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学史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史学史研究编辑部 史学史研究编辑部
2024-09-13


目 录


中国古代史学

经与史:宋代《左传》学研究的二重路径

程源源

顾祖禹学术思想与史学特色析论

黄爱平

清代圣训与敕修皇帝的思想观念

——基于《政治典训》与《清圣祖圣训》的考察

郭康松;姜鸥迅

中国近现代史学

钱穆古史地理研究述论

陈   勇;张   莹

论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

欧阳军喜;周子健

外国史学

奈波斯和普鲁塔克笔下的福基昂形象之比较

徐   朗

在解构与重建之间

——艾伦·蒙斯洛的史学理论与实践

邓京力;佟文宇

布里吉·拉尔的史学观念与实践

赵少峰;程振宇

历史文献学

秘密磨改碑碣与清乾隆朝的文化控制

张振国

方志学

清代东北方志中的辽金史料编纂

——以《盛京通志》《吉林通志》为例

李玉君;付亚洲

史林偶拾

《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

绥和二年师丹官职变动考

李   峰;李   岩

明洪武地理总志书名辨析

石   鹏

学术信息

把握时代方向·关注史学热点·拓展学术视野

——2023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综述

胥晨曦

史学精粹

史学精粹


内容摘要


经与史:宋代《左传》学研究的二重路径

程源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摘   要:从学术史来看,经与史是宋代《左传》学研究最重要的二重路径。在宋代经学疑经思潮背景下,学者们对《左传》作者的身份及形成时代提出了怀疑;对杜注为代表的解《左传》之“例”,特别是其中的“从赴告”说之牵强提出批评;对《左传》中不符合义理之处进行批评与改造。经学上的怀疑与批评降低了《左传》的经学地位,从而使其史学特性受到重视,一些学者把《左传》当作史书来看待,肯定其作为编年体的典范对宋代编年体史书编纂产生的重要影响;对《左传》进行史学改编,促进了宋代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重视《左传》蕴含的史料价值,据此对春秋历史发展大势以及制度沿革作出考察。宋代经学上对《左传》学旧说的怀疑与批评,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此同时,伴随着《左传》经学地位的“降格”,其史学价值则得到了进一步发掘。

关键词:宋代;《左传》学;经与史;二重路径


顾祖禹学术思想与史学特色析论

黄爱平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顾祖禹是明清之际著名学者、历史地理学家。在王朝更替、社会变化和学术转型过程中,其学术思想所蕴含的经世之志和兴亡之感,所体现的传承意识和史地观念,既反映了时代思潮共同的主题,也彰显出自身鲜明的特色。尤其是其倾尽毕生心血的《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以浓厚的军事地理色彩、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可贵的辩证思想,在明末清初的学术思想界独树一帜,得到了当时及后世学者的高度评价。

关键词:顾祖禹;学术思想;史学特色;《读史方舆纪要》


清代圣训与敕修皇帝的思想观念

——基于《政治典训》与

《清圣祖圣训》的考察

郭康松;姜鸥迅

湖北大学文学院

摘   要:一般认为,圣训体现的是颁发谕旨的皇帝的思想与观念。康熙敕修按圣训体例选编自己谕旨的《政治典训》和雍正主持编纂的《清圣祖圣训》的差异,为考察圣训体现的是颁发谕旨皇帝还是敕修皇帝的思想观念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康熙在位时《政治典训》已形成了完善的稿本,没有颁行。雍正即位后敕令继续编纂,但最终没有颁布该书,而是依照惯例,另起炉灶,敕修《清圣祖圣训》。《政治典训》与《清圣祖圣训》均选录康熙谕旨,体例相近、类目多有相似之处,皆以宣扬康熙圣治、训谕臣民、垂范后世为目的。其差异主要是在内容上,《清圣祖圣训》收录的是雍正皇帝认同的康熙皇帝谕旨,删去了《政治典训》中与其治国理念相冲突和对自己不利的内容,能适应雍正治国的需要。不仅是《清圣祖圣训》,清代的圣训都融入了敕修皇帝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清圣祖圣训》;《政治典训》;清代圣训;治国理念


钱穆古史地理研究述论

陈   勇;张   莹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钱穆是民国时期研究古史地理成绩卓著的一位学者,在他长期的考地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探检古史地理的理论和方法,他把这一套理论、方法概括为“地名原始”“地名迁徙”“地名沿革”三原则、三通例,并自觉运用到古史地理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对于推动传统的舆地之学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变,尤其是推动中国地名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受当时疑古思潮和中原文化中心说的影响,加之过分重视地名迁徙理论,泛用声训、训诂,缺乏对考古材料的关注,他治古史地理的一些结论不免会有诸多可商榷处。对钱穆治古史地理理论和方法得失的检讨和总结,既可加深对民国历史地理学的认识,也可为当今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钱穆;古史地理;地名原始;地名迁徙;地名沿革


