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3月2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故宫100》 第三辑 被忽视的生命

点蓝字免费关注!


第三辑 被忽视的生命


第051集:隐形的历史【本集无解说】

第052集:元代记忆--断虹桥【陈曼曼】

第053集:澡身浴德--浴德堂【韩涛】

第054集:后宫前朝--养心殿【陈曼曼】

第055集:垂帘听政--东暖阁【韩涛】

第056集:勤政亲贤--西暖阁【陈曼曼】

第057集:权利中枢--军机处【韩涛】

第058集:皇帝书斋--三希堂【陈曼曼】

第059集:皇帝卧室--后寝【韩涛】

第060集:水晶之愿--体顺堂【陈曼曼】

第061集:帝师之间--毓庆宫【韩涛】

第062集:顺天承乾--东西六宫(1)【陈曼曼】

第063集:六宫馀韵--东西六宫(2)【韩涛】

第064集:后宫豪院--储秀宫【陈曼曼】

第065集:红楼一梦--长春宫【韩涛&陈曼曼】

第066集:景仰仁德--景仁宫【陈曼曼】

第067集:海棠依旧--永寿宫【韩涛】

第068集:甄选后妃--翊坤宫【陈曼曼】

第069集:前世今生--建福宫花园【韩涛】

第070集:潜龙飞天--重华宫(1)【韩涛&陈曼曼】

第071集:潜邸重华--重华宫(2)【韩涛&陈曼曼】

第072集:皇子宫区--南三所【陈曼曼】

第073集:菩提树下--英华殿【韩涛】

第074集:月满西楼--慈宁宫【陈曼曼】

第075集:宫墙内外--城墙【陈曼曼】


《故宫100》 第三辑 被忽视的生命

百集纪录片《故宫100》解说词


51隐形的历史

时间甚至不是物理的

却一直在冲刷每一代的生命痕迹

这样由清晰到隐藏的过程中

高贵与卑微在逐渐褪色

时间却越来越清晰

但那些真实存在过的情感

确实驱散了生命中的孤单

52元代记忆

金水河上一共有14座桥。桥与水的相遇,仿佛是一场又一场的对话,不过风格各有不同。有时候,只是寥寥数语打个招呼;有时候,则是危襟正坐,像是一场谈判。

相看两不厌的,只有金水河与断虹桥。在太和殿与武英殿之间的树荫里,这场娓娓道来的对话,已经有五百年。

这边是一条通道,那边是一条长长的空地,连接两岸的地方并非特别重要,可断虹桥仍然是一座特别的石桥。

这是一座单孔汉白玉石拱桥,南北走向,全长18.7米,通宽9.2米,呈两头宽中间细的喇叭腰形,桥面并没有特别隆起,乘坐轿子的帝王后妃,甚至可以忽略桥的存在。

河水在经过武英殿之后,在这里特别地向北饶了一个弯,好像是特别为桥而来。

的确,这是一座先于河存在的桥。学者对这座桥投入巨大的精力,经过对历代资料的梳理,几乎可以确认,在明朝人修建皇宫之前,这座石桥已经存在了。

修建这座桥的人是元代的帝王,它可能是元代皇宫正门外的桥。尽管那时候桥下也有水流过,但是谁能保证,元朝的金水河和明朝的金水河,是同一条河流呢?

元朝人来自蒙古,他们的审美还带着朴素和天真,没有繁杂的礼法和制度,所以,这座桥上的石雕,也是故宫中独一无二的。

小狮子蹲在桥的最高处望柱头上,而龙位则盘踞桥的栏板。狮子的位置怎么可以高过龙?在故宫别的地方是不可想象的。但是,蒙古人才不在乎这些。

三十四只狮子的形态各异,活泼可爱,毫无帝王之家的庄严,而龙也不是在兴风作浪,它在牡丹,菊花,荷花,慈姑,蜀葵这些植物中穿行,好像是一场水边的游戏。

专家推测:这些石雕的护栏,是故宫建设者,利用了元代建筑中的剩余材料,所以,龙才有了片刻脱离中轴威严的秩序,显示出毫无心机的自由自在。

一桥,一水,安静悠闲的对话,十八个桥上的听众,偶尔窃窃私语,它们也许比谁都来得还更早呢。

53澡身浴德

这一幕,真的在故宫中发生过吗?

两百多年前,中国乾隆皇帝爱上了敌人的女儿,百般殷勤却不能得其心,而浴德堂正是这位阿拉伯女子在深宫中的浴室。

关于乾隆皇帝和香妃的爱情传说,有十几个版本,最重要的证据,都指向故宫武英殿后的奇特建筑——浴德堂。这个神秘的小房间,在最近一百年名声大噪,甚至与东西六宫齐名。

历史上,浴德堂只在1914年开放过一次,此后,再也未见其真容。

浴德堂,位于武英殿院内西北平台上,坐北朝南,面阔三间,黄琉璃瓦卷棚歇山顶,表面上并无显眼之处,奇妙的是从顶部看,它有一处少见的穹顶,穹顶下方是浴德堂中式建筑的后半身,也是传说中最神秘的地方。

难以想像,在以《周礼》为最高建筑原则的汉家宫殿中,竟然有这样古怪的房间。这是一座谁也无法否认的土耳其建筑,它的功能正是浴室。墙上贴的是素白琉璃面砖,后墙上有壁炉可以烧水。然而,水从哪里来呢?原来,沿着管道人们发现,高墙之外有一座井亭,石槽把水引进锅炉,然后蒸汽充满浴室。

