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陀传》有声书57 | 木筏不是彼岸,手指不是月亮

一行禅师 腦場生命意識健生法 2020-08-22

佛  陀  传

Old Path White Clouds

 -57- 



禮敬彼世尊、 阿罗漢 、正等正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 有声书由纭禾师兄朗读,点击播放,边听边读

1


那年冬季,佛陀住在毗舍离。一天,正当他在离大林精舍讲堂不远处禅坐时,几个比丘在精舍另一处的园地自杀而死。佛陀知道后,便询问他们自杀的原委。原来,他们是在禅观身体无常坏灭之性后,便对色身产生畏惧,以致不欲生存,佛陀知道这个原因后感到非常不安。

 

他齐集所有的比丘,对他们说:“我们观想无常和坏灭的目的,是要看清楚万法的实性而摆脱它的藩篱。逃避这个世界,并不可以使我们达到开悟与自主。要达到开悟与自主,得先要洞悉万法的真性。这几位同修没有真正地了解,所以才会做出此逃避生命的愚行。他们这种行为,也同时违反了杀戒。

 

“比丘们,一个解脱了的人对世法不会执著,但也不会畏惧。执著与畏惧,两者都是缠缚我们的绳。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已超越了二者,安住于平和快乐之中,这种快乐是不可量度的。一个自由自主的人不会执著于恒常性和独立我体这等狭见,也不会执著于无常和无我的边见。比丘们,你们要理智地本着无执的精神,去学习和修行教理。”接着,佛舵指导他们实习下意识的呼吸,以帮助他们调息和振作起来。

 

2


佛陀回到舍卫城之后,更讲说了很多有关破除执著的言教,以对治一个名叫阿利陀的比丘对教理的误解。面对着一群在祇园精舍的比丘,佛陀说道:“比丘们,如果你们误解了教理,就很容易会被困于狭见之中,因而令自己和别人痛苦。你们对教理的聆听、理解和实行,都是需要运用理智的。一个了解蛇的人,会用一支有叉的棍子来按下蛇颈,然后才把它拿起来。如果他拿起蛇的尾部或身部,他便很容易被蛇咬到。正如你会运用智巧来捕蛇,你也应该同样地修学教理。

 

“比丘们,教理只是形容真理的工具,不要当它就是真理。指着月亮的手指不是月亮,手指只是用来指出月亮的方位。如果你把手指当作月亮的话,你便永远不知道月亮是什么。

 

“教理就像一艘乘载你渡河到对岸的木筏。我们需要木筏,但木筏并不就是对岸。一个聪明的人到了对岸之后,是不会扛着木筏到处跑的。比丘们,我的言教就像那木筏,是帮助乘载你们往超越生死的彼岸的。好好用那木筏乘载你们到达彼岸,但不要执著它是你的,而不肯放下。不要被困于法理之中。你们一定要懂得把它舍放。

 

“比丘们,我所传授给你们的言教,如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正觉七因素、无常、无我、苦、空、单一和无求等,都是需要以开明理智的态度研学的。用这些教理来帮助达到解脱是对的,但谨记不要对它们执持不舍。”

 

3


比丘尼的精舍住着五百名尼众,她们时常邀请佛陀和衹园精舍的尊者前往开示。佛陀安排了阿难陀尊者负责选派比丘前往尼舍说法。一天,他选派了婆达比丘。虽然婆达比丘在修行上已证得很深的果位,但他的口才却不见特出。翌日,他乞食后在林中独自用饭完毕,便前往尼舍。比丘尼都热切地接待他,乔答弥比丘尼请他升座开示。

 

安坐在坐垫之后,他背诵了一首诗:

 

住于安寂,

见法归源,

无嗔无戾,

和悦充斥。

圆持专念;

得真自在。

出离欲念,

乃大欢喜。

 

尊者没再多说,只是自行进入甚深的禅定。虽然他说的话仅有几句,但单是他坐在那里,平和安乐的形象已足以使尼众备觉勉励。一些比较年轻的比丘尼对这样短促的开示难免感到有点失望,她们力求乔答弥比丘尼请他多说一点。乔答弥比丘尼向婆达比丘鞠躬顶礼后,转达了尼众的意思。可是,婆达比丘只是再重复了一遍诗句,便自行离座了。数日后,佛陀获悉婆达尊者的开示。有人向他提议,日后或许应该选派较善辞令的比丘前往说法。但佛陀的回应是,那比丘的临场比他所说的内容更为重要。

 

4


一天乞食回来,佛陀到处也找不到阿难陀,罗睺罗尊者和其他的比丘都说没有见过他。只有一个比丘报告,说他好像看见阿难陀在邻近“不可接触者”的村落中乞食。于是,佛陀便叫那比丘前去找他。那比丘找到阿难陀回来,但同时也带了两母女到精舍见佛陀。那女儿的名字叫摩登伽女。

 

佛陀细听阿难陀这天迟回精舍的原因。数星期前的一天,阿难陀乞食后回精舍的路上突然感到口渴,他在“不可接触者”村里的一个井边停下来。这时,他看见摩登伽女正把木桶放下井里提水。她是一个可爱的女子。阿难陀向她请求一点水喝,但她拒绝了,她告诉阿难陀她是一个“不可接触者”,因此恐怕给僧人供水会污染他。 

▲阿难陀与摩登伽女


阿难陀对她说:“我不需要你是贵族高官,我只需要喝一点水罢了。我很乐意接受你的水。请不要怕污染我。”

