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研究》2022年总目录
《史学史研究》2022年总目录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期数和页数)
历史理论
以历史思维解读中国现代化道路
韩 震(3,1)
唯物史观对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科学解释
吴 英(3,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题
欧战前后国人的历史自信与民族自信
——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表征
郑师渠(4,1)
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初步觉醒
——从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谈起
李 帆(4,11)
文明与文明观刍议
杨共乐(4,17)
中国古代史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传的叙事特征
李传印;韩艳娇(1,1)
魏晋南北朝时期别传的史学价值
何 孟(4,24)
北宋魏处约家族墓志文研究
——兼论“勋旧之门”与宗族“迭为婚姻”
淮建利(2,1)
易学视域下的欧阳修史学思想
汪高鑫(3,16)
镜鉴与变通:宋代士大夫的援史经邦
田志光;梁嘉玲(4,35)
蜀中二李的易学与史学
谢 辉(2,14)
《明武宗实录》文臣传编纂探析
时培磊;纪海龙(2,23)
《明世宗实录》史料价值考论
王志跃(3,29)
论《赈豫纪略》的荒政书写
鲁 洋(3,38)
黄宗羲“诗史相表里”思想论析
——史学本位的考察
王 珏(1,12)
“通史家风”与章学诚的通史思想
王记录(4,48)
清代科举议中的史学改革方案
周 倩(2,32)
中国近现代史学
论顾颉刚与汪宁生的治学特色与学术传承
——以中国民族考古学为中心的考察
赵满海(4,61)
衣钵相授:刘咸炘与弟子们的学术养成
刘开军(3,49)
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的学术特色
杨翔宇(3,57)
民国时期萧一山的史观构建与评析
赵广军(2,43)
冯家昇先生与契丹辽史研究
李玉君;李 阳(2,51)
缅怀恩师白寿彝先生
曾贻芬(4,70)
张舜徽先生的罗振玉学术研究
周国林(1,23)
交融·认同·传承
——论何兹全先生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廖靖靖(1,29)
史书编纂·正统诠释·人物形塑
——改革开放以来宋代三国研究的三重视角
缪喜平(1,39)
外国史学
色诺芬《长征记》中的泛希腊主义书写
李 渊(1,48)
论古希腊“历史认识”的原初内在状态
——一种中西比较视域的分析
邓 锐(4,76)
罗马精神还是罗马实践?
——论波利比乌斯历史理性的觉醒
王羽飞(3,68)
狄奥多罗斯的普遍史学思想
董立河(4,88)
狄奥尼修斯对早期罗马历史的构建
——基于对《罗马古事纪》的考察
安凤仙(3,78)
性别史视域下的多达《人生指南》新探
闫 铮;王晋新(2,60)
苏格兰启蒙时期的“推测史”及其影响
张正萍(1,57)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历史表现论题的阐释
张作成(1,70)
当代西方史学中的“叙事复兴”与“叙事转向”
苏 萌(2,72)
开国之君、继统帝王和北国“他者”
——越南古代史家对赵佗形象的历史书写与记忆转向
成思佳(2,87)
试论韩国近代史家朴殷植的民族主义史观
孙卫国(4,101)
人物志
跋涉在史学研究路上的“行者”
——杨国宜先生访谈录
陈孔祥;姚芳芳;苏晓雪(3,90)
外国史研究须思路清晰 史料详实 洋为中用
——与吴恩远先生访谈
匡列辉(4,113)
历史文献学
《宋神宗实录》“朱墨本”发微
张延和(1,80)
浦起龙校勘《史通》所用诸本考
王嘉川;夏芷晴(2,100)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版本考
琚小飞(3,100)
朝鲜英祖时期《御评两汉辞命》的编纂
袁昆仑(3,112)
历史教育
论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
尤学工(1,92)
方志学
新发现周广业《两浙地志录》考论
赵太和(1,102)
从清代云南《开化府志》看邻国历史书写的地方表述
方天建(2,109)
史林偶拾
金末纂集《卫王事迹》考
陈晓伟(1,111)
清修“续三通”中“臣等谨按”功用刍议
许洪冲(3,120)
学术信息
批评史学的批评
——评瞿林东主编《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
谢贵安(1,116)
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渊源的力作
——评汪受宽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
赵天英(1,119)
2021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金嵌雯(1,122)
纪念何兹全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传统经济及其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
许鸿梅(2,123)
“区域国别与世界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贾 珺;考 舸(3,124)
排版:金嵌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