最早把浴德堂和香妃联系在一起的人,正是最早进入故宫的文物研究者。

1914年,古物陈列所开办展览,他们找到了一幅疑似宫廷画家郎世宁的作品,挂在了浴德堂的门口,并配写了一篇《香妃事略》,从此,故宫中的小小土耳其浴室,声名大振。

但历史常常并非按我们想像的那样发生。

历史记载,乾隆皇帝的祖父康熙,在武英殿开办皇家印刷厂,浴德堂曾经被用来蒸晒纸张,乾隆的父亲和他本人,都延续了这项工作,并且成就显著。

我们很难想像,一位皇帝宠爱的妃子,会在宫人和百官的注目下,专门到这里来洗澡,可这里,分明就是一所浴室。

如此严守礼法的明清故宫,为什么会在皇家文化俱乐部的后院设立一间浴室呢?

研究者发现,与武英殿位置对称的文华殿后院有一眼井,名为大庖井。正所谓“左庖右浴”,这与《周礼》中的规定奇迹般地巧合了。

学者推测,故宫设计者在布局中留下浴室和井,是因为这两处暗合了儒家经典的记载,以此可以证明,宫殿的选址与建造,是受到上天暗示的。

所谓浴德,也是有出处的,典出《礼记·儒行篇》,澡身浴德。

54后宫前朝

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病逝于畅春园,一个时代结束了。即将登基的雍正皇帝,从这天起,开始在养心殿居住。

在古代,为父母守丧时居住的棚屋,叫倚庐,养心殿,当时就是雍正皇帝的倚庐。

二十七天后,雍正皇帝脱下丧服,不过,他并没有按惯例入住乾清宫,而是正式搬入了养心殿。

雍正皇帝对自己这一行为,做出如下解释:本来,我是应该入住乾清宫的,但我想到,那里是父皇六十年统治天下的地方,住在那里,心有不忍。

对雍正皇帝一反常规的做法,除了他自己的解释,还有其他的说法。

康熙年间,养心殿是宫中造办处的作坊。雍正皇帝入住时,曾下旨说:把养心殿略微整理一下,务必朴素简单些。所以有人说,雍正皇帝住在这里,是想为天下人做一个节俭的表率。

雍正皇帝继位,虽然是遵康熙皇帝遗诏,但当时在众皇子当中,关于他密谋夺位的种种传言,早就沸沸扬扬,因此,雍正皇帝有不少潜在的政敌。

或是出于安全考虑,他没有住进乾清宫,而是选择了建筑格局更严谨的养心殿。

雍正皇帝的这一选择,使他偏离了紫禁城的中轴线,看起来似乎有些违背封建法统,但现代学者发现,实际上,雍正皇帝并没有离经叛道。

紫禁城中轴线两边的建筑,对称坐落。奉先殿,是明朝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与奉先殿遥遥相望的正是养心殿。雍正皇帝居住在这里,符合周礼所讲的“左祖右社”,

社,是政权的象征,因此,在养心殿御宇天下,是合乎封建法统的。

在这座宫殿里,雍正皇帝度过了十三年的帝王生涯,后来又有七位皇帝在这里居住办公,一直到清王朝终结的那一天。

养心殿前面,有一座隐蔽墙,叫做“面壁思过”,皇帝坐在养心殿内,他不可能一眼就看得到墙面,所以,人们在墙面前方,摆放了一个远远的玉璧。

正对着养心殿明殿宝座的玉璧,寓意面壁,提醒皇帝时时反省自己。这块玉璧也有天圆地方之说,理政时一抬头,皇帝看到的正是社稷江山,天下万民。

玉璧的两层含义,雍正皇帝也许都明晓,所以他亲笔写下“中正仁和”,告诫自己不忘恪守儒家的为君之道。

1722年12月24日,雍正皇帝举行登基大典,清朝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即将出场,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55垂帘听政

1912年2月12日清晨,养心殿东暖阁,紫禁城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隆裕太后携年幼的宣统帝溥仪,颁发了退位诏书。延续了268年的清王朝,正式谢幕。中国2132年的帝制,到此终结。

由于局面悲情而混乱,东暖阁那面黄色的布帘忘记放下,隆裕太后满脸的忧伤,深深的刻在了历史的记忆里。

时光倒退116年,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乾隆皇帝早早起了床。养心殿东暖阁的明窗匾下,镶满珠宝的金瓯永固杯,已经注满了用来解毒驱邪的屠苏酒。86岁的乾隆皇帝颤颤巍巍,写下几句吉祥话,这是乾隆作为皇帝,最后一次明窗开笔,几个时辰后,禅位大典即将开始。

养心殿东暖阁,作为举行明窗开笔仪式的地方,始于雍正皇帝,并一直延续下来。

但是1861年冬,这个不起眼的小房间,突然被历史的聚光灯照亮。一个女人,出现在东暖阁的黄色帘幕后,其后的48年,她将在这里统治天下。她就是慈禧太后。

有关太后垂帘听政的旧例,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在后来的帝制中国,也有不少类似的情况出现。所以,之前大臣们就悄悄搜集了历代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典章,作为历史依据。

