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香抗‘疫’,阅暖人心”读书月活动优秀作品选登


一  等  奖







一等奖选登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拥抱春天,追逐梦想

——观“书香抗‘疫’,阅暖人心”视频有感

 王菊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转瞬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但是2020年的这个春天,注定不平凡,因为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身处新冠疫情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复杂且混沌的时代,本来预期疫情很快就会结束,却没有料到它会席卷全球。这场战役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同时也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生活秩序,让学习和生活一度按下了“暂停键”,为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调整抗疫心态,本人经常充分利用网课之余读些名著,恰逢我院图书馆推出的“书香抗‘疫’,阅暖人心”为主题的线上读书月活动,特别喜欢其中的“每天30分钟,与名师相约”这一专栏,认认真真观看了《路遥,平凡的世界 不平凡的人生》《“支那”的来源与变味》等讲座视频,与各大名师一次次思想的碰撞,让我对青春与梦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对自己军人的职责和特警的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一、铭记历史,在血的教训中催己奋进砥砺前行。

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提到“支那”一词,想必是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在那段阴云密布的岁月,中国人民受尽屈辱,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铭记历史能够以史为鉴,奋发向上。铭记住历史就是铭记近代中国遭遇的一系列苦难,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激励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奋发图强、不断努力,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奉献力量;铭记历史就是要记住中国人民在遭遇困难时的坚强和团结,面对极其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不畏强暴、英勇作战,我们要学习这种斗志和英雄气概;铭记历史就是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告诉我们不能自大骄傲,要开放学习。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够以史为鉴,及时弥补不足,发扬优点,从而将我们的民族建设得更好更强。

铭记历史才能够砥砺前行。铭记历史并不是要记住耻辱,激发内心的仇恨,而是通过所经历过的耻辱警示我们要珍惜和平、奋发图强,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够更加强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希望,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美好!

二、自足当下,在履职尽责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的国家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但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

要练就过硬本领。“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当前,武警部队体制重塑已初现规模,反恐力量的建设昭示着我们特警学员必将担负反恐大业,成为反恐力量建设的中流砥柱。作为一名普通学员,我们一定要以分秒必争的态度,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来增强真本事,真能力。与此同时,部队训练的主旋律是“实战化”,作为特警学员,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不断加强实战化训练,不断强化自身素质,磨练我们的意志品质,破除“和平积习”,重塑我们军人“当兵为打赢”的理念,适应基层部队需要。

要矢志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美好的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当前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要热爱本职,甘愿奉献。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地把责任当作一种义务,一种使命,一种主观追求。工作要愿意干,而不是赶着干,甚至逼着干。强迫做的工作是不会有好效果的。要勇于任事,敢于担当,不能“在其位不谋其职,在岗位不在状态”,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珍惜大好机会,崇尚干实事,出实绩,兢兢业业地把本职工作做实做精。

三、坚守初心,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坚守初心。张富清老英雄60多年深藏功名,不改本色。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的一生。

坚守初心。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在开山岛一守就是32年。32年,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岛上,陪伴他们最长久的就是凛冽的海风和每天定时升起的国旗,在升旗仪式上,参与者只有他们两个人,一人升旗,一人敬礼,他们早已把自己的骨血融进了开山岛的海风与浪花里,把“坚守”二字诠释到了极致。

坚守初心。中国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为抗击疫情在除夕夜踏上奔赴武汉的征程,迎难而上,向死而生,一位位人民的“逆行者”为他们打开希望的大门,用生命挽救生命,创造一个又一个武汉奇迹!

“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我们一定要勇敢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战役仍在继续,曙光就在前方。风雨同舟,凝心聚力,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川,无论路还有多远,都让我们一起走过。疫退风清日,便是万木春!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老王回来了

朱超


“老王回来了,老王回来了,哎,值班员,快点吹哨,让兄弟们赶紧把班里收拾收拾,老王回来了……”

“一、二、三,鼓掌,欢迎队长回家!!!”

