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员日记丨应对气候变化: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西南财大金融学院 ESD研究中心 2022-10-07


光年君:

这是发表在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10月10日公众号的文章。作者是参加了绿色光年2019中国生态实习项目(China Eco-Apprenticeship Program)(项目详情戳右边链接👉招募丨这个暑假,跟绿色光年去安吉的生态企业做商业案例!的该院学生闵启扬同学。这批营员中,有两位同学跟我们的工作人员有幸一起赴纽约参加了9月21日由联合国首次举办的青年气候峰会。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小闵同学写的纽约之行的感想吧!



闵启扬

2018级金融学1班学生

金融学院辩论队队长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本科实验班首批成员


No.1

一个机遇


此行前去联合国参加青年峰会其实完全在意料之外,其机缘还需追溯到三个月前。7月14—8月3日,我与国际组织实验班的其他两名同学赴浙江安吉参加了由上海绿色光年开展的2019CEAP(中国生态实习项目),在三周的时间里针对绿色工作、妇女经济赋能、企业社会责任等议题进行了学习与调研,也在项目导师的带领下初识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这趟经历,催化着在国际组织实验班近一年的知识学习,可谓是在我心中植下了一颗关注国际发展的种子。


本学期开学伊始,绿色光年理事长倪欢老师(西南财经大学95级校友)告知了我即将在9月21日于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气候变化青年峰会的相关消息,同时表示曾在绿色光年志愿服务过的赵家鑫学长(2018年罗德奖学金得主)已经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邀请,希望能与一位绿光的学员同行。面对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当即答应,并开始了申请参会的工作。9月14日,中秋节刚过,邮箱里终于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邀请函,我仿佛看到课本里的联合国大楼在向我挥手,一周后的参会也真切地提上了日程。


 (近一周的等待后峰会组委会发来的邀请函)








No.2

视聆峰会


美东时间9月20日23时,飞机平稳降落在纽约肯尼迪机场。抵达住处已是次日凌晨,简单的休息调整过后天已微微亮起,去往曼哈顿岛联合国总部的路愈发清晰。21日一早,我、家鑫学长、绿光理事长助理张仪和同为CEAP营员的许芸菲同学 ,一行四人来到了雄伟的联合国大楼下。领取通行卡、安检、参观大楼内部……终于在9点钟坐进了托管理事会会议厅,置身于着各式服装,讲着多种语言的全球代表中,等待着峰会的开始。

(开幕式上秘书长古特雷斯和其他四位青年活动家发言)


上午10点钟,大幕开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如期而至,在倾听了其他四位青年气候活动家的开场发言后,他勉励参会者们:“我们这一代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失败多于成功,但所幸青年人已经展现出在这个领域的领导力,希望你们能坚持问责并紧急行动,保护属于你们的未来。”


(“Summer of Solutions”颁奖现场)


开幕式后,一系列的峰会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Summer of Solutions”——今夏全球范围内举行的的气候变化创新方案大赛在会场进行路演决赛,五位青年创变者在谷歌、微软环境部门负责人的评审下介绍自己的商业解决方案。其中一些方案令人乍舌,比如将信息储存在植物DNA中以取代数据库能源消耗,但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令人叹为观止;“Youth Take The Mic”——两位YouTube创作者在会场中活跃着气氛,将话筒传递到参会青年身边,让他们说出自己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午饭前后的两个时段,分别由致力于“基于自然的的解决方案”“基于技术的解决方案”的各国青年代表们进行分享;“A Race We Must Win”——数位雪上项目和马拉松项目的奥运冠亚军得主展示了了自己所在领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警示人们关注这一正在发生的紧急现实;最后的高潮环节当属“Intergenerational Town Hall”——青年领袖与政治领袖展开跨代间的交流,马绍尔群岛总统希尔达·海因、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智利前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在台上回答青年代表们一轮轮的提问,如同这个环节名称中“engage”一词,虽然有对立观点的碰撞,但也不乏换位思考与认同,我想这也正是组委会安排这一环节所希望看到的,气候变化是一个代际问题,只有跨代间积极的交流理解才能带来共同的努力与改变。下午五点半,峰会闭幕式开始,秘书长青年特使和2019气候行动峰会特使再次勉励青年代表们以更大的激情和动力继续着他们的行动,带动更多的人,为我们这一代人明天的生存而战。下午6时余,在尼日利亚歌手WAJE的特别演出中,这场历史性的青年峰会落下帷幕。



No.3

归来所思


在纽约的五天,恰逢十周年的纽约气候周。除21日的峰会外,我参加了一系列相关的workshop活动。气候金融、可持续发展教育、草原林地现状、气候问题的政治决策……许多的议题中,令我思考最为深刻的是23日上午一场由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和自然资源部主办的中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实践成果介绍会。在相关官员和专家的介绍下,


(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业与草原局举办的workshop现场)


中国这些年在该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令在场听众无不赞叹。在我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来,这种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工作方法是应对气候变化毋庸置疑的希望所在。相较某些国家近年来的表现而言,我们做的实在太多太多,但在国际民间的舞台上却鲜闻中国声音的传播。



谈及此,便不得不提到日前在全球引发热议的瑞典青年气候活动家Greta Thunberg,在国内关于她的评价几乎是一边倒式的批评,但在峰会上我所见到的是多数人对其的欢呼追捧。这背后固然有文化传统和行事方式的差异,但应当看到的是Greta的行动已经在大半个欧洲掀起全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与关注。宣传作为一种能带动更多人的方式,不能不称为也是一种实干。


今天,“中国青年走出去”已成为更多人思考的命题,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文化观念的冲突。在实干的同时,跨文化的交流理解也应当作为我们致力的一个方面。于是思考的矛头再次指向那个熟悉的问题——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传播中国声音?


青年人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应积极登上世界舞台。不论是学术交流还是志愿服务,都可以迈步到世界聚光灯下。长久以来,我们给世界的感受是沉默和空白的,所以应多多地去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貌和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成就。从登上舞台边缘,到接近中心话筒发出中国声音,有强大的国力为支撑,我相信这个过程不会太久。


其次,应当加强文化的相互理解。中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文明体系和文化传统,不仅要依靠他人的主动理解,更需要我们的主动传播。同时,我们也应充分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内涵,才能避免噪音,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讲好我们的故事。


这或许也是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本身之外,同样值得我们努力解答的另一个时代命题。


(在NATURE NOW workshop活动现场)

此行前后,我曾询问过身边的人士对气候变化的了解,绝大多数的回答是知晓而不深入,理解但不知行动。对此,我希望援引一周前接受《中外对话》采访时的回应:“相较世界,中国青年对于气候变化的声音仍显得甚为微弱,固然当下的我们能力有限,但能够触及的便是从个人做起,去了解更专业的气变知识,去实践更可行的低碳举措,去传播更广泛的改变声音,用微光吸引微光,从而点燃我们这一代人的火炬。”



你觉得当代青年人可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呢?


(快去后台回复告诉我们吧!)

Q



相关阅读:

招募丨这个暑假,跟绿色光年去安吉的生态企业做商业案例!

W1 走出象牙塔,深入探访社会基层,感知当今社会对立与统一的交织丨CEAP

Week2 有些路,用脚走;有些路,用心走 | CEAP营

Week3 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也是我们共同的新起点!| CEAP营


供稿:2018级金融学 闵启扬

美编:黄华馨

审稿:张   准

金融学院新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