第一次垂帘听政大典,在1861年一个冬日清晨。

据两朝帝师翁同龢日记中的记载:皇太后前设八扇黄色纱屏,皇帝的宝座设在纱屏前面,大臣们依次祝贺行礼。后来又不知何时,纱屏换了布帘。

其实,在逾越了旧制之后,这层隔膜也不重要了。

慈禧太后居住的储秀宫,为添建一座小房子,曾推到了一堵墙。黄色布幔展开,红色宫墙倒塌,像是不详的讯号,预示着大清国,正渐渐退化成一个空虚的外壳。

“人心瓦解,国势土崩。”隆裕太后的谕旨里,这样形容当时的形势。其实,瓦解土崩,又何止于数年数月数日。

56勤政亲贤

雍正元年春节,这一天,十一道谕旨从养心殿西暖阁发出,整顿吏治由此雷厉风行地展开了。

养心殿西暖阁曾经是嫔妃休息的地方。雍正皇帝入住养心殿后,这里从休息室变为办公室。政治上的重大决策,多在西暖阁酝酿拟定。

几乎每天,雍正皇帝都要在这里工作到深夜。他每晚的睡眠时间,甚至不足四个小时。他在位的4247天里,平均每天朱批十份奏折,现存的四万多份奏折上,他的批语就多达一千万字。

雍正皇帝在位13年,几乎没有出过北京城。去世头两天,尽管身体不适,他仍在处理政务。雍正皇帝用他的勤勉践行了他自己亲笔写下的承诺。在勤政亲贤匾下,他引用了战国时代思想家慎子的两句话:“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乾隆皇帝即位后,在匾额下写下屏文,自勉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勤政的君主。

整顿吏治,只是雍正朝一系列改革的序幕;雍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改革家;他在位13年,比康熙皇帝在位61年做出的改革还要多。尽管当时改革遭遇不少质疑,然而后世学者认为,正是这些改革推动清朝出现了长达134年的康雍乾盛世。

乾隆年间,在两年税赋全免的情况下,国库存银连续七年保持在七千万两左右;人口增至三亿;疆土面积达到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

雍正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为防外人窥秘,在西暖阁外设置了红色的挡板。也许是光线因此变得昏暗,于是,将西暖阁的隔扇窗换成了玻璃窗,狭小的办公室遂明亮通透起来。这些微小的改变,连同这个小房间里的故事,如今都成了历史拓写的手记。

57权利中枢

凌晨三点,紫禁城还在沉睡,乾清门广场上的军机值房,照例灯火通明,军机大臣手执刚刚密封好的谕旨,焦急地等待兵部来人。这份谕旨将经由兵部直发驿站传送,以日行三百里的速度,寄送到地方官员手中。

雍正七年,朝廷对西北用兵,军报往返频繁,由于内阁距内廷过远,办事效率低下且容易泄密,雍正皇帝设立了军机处。

军机处与养心殿相距只有50米,在帝制中国,这一世离皇帝最近的管治核心。军机大臣在养心殿面聆皇帝口谕,之后回到这座简陋的房间里,将口谕草拟成文书,再返回养心殿让皇帝过目,一去一返不过一两个小时,而后谕旨密封交兵部递往。

雍正皇帝正是通过军机处的高效运转,实现了国事的速议速办,并完善了一套政务保密制度。

军机大臣在凌晨时分即开始工作,他们被皇帝严格要求,当日事当日毕。

军机处廊下,常常摆放着烧饼、油条等食物,以备加班的大臣们充饥。军机大臣必须随叫随到,“半夜三更听传叫,闹得家眷也心惊”,这两句流传于当时的话,形象地描画出了军机大臣的生活状态。

过快的工作节奏,让大臣们倍感紧张,军机处地面上隐约可见的凹痕,也许就是焦虑的踱步,留给青砖的记忆。

军机处的气质是务实精干,所以雍正皇帝写下“一堂和气”,在这个高效运转的机构中,人和远比天时地利更为重要。

做为中枢,军机处上演了这个王朝最重要的起承转合,当清廷打败太平军的消息传来,咸丰皇帝欣然题写“喜报红旌”,光绪皇帝筹备立宪的上谕,凝固了那段曾令他热血沸腾的短暂的时光。

时光似水,如镜,映见历史,你我。

58皇帝书斋

从1722年雍正入住养心殿后,养心殿西暖阁便成为皇帝的办公室,国家大事大多在这里做出决定下发全国。乾隆继位后对养心殿进行了改造,他在西暖阁里增添了一间不足八平米的小屋,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三希堂。

三希堂如此有名,是因为里面收藏了三幅书帖。那一年,乾隆终于获得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快雪时晴帖》只是王羲之的手札便条而已,上面的意思说:王羲之拜上,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没能帮上忙,心里纠结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无奈。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亲启。就这短短数语的便条,让乾隆如醉如痴,一生竟对此帖做过七十三次题跋。而这些题跋,就是乾隆在三希堂里,一遍一遍临摹和玩味之后写下的。

在《三希堂记》中乾隆提到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就是三希堂名字的由来。这也是乾隆对文化本质的感悟,在于不断提高修养,而去除贪欲与杂念,恢复人的自然本性,才是修养的最高境界。这和养心殿名字里的寓意“养心莫善于寡欲”的意思暗合

三希堂很小,小到只能容下皇帝一人,在此观贴习字。就连槅窗、壁瓶、囊匣、贴落等物件都是微缩版的。就在这狭小的空间里,乾隆皇帝沉浸在文化的修心养性中,并把自己的感触系统地归纳、整理出来。

1747年,乾隆主持刊印《三希堂法帖》,包括三幅稀世极品在内的300多幅书法珍品公诸于世。这成为之后一系列文化盛世的良好开端。小小的三希堂,就像一个小小的文化发射台,辐射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文化盛世。

