,亲力亲为,夫妻俩每天只睡3个小时,卖命地经营。当时双方父母看着心疼,极力反对开店,甚至把门市卷帘门拉下不准再开。
陈林就和父亲打了个赌,3个月后,如果不干出一番成绩,再也不提开店的事儿。
2015年,是串串的第一个爆发期和改革期。之前都是夫妻小店,刷个白墙,搞几张桌子和冰柜就开始卖了;之后有大批跨界人士涌入,带着新的思维方式来改造这个品类。
当年,陈林25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去年开业的3.0版本门店
9张桌子翻3轮,才能活下来
陈林算了一笔账,9张桌子要想活下来,一天必须要翻3轮,对于新手来说,这个太难了。那怎么办?
他先去找了设计公司,想着要把门店搞得和别人不一样,于是当时装了个少见的“工厂风”,水泥墙那种,再搞个投影仪,投在二楼,随时放音乐,放电视。
“当时人均56,每天卖个3000块,保本了,心里还算满意。”
机缘巧合下,他看了些关于品牌定位的书,并狭义地把定位简单地理解为爆品,就搞了个“喷火牛肉”爆品,打在了门头上。歪打正着,那时街上还没有这类清晰路径的串串店,生意就慢慢往上走,从3000多到4000多,到5000多。
对内,他也做了一些事情,就是“顾客怎么满意,我们怎么来”。
要知道,重庆大多火锅店的老板脾气非常怪,对顾客也是爱答不理,这是普遍行业现状,“顾客进店所有发生的事情都与我有关”,抱着这样的想法,陈林一桌桌地抓顾客,给优惠、送福利。
我们去探访门店的时候,陈林刚好碰到一桌熟客,这位大叔是位常客了,从开店就一直光顾,二人手拉手像老朋友一样唠家常。
▲餐见君抓拍到温馨一幕
陈林坦言,当时的口味并不过关,但是因为对顾客好,他们都会选择包容。接着他亲力亲为,一有时间就钻到产品上去,不停地研发和调整产品,把管理线条、服务线条、产品线条都捋顺了。
微信运营也是他的一把利刃,陈林每上新产品、弄了什么新鲜玩意都发朋友圈,有血有肉的故事渐渐让他成为了一个大IP,朋友圈里几乎人人都来打卡。
过去老牌餐饮人坚持正宗,做产品做决策都是从自我出发,一招鲜,吃遍天,现在的重庆年轻人,他们更多地去思考,能为消费者创造怎样的价值,真正去了解迎合消费者需求。
▲门前等位区的游戏机和娃娃机
8个月后,11张桌子35万营收
“正是做了前面几个动作,所以,整体比当时的竞争对手要领先。”
陈林回忆,当时最激烈的时候,街道上开了5、6家串串店,每次别的新店开业,势必会拉低他的营业额,但因为在服务、产品、微信运营上发力,持续不断地抓顾客,经历过3个月的竞争周期,对方就慢慢跟不上了。
在竞争厮杀的过程中,串串的需求体量被放大,最终存活下来的,变成了所有流量的第一选择,也就是说,顾客就认这一家。
开店8个月后,突然有一天,陈林的店翻了10台,直到凌晨4点,陈林和妻子一起回家,在软件上看到这天卖了100多桌,惊呆了。
流量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自此,大芊金第一家店的月营收基本维持在“11张桌子35万”水平。
聊到大芊金的核心竞争力,陈林笑着指了指办公室墙上的两个展板,会议类型、参会部门、会议名称、参会时间、会议流程、会议目的等等,一目了然。
说到底,餐饮就是管理细节颗粒度的问题。颗粒度越小,越容易管;管的越细,顾客体验就越好。
“做餐饮,讲究持续力,没办法突然有个救命绝招。竞争力来自多维,只能说可以有一个长板,以前我的长板是把门店做稳、做标准,现在再增加一项传播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
把基本功抓好后,机会来了,他就顺势而为,在全国发展出40多家门店,前文提到的西安店就位列其中。
▲开业一周直接冲上榜首
说到最后
聊天接近尾声,陈林说,他们目前正在成都选铺,预计下半年会在成都和大家正式见面。
成都串串市场,是一个“刺刀见血”的市场,重庆串串如何在这片红海中生存?陈林接下来的生存法则,餐见君将持续关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