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专访 | 生命的循环不是“生老病死”,而是“老病死生”
来自:《环球人物》专访星云法师
时间:2017年
星云大师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这位近90岁(编注:2019年,星云法师已近92岁),眼底钙化、腿脚不便、心脏开过刀、需要打胰岛素的老人,依然坚持听书、写作、会客、演讲等工作,直到晚上很晚才休息。
星云大师曾经在北京出席新书《贫僧有话要说》发布仪式。
言谈间,他诙谐逗趣,思路清晰,似乎全不为病痛所苦。
有人问佛教徒遭遇毁谤时该如何面对。
大师说:“与其跟人争论,不如把谩骂化成自己修行的动力。大人不计小人过嘛。”台下听众笑声与掌声四起。
赠书环节,他努力从轮椅上站起,欠身相赠,谦和之风令人感动。
本次星云大师是从南京赶往宜兴大觉寺。本以为他如此疲劳,可能会推迟晚上7点与《环球人物》记者的会面。怎料他不仅没有推迟,还提前5分钟到达会客大厅。
他的脸上不但没有倦意,反而神采奕奕。
大厅的灯光倾泻在他的黑色挂珠上,给每颗晶莹的珠子点上一个亮点,像是一只只炯炯有神的眼睛。
“我虽然看不见,但我可以听,可以用心去看,所以我知道你们是带着许多问题而来。”
与星云大师相识多年,《环球人物》记者感到,他虽然越来越年长,却散发出越来越多的活力。
他向读者分享了约90年的人生感悟,把生死、名利、欲望这些世人参不透的话题剖析得异常透彻。
(一)谈佛教:我最不怕的就是死
问:您在经历诸多人生波折之后,您如何看待“生死”?
星云大师:死是人最怕的东西,不过很奇怪,我最不怕的就是死。我经历过战争年代,经历过枪炮子弹,我还会畏惧生死吗?
20多年前,医生说我心脏2/3的血管都已堵塞,需要马上开刀。当时的医疗技术没有现在先进,心脏开刀很危险。进手术室之前,我周围的徒众都劝我说:“师父,您这次去开刀,生死未卜啊!”
我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在这里等我,我会凯旋归来!”
我当时没有畏惧,觉得死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我觉得人的精神是不会死的。
问:但生命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去面对有限的人生?
星云大师:我认为生命的循环不是“生老病死”,而是“老病死生”。
人如果病死、老死了,自会有新的生命诞生,就会再有希望。
生命就像是木柴烧火,一根木柴烧完了,另一根木柴会继续燃烧。
每根柴火虽然不同,但生命之火会生生不息。
死亡就像是睡眠中的种子,你把它埋进地里,遇到水分、阳光、缘分,它就会成长,会开花结果,由死转生。
花花草草都如此,人能例外吗?
生命是循环的,所谓六道轮回,春夏秋冬,老病死生,一切都是循环的。宇宙、自然、生命是圆形的,无始无终。
虽然我年近九十,但向来对生死看得很淡。我一生与病为友,我这个老迈的机器已经不好用了,要赶紧让世间多些新的身体。
不过我现在的身体还能给人欢喜,这让我很开心。见到喜欢我的信徒时,即使我的腿不好使,我也会下轮椅走上台,我要走给他们看,用行动告诉他们,师父身体还很健康,让他们放心。
假如是见不喜欢我的人,我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这时我就赖在轮椅上,摆出无精打采、唉声叹气的样子,他们看了也会开心。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很好玩。
(二)谈佛教:“我不计较那些质疑”
佛经里有段故事,信徒问禅师:“什么是佛?”禅师十分为难地望着信徒:“这不可以告诉你,因为告诉你,你也不会相信。”
信徒说:“师父,您的话我怎敢不信,我是很诚恳地来向你问道的。”禅师点点头:“好吧,你既然肯相信,我告诉你,你就是佛啊!”信徒惊疑地大叫:“我是佛,我怎么不知道呢?”禅师说:“因为你不敢承担啊!”
星云大师提出的“人间佛教”正是此意——只要你敢承担,你就是佛。
问:您为什么想到要创立“人间佛教”?
星云大师:回想这一生,受益于“我是佛”这三个字的地方非常多。初入佛门时,我想的是做好一个佛教徒,所以认真课诵,严守净戒。后来想想这样还不够,应该要担当佛陀的使者、佛教的法师,将真理传播给人,所以认真研究佛经,随喜说法;再过一些时候,觉得做法师也不够,应该进一步做菩萨,努力行人之所不能行,忍人之所不能忍。有一天,突然想:“我岂止想做菩萨,为什么不承担我是佛这一点呢?我应该行佛所行、为佛所为才对啊!”这样一想,忽然间心里开朗了。
记得刚来台湾时,佛教徒无论布教、出访都备受限制,从大陆迁来台湾的僧人三天两头被人盘查,许多同道纷纷转信他教。我告诉自己,即使佛陀和我说大家都信基督教了,你也去信吧,我也要说,我是佛,怎么可以去信基督教呢?因此,才能在当年那种复杂的环境下,冒着被抓坐牢的危险,将佛教弘扬开来。
问:有人说佛教要与时俱进,您对佛教进行了哪些变革?