59皇帝卧室

1723年6月,郎中保德接到谕旨,在养心殿后寝宫要开一个活动窗,并装上玻璃。就在这一年,养心殿取代了乾清宫,成为紫禁城里最重要的宫殿。

“养心”二字,取自孟子的一句话“养心莫善于寡欲”。

雍正之前,这里只是一座普通的宫殿;雍正皇帝即位后,没有按惯例住进乾清宫,而是移居到养心殿。他给外界的理由是:父亲康熙皇帝在乾清宫居住了六十多年,自己不忍心再住进去。但从他后来的生活规律来看,移居养心殿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节约时间。从此,这个局促的空间,成为了紫禁城里最重要的地方。

在紫禁城里,采光好坏,是衡量宫殿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改善养心殿的采光,雍正元年六月,郎中保德接到谕旨,在养心殿后寝宫西次间后窗下,一扇中心的位置开设一活窗;窗外做三面窗罩,面安玻璃。这是有记载,紫禁城的门窗第一次装玻璃。

这一年的初冬,养心殿后寝宫的窗纸变成了玻璃,房间变得通透;并不代表不私密,相反,雍正移居养心殿的这一举措,是高度集权的重要变革。

衡量宫殿地位的另一个标准,是室内的陈设,尤其是当时在宫廷里风靡一时的钟表。对于惜时勤政的雍正皇帝来说,钟表越多,就是说明这个地方越重要,停留得也就越久。时间对他很重要。

每天,皇帝在这里休息,若要处理政务,只要穿过堂子,不到一分钟,就可以来到前殿办公。这种类似现代商住两用式的环境,虽然有些局促,却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在雍正13年的皇帝生涯中,基本保持了下床就上班的生活规律。

从雍正皇帝开始,清朝有八个皇帝,把养心殿作为生活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时间长达近200年。

如今,这里成为除故宫中轴线外,参观人数最多的地方,因为这里,可以看到唯一一处中国皇帝的寝宫。

60水晶之愿

水晶,寓意纯洁无暇,光明磊落。放在后妃的居所,是一种美好祝愿。同时也告诫后妃,作为皇帝的女人,要冰清玉洁,母仪天下。

公元1889年正月二十七日子刻,在瑟瑟的寒风中,一位皇后的凤舆,从大清门进入皇宫。

隆裕皇后是慈禧的侄女,此时的她,心里一定充满了欣喜。但是,宫廷里很难有纯粹的婚姻,他与光绪皇帝的结合,从一开始就蒙上了阴霾。

隆裕皇后正式的寝宫在钟粹宫,但遵照慈禧的意思,她却经常住在与光绪皇帝寝宫养心殿相邻的地方。慈禧太后亲笔为这里提名,体顺堂。希望隆裕可以做一位体贴和顺的皇后。然而,慈禧的一番苦心却没有改善帝后之间的关系。每天皇帝进晚膳的时候,所有嫔妃齐聚养心殿后院静静等候,因为晚膳之后,皇帝将亲手揭开悬念。在这个游戏般的仪式中,隆裕很少收获惊喜。真正得到光绪宠爱的是居住在景仁宫的珍妃。

因为光绪的过度宠爱,燕喜堂西围房成了珍妃的第二座寝宫。细心的光绪命人在这间屋里多设一个帐幔,一幅板帘,一席大褥。甚至一度把这里当成用膳和议事的地方。

相比燕喜堂,体顺堂多少显得有些冷清。这就是皇宫,仅仅一墙之隔,有的是集合万千宠爱于一身,有的却独守枯灯寂寞一生。

当一个女人的婚姻成为政治砝码后,她的人生就变成了一场悲剧。这水晶赋予的美好祝愿,并没有给皇后带来幸福。它见证的,也许更多的是一个女人寂寞的泪珠。

61帝师之间

“1875年1月8日,晴。今天是祈雪的日子。我今天本不打算出门,想整理一下书籍。9点多,突然接到军机处的信。奉皇太后的懿旨,派我进毓庆宫教皇帝读书。”

帝师翁同龢日记中提到的毓庆宫,始建于康熙年间,是康熙皇帝专门为太子允礽所建。雍正即位后实行秘密建储制,毓庆宫丧失了皇太子宫的光耀地位,成为众多皇子读书的课堂。为了互不干扰,这里被分割成许多格子间。清代的皇子到了读书的年龄,就要由各自专门的从学师傅教授功课。清末的小皇帝也不例外。

“帝,德,帝,德……”

1876年3月16日,年仅5岁的光绪皇帝在毓庆宫开始了第一天的学习生活。

“今天是个好天气,我们是从帝,德二字开始教起的。皇帝朗诵了四遍。”

光绪皇帝的师傅很多,但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位爱写日记的翁师傅。在光绪皇帝的成长中,翁同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年离开父母,在深宫大院之中,小光绪显得无依无靠。凡事都要听姨母,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安排。每天的读书情况,都会有专人记录,再呈交慈禧过目。在翁同龢的日记里,光绪是个极为爱哭的孩子。

“今天皇帝一来,读书状况就不好。我想尽办法安慰他,温熟书的时候,突然哭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饭前读书的时候又哭了。”

每到这时候,翁师傅多是给予鼓励,小光绪在这里得到了身心的双方面照顾。对翁师傅也越来越依赖。

1877年8月,翁同龢请假回老家修墓,小光绪的在翁师傅离开的两个月里,读书的遍数日渐减少,而且不愿意出声音。三个月后,翁师傅终于回来上课了。

“我来到书房请安,皇帝见我第一句话就是,我想你很久了。”