“大家都辛苦了啊,都回去忙吧,别误了工作……”

老王是我们学员队的队长,他去年年初到外地培训,这不才刚刚结束学习又接到护校任务,工作狂的老王直接跳过河北老家,杀回北京来陪兄弟们过年来了。但老王回归,我们内心可谓五味杂陈。因为不管是教子还是带兵,总要有一个是唱红脸的,一个是唱黑脸,而我们的老王绝对是那个严厉不讲情面的黑脸,让我们咬牙切齿,恨之绵绵。

“加把劲,赶紧干吧,别杵那儿了,警官大道还没开始干呢,一会老王就要过来检查来了”;“对对对,习主席还讲过,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嘞!”,“还有还有,老王还说了,猎鹰运动场现在就是我们护校官兵的专属战场!必须得好好打扫干净。等太阳一出,残雪化的快了,下午就能恢复训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学着老王的语气,无不是在吐槽老王的硬核管理,手中的工具也跟着不情愿地挥舞。

这已经是今年北京的的第三场大雪了,因为疫情的突然爆发,大家期待回家的烛光渐渐熄灭。看着这校园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大家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它像极了老王那不讲情面,认真严肃的脸。

大家不理解的是,今年情况特殊,人员思想紧张,执勤压力也大,那雪花就让它堆在那儿也不碍事啊?生活上放松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同志们,别看这是简单的扫雪啊,打扫干净了就是在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出力!”老王大声地做完动员后,抄起铲雪锹就消失在茫茫的大雪中了。看着老王渐行渐远的背影,大家无奈的闭上了嘴,虽然浑身已经疲软,只好揪一揪那仿佛不是用来防毒而是用来御寒的口罩,强打起精神,激起了最后的斗志继续扫雪。

雪仍旧无情的撒。

值班员体谅大家幸苦,索性集合大家先带回洗漱,开饭。

刚爬到七楼脚还没有捂热,哨音立马又响了“所有人下楼拿铲雪工具,外训楼前集合,机关楼广场再打扫一遍”。号令宛如当头棒喝,“是雪没扫干净”?“这边下边扫也干不完啊”;有人在嘀咕老王肯定要拍板子了,也有人在吐槽老王极不体谅部队,只有值班员默不作声。队伍就这么一边抱怨一边赶路,走到楼前,那个熟悉的背影还在那儿。头发上滚烫的热气不停地从大衣领上喷出,零落的飘雪似乎也不敢聚在老王的肩头,就这样一个人,遒劲有力地挥舞着扫把,驱赶雪水,聚起了一堆堆的雪泥,原来老王一直没走......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大家还没等值班员分配任务,一个个便又冲进了这白色的天地中。

事后老王没有真正批评哪一个人,仅说了一句“这地容易打滑,扫干净了,安全才能够托底。”

历冬,去春,立夏,扫雪,扫落花,扫枯枝枯叶,我们打扫过了校园的每个边边角角,老王也一直陪着我们扫去了心里的阴霾,时间和经历让我们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时间在流逝,疫情下的护校任务还没结束,但是老王的回归好像在大家心中也没那么头疼了,因为大家似乎早已习惯了他讲究原则,一丝不苟的工作方式。似乎从那天之后,大家变得有点不一样了,再没人说老王干活一根筋不变通了,再也没人吐槽老王天天让我们消毒校园和打扫卫生了,反而看着那干净整洁的校园,心中会腾起一种叫自豪感的东西。

前不久中队组织观看《为了人民——人民军队支援地方疫情防控纪实》专题纪录片,荆楚大疫,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迷彩军人,勇立潮头,口罩下伤痕累累的脸、隔着屏幕依然坚定的眼神、风雪里一个个逆行而去的身影,在他们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老王的影子。

观看结束后,老王走上了台前深情地说道:“今天呢也是咱们护校任务的100天,行百里者半九十,希望大家继续坚持,拨云见日,疫情消散的那天定会来临,这份经历也一定是你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一刻,老王的眼睛红红的。

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付出的人,这次与众不同的护校让老王和大家都得到了生活的馈赠。老王因为工作突出,升了官,我们也一样,有人获得了嘉奖,有人利用这段寂寞的时间看了不少的书,学习了新的技能,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其实大家嘴上不愿意承认,心里都知道,正是因为老王他执着的工作态度和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深深地埋进了每个人心底,感动和传承让大家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得以成长、进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梦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又给学院披上了一层洁白的新装,我推开窗户,极目远眺,发现楼前凌晨哨兵留下来的战靴印还没有被雪花淹没,顿感欣喜和安慰——这次护校值了,毕竟雪没有忘记!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抗疫对话录

