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解冻后神奇复活?火锅业打响“鲜价比之战”
本期看点:
1、火锅消费进阶到“鲜价比”时代
2、重新定义:鲜是sku新鲜化
3、为什么“提鲜”成火锅竞争主战场
4、关于其经营难点的探讨
称,中国消费经历了从“性价比”到“颜价比”再到“心价比”的跃迁。
我们发现,如今消费正在进阶为4.0时代,即“鲜价比”,从关注经济实惠,到关注颜值,关注体验感,再到关注产品新鲜程度。
这一转变,在上游供应端体现的尤为明显。2022第七届郑州火锅食材用品展上,鲜毛肚、鲜笋、虾滑、牛肉滑等“鲜食材”成为主角,吸引餐饮同行驻足观看。
最早的火锅,起源于重庆的码头文化,就是吃毛肚、黄喉、鸭肠等新鲜涮品,因此出现了“把店直接开在屠宰场附近”的现象。
后来随着加盟连锁发展,火锅食材冻品占比扩大,正所谓“时尚是个轮回”,如今经过一轮工业化、标准化的碾压,火锅品牌开始向本源和正宗回归,而推“鲜食材”是对回归传统的最好方式。
摆正了概念,我们再看看“鲜食材”火爆的原因,有慢变量——技术和物流的进步,有快变量——疫情催化消费需求。
1、中国人有吃鲜习惯,疫情催化认知
一方面,从小我们就被妈妈培养了吃“鲜”的习惯,她每天早起从菜市场挑选当天最新鲜的食材,每天现买现做,做的是最新鲜、天然的味道。这也是近年来主打烟火气的市井火锅越来越多的原因。
同时,潮汕牛肉火锅、海鲜火锅市占比例上升,也完成了对市场的教育,吃鲜牛肉、海鲜的消费习惯被加固了。
另一方面,在疫情催化下,消费水平降级,消费行为升级,老百姓对健康开始重视,这具体在日常饮食方面就是,老百姓越来越喜欢选择新鲜健康的食材。
说白了,火锅就是一个卖菜的生意,以上消费行为深入到餐饮端必定先从火锅餐饮流行开来。
2、冷鲜/冷链技术进化,还原食材本味
前几天,餐见君在短视频平台看到这样一则短视频:一只小龙虾经过液态速冻,解冻后竟然神奇复活,还能继续游泳。
可以说,过去是“死冻”、现在是“活冻”,早期的冷冻更多是为了存储,毕竟物流没那么发达,冷冻的首要课题是“耐储”,经过长时间的存放也不变质,现在物流发达了,冷冻的首要课题不再是“耐储”而是“锁鲜”。
在速冻环节,将新鲜食材用液氮制冷激冻技术已经成熟,在解冻环节,则有了射频解冻技术,能使冻品均匀快速化冻,几分钟就能够让零下几十度冻得硬邦邦的鱼虾回到冰鲜状态,不会破坏水产品的细胞膜。
在技术的加持下,“你吃到嘴里的鱼虾就像从大海里刚捞出来的感觉”。
说了那么多,对于连锁企业而言,要想“提鲜”,这背后也有不容忽视的难题。
拿鲜牛肉举例,一是货源紧张,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牛肉需求缺口达232.02万吨,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牛肉缺口也将达到300万吨以上。
二是现场操作起来比较麻烦,门店至少得配一位切肉的师傅,人力成本很难省下来,如何解决这一痛点,还需深耕和精细化。
再说说老板们提起来就捶胸顿足的“毛肚”,国产毛肚供不应求,获准对华出口毛肚的国家少,国外疫情加大进口难度,老板们宁可利润薄点也不敢涨价,而鲜毛肚更依赖地域优势,业内人都知道,出了川渝,很难吃到真正意义上的鲜毛肚。
因此,阻碍火锅企业“提鲜”的两大关键因素是:供应链不稳定、技术待成熟。
呷哺呷哺前CEO赵怡说,消费者现在越来越懂吃,对食材的认知和价格的敏感,都有个质的提升。餐见君看来,这于经营者而言,成本压力越来越大,“提鲜”任重而道远。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火锅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将往“鲜价比”的深耕和精细化上偏移,这是一场持久战。这场战争势必会走向胜利,火锅也将会被重新定义。
统筹丨孙岩岩轮班主编丨田果视觉 | 田召军商务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