那一天,皇帝读书读了20遍。每一遍都大声朗诵。在22年的帝师生涯中,除了因病和两次回籍修墓之外,翁同龢几乎没有离开过光绪。他们的关系,不似君臣,如同父子。

毓庆宫的格局像座迷宫,清末的小皇帝们在此学习,迷失,成长。

62 顺天承乾

1889年农历的正月二十七日,是光绪皇帝举行大婚的日子。21岁的叶赫那拉·静芬成为紫禁城内廷名义上的女主人,是为隆裕皇后。

以乾清门为界,紫禁城的外朝和内廷截然分开。乾清 交泰 坤宁三宫的两侧,东西六宫分布左右。这里就是皇帝的女人们居住的地方。

乾清、坤宁两宫有如天地,东西六宫就像十二星辰分立两侧,形成对乾清、坤宁两宫的拱卫和从属。从空中俯瞰,会发现这里正好是《周易》八卦中坤卦的卦相。“顺”是坤卦的核心思想,“坤”顺从于代表天的乾阳。明嘉靖十四年,东六宫的永宁宫改名为承乾宫,其用意就是为了点破东西六宫的寓意在于,“坤”,顺天承乾。

明代皇后居住在坤宁宫,清代雍正迁移养心殿后,皇后随之在东西六宫中择一而居,光绪帝的一后二妃都居住在东六宫,隆裕皇后住在钟粹宫。虽然隆裕是经乾清门进入后宫的帝国最尊贵的皇后,但她却几乎没有机会行使掌管东西六宫的权力。此时的西六宫中住着这个王朝真正的主人,慈禧太后。

隆裕来到之际,东西六宫在格局上已和明代肇建时有所不同。东六宫的格局基本未变,西六宫则有了较大的变化。咸丰时期,长春宫和启祥宫被打通,启祥宫被改称为太极殿。慈禧五十大寿,储秀宫和翊坤宫被打通。明代肇建紫禁城时,完美的风水格局愿景,在清代让位给了功能的需求。

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离世,3岁的溥仪继位。1912年2月12日,隆裕以太后身份签发了清王朝的最后一道上谕《退位诏书》,结束了大清王朝263年的统治。根据《清室优待条例》,逊帝仍可暂居宫禁。

此时居住在后宫中的隆裕,该是何等的心情。她尝谓,孤儿寡妇,千古伤心,每睹宫宇荒凉,不知魂归何所。第二年,西六宫中的太极殿,隆裕在忧郁中离世。顺天承乾的东西六宫,在历史中悄然隐退。

63 六宫馀韵

1922年12月1日,夜。达斡尔族女子婉容,被舆轿抬进了紫禁城内廷,成为了逊帝溥仪的妻子。东西六宫迎来了最后的主人。

这里是皇帝的女人们居住的地方,明代鼎盛时期,嫔妃加上宫女人数达到九千。清朝繁盛之际,康熙后妃55人,乾隆后妃41人。那时紫禁城人丁兴旺。

在这12座院落中,女人们按照不同的等级被安排居住,每宫的正殿,配殿,后殿都有嫔妃居住。每个宫苑中都有这样一张龙椅,不论皇帝是否临幸于此,都被摆设在最显赫的位置,散发着紫禁城唯一男主人无处不在的气息。它是皇帝的化身,也是礼制的化身,时刻提醒着皇帝的女人们,顺乎礼制,恪守妇德,表率天下。

婉容来到后宫的时候,往日的规矩已成衰微之势。婉容住进了储秀宫,这里曾经是慈禧太后居住的宫院。豪华的宫殿里,昔日主人的气息似乎还未散去。婉容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改变。西洋的刀叉替代了雅致的瓷器,满汉全席换成了牛奶面包。储秀宫的后殿丽景轩改为西餐厅。东西六宫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偌大的宫区里只有两位女主人。17岁的皇后婉容,15岁的淑妃文绣。这两位女子,开始了在这空旷宫区中的生活。

内廷范围广大,四周宫墙周长1.6公里,苍震、启祥两门是进入东六宫和西六宫的唯一门户。分隔院落的院墙形成为数众多、分布有秩的夹道。紫禁城的后宫,就像高墙围合中的迷宫。

院墙、宫墙、城墙,道道高墙封锁了外面的窥视,也封闭了里面的视野。

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在东西六宫中,生活了两年的婉容和文绣离开这里。随着她们的离去,这一大片无主之地沉寂下来,在时光中回味过往的岁月。

64 后宫豪院

兰花,中国古人认为它有王者之香,又有生育男孩的象征。它与寿石组合的图案,寓意宜男宜寿。

1852年,一个名叫兰儿的秀女,被赐号懿贵人,搬入了储秀宫,那时她刚刚16岁。四年后,已晋升为懿嫔的兰儿,在这里生下了第一个,也是后来唯一的皇子载淳。母以子贵,兰儿的身份开始不断地攀升。储秀宫的陈设也慢慢地奢华起来。

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病死热河,载淳登基。26岁的兰儿变成了皇太后,从此她用回了她的本名慈禧,并开始了对大清朝政权近半个世纪的控制。

1884年,慈禧五十大寿,她花费六十三万两白银用于重修储秀宫,准备再次移居进去。按照礼制,太后本应住在太后宫区,慈禧本不该再住回储秀宫。然而慈禧却对当年做妃子时的地方情有独钟。这时的慈禧,在经历了青年丧夫,中年丧子和多次政治风云之后,早已经不是刚进宫时的柔弱女子。垂帘听政的统治已经非常稳固,对于装修装饰这样的小事,当然要完全按照自己的审美和爱好,规矩和礼制根本不用太忌讳。