邹瑶军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一个个普通人,一句句实在话,一件件暖心事,交汇编织出这个特殊春天里最美的风景。      ——题记

2020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岁末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这场疫情,暴发于“九省通衢”湖北武汉,扩散在人口流动最多的春节假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危难关头,特警学院的护校官兵中间出现了许多暖心事儿。

大队长:我不回家了。

担负护校任务大队的大队长是孟繁海,从2020年1月17日护校开始,就一直在学院担负值班任务。

2020年2月5日,单位会议室。

孟繁海:下面我们在决心书上签字,我第一个来。说罢他径直走向了用红色毛笔书写的护校决心书前。同志们,今天是我们护校的第14天。按照计划,也是我们第一批护校官兵轮换回家的日子,但因为目前新冠病毒肆虐全国,按照上级的指示要求,减少出行助力抗疫,我们的轮换就取消了,现在我们是学院的唯一一支生力军,接下来,我也就不回家了,由我和两名学员队干部带领大家坚守学院、一战到底,大家有没有信心?

护校官兵:有有有!!!

队长:我提不了也要把你们带好、把任务完成好。

学员七队队长叫王士群,今年40岁,刚刚结束“中培”,今年是正营的最后一年。

2020年1月24日,楼下集合点名。

王士群:同志们,前不久我刚刚从天津“中培”回来,今天是第一次在队列面前和大家点名,我先给大家交个底。最近我听见大家都在议论,说王队长年纪大了,又离开了学院一年,指定是提不了副团了,肯定没有干劲儿了,这下我们护校可好了,除了站站哨、走走场面就没其他事儿了。对于这些同志,我只能斩钉截铁的说,对不起,你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提不提我是组织要考虑的事情,退一步说,就算我提不了,也要把你们带好、把任务完成好。

护校学员:完了,队长干活儿的劲头上来,我们都惨咯,“歇歇脚”的思想彻底没市场了。

教导员:想回学院隔离。

学员队教导员是焦俊云,大年三十和王士群队长换班后,第二天学院就下通知进行封闭式管理。

2020年4月20日,电话里。

焦俊云:“瑶军,你们最近怎么样,大家思想还稳定吗”

邹瑶军:“教导,我们都挺好的,大家都适应了护校生活了,回不去家里人也都理解,您就放心好了。”

焦俊云:“听队长说,最近执勤和防疫压力比较大,同志们平均两天就有三班哨,除了学习训练,还要担负学院的防疫任务,大家能顶得住吗?”

邹瑶军:“顶得住、顶得住。大队考虑到执勤压力大,我们下午都是3点起床,而且哨位是大家轮着来站,平常休息都挺好,问题不大。”

焦俊云:“谁能想到,大年三十回去,大年初一就不让回学院了,都过去这么久了,队里应该都忙坏了吧。”

焦俊云:“瑶军,你知道咱们什么时候结束防控吗?我得赶紧回学院隔离啊,我想早点回到学员队啊!”

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逐渐哽咽。

护校学员:学长,我交两百行不?

2020年3月1日,南门哨

喻  松:京涛,刚刚学院发了通知,咱们可以捐款了,因为你是哨兵,所以我就直接过来收了。

刘京涛:学长,大家都捐多少啊?

喻  松:按照通知上说的,咱们原则上不能超过100元

刘京涛:学长,我想捐200元。

喻  松:那不太好,毕竟下达了通知,而且咱们还是学员,津贴也就那么点,我们也在护校,也算是防疫的工作人员嘛,要不就100元吧。

刘京涛:学长,我觉得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党员,党和人民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挺身而出,护校执勤是我们的应尽职责、分内之事,我还是想捐200元。

家就在500米外的大队长不想回家、可能提不了副团的队长干劲儿十足、在外过年的教导员想回到学院和大家一起战斗、津贴不多的护校学员们也争着多交钱。这些点点滴滴的暖心事却是护校官兵们120多天以来的真实写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挑战,他们义无反顾走向学院防疫岗位。从延长护校时间,到主动申请到防疫第一岗,彰显的是舍我其谁的英雄本色。面对形势严峻的特殊战场,他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担起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他们身上,既见信仰信念、人格风骨,又见家国情怀、强军风采。他们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当代军人的革命本色、时代新人的亮丽风采。他们虽然不是最美的逆行者,但他们却是这次护校任务中最可爱的人!











