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 第22集 汉武帝(上)

语文视窗 2021-07-14

《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景。

语文视窗公众号将推出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系列视频和介绍系列,敬请大家关注和期待!诚挚感谢大家对语文视窗的支持。

回头看看历史,

看看之前发生的事,

去感受古老文化和古人智慧。

往期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第1集 中华道路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华先祖

【中国通史】第3集 农业起源

【中国通史】第4集 文明起源

【中国通史】第5集 邦国时代

【中国通史】第6集 夏王朝觅踪

【中国通史】第7集 殷商兴亡

【中国通史】第8集 商代文明

【中国通史】第9集 武王克商

【中国通史】第10集 周公摄政

【中国通史】第11集  周王室的衰落

【中国通史】第12集 春秋争霸

【中国通史】第13集  孔子

【中国通史】第14集  列国变法

【中国通史】 第15集:战国七雄

【中国通史】第16集 诸子百家

【中国通史】 第17集  秦国崛起

【中国通史】第18集 秦始皇统一中国

【中国通史】 第19集 楚汉战争

【中国通史】第20集 郡国并行

【中国通史】第21集  文景之治


《中国通史》第二十二集—汉武帝(上)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渭河,古城渭水,发源于甘肃鸟鼠山流经天水宝鸡咸阳,来到古都西安。在渭河之滨这片黄土高原上,坐落着一片绵延近百里高达百余尺的古墓群。西汉15位皇帝中的九位埋葬在这里,九为皇帝死后重新聚首。2000多年来,他们仿佛一直在回忆往事,萧瑟的衰草昭示着一去不返的汉家神威。这九个陵墓中最为巍峨壮观和富丽堂皇的是汉武帝的墓葬,茂陵。这里埋葬的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他创制制度,广揽英才,开疆拓土,新增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西汉帝国。



第二十二集  汉武帝


后元三年(公元前141)汉景帝病倒,眼看将不久于人世,他颁诏为15岁的太子刘彻提前举行成人管理,为的是让其即位亲政。景帝随即病逝未央宫,国不可一日无君,刘彻与当天在景帝灵柩前,即皇帝位,他就是汉武帝。由于景帝精心安排权力交接,平稳过渡,景帝时代结束,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即将开始。 

汉初60余年,黄老之学成为治国指导思想。本帝景帝无为而治,这使得秦末以来残破的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发展,出现了中国帝制时代的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经济上的富足之势必将转化为政治军事乃至文化的强大。汉武帝刘彻的舞台已经由他的父祖为他准备好,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思想理念治理国家,才能避免亡秦的覆辙,而取得成功呢,是继续沿用汉初的黄老之学,还是另辟蹊径  自创新途,寻找全新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这是即位之初的汉武帝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



孙晓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

经过文景之治以后,这个汉家的这个天下也这个国力也非常这个强盛,这个但是让经济上的这种极富并没有带来这个政治上的这个极强,社会问题就非常多。



即位伊始,这位少年君主便显现了超常的才略和胆气。建元元年岁首10月,武帝便下达登基后第一道诏书,在全国范围内,征召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他要将天下贤才尽数招揽到朝廷。丞相卫绾上奏主张罢免修习法家纵横家学说的贤良,认为这些学说会扰乱国政,建议马上得到武帝许可,此举显然非同寻常,意味着汉王朝统治思想将发生重大转变。武帝进行人事调整,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对于赵婉和王臧委以重任,四人均崇尚儒学,才是这次调整的关键。果然,他们很快便将儒家主张的建明堂  行巡狩,改正朔,易服色等制度提上议事日程。 



改革易制刚刚开始,许多事情尚在酝酿之中,便遇到强大阻力。阻力来自墨守黄老之学的太皇太后窦太后。

邬文玲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

(窦太后)唯独对于汉武帝要推行儒学的这套做法呢,她不满意,可能跟他见识了,就是汉初啊这一套黄老之术,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很大关系,因为他看见了它的成效的。



年纪轻轻的汉武帝便知道要韬光养晦。在这件事上,他并未与祖母窦太后针锋相对,而是选择了忍让。他顺从祖母,将赵绾王臧投进死牢,罢免了窦婴田蚡,并进一步屈服于窦太后的倒行逆施。治国思想的首次改弦易张以汉武帝的惨败结束。但这次尝试极大地刺激了儒学的发展,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黄老之术被黜势在必行。

建元五年,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始推崇儒学,建元六年(公元前135),身历四朝的政治老人窦太后寿终正寝,属于刘彻的时代终于到来。