在此100多年前,乾隆皇帝曾发布一道上谕,东西六宫的陈设器皿,布置停妥,永远不许移动。而慈禧不仅把屋内重新布置装修,还把前殿改成了寝宫,甚至拆除了储秀宫门,建起了体和殿,合并了翊坤、储秀二宫。

乾隆以后,五个皇帝都没有萌生过改建紫禁城的念头,慈禧却给东西六宫动了个大手术。

1884年,修葺一新的储秀宫再次迎接它曾经的主人,也是从这时开始,储秀宫成为了东西六宫中最舒适的豪宅。皇帝们没有做,女人们不能做,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这个比皇帝权力还要大的女人。

65 红楼一梦

“画笔的工细,已达到了异常的高度,于毫发不苟之中,透出了典雅娟秀之气。”三十年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见到长春宫廊庑墙上的十八幅《红楼梦》题材的壁画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绘制的画匠已经无从考证,但借助清代《红楼梦》画师孙温的笔端,我们可以透过岁月的剥蚀,揣测长春宫壁画当年的容貌。这十八幅壁画其实在当年是不合礼法的。自嘉庆年间开始,《红楼梦》就被列为禁书。清律例规定,《红楼梦》属于淫词小说,必须销毁。究竟是谁,有勇气将《红楼梦》壁画带入本该垂范天下的皇室宫闱。

1861年,经历了政变的腥风血雨后,慈禧回到紫禁城。长春宫是东西六宫中唯一拥有咸丰御笔的一所,被新晋太后钦定为寝宫。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从国丧的一片肃穆中开始。

然而,后宫的凄凉气氛终究不会持续太久。长春宫前的体元殿,被改造成了慈禧的私人戏台。由《红楼梦》改编的选段,也成为太后热衷的曲目。据说,正是由于慈禧太后对于《红楼梦》的钟爱,太监李莲英命工匠将《红楼梦》经典选段绘制于长春宫廊庑,成为醒目的戏单。看戏时,慈禧偶尔也让皇帝和后妃相伴,并在众人面前自比贾母。此时的慈禧,已不是垂帘时的年轻寡妇,她有了更尊贵的称号,老佛爷。

宫墙内外,紫禁城和大观园里的故事,又是何其的相似。“回廊复道亘长春,幅幅红楼梦里人。徒倚雕栏凝睇想,真真幻幻两传神。”

66 景仰仁德

这是位于东六宫的一个院落。顺治11年,康熙就诞生在这里。

景仁宫,命名出自《论语》,取意“景仰仁德”。现在这里是故宫博物院的捐赠文物纪念专馆。花梨木制作的巨型屏风上,按捐赠年代,镌刻着700多位捐赠者姓名。三万多件珍贵文物,从这些上榜人士的手上,捐赠给了故宫。这些捐赠者,以他们的仁心义举,接续着中华文明的薪火。

作为皇帝的居所,紫禁城拥有天下最多的宝物,这里的收藏,是历代帝王搜集而来的最终累积,几乎囊括了中国未曾中断的文明。

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在这之前,宫中的大量文物,已经被他以各种名义转运出宫。这其中就包括素有天下第一画卷美称的《游春图》。《游春图》为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绘,距今14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1946年,《游春图》出现在背景琉璃厂,立刻吸引了国内外藏家的关注。最终,《游春图》被张伯驹所购得,为此,他卖掉了弓弦胡同占地15亩的宅院。张伯驹后来回忆说,不知情者,为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抛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

动荡的岁月,中国的文物大量流失海外,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中,几乎都收藏有中国文物,留存在私人手上的更是不计其数。

张伯驹是民国时期的大收藏家。此时的他除了《游春图》外,已经藏有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等珍贵文物,其中尤为珍贵的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这封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信札,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法真迹,比《兰亭序》的书写时间还要早79年。在它常不足一尺,只有九行字的信笺上,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章记,被尊为“中华第一帖”。

“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序。”新中国成立后,《平复帖》和《游春图》连同其他6件国宝,被张伯驹和夫人潘素捐赠给了故宫,这些文物成为了故宫的镇馆之宝。

新中国成立至今,故宫博物院共接受新入藏文物达23万余件,其中有3万多件来自民间捐赠。这一个个的名字是时光雕刻的印痕,它们折射出来的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温暖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67、 海棠依旧

永寿宫内,后宫嫔妃生活展吸引游人的目光。院落内的海棠树枝叶繁茂,也许只有它们还会记得那些深宫往事。

明成化十一年,永寿宫迎来了它的新主人,这一年,低级女官纪氏被封为妃,踏进了永寿宫的大门。明朝内廷,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在这里进入了它的高潮段落。

5年前的一天,纪氏被宪宗皇帝偶然临幸,怀上了龙种。宪宗皇帝专宠比自己年长十年岁的万贵妃,宫中女子怀孕者都难逃万贵妃的残害。堕胎药喝下后,孩子却没有打下来,宫女谎称纪氏得了肚胀的痞病,她被安置到宫外的安乐堂。在这里,孩子生了下来。宪宗的废后吴氏及太监张敏把孩子藏在暗室中,偷偷喂养成活。此时的宪宗皇帝,正处在老而无子的烦忧中。