二  等  奖


  




二等奖选登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执笔话《人生》

王文慧 


生而为人,便踏上人生这条路,路的尽头是归于尘土,而路途之中却是看不清的迷雾,我们只能摸索着向前,谁都不知道接下来等着我们的是康庄大道还是万丈深渊,我们能做的是保持乐观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往前走。

看完了路遥先生的《人生》这本书,内心感慨万千,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此刻的我们年纪相仿,所以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共鸣。虽然故事并没有结束,但带着中国式圆满结局的根固观念读到作者落笔之处,还是心生感伤,感伤故事中人物的不幸遭遇。命运真是和男主人公高加林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就像一个圆,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没能考上大学的高加林刚适应了教书的日子,村中书记高明楼走后门让自己的儿子顶替了高加林的位置。高加林没权没势,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心中也有怒火,只能用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来发泄,任双手布满鲜血也不放下手中的锄头,这也是他对权势压迫的无声的无力的反抗。在这第一次跌入人生谷底时,是“村花”刘巧珍不顾旧时世俗礼节的束缚,挣脱了封建礼制的牢笼,陪在他身旁,给他安慰和鼓励,用纯真的爱守护着他,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巧珍的爱是没有掺杂一点私心的,她知道加林绝不会甘心做一辈子农民,她也没有想着利用婚姻栓住加林和她永远生活在农村,她一心只希望加林好,就算加林飞黄腾达后可能会抛弃她这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她也无怨无悔的爱着加林。

然而没过多久,命运就再次垂青了高加林。他的叔父转业回乡,他再次回到了城市,成为了一名通讯干事。本就才华横溢的他,一时间名噪全城。但他不满足于小县城的生活,为了继续往上走,他狠心抛弃了他的农村情人巧珍,和能带给他更好未来的家世显赫又有思想的黄亚萍在一起了。虽然在他最痛苦无助的时候,是巧珍温暖了他的心。可他知道,她“决说不出十四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复合能源”,这注定是个悲剧。高加林的抉择中充满了矛盾与纠结,他即爱着巧珍又欣赏亚萍,这不禁让我想起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的一段话,“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两朵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我并没有批判加林的意思,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在前程和爱情之间,最终他选择了前程,人性使然罢了,只是辜负了可怜的巧珍。即使加林让她沦为全村人的笑柄,巧珍仍然没有怪罪加林,没有任何怨言,没有任何脾气,只是默默的流着眼泪,向黄土地诉说着自己的悲伤,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农民,与那段本就荒谬的感情彻底诀别。就在此时,命运又一次捉弄了加林,因为走“后门”被别人举报,这一次他被彻底判回农村,失去了爱情也失去了前程,一切都化为泡影,此时剩下的只有无比的悔恨,他不知该怨谁,也不能去怨谁。虽然加林是个各方面都十分出众的青年,但身处那样落后的时代,贫瘠的农村,对于社会的不公,他根本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

书的扉页写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们谁都无法计算和预知未来,只能凭借着处世经验和亲人朋友甚至一些陌生人的建议在人生的各个路口选择着要走的方向,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本上,却是淡淡的几笔,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殊不知它已决定了你人生的走向,所以说决定我们生活的正是我们的选择。我们仿佛生下来就是做选择的,时而坚定,时而迷茫,是或非,善与恶,美或丑,对与错,都需要我们去选择。我们不敢保证每一次的选择是否正确,这其中定有几家欢喜几家愁,总有人为选对了而手舞足蹈,当然也会有人因为选错而追悔莫及。可在生活的列车上,谁又能摆脱命运转盘的抉择。至少我不是幸运儿,猜不对每一次的答案。幸运曾降临在我的身上,就像我与可爱的你们相遇在特警学院一九年的那个秋天,但幸运也曾无情的把我抛弃,独留我一人与命运做无用的抗争。面对人生的洗牌,我们只能坦然面对,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也没有回头路,只能一直向前,我们都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战疫赋

