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光研究社丨世界环境日:从和快递小哥的对话开始
一开始我的采访还算顺利,可大约做了五个问卷时便开始有快递小哥拒绝我;那时,我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一张问卷也就一分钟身为地球人多少也要为地球环保尽一份绵力吧”。
有一天我坐在阳台上休息眼睛时,外面下起了雨。我一边庆幸自己没出去,一边同情那些还没回家的人。就在这时我的目光被一个快递小哥吸引了;他不仅没有穿雨衣,手上还拿着一堆快递,所以身上湿透了。看着他的背影,我愣住了。不管刮风下雨,他们都依然这么敬业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A同学
“小姑娘,你的调查太有必要了,包装是有些浪费了!” 来自快递小哥的肯定,更是让我们打心里又成长起来,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有使命感的感觉,真好!谢谢,可爱又可敬的快递小哥们!
——B同学
这些零星的采访故事的起源是这样的:
某一天,A同学家里收到一个快递,打开之后是这样的,拆了一层又一层(可能大多数剁手党都有过这种经历吧)。
他开始思考:
- 有哪些包装是多余的?
- 卖家给我发东西的时候可不可以少用点胶带?
- 物流公司可以帮助回收快递纸箱吗?
(科普: 京东物流有“纸箱回流“计划,当京东小哥上门送件或取件的时候,可以直接让小哥将纸箱带走,根据纸箱实际情况再次利用到物流服务中)
于是在这十万个为什么的问号驱使下,绿光研究社诞生了一个科研课题组:物流服务如何参与垃圾减量?(更多关于本研究的相关报道,请关注七月的《解放日报》专访)
在绿光研究社导师们的辅导下,学生们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独立设计问卷、主动寻找被访者…历经四个月的调研,共同协作撰写了调研报告。但是今天在这里,我并不想过多地介绍这份调研报告,只是想和各位讲一讲下面的故事:
《为什么摄影师不去救那只鹿?》
当我看到那群孩子与快递小哥们的对话,以及这个课题在孩子们内心泛起的涟漪,脑海里浮现出我在孩童时期的经历:
隐约记得,《人与自然》中的那些动物在“物竞天择“的命运下,分分秒秒面临着生死选择,就心生怜悯:要是我在那只小鹿的身边,也许就不会被豹子吃掉了,受伤了,我也可以帮助它。也不禁在疑惑:既然有人在拍摄它,为什么那个人不去帮它呢?就这么看那只小鹿被咬死,太狠心了。那个时候的我,尚不明白”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也不明白”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
▲大自然里的“优胜劣汰”
后来到了学校,那个时候在读高中,因为学校里的水管出现损坏,常常漏水如瀑布,一泻千里,“哗哗哗“的水声震耳欲聋。尝试去拧紧水管,但于事无补。可是羞于向老师求助,又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所以不了了之。坦言,那个时候的自己,胆小懦弱心感无力。
读到这里,不知道是否有孩子和我有过同样的经历:苦于自己力量太弱?或因为不敢向老师求助而犹豫?那个常常出现在内心小小使命感的火苗刚被点燃就因缺氧而熄灭了。至今回想,心感惋惜。
而火苗再次被点燃,也是被后来攻读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所影响。从无法深刻信服其专业度到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影响,无疑是带给了我坚守初心的动力,我也逐渐清晰地看到那份使命里一直以来都被包裹着的对自然、对地球、对宇宙、对万物的敬爱。
如果说专业知识所带来的力量点燃了我的初心,那么在这数以千计的人群中,先辈的力量则是在我这份初心上树了一座灯塔。这个故事从1975年的一群白鹤说起。
鹤有丹顶,人有丹心
从1975年到2018年,跨越43年,扎龙的丹顶鹤从濒临灭绝的一百来只,已经繁衍到现在的八百多只。整个丹顶鹤种群的生命延续,背后是黑龙江扎龙湿地保护区三代人的努力。
徐卓,第三代守鹤人,为了继续爷爷、爸爸和姑姑的使命,毅然选择留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她淌过结冰的沼泽,在高高的芦苇丛间穿梭,捂着迷彩服、戴着防蚊帽蹲在野外观测禽鸟,一蹲就是大半天。
▲徐卓和饲养员们,每天早晨三、四点就要起床,开始给幼鹤喂食
她的爷爷:徐铁林,第一代守鹤人,靠着双腿,一步步走遍了占地面积2100平方公里的整个保护区(相当于两个香港),摸清了每一处鹤巢的位置。