 

这一来,摩登伽女便立刻给他供水。她觉得自己对这个英俊和蔼、说话温文的僧人很倾慕。她实已对他充满爱意。她彻夜难眠,满脑子都是阿难陀。那天之后,摩登伽女每天都待在井边,等候着看他一眼。她说服母亲请阿难陀回家吃饭。阿难陀接纳了两次邀请。但当他发觉这少女恋上了自己,便再没有应邀了。

 

摩登伽女对他日思夜想,逐渐消瘦。最后,她忍不住向母亲倾诉她对阿难陀的爱意,并表示希望他能还俗与她成亲。她的母亲呵责她这般愚味,爱上一个僧人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但摩登伽女坚持她宁死也不会放弃阿难陀。为恐怕女儿受不住,摩登伽女的母亲唯有希望以药物刺激阿难陀,以期他会对女儿的热情有所反应。她来自摩登伽族,对于一些邪教药物是有点认识的。

 

那天早上,摩登伽女在街上见到阿难陀,便央求他再到她家里吃饭,说这将会是最后一次。阿难陀有信心自己可以对她们母女说教,使摩登伽女放弃对他的痴恋。但在喝下了药的茶之前,他根本就没有机会说教。当他感到双脚麻软、头目眩晕的时候,阿难陀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立刻运用呼吸来抗衡药力。前来找他的比丘发现阿难陀的时候,他正跏趺而坐。 

5


佛陀慈和地问摩登伽女:“你很爱阿难陀比丘吗?”

 

摩登伽女回答:“我全心全意地爱他。”

 

“你爱他什么?是他的眼、鼻还是口?”

 

“我爱他的一切——他的眼、鼻、口,他的声音,他走路的姿态。大师,我喜欢他的一切。”

 

“除了他的眼、鼻、口、声音、走路等,阿难陀还有很多你未知道的美德。”

 

“它们是什么?”

 

佛陀回答:“他的爱心就是其中一样了。你知道阿难陀比丘爱什么吗?”

 

“大人,我不知道他爱什么,我只知道他不爱我。”

 

“你错了。阿难陀比丘其实是爱你的,只不过不是你渴求的那种爱罢了。阿难陀比丘爱解脱之道、自由、平和、喜悦。由于他对自由和解脱都有所体验,他的脸上常常挂上笑容。他又爱所有的众生,他希望将解脱之道带给所有的人,好使他们都能够享受到自由、快乐与平和。摩登伽女,阿难陀比丘的爱,是来自了解与解脱的。他这种爱不会像你那种爱,给你带来痛苦和绝望。如果你是真的爱阿难陀比丘的话,你便会明白他的爱,而且更会让他继续生活在他选择的解脱之中。假如你也知道怎样像阿难陀比丘般去爱,你便不会再痛苦和感到绝望了。你的痛苦和绝望都是来自你欲私占阿难陀,这是一种自私的爱。”

 

6


摩登伽女望着佛陀说:“但我怎样才可以像阿难陀那样爱?”

 

“那就要在爱的同时,能保持着阿难陀比丘的快乐和你自己的快乐。阿难陀比丘就像一股清风,如果你把清风捉住,困在爱的牢狱里,那清风很快便会散灭,而再没有人可以受用它的清新凉快,就是你自己也不例外。摩登伽女,如果你爱阿难陀如你爱一股爽朗的清风一样,你自己也会变作一抹凉风,那时你便可以把自己和别人的痛苦与压力都一并消除。”

 

“大师,请你教我怎样才可以这样去爱。”

 

“你可以选择阿难陀比丘的道路。你可以像阿难陀比丘那样,过着平和喜悦的解脱生活,又将快乐带给别人。你可以像他一样,受戒为尼。”

 

“但我是一个‘不可接触者’ !我怎么可以受戒呢?”

 

“我们的僧团是没有阶级分别的,僧团里已经有几个‘不可接触’的男众受戒为比丘了。波斯匿王十分敬重的苏利陀尊者,便是一个‘不可接触者’。如果你成为比丘尼的话,你将会是第一个‘不可接触者’比丘尼。你愿意的话,我可以请契嬷尼师替你主持授戒仪式。”

 

摩登伽女高兴不已,立即伏在地上向佛陀求受比丘尼戒,佛陀把她交托契嬷尼师照顾。她们离去后,佛陀便望着阿难陀,然后对众比丘宣说:

 

“比丘们,阿难陀的戒愿依然无染,但我希望你们要小心处理与外界的接触和关系。如果你们常住专念中,你们便可以知道自己内里的起心动念和外界在发生的一切。越是早一点察觉问题,便越可以更有效地将问题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行习专念,你们便能够增长定力以应付必时之需。当你们的定力稳固时,你们的视线便会明朗清晰,处事也会得宜。定与慧是手牵手的,定慧互通,二而为一。

 

“比丘们,年纪比你们大的女人,要待她们如姐如母,年纪比你们小的女子,要待她们如妹妹或女儿。不要让对女色的吸引成为你们修行上的障碍。如有需要的话,在定功未够深厚之前,尽量减少与女性接触。与她们在一起时,只要说有关研习大道的话题。”

 

比丘们都很高兴地接受佛陀的指示。

连载中,敬请关注收听


(注:《佛陀传》中文版权归“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所有,河南文艺出版社出品。)


愿此功德种善根

累世怨亲同沾恩

由斯解脱诸苦恼

共证菩提度有情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佛陀传》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