张帅


天中有霭,暮鼓沉闷,雪上难行,何得长奔?天地不仁,万物尽为刍狗。日月难潜,千古悲悯人伦。沉浮难定,举世惶惶,暮霭沉沉,隐天蔽日。

然长风一线,江涌人杰身影,梦醒时分,枕浸英雄遗泪。夙兴夜寐,焚膏继晷,忧劳奔走,俯仰无愧。天寒地冻,烛光亦作日辉,路遥马亡,板荡可见忠臣。文亮哨响,全剖丹心一片,继先首报,长传风声凌响。南山巍峨,衢地正怀镇宝,兰娟高洁,满袖长盈馨香。旌旗猎猎,浩气长存,江湖儿女,多展奇志,国士安邦,举世无双。

东顾家乡,唯愿父老康健。南向江汉,希冀大地平安。地无南北,人无老幼,股肱相与,挽将搭接,全民战疫,滔滔共赴国难。英雄执戟,煌煌万象更新。上下同欲,国人同心,众志成城,中华必胜。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十四天与一百四十天

左荣燊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上下一心共同抗疫,共克时艰。在学院里,有那么一群护校官兵,他们在疫情来临之前舍小家为大家留队护校,在疫情爆发之后团结一心、连续作战。如果你问他们一个十四天久吗?他们会告诉你因为有希望,所以弹指一挥间。但如果是两个、三个、五个、十个呢?他们会说有些刻骨铭心了……

十四天,是热切期盼。有人说,军校四年,如果你不在假期里选择护一次校,那么它是个不完美的四年。所以,当今年的护校如期而至,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留下来。留下来,既是军人的当担,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军校生活不留遗憾。这个十四天的护校,时间跨度刚刚好包括了除夕夜、新年和春节,他们安慰自己说:“过不了年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能回去就好。”所以,当第十四天快要临近,他们收拾行囊身影,他们归心似箭的表情,他们散发光芒的眼睛,都在诉说着回家的期盼。那一刻,他们是求学未归的学子,是思乡心切的旅人,是父母心中的牵挂。但同时,他们还是使命在肩的军人……

三十四天,是猝不及防。惊喜有时候来的这样猝不及防,惊吓也同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守在电视机面前的他们,每天都在关注着疫情的最新消息。时间一天天的在流逝,湖北在告急,武汉在告急,全国在告急!!!终于,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原定1月31号回家的计划被迫取消,所有护校的他们继续坚守。那一刻,一切计划都成了泡影,回家的行囊又入了库房,时髦的便装又成了庄严的军装,内心喜悦成了些许的感伤,亲人期盼的团聚也变成了的心中默默的念想……,当时间走过了第十四天,来到了第三十四天,当小我和大我发生碰撞,当小家和大家拿来衡量,这场抗疫的猝不及防成了他们军人使命的担当。

一百天,是承前启后。“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明天就是护校的第一百天了,但这第一百天,仅仅意味着前九十九天后的下一天。还记得那天的他们,没有如释重负的样子,没有轻松愉快的样子,没有沾沾自喜的样子,在他们的脸上,更多的是紧张,更多的是严肃。那一天,他们比平时更加认真的对待工作,那一天,他们比平时更加的小心翼翼。因为他们知道,前九十九天的护校成绩来之不易,每一天的安全稳定都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所以,这个第一百天,对他们来说,不是这次护校工作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一天,在他们的朋友圈里你会发现这样一段话:“1月17号18时—4月26日18时,一百天,一年的三分之一,我们依旧在坚守!”