后来,她的姑姑徐秀娟17岁进入保护区,常年研究幼鹤孵化,最后助力3只小鹤被成功孵化出来,在幼鹤成活之后,为了恢复它们的野性,必须进行野外散养。一旦进入茫茫湿地,危险便无处不在……一年后,三只小鹤已有两只遭遇意外,相继身亡。没过多久,保护区又有两只幼鸟走失了。而娟子几次深入沼泽腹地,两天后,幼鸟回来了,娟子的身影却不见了。
娟子留下的日记里,写满了她对丹顶鹤的爱:“我宁可把这一辈子的青春贡献给鹤场,我可以不要舒服,不要金钱,甚至命也不要了。”
但悲剧并没有因此结束。
娟子离开后,弟弟徐建峰继续姐姐的未竟事业。他的主要工作是丹顶鹤的繁育和野外救护。由于连日看护鹤雏和鹤卵,过度疲劳,他驾驶的摩托车失控了。谁都没想到,在徐秀娟离世的27年后,徐建峰也把生命献给了湿地,年仅47岁。
什么是初心?
《朗读者》第二季的开篇这样说道:当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抛开一切世俗的附加,我们所坚守的信念和本心是最为宝贵的,它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当中。
犹记得第一次听到这则故事的时候,内心深处仿佛被灌注了一股力量,驱使我更加坚定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去点燃一群人的初心,走得更远。
我很幸运,在从校园走入社会大染缸的时候,重新找回并坚定了自己要追逐的初心。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生涯走过,当我再俯身与孩子们对话时,我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初心所在,我希望可以用自身所学、所思点燃他们身上的那份初心。
但比起用华丽的辞藻去表达初心,我更加希望用实际行动去赋予意义。
绿光研究社就是被我赋予了“为孩子点燃初心的一个地方“的意义。(更多与“绿光研究社”有关的报道,请点击文末“相关链接”)
绿色光年一直鼓励孩子们发现问题,他们可以自由勇敢得带着好奇心、责任心、善良心去看待这个多彩的世界。
社交化学习
在研究社,孩子们进行小组分工,通过社交互动的方式促进个人、团队和组织的知识获取、共享以及行为改善。这个过程告诉孩子们如何开展学习,为孩子们营造“跳出盒子的思考方式”的学习氛围。
社会化学习
他们尝试学习的项目和主题,更与真实的变动的热气腾腾的社会直接有关,而不再仅仅是机械的书本知识组合。也就是说,过去,教材就是学习者的整个世界;未来,整个世界都可以是学习者的教材。
社会面学习
影响一个学习者,仅仅靠自上而下的单一形式,即“老师-学生”这种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在研究社,每个学生身边都有两个影响圈:内圈和外圈。内圈包括导师、组员、家长; 外圈则包括了来自社区和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如快递小哥、废品回收员等等。
当然,绿光研究社只是践行初心的一亩方田,未来,沿着初心,我们必将耕耘出更加广阔的土地。
绿色光年期望通过在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改变的三个层次上,引导中国青少年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围绕这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培养青少年迎接21世纪挑战的8个核心素养:
系统思维素养
预见性素养
价值观导向素养
战略素养
合作素养
批判思维素养
自我意识素养
解决问题素养
最后,借用自然保护界的灵魂人物David Attenborough爵士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故事:按照你需要的方式去生活,只是不要浪费。关照自然、自然中的动物,还有植物。这是我们的星球,但同时也是它们的星球。请不要浪费。”
对了,在1972年的今天,第27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6月5日确立为“世界环境日”。
你记住了吗?
鹤有丹顶,人有丹心,愿你我都能初心不改!
1
写在
文末
教育这条路,道阻且长,但心中有无穷的力量,这背负的重任,定然回馈以绚烂!我这棵成长中的树苗离不开数年的家庭培育、专业教育、职业成长之间互相交织的灌溉,需以最诚挚的热忱踏足在这片土地,才得以正视前人的含辛茹苦!
——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光年科普服务中心
副秘书长 谢楠楠
图片丨网络
文字丨茉莉小企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