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怀瑾老师:它来了别放过,你能认得它保持住,迟早可以开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Author 南怀瑾



你打坐时有过第六意识被截断的经验吗?可惜那一下你把握不住,否则今天的你就不同了。不只是你,所有的人都不行。这一刹那不是只有在打坐时来到,行住坐卧,任何姿势都有可能发生这个第六意识之流被切断的情形。这像是把流水一样的知性从中截断,是很不容易发生的。下次碰上了千万不要错过,就定在那上面,越久越好。


历史上很多祖师,就是在这意识之流突然被完全截断的时候,爆发出开悟的。这个境界在一般人大喜、大怒、大哀、大乐的时候,也可能会产生。你能在它来临时认得它,多保持在这个境界,迟早可以开悟的。


这个境界甚至在打仗杀敌之际都会呈现的。不但如此,我年轻时人家问我,什么工夫才能开悟?我告诉他们,很简单,开悟的前奏境界就像你大便憋急了,在大街上来回找厕所找不到,正急得不得了,忽然找到,裤子一脱,咚,哇!那差不多是了。


禅宗祖师说过“截断众流,顿然而悟”,那个时候才有顿悟的可能。截断众流是定的境界,顿然而悟是慧的境界,这叫定慧等持。一切众生随时都有截断众流的情况,只是认不得。当年我在四川从山上下来,看见一头牛,农夫把他背上的重负卸下来,这牛已累到极点,就顿在那儿,一动也不动。我就上前拍拍它,对牛说,老兄,你怎么不悟呢?可惜牛不懂。


你静坐要找好的境界,当你一上座刚把腿盘起来那一刹那,就是最好的。当你把腿盘好了,心里想着要打坐修行,妄念就来了。

*****


佛学里有一句话:“香象渡河,截断众流”。它比喻人的思想、情绪,是像水流一样连着的。香象就是象王,普通的象是两根象牙,菩萨骑的象王有六根象牙,体形也比一般的象大得多。象王渡过急流时,不转弯走,急流力量那么大,它用身体把急流切开。所以叫“香象渡河,截断众流”。中国人也有一句俗语形容有勇气的人,叫做“提得起,放得下”。 

同样,思想也可以有勇气。我常常告诉人,“想他妈的个屁”,要提得起,放得下,要截断众流,也就没有了。要自己对心念有很大勇气,要有截断众流的勇气。但是,这不是压制。千万不能压制,如果很紧张地硬压住,那对脑神经、对身体都会有妨碍。我倒还有个方法,就是一个人到最伤心的时候,痛哭一场,或者大喊一声,痛苦就没有了。 

很多人喜欢唱歌跳舞,就是这些人都很苦闷。物质生活的压迫,他在唱歌跳舞时放松了,可是他没有办法把握。在唱歌跳舞的时候暂时忘了,一回到家还是感觉凄凉。如果他把握到放松空灵的境界,就了不起了。 

你一旦身心空灵,就能进入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境界。你会流下眼泪,那个眼泪不是悲哀也不是欢喜。唐代诗人陈子昂有一句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独怆然而泣下”的独字,是没有一切人或者只有一个人空灵地在这里,这就是大悲的境界,菩萨的大悲心。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东方出版社)
--------------

我们都听说过老僧入定,真正入定到某一种境界,时间没有了,他会坐在那里七八天、一个月,自己只觉得是弹指之间而已。不过大家要认识,这不过是所有定境中的一种定而已,并不是说每一个定境都是如此,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佛法讲修持,百千三昧的定境不同,有一种定境是,虽日理万机,分秒都没有休息,但是他的心境永远在定,同外界一点都不相干。心,要想它能定住,是非常困难的。像年纪大一点的人睡不着,因为心不能定。年纪越大思想越复杂,因此影响了脑神经,不能休息下来。

等于说,我们脑子是个机器,心脏也是个机器,但是它的开关并不是机器本身,而是后面另一个东西;那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心里的作用。所以一切学佛,一切入道之门,都是追求如何使心能定。有些人打坐几十年,虽然坐在那里,但是内心还是很乱,不过偶尔感觉到一点清净,一点舒服而已。一点清净舒服还只是生理的反应与心境上的一点宁定,而真正的定,几乎没有办法做到。

佛学经常拿海水来说明人的心境,我们的思想、情感,归纳起来,只是感觉与知觉,它们像流水一样,永远在流,不断的流,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是那么一个现象。所谓真正的定,佛经有一句话: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一个有大智慧、大气魄的人,自己的思想、妄念,立刻可以切断,就像香象渡河一般,连弯都懒得转,便在湍急河水之中,截流而过了。假使我们做工夫有这个气魄,能把自己的思想、感觉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把它切断得了,那正是净土的初步现象,是真正的宁静,达到了止的境界。由止再渐渐的进修,生理、心理起各种的变化,才可以达到定的境界。这样,初步的修养就有基础了。

《金刚经说什么》(东方出版社)
---------------

要“香象渡河,截断众流”,能不能在四威仪——行、住、坐、卧中做到这样呢?你们是修禅的,那是纠缠不清的“缠”,妄念纠缠不清,情业纠缠不清,感受、觉受的业力都纠缠不清,不能截断众流,当下了结。修行必须做到如“香象渡河”,那才是大乘的精神,才能体会到永嘉大师《禅宗集》的:“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这几句话。这四句话,也包括了小乘、大乘,包括凡夫,包括成佛之道都在内,希望你们好好珍惜这个法缘。

《正修行之路》
--------------

佛说:“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这是很恰当的形容,人们要把纷纷扰扰的心思暂停“止”下来,就必须如力大无比的大象,有能从奔涛滚滚中,截断众流,横身而过的大勇才可,这便是“知止”而“止”的状态。

至于“止”的外用方面,大略说来,每个人立身于这个社会,都要给自己定位,也就是自己要确定这一生要干什么。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知道自己怎么做,“止”于这一理念上,才能处变而宠辱不惊,处事而无悔。如能做到这个样子,在滚滚红尘里,也算得是一等一的人了。

《原本大学微言》(东方出版社)


本文源于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生活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