一百四十天,是无怨无悔。护校的第一百四十天,这是平平常常的一天,负责消毒的小黄早早的起了床,这时天还微微亮,他迎着晨曦打开了设施间的门,肩上背起了装满消毒水的喷壶,熟练的对学院的每一个角落进行消杀,从机关楼到东南西北的哨位再到宿舍楼,一百四十天里,一天三次,一次就是一个多小时,不论风吹日晒雨淋,他在默默的坚守着。选择留下来的他们可能不知道,护校的十四天可以那样的长,他们也不知道,护校的十四天会乘了十成了一百四十天。但他们知道,这是他们该有的当担。如果你现在问他们,有没有后悔过留下来,他们会说,再选择一次,还是要留下来!这一百四十天,每一个日日夜夜里,每一条交错纵横的道路上,有他们披星戴月执勤上岗的身影,有他们迎风踏雪来回奔波的身影,这一百四十天里,他们用脚步去丈量着学院的每一寸土地,这一百四十天里,他们用军人的当担守护了学院的一片安宁。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习主席说过:“现在,青春是拿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拿来回忆的。”那么,军人的青春,是用来奉献的,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在奉献中找到自我。从凛冽的寒冬到繁茂的盛夏,从漫天的飞雪到满枝的绿牙,这群可爱的护校官兵经历的不仅仅是季节的变化。他们个人在成长,他们懂得了军人的当担,他们懂得了团结的力量。这个集体在变强,是团结一心、连续作战,是敢于担当,攻坚克难。





三  等  奖


   




三等奖选登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一次疫情引发的思考

 姜志鹏


以前总是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党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经历了这次疫情让我对这些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管是打土豪、分田地,还是消除贫困,全面奔小康,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的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者,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价值指引方向,从疫情可以看出,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权,健康权放在第一位,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地党员纷纷行动,奔赴抗疫一线,党员冲锋在前;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带头站岗,守好百姓"对外交流"的大门;人民群众生活必备物资,党员干部走街串户不辞辛劳保障……数不胜数的感人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员就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从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中央指导组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武汉一线察民情知民意指导抗疫工作,到每一名党员干部遵守疫情规定自觉捐款捐物,自上而下,全体党员身体力行,用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一个政党。

二、让我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经过这次疫情,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为什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什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明白了敬畏自然、顺应规律、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而改变的,刚开始生产力低下,对自然充满无知、恐惧和依赖,因而敬畏自然,崇拜强大的动物图腾,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人们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提升,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感受到了自身力量的强大、相对于自然的独立性和空前的控制力,从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逆转,人们忘记了从何而来,由自然之子成为了万物之灵、万物之主,自然界就成了改造征服支配的对象。

    恩格斯曾说,人从自然中来,随自然发展,人与自然不能分割不能对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只有在自然界中才能生活、生存和发展。想想2020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灾难,2020年2月南极测得20.75摄氏度高温天气,温度不断上升,加快了冰川融化速度;澳洲大火整整烧了四个月,180公顷森林变成焦土,125亿只动物死亡,排放四亿吨二氧化碳,65万只蝙蝠躲避大火涌入人类城区;2020年1月,菲律宾火山喷发,火山灰柱直冲天际夹杂闪电,直接引发约75场地震,仿若世界末日;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200万;东非蝗灾……似乎每件事都在告诉我们是人类需要大自然,而不是大自然需要我们,当自然灾难来临时,人类显得渺小而无助。我们要勇于同过去只索取不投入,只发展不保护,只讲利润不谈修复的生活方式做斗争,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三、让我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开放是必然要求。新冠病毒在全世界大规模爆发,仅靠一国之力绝对无法遏制传播趋势,只有携起手来才能解决问题。当前,很多国家出现医疗设备不足,中方积极援助,世界没有防控经验,中国派出多支专业医疗队前往支援,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国家伸出援助之手。"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因为疫情让全世界更加紧密的站在了一起,世界上还有很多问题,仅靠一国之力无法解决,如全球变暖,恐怖极端势力威胁世界,只有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四、让我对责任担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最青春的热血就是最无私的奉献,援鄂医疗队中的90后牺牲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给了我巨大的鼓舞。曾经,他们是父母眼中不懂事的孩子,是大众眼里叛逆的群体。在长辈护佑下,成长之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疫情面前,忽然长大了。这群曾经最具个性的青年,披上白色战袍,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在战“疫”一线挥洒青春和热血,捍卫大众的生命安康。我认为爱国是最大的责任担当,青年是爱国担当的主力军,只有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练就硬本领方能拥有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机遇,在奋斗中破茧成蝶,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春来疫去