下马陵  陕西省西安市



这里是兰州军区西安的和平路干休所,从干休所东门走进护栏围起的院子就是下马陵。西汉大儒董仲舒死后就埋葬在这里。相传一日汉武帝巡视到这里,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

贾三强  西北大学文学院  教授

董仲舒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他讲君主的品质呢实际上和整个天下人要求的品质一样,都是善。这个就是我们著名的仁、义、礼、智、信。第二个,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在汉武帝时候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 相延2000年不改。

武帝知道,成就大业需要一批人才,他求贤若渴,使用各种办法,诱导天下文人士子,展示他们的学问和本领,进入仕途。继即位之初,征招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之后,武帝又开始实行察举和征辟两种招揽人才的方式。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武帝下令置博士弟子50人传授儒学,博士弟子成为武帝的人才库和后备管理队伍。此外,武帝还鼓励毛遂自荐,自荐的方式是上书言得失,武帝加以审阅,从中选用人才。

宋艳萍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副研究员

汉武帝选拔人才的标准呢就是唯才是举,无论出身,还有无论民族,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他就能够为我所用。

阴山山脉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地区的阴山山脉,文物局胡局长带领他的队员们正在寻找一种刻在山间岩石上的古老岩画。在古代岁月中,阴山南北是广阔的草原,这里曾经生活着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匈奴,他们逐水草而居,猎牧于山林草原,在这里发现的岩画中也反映了匈奴人的生活状况。猎手们或手持弓箭或追赶羊群或顶礼膜拜。

胡延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文物局 副局长

秋农民族呢是生活在阴山以北漠北草原的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一个少数民族。那么在阴山岩画的画面里也充分的反映了这个北方游牧民族以匈奴为代表的骑马民族的一些场景。

在阴山山脉的这些岩画中,最为重要的动物就是马。在这些关于马的岩画中,表明匈奴人已经顺利完成了对马的驯化,尤其是骑马技术的提高,给匈奴民族带来了军事上的优势,也带来了匈奴民族纵横驰骋的天性。 

阴山中有马鞍的岩画,由此可以推断,匈奴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马鞍和马镫的民族之一。

马镫  昭君博物院匈奴博物馆



这里是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匈奴博物馆,里面展示了有关匈奴人的文化,这里就有出土的匈奴人的马镫。

郝诚之  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 副会长

从这里边看到这么很多的配饰小件,怎么那么精致啊,那个马装饰出来以后,其实它是起防护的作用,但是给人的感觉一个伟大的艺术学。由于他的养马水平高,所以他最后居然能够不同颜色的马,能够10万批搞成一个方队。我们汉代的开国皇帝叫刘邦,汉高祖居然在山西大同附近一个叫白登的地方,被匈奴40万骑兵围住出不来。这40万骑兵怎么区别呢,不同的毛色十万匹,东南西北40万匹。

高帝七年(公元前200),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率军与南下入侵的匈奴军在平城白登山激战,刘邦被困七天七夜,险些被俘。刘邦自此意识到,当下尚不具备武力解决匈奴的国力,遂与匈奴和亲。汉匈关系自此有所缓和,但匈奴一旦遭遇灾荒,便撕毁合约,南下掳掠。

文帝14年(公元前166),匈奴14万骑兵,甚至深入距长安仅700里之地。在西汉建立最初的60年间,强大的匈奴不断侵扰中原地区,践踏农耕文明,成为大汉心头之患。随着武帝成年,他决心解决匈奴问题。武帝即位时,大汉帝国的实力与此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是否具备独自对抗匈奴的能力,武帝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他需要一个同盟者,他听说匈奴大败月氏之后,月氏人西迁至西域一带,武帝于是决定派人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建元三年(公元前138),武帝向全国征募愿出使西域者。张骞毛遂自荐踏上征途,哪知张骞一去,杳如黄鹤。武帝左等右等等不回张骞决定先按计划动手。

邬文玲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

汉武帝即位以后血气方刚,觉得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受了这么多年的委屈,再加上国家的实力已经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这个时候就是转守为攻,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

山西省朔州市



这里是山西朔州,在西汉称为马邑,位于雁门关外,内外长城之间,历代为边陲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是匈奴进犯中原内地的重要途径。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六月,武帝命韩安国、李广等五将军统兵30万,埋伏于马邑城附近的山谷中,同时派人引诱军臣单于领兵奔马邑而来。匈奴军一路畅通无阻,但见原野上牛羊成群,却不见放牧之人,军臣单于顿时起了疑心。恰巧这时雁门郡的一名军吏巡视属县,匈奴骑兵将他俘虏,胆怯的军力和盘托出了马邑之谋。军臣单于大惊失色,急令退兵,汉军出击,未能追上。汉武帝精心策划的伏击计划,马邑之谋宣告失败,汉匈和亲也宣告终结,双方从此开始了漫长而残酷的战争时期。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春,汉军北伐,吹响了进军的号角!汉军4万精锐骑兵分四路,车骑将军卫青从上谷出击,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击,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击。



