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酷学速递Vol.03 | 为什么选同性匹配模式,还是会刷到直男/直女?Tinder人类学告诉你!

同小语 同语II 2023-05-16

封面 | 来自网络

作者 | 睿宝,阿鱼,N.

排版 | 万木




欢迎来到青言新栏目!


酷学速递——

The Big Queer Theory & Review


本栏目将定期从性/性别主题的学术期刊中,抓取最新的、反映本土经验的人文社科领域研究。


每期,我们将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汇编,整理相关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期待与性/性别研究者或兴趣者共同分享相关研究的选题与操作方法。我们也欢迎大家提供感兴趣的议题,分享交叉性话题下的独特经验



由同语发起的青言计划,旨在支持和促进有志于多元性别研究的青年学生学者发展。在去年秋季的青言共学读书会中,参与者同朋辈领读者云端漫游,一道探索文本,畅所欲言,了解多元性别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研究动态,并将所学所悟同个体生命体验相勾连,获得全面而深入的感知。


本期酷学速递整理自2021年青言共学读书会第一期。读书会系列将根据不同研究主题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本期探讨的主题

约会软件中的同性社交:

威胁、抵御与驯化管理。


作为多元性别群体的我们

生活在怎样的网络空间之中?


我们如何建构自己在社交媒体中的性别身份?


我们如何通过对约会软件的选择性利用

来管理人际关系或实现自我期待?


……



以下研究将带你探索,

多元性别群体如何“驯服”约会软件


本期领读伙伴


Lim

比利时鲁汶大学社会数据科学专业


研究兴趣

社交媒体、约会软件、身份、自我呈现、

亲密关系、刻板印象与偏见、心理健康


I


Tinder中女同性恋的数字想象:

当红约会软件上(不)可渗透的性别身份边界

Tinder’s lesbian digital imaginary:

Investigating (im)permeable boundaries of sexual identity on a popular dating app


[作者]

 Lindsay Ferris & Stefanie Duguay [1]


[关键词]

可供性;约会软件;数字想象;性别;女同性恋;LGBTQ;

移动软件;在线约会;自我呈现;性倾向;社交媒体


Affordances, dating apps, digital imaginaries, gender, lesbian, LGBTQ, mobile apps, online dating, 

self-presentation, sexuality, social media



为什么选择了Women seeking Women,

还是会遇见直男/直女?



Tinder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用户量的手机约会应用,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国家都是很常见的影响亲密关系的工具。因为很少有专门为WSW(Women seeking Women)设计的手机应用,再加之Tinder提供了可选择互相匹配的用户性别,于是性少数用户也开始转向异性恋占大多数的约会软件。


研究者先通过Tinder的官方文件、媒体报道以及社交媒体中的讨论来构建Tinder的预期用途,然后招募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三国的27位WSW来一步步展示Tinder的各种界面与功能,从而考察Tinder的设计特点与功能如何影响用户活动。


通过“寻找女性”的设置,WSW认为她们进入了一个有利于连结同类人的网络空间,这个空间具有被想象的可供性。但与此同时,男性、情侣和异性恋女性常常渗透到这个空间之中,引起WSW一定程度的不安与恐惧,迫使其进一步发出非异性恋身份的信号。她们的信号融合了对女同性恋和酷儿文化的引用,如两个女孩子手牵手的emoji、和猫的互动、LGBTQ相关的媒体内容等,从而唤起作为共同体的数字想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性别身份边界的不可渗透性。因为这种想象的存在,WSW的人常常被默认为应该在Tinder上展示出相应的标示,但这也造成了刻板印象的进一步延伸,给本身还不太明确其性别身份的人或非二元性别的人带来挑战。


青言er怎么看?

“ 我之前也使用过国内某个以异性恋为主流的约会软件,但使用感很不好。我明明在个人档案里写明了性别女和爱好女,软件还是会给我匹配一些男性过来聊天。然后他们发现我是拉拉之后,有些人就会直接恶语相向。读完这篇论文之后,我发现原来不止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约会软件上不仅没有达到预期交友的目的,甚至还会被人窥视和贬低,感觉挺无语的。”



II



驯化同性交友软件:

对中国男同性恋者使用Blued的交叉性分析

Domesticating Gay Apps:

An Inter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Use of Blued Among Chinese Gay Men



[作者]

Weishan Miao & Lik Sam Chan


[关键词]


Blued;约会软件;驯化;交叉性;口述史;社交软件

Blued, Dating Apps, Domestication, Intersectionality, Oral History, Social Apps



青年的资本、中年的炸弹以及老年的重生



在不断变化的个人和社会环境中,约会软件在中国男同性恋者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多重角色?研究者借鉴了驯化理论和交叉性理论,并采用了口述史的研究方法,“让经常被正统历史忽略的个人和群体发声”。


本文深入展示了来自不同年代和阶层的三位Blued用户的自我陈述,他们各自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关系地位,以及对该约会软件不同的使用方式。


这款约会软件的地理定位功能加强了年轻参与者的同性恋资本,但却威胁到了尚未出柜的中年参与者;而来自恐同年代的老年参与者,在妻子去世之后,逐渐成为了同性约会软件的网络红人,重新获得了自我认同感。这些故事生动体现了代际、阶级和关系地位对用户媒介驯化行为的交叉性影响


青言er怎么看?

“我很羡慕老张(论文中提到的一位老年男同志)。在普通约会中被忽视的群体可以通过直播获得认同感,这个约会软件真的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同时,李大哥(论文中提到的一位中年男同志)出门卸载小蓝的故事也让我想起我自己。我在北京上学,每次回到老家,都会先卸掉小蓝。当然,回到家之后,意识到父母不会查看我手机,我可能会重新下回来。”




想了解更多,

欢迎参考文章末尾的文献列表

查找全文~


 JOIN US 


如果你对本土的性与性别研究感兴趣,

但在知网搜不到想看的文献?

 

如果你面对一长串reading list,

拖延症发作总是读不完?

 

如果你正在阅读相关研究,

并且想结识在研究兴趣上契合的同好nerds

 

……

 

欢迎加入我们酷学速递的共读会

一个良好的研究交流平台等你来!

还有同好伙伴们敦促你完成你的阅读KPI

让你读文献再也不孤(拖)单(延)

 

这里欢迎你分享并讨论

与本土相关的多元性别学术热点话题,

研究领域可以是

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

文学、艺术、心理学、医学、性别研究、文化研究、

......

等不同学科。

 

我们鼓励群内的小伙伴踊跃发言

并定期将在读文献分享到群共享文献池中。


友情提示:潜水可能会被野生TA无情地踢出群哦~

 

如果想更深度参与青言项目,

我们后期会在共读小组中招募有兴趣的伙伴,

组建为期3个月的朋辈写手团队

为【酷学速递】栏目供稿,

届时更有青言精美周边等你来拿!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表

通过初筛后,小助手会联系您入群~ 




文献列表(按本文发布顺序):


1. Ferris, L., & Duguay, S. (2020). Tinder’s lesbian digital imaginary: Investigating (im)permeable boundaries of sexual identity on a popular dating app. New Media & Society, 22(3), 489–506.


2. Miao, W. , & Chan, L. S. . (2020). Domesticating gay apps: an inter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use of blued among chinese gay men.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6(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