李鑫鑫


2020年4月4日上午十点,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这是为了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这些英雄为了正义事业献身,为了人民付出生命,烈士称号是人民的认可,是国家对他们的感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措手不及,电梯间,人与人之间变得格外“谦让”,走在马路上,再不会发生擦肩而过的“浪漫”场景,往日再热闹的城市角落也变得异常安静。但是我们不慌张,因为有国家在替我们操心,有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研制药品疫苗;医务人员奋战抗疫一线;建筑工人不辞辛苦筑起小汤山;人民警察无时无刻坚守岗位;社区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轮岗;热心市民自愿一线提供餐食……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表面上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的居民听话的呆在家里,城市农村都变得安安静静,实际上在每个城市都有英雄们为我们保驾护航。英雄为国家付出,国民与国家配合,转眼时间已经过了将近五个月,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一位网友拿着相机对着楼下空无一人街区,突然稚嫩的一句“有,有,有人!”一个宝宝激动的话,是多少人的心声,人出来了,证明疫情有了好转,压抑许久的心情也有了大大的缓和。因为疫情,大部分人都跟家人呆在一起,弥补了点点以前缺失的亲情;因为疫情,让我们懂得健健康康是最重要的,让我知道了珍惜,让我学会了生活。

超市里,充足新鲜的蔬菜,种类丰富的各种水果,占满货架的粮食鸡蛋,不仅给人身体能量的补充,而且让人心里踏实,生活在物资大国,不用哄抢,不用担心,身为一名武警战士,我身板挺直,心中自豪。社区公园中,虽然没有了曾经叔叔阿姨们广场舞的身影,没有了小朋友们成群结队活蹦乱跳的嬉戏打闹,但往年春夏百花争艳的场景如期而至。马路上,戴口罩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的习惯,有网友调侃说:现在不戴口罩出门,就跟出门不穿衣服一样,太不舒服,足以证明,防疫思想的深刻,行动上的坚决。网络上,每天关注最新新冠疫情新闻进展,疫苗研发成功,每日患者治愈出院,房舱医院患者与医生共同努力,看着每天随疫情变化的几条抛物线,心情也时而揪心时而高兴。

这次疫情,叫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农村防治疫情的办法。有的专门雇用挖掘机挖土封路,老大爷手持大刀、红缨枪守在村口,禁止外来人员入内,有些村子村干部每天在大喇叭呼吁村民别聚集,少出门,宣传防疫知识……不管他们做了什麼,都是尽最大努力为防疫作出贡献。

“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籍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正如这次疫情,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以及千千万万拥有爱的中国人,无惧疫情,付出自己的一切。一个真实故事: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彭渝,由于不想让家人担心,偷偷瞒着家人驰援武汉,并且告诉家人自己还在医院值班,是他的丈夫看到别人发的照片,才知道她已经奔赴前线。丈夫虽然怪他不跟家里商量,但事后发了一段微信,内容有关心,有担心,又有抗疫胜利的决心。一个驰援的英雄背后,又有多少家庭的牵挂。“你平安归来,我承包一年家务”这也是一位丈夫对妻子的承诺,他们的付出,我们体会不到。“只要能够打赢这场攻坚战,让患者早日康复,舍掉这头秀发算什麼”作为一个女人,谁不真爱自己的头发,可为了更好的工作,毅然决然的下定决心剪光头发,你们,尽管成了一个个光头,但是却一下子成为利武汉一道道最美风景,一个个最美的逆行者。

街道店铺陆续开业,路上行人渐渐多起来,上班族们开始了到岗上班,往日的繁华在慢慢恢复,黎明也会如期而至,春天已经到来,拥有美好生活就近在咫尺的信念,眼前的一切艰难都只是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战胜疫情的动力,因为我们知道这一仗,必胜!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观“互联网时代为什么要读书”有感

首汉卿


我们大家知道,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就像发生了一场革命。只是我们感觉不到这场革命的正在发生,不知道这场革命的意义在哪里?现在的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而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都会相应的产生一场文化的革命,乃至人类整体的一场大革命。那么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这个互联网所带来的各种颠覆性的革命性影响到底给我们的人类和文化带来了什么?可能我们今天未必看得清楚,但虽然看不清楚,我们已经发现我们的生活已经改变了,我们大家已经身临其境。如今的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了,离不开这个互联网了。假使今天突然断网的话,会怎么样?我们会发现我们不能再像我们所习惯的那种方式继续生活。我们今天所得到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从互联网得到的。他成为一个几乎是我们最重要的精神源泉。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个互联网时代为什么还要读书,为什么还要有书店有书?我们不看书就看手机行不行?光看看网络行不行?