成化十一年,张敏找到机会对宪宗哭泣禀报,宪宗欣喜万分,五岁的孩子被接到宫中,很快被立为太子,起名朱祐樘。纪氏被封为淑妃,移居永寿宫。

永寿宫位于故宫西六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初名长乐宫,万历时更名为永寿宫。中轴线上后三宫两侧的东西六宫左右对称,连名字也是相互对应。永寿宫与景仁宫,命名出自《论语》,表示对仁、寿的祈愿。

在纪氏踏进永寿宫的那一刻,她该是怎样的心情。通往永寿宫之路,是由深宫弱者铺就,宫里宫外到处是万贵妃的眼线,知道这件事的还有其他的宫女和太监,可是他们都选择了沉默,保留心中的那份良心。

一个月后,纪淑妃在永寿宫暴病而亡,朝野震惊,人们一致猜测,纪淑妃是被万贵妃投毒致死。但宪宗皇帝并未追究,而太监张敏也在不久之后吞金自尽。

孝宗继位后,曾派人寻找母亲的近支亲属,却没能找到,只得作罢。童年的经历,一定成为了孝宗内心最深的伤痕。他一生只娶了一个皇后,不立妃嫔,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

长乐,永寿。寓意美好的宫名下,多是后宫中现实的人生。

68 甄选后妃

  光绪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体和殿台阶下的铜凤刚刚在晨曦中醒来,就感受到了宫中弥漫的别样气息。这一天光绪皇帝将在这里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之前的六月,已经年满18岁的光绪帝,终于等来了大婚及亲政的懿旨,这一懿旨昭示世人,慈禧将归政于光绪。懿旨颁发后,朝廷上下颇为震动,反应最强烈的莫过于光绪帝本人,十四年的控制和束缚一朝解脱,亲裁大政的夙愿即将实现。经过层层筛选,五位入选的八旗女子最终确定下来。此次选后地点,设在翊坤宫的体和殿,地点的选择是一个颇有意味的安排。

  翊坤宫,故宫内廷西六宫中的一座宫院,初名万安宫,因其在位置上紧靠中轴线上的坤宁宫,明嘉靖时改为翊坤宫,“翊”字的含义为护卫、辅佐。光绪七年,随着慈安的离世,慈禧成为紫禁城唯一的掌权者。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从长春宫移居年轻时居住的储秀宫,这座宫院与相邻的翊坤宫随之进行了改造,储秀门和分隔两院的院墙被拆除,翊坤宫的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使翊坤宫和储秀宫相连,形成了一个四进的院落,这也是东西六宫中最豪华的庭院。慈禧居住在储秀宫,在体和殿进膳、饮茶和休息,这里是太后的餐厅兼客厅。也许在光绪心中,改造后的体和殿,是一堵愈发矗立的高墙,他还需要等待多久才能够穿越它。

  从翊坤宫前的凤到储秀宫前的龙,此时的慈禧正处在权力的巅峰。这是一次毫无悬念的选后,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静芬成为了他的皇后。光绪帝终其一生,无法走出太后的围墙,1908年,光绪皇帝崩逝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第二天,慈禧太后在中南海仪鸾殿离世。4年之后,大清帝国覆亡。

  逊帝溥仪的妻子婉容,在翊坤宫廊下曾设秋千嬉戏,廊下的秋千环尚存。这是这个王朝留在这里的最后记忆。

 

69 前世今生

  建福宫花园,紫禁城曾经的记忆。

  2005年,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全面完工,在被大火焚烧了80多年后,乾隆皇帝修造的第一座花园又重新出现在紫禁城的外西路。当皇帝的御制诗和传说都已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乾隆五年,登基不久的皇帝把自己当皇子时居住的乾西二所升格为重华宫,四所、五所被改造为花园。前宅后园是中国文人理想的生活模式,中国文人的后花园虽然是自然式庭园,但这自然的定义并不是乡野的自然,而是以自然的名义,表达了心灵自由的境界。乾隆从小接受儒学名师的教育,汉文化素养很高,他曾写有四万余首御制诗,数量之多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诗人。在龙袍下面,乾隆还有一件文人的衣衫。

  严格按照礼制规划的紫禁城,少有空间留给皇帝的心性,也许文人乾隆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后花园,渴望在一体两面中,实现内心的平衡。这里集江南园林和宫廷园林特色为一体,以宏伟的延春阁和开阔的静怡轩为主,各色建筑错落有致。内心多样的乾隆,异常钟爱这个紫禁城中空间变化最丰富的院落,皇帝的珍宝也被大量存放其间。由表及里,建福宫花园鲜明的钤上了乾隆自己的印章。几十年后,乾隆把他对建福宫花园的钟爱延续到宁寿宫花园。宁寿宫区是乾隆为自己退休后当太上皇而准备的。宁寿宫花园的建造以建福宫花园为蓝本。从此,在紫禁城内廷东西两路上,模样相似的两个花园遥遥相对,应和着皇帝的青春与迟暮。2005年,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完工。这时,距离最初兴建已经有263年。

 