星云大师:佛教本来都很好,不过流传久了以后,就有一些不同。现在的问题是,佛教都到山里去了,似乎成了寺庙所有,我要把佛教带到家庭,与社会接触。还有,过去讲佛经,都谈玄说妙,动不动天地怎么样,对人没有用啊,我要把它落实到人的生活里来。所以我想改革,把佛教人间化、现代化、生活化。 “人间佛教”就是家庭里父慈子孝,社会上人我和谐,国际间平等和平,人人本着佛法的慈悲智慧,彼此尊重包容,欢喜融合,真心实意相待,共创圆满自在的人生。
问:有没有人质疑说,佛教怎么能现代化呢?
星云大师:讲到这一点,我们是比较孤独的,因为很少有人去想佛教的现代化,我也怕人家怪我、批评我,但我认为这对佛教很好、对大众很好,为什么不去做呢?我不计较那些质疑。至于反对的人,我不是为他们做的,他们反对与我没有关系。我看这个世界,是一半一半的,白天一半,晚上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好的一半,坏的一半。在这个一半一半的世界里,我们尽量把自己这一半做得更大更好,让质疑和反对的那一半减少,那就好啦。
问:那么,您是一个改革者吗?
星云大师:我不是一个喜欢改革的人,我很保守,但是当典章制度不合时宜的时候,就要勇于除弊,而不能因循苟且;我也不是一个喜欢创新的人,我很传统,但是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我应该力求突破,而不应墨守成规;我更不是一个喜欢权力的人,我喜欢集体创作,但是当有人破坏章法时,我必须主持公道;我也不是一个爱做领袖的人,我很乐于被人领导,与他人配合,但是应有所为的时候,我当仁不让;我不是一个喜欢说话的人,我更喜欢宁静自处,但是当世界需要正义之声时,我必须奋起疾呼;我也不是一个喜欢计较的人,随缘放下,但是当有人侵犯真理、危害大众时,我必须据理力争,就如同挑出篮中的坏苹果,才不会影响其他好苹果。
问:您的话总是富有哲理,但您说过自己上学不多,您的智慧从哪里来的?
星云大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出家人做沙弥的时候,师父不准你看,闭着眼睛,先学习不看,不看外面,你慢慢就看到自己,看到心里面的仇恨、嫉妒、妄想,觉得要改。这有点像我老家扬州做酱瓜、咸菜的办法,先把坛口封闭,才能保持味道纯正。这样慢慢下去,三思而后言,就会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现在很多人就是没有自省,碰到任何事,都是别人不对,我对。要是能发觉到自己不对,发现自己的心肮脏,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极大的进步了。
(三)谈名利:我从不觉得自己贫穷
问:如果人生是场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您如何做到不为名利所动?
星云大师:我童年家贫,三餐不继,但我从来不觉得贫穷。我有手有脚,耳鼻舌身俱全,父母还给了我勤劳的性格。
1939年春天,12岁的我在南京栖霞寺剃度出家。
我们每天以粥代饭,经常一个月吃不到一块豆腐、一碟素菜。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日军骚扰,难民如流,生灵涂炭。
面对种种艰辛,我的师父志开上人也很为难。
不过,我对师父的收留之恩感怀于心,即使吃不饱也不要紧。这养成了我能忍、不贪图富贵的性格。
艰苦的条件可以锻炼人的力量,增加人的智慧。有了智慧,人就会明白“严于律己,宽容待人”的道理。
我小时候也有贪欲心,也曾憎恨和嫉妒,跟普通人一样。
不过后来我立志要做和尚,我要修佛,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有人走路东倒西歪,我走路就要正;
有人坐下来歪歪斜斜,我就要坐得规规矩矩。
同时,我们还要用心看心,要时刻注意心中的嫉妒、贪欲、愤恨等杂念,然后用“对峙”的方法去自我教育、自我觉悟。
比方说,心有愚痴,就要用智慧去对峙;
有愤恨,就要用忍耐去对峙;
有执念,就要用“无我”、“忘我”去对峙。
人应当控制好自己的心神,才能多一份淡泊,多一份自在。
问:儒家也讲“无欲则刚”、“安贫乐道”,这与佛教是相通的吗?
星云大师:出家人没有奢求的欲望,所以不觉得自己贫穷,更何况贫穷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给人智慧,这比金钱更重要,所以“贫而不贫,贫而富贵”。
中国的圣贤,像老子、庄子、孔子,都能安贫乐道。
一般人赚钱是为了自己,为了养家,但真正的出家人没有想过为自己赚钱,所以他们没有那个私心。
佛光山1000多位出家人,都是“贫僧”,包括我。
星云大师一生的历练和智慧,都凝聚在“看透欲望、看淡生死”中。
无论什么问题,他始终平静如水,温和如故。
访谈结束后,他主动站起来,要求跟《环球人物》记者合影并握手。
他的腿不好,现在已经很少站立。
他的手大而温厚,就像深秋的早上起床时带着身体余温的被子。
就是靠这双手和这双腿,星云大师建起佛光山,复兴大觉寺,践行了“人间佛教”,增进了海峡两岸的友好。
(完)
释星云法师(1927年8月19日-),童年出家。俗名李国琛,法名今觉,法号悟彻,自号星云,笔名赵无任。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汉传佛教比丘及学者,为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同时也是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的创办人,被尊称星云大师。现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长、世界佛教徒友谊会荣誉会长。
感恩欣赏,随喜分享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回复关键词“脑场”
可获取最新资料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