结果当然是不行的。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虽然看起来好像是同一个内容同一种文字,但是是不一样的。我自己作为一个亲身的体验者,能感觉到这里面的区别。当我在读印刷文字的时候,特别是读书,通常我的心态是比较从容的。不像在电脑上或者在手机上阅读的时候。但是当我们拿起手机看一篇文章时,这不叫阅读。更像是一种快速的浏览,像扫描一样。不是从左到右的逐字逐句的阅读,而是像自上而下逐排扫描的方式扫下来,然后在阅读当中只是抓住几个关键词,就大致了解了一下这些文章的大致内容,差不多就算阅读了。然而现在大多数人就是像这样的在阅读。我们称这种方式叫做轻阅读。轻阅读的阅读量很轻松,故事性比较强,太严肃的东西,阅读不了。

阅读方式的改变,实际上你在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打开网络,打开互联网,扑面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资讯,而不是知识。这些资讯是破碎的,没有有机联系的,它和知识不一样,知识是成系统的,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塑造我们的三观。但是资讯不行,资讯是支离破碎的,我们吸收了什么资讯,最后我们就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整体。每天阅读到海量的资讯,把我们变成了一个资讯人。我们每天被各种互相矛盾的资讯冲突的,各种各样的资讯观点,就像千军万马在头脑中踏了一遍,有时候会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找不着北,我们过去总觉得有真相就OK了,但是现在发现原来真相不止一个,真相有很多个,各自都有各自的媒体,呈现出不同的资讯在你眼前。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个世界,反而倒让我们更困惑了。所以今天我们可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时代,特别是手机时代,实际上是一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而这些资讯是一种相互冲突的,矛盾的,碎片的化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实际上并不是知识。所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依然需要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我们才可以获得知识,我们要有完整的三观的话,一定需要有这样成系统的知识,仅仅靠那些破碎的资讯支撑不了我们内心的世界。互联网时代,不仅需要读书,而且需要读更多的书。在互联网时代,资讯爆炸反而沉淀出阅读的重要,读书的重要,

读纸质书有一个优点,就是不会让像读电子的出那样,让自己心浮气躁,反而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当你读到这本书,精彩的部分就会越读越慢,此时就会浮想联翩,各种想法就会冒出来,就会去慢慢品味,品味其中的乐趣,开始和这本书的作者有一个心灵的对话。而这种对话,那是需要一种物质感和现场感的,我们在电脑面前手机面前是感受不到的。书就完美的成为了这一载体,就像实实在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智慧的时代。然而读书就能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具有智慧的人。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仍然需要读书。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平凡的世界》阅读体会

          ——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奋斗

张习良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春光灿烂,特警五月读书,图书盲选推荐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虽然高中时就读过,但看到是《平凡的世界》,又满心欢喜的拜读一遍。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孙少安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

山不高,只是我们太小了。平凡,是生活的本色。

  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无奈以及美好憧憬。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拥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书中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最令我深思的是,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赣台,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也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说:“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 ”愿我们都能在这平凡的世间,熬过一切苦难,热气腾腾地过好每一天。我们带着缺口在这平凡的世界磕磕绊绊,并拼尽全力过好这平凡的一生。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还无法预测,有一点时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青春时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是无法言语,只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觉世界事多么的美好。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做一个观众,也要做一个主演。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奋斗,也唯有不屈的奋斗才能改变这平凡的一切。                  





整理:王楠楠、陈辰、李文绚、尹春晓


► 武警特种警察学院2020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公告

► 特警学子,欢迎回家!

► 致全体师生的一封信

► @特警学子,返校复学指南在这里

► @特警学子,日常防控指南在这里

武警特警学院微信发布

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  编:杨 辉

责任编辑:程传国、梁   帅

本期编辑:龙登科

本期校对:天奇

投稿邮箱:tjxyw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