 

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击,四路大军在东西两千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起进攻,结果两路败北一路未与匈奴遭遇,四路大军中只有卫青一路立功,他摔部攻入匈奴人的圣地龙城,斩首生俘七百余人。为了报复汉朝,匈奴加快了南下侵扰的频率。元朔元年秋(公元前128),匈奴铁骑再度南下,武帝命将军卫青李息出击,斩杀数千匈奴兵,元朔二年(公元前127),武帝再次命卫青,李息出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黄河河套地区),但匈奴不甘放弃河南地,展开疯狂反扑。武帝于是决定组织一次大战役,以击垮匈奴。

这里曾是漠南之战的主要战场,如今,从祖辈流传下来的皮影戏,已经被甘肃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以唱腔简单粗犷豪放著称,而当年霍去病与匈奴交战的场景,是皮影着力表现的内容之一,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在漠南之中,未满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亲率800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战敌2000余人,霍去病也成为汉军楷模。在取得漠南战役胜利之后,武帝决定发起河西之役。

宋艳萍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副研究员

河西就是河西走廊,它是中原地区通向西域的一个咽喉要道,它的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东大山  甘肃省张掖市



这里是甘肃张掖的东大山以前是匈奴人生活过的地方,也是河西之战的一个主要战场。直到现在村子里还有个延续上千年的传统,就是每一代人都要有一户守护者,他们所守护的是一眼清泉,泉水还有一段与霍去病相关的传说,根据当地地方志记载,河西战役期间,霍去病带兵行至这里,军马战士无水解渴霍去病一键插入石中,甘冽清水汩汩喷出,因此泉水也被称为剑泉,正是这汩清泉哺育了这里的山林和牛羊,让村子里的人们世代繁衍生息下来! 



每年天气将要转冷的时候,村支书尚书记就要去山中拜访山泉的守护者老李。作为守护者,老李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这个美景啊干旱的时候,水少了,山里还能找到箭头,还有箭头、石头的,那就匈奴的兵工厂。

如今东大山的草木已经没有从前那么丰盛,泉水也变得越来越少,但唯一不变的是这陡峭的岩石峡谷,它见证了当时西汉与匈奴鏖战的惨烈。



永固古城遗址  陕西省西安市兰州军区

东大山位于祁连山北麓,公元前三世纪大月氏就在此地,建立自己第一个城池,直到匈奴人袭来,占领其王庭,斩杀其首领。大月氏被迫离开这里,一路向西而去,单于把这里变成了驻牧中心和王庭所在地。



离永固城约20公里的祁连山脉中,就是著名的扁都口峡谷。它在河西走廊中部横穿祁连山脉,战略地位十分险要,犬牙交错的山峰,狭长的山谷,曾回响着西汉战马的嘶鸣,士卒的呐喊。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3月,河西之役打响,骠骑将军霍去病亲率1万骑兵从陇西出发,过黄河,翻越陡峭山岭,穿越扁都口,他转战6日,如神兵天降,直捣匈奴驻地,斩敌8000多人,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驱匈奴于千里之外,将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为进一步巩固对河西走廊的占领,武帝在这里先后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匈奴接连丢掉焉支,祁连二山,十分悲痛。 



他们唱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其后大量匈奴兵投降汉朝,匈奴国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河西走廊无匈奴踪迹。



往期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第1集 中华道路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华先祖

【中国通史】第3集 农业起源

【中国通史】第4集 文明起源

【中国通史】第5集 邦国时代

【中国通史】第6集 夏王朝觅踪

【中国通史】第7集 殷商兴亡

【中国通史】第8集 商代文明

【中国通史】第9集 武王克商

【中国通史】第10集 周公摄政

【中国通史】第11集  周王室的衰落

【中国通史】第12集 春秋争霸

【中国通史】第13集  孔子

【中国通史】第14集  列国变法

【中国通史】 第15集:战国七雄

【中国通史】第16集 诸子百家

【中国通史】 第17集  秦国崛起

【中国通史】第18集 秦始皇统一中国

【中国通史】 第19集 楚汉战争

【中国通史】第20集 郡国并行

【中国通史】第21集  文景之治


语文视窗即将推出初中版,感谢大家对语文视窗的厚爱!

扫描关注语文视窗初中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