论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

欧阳军喜;周子健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

摘   要:1950年代初,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基本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共党史的分期、中共党史的主题主线的历史叙述基本定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必然产物”的叙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必然性;“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分期方式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特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叙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历史使命。这些方面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影响到后来的中共党史编纂。中共党史知识体系是随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回顾和总结自身的历史而逐渐形成的,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产物。

关键词: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历史分期;新民主主义革命


奈波斯和普鲁塔克笔下的福基昂形象之比较

徐   朗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奈波斯和普鲁塔克都曾为雅典将军福基昂立传,但两人根据各自的写作目的,塑造了完全不同的福基昂形象。奈波斯将福基昂描述成雅典的叛徒,通过分析他的政治失败来为读者提供历史教诲。普鲁塔克则出于道德教育和启示同胞的需要,将福基昂塑造成具有多种优良品德的道德典范和审慎务实的政治家。但两篇传记在内容上也有重合,反映出两人在写作手法上的相似性。奈波斯和普鲁塔克对福基昂的形象塑造,鲜明地表现出两人作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福基昂;奈波斯;普鲁塔克;传记


在解构与重建之间

——艾伦·蒙斯洛的史学理论与实践

邓京力;佟文宇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作为时任《反思历史:理论与实践杂志》二十年的主编,艾伦·蒙斯洛在海登·怀特和凯斯·詹金斯等人思想的影响之下,于20世纪80-90年代转向史学理论研究,成为后现代史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者。他一方面质疑传统史学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原则,指出重构论与建构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出其解构论的思想主张;另一方面,他并不否认过去的客观性,试图运用后认识论的方式重新接触过去,以期重建当下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实践的基础。从蒙斯洛解构史学的发展脉络观察,他以“作为历史的过去”“永恒的当下”与“作者—历史学家”为当代史学理论的话语建设提供了某些实验性的新路径,这也体现在其史学实践之中。

关键词:艾伦·蒙斯洛;解构论;作为历史的过去;永恒的当下;作者—历史学家;《反思历史杂志》


布里吉·拉尔的史学观念与实践

赵少峰;程振宇

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

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

摘   要:在殖民主义时代,受民族主义史观和西方中心论的影响,西方的史学作品将太平洋岛屿描绘为“落后的”地区,“幼稚的”人们。20世纪60年代,J.W.戴维森提出“岛屿中心”史观,力图改变帝国史观下的岛屿史学撰写模式。布里吉·拉尔即是从殖民主义史学到岛屿史学转轨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斐济本土史学家。拉尔主要关注太平洋岛屿史,尤其是斐济史。拉尔的史学实践与贡献集中在三个方面:聚焦斐济契约移民研究,运用口述史学和定量研究方法,拓展了印度契约移民史研究的新领域;开创斐济当代史撰写,对斐济四次政变的历史根源与斐济民主政治的发展进行反思;推动太平洋史学科建设,培养了一批从事太平洋史研究的学者。拉尔是太平洋岛国本土历史学家的代表,他对戴维森学派史学主张守正创新,客观处理政治与史学的关系,体现出他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史学品格。

关键词:布里吉·拉尔;太平洋岛屿史;堪培拉学派;本土史学


秘密磨改碑碣与清乾隆朝的文化控制

张振国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书籍整理运动,也使书籍文献遭受巨大破坏。除查禁书籍外,一些碑刻遗文亦遭受厄运。乾隆四十年代初期,经马兰镇总兵奏请,在直隶、山西、盛京三省掀起一股磨改“违碍”碑碣的浪潮。三省各派专人,逐地勘核,根据对象性质和材质不同,或磨毁石碑,或改刻碣文,或更换村名,或熔铸铜像。相较于禁毁书籍,磨改碑碣将目标深入到当时社会的最基层,成为清朝思想文化控制体系的重要部分,对民间文献的存续和民俗文化的流传产生深远影响。这是《四库》禁毁行为的一次扩展和延伸,标示在中国传统社会晚期,朝廷控制地方社会的手段愈加多样,控制地方社会的程度愈益深入。

关键词:乾隆朝;《四库全书》;磨改碑碣;文化控制


清代东北方志中的辽金史料编纂

——以《盛京通志》《吉林通志》为例

李玉君;付亚洲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清代东北方志中辑录了大量辽金史料,堪称辽金资料汇编。特别是《盛京通志》《吉林通志》,二者分别作为清代东北地区总志和吉林一省通志,其中所包含的辽金史料颇具代表性。两志中的辽金史料存在着显著特点:首先,搜集范围广,兼取各类文献且涉及朝代众多,所得辽金史料内容广博;其次,对数量大、内容繁富的辽金史料重新分门别类、取舍编排;第三,注重考证,体现了乾嘉考据学风。同时也存在着选材片面、内容不均、史料删减不当、史实编写错误以及一些具体细节问题。综合看来,清代方志中的辽金史料是多维度反映辽金史料面貌的有益成果。它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的同时,也展现了清人的辽金史观和东北的地域特点,是清代辽金史学史发展的一个侧面。

关键词:清代东北方志;辽金史料;《盛京通志》;《吉林通志》



排版:李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史学史研究编辑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