70潜龙飞天

  1727年,一位叫弘历的皇子,搬进了乾清宫西二所。这一区域自明代开始,就是地位低下的宫女居住的场所。但对于皇子弘历来说,能住进这里却意味着莫大的荣耀。此时,弘历刚刚成婚,按照惯例,成婚后的皇子应该搬到宫外的府邸居住,但父亲雍正却要弘历仍居宫内。在此之前,弘历和重兄弟合住毓庆宫,并没有享受过特殊的待遇。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为了避免储位争斗,变公开立储为秘密立储,谁是储君一直是个迷。而弘历享受的这一特殊待遇,引发了很多人的猜疑。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735年八月二十三,雍正驾崩,秘密建储的悬念被揭晓,继承皇位的正是弘历。雍正破例让弘历移居乾西二所的良苦用心大白于天下。建立第二个太子宫,其实是为秘密建储制设立的一个配套措施,保护弘历不正东宫之名,免遭储位争斗。弘历成了乾隆皇帝,为了强化皇权,把继承皇位前居住的“所”升为“宫”。清代把皇帝做皇子时居住的府邸成为潜邸,意思是以前做皇子时就已经是一条尚未升腾而潜在的龙。《尚书·虞书·舜典》中有,“此舜能继承尧,重其文德之光华”的句子。大臣建议取其中重、华二字,作为乾隆潜邸的名字。这正和乾隆的心意,因为大舜早已是他学习的榜样。按照惯例,重华宫在竣工后就该写一篇记,但乾隆却迟迟不肯动笔,直到1783年,73岁高龄的他才在《重华宫记》中道出了其中玄机。

  “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给我的潜邸取名为重华,虽是称颂之意,但却给我制定了一个典范,让我只有进步,不能后退。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虽没有达到熙世化民的程度,但感觉自己并没有去贪图享乐,而是像大舜那样永远坚守天道,把善施与天下。”

  有了这些理由,乾隆才认为自己没有辜负重华之名。

71 潜邸重华

  1735年九月初三清晨,乾隆登基成为清朝第六代皇帝。登基半年后,乾隆皇帝开始了改建皇宫的处女作。

  “重华宫不必俟秋,令拆造,现令预备料,即择日开工修造。”

  重华宫是乾隆做皇子时的居所,按例要将潜邸由所升为宫。升格的不止是名字,长达八年的潜邸改造工程开始了。清朝前期,皇帝的活动空间并不大,少量的营缮工程,也只做一些功能性的补充,并没有较明朝增建什么成体系的新建筑。乾隆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态。像父亲雍正那样,整日在养心殿埋头批阅奏折的生活,乾隆是忍受不了的。移居养心殿后,他要扩展更大的私人空间。首先他将乾西头所与二所打通,在院内搭了座戏台。重华宫戏台又叫重檐台,看戏的除了太后和王公大臣之外,回部、番部的首领,偶尔也会受邀来此。1739年,乾西四所、五所被拆掉,建成建福宫及其花园等处所。因其远离太后和后妃住地,建福宫花园更像是皇帝的私人花园。八年后,潜邸竣工。重华宫既是礼仪场所,又可娱乐休闲,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群,相对独立而又自成体系。它的出现,拓展了帝王的活动空间。然而乾隆改造重华宫的用意远不止于此。1745年立春后的第二天,乾隆召集大学士,内廷翰林第一次到重华宫赐宴联句,之后每年新正都定期举办。重华宫地处紫禁城的内廷深处,在乾隆之前,外臣绝无机会进入此地。所以,能得到皇帝的邀请,御笔赐福,茶宴联句,哪怕只是听上一场戏,都暗示了皇帝的信任和恩宠。那么,为皇帝尽忠效命,也是理所当然了。

 

72 皇子宫区

  万历十三年五月,一个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木棒从东华门闯入,一直冲到现在的南三所,险些危及太子朱常洛。张差被捕后,万历皇帝却一反常态,未加深究就将他草草处死,史称“梃击案”。但整个事件,却被很多人与万历的宠妃郑贵妃联系在一起,因为她始终相要万历废了朱常洛,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南三所作为皇子在紫禁城的主要住所,虽然偶有波澜,但在多数时候是一片祥和的。在阴阳五行中,东方属木,青色,主生长,所以皇子的居所在东方,覆绿瓦,寓意皇子可以茁壮成长。这样,南三所的建筑就显得与众不同。

  在清朝,皇子们到了成婚年龄才会搬到南三所,在此之前年幼的时候,跟母亲一起住在后宫。十岁后就要搬到毓庆宫等宫区。受封亲王后,就要迁出紫禁城了。只有收到格外重视的皇子,才会允许一直住在紫禁城。在这些皇子中,最终只会有一个成为皇帝的接班人,搬到那些覆盖黄瓦,代表皇权的建筑中。

  紫禁城建成后,一共经历了二十四位皇帝。二十四位皇帝中,兄弟最多的是雍正,长大成年的有二十三个之多,彼此间对皇位的竞争异常激烈。雍正皇帝即位后,将公开建储制改为秘密立储制,使皇位继承人的名字成为一个秘密,只有在老皇帝驾崩后才会昭告世人。这样不仅间接保护了皇位继承人,还给众多皇子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虽然他们中有的未享青春年华就早早逝去,有的默默无闻终其一生,很少有人去记录他们,但是也许只有他们才更能体会到平淡的幸福。因为主角只有一个,皇帝才是紫禁城唯一的主人。  

 

73 菩提树下

  2011年,位于紫禁城外西路的英华殿开始大修。院内被铁架围护起来的菩提树在光影斑驳中抚摸着遥远的记忆。

  大明王朝某年的盛夏,英华殿内的菩提树又到了枝叶繁茂的时节。神宗皇帝来到这里,深切地缅怀生母李太后。神宗自幼丧父,十岁即位登基,改元万历。李太后对小万历的要求十分严格,为了培养他,李太后延请内阁首辅张居正作为帝师,母亲和师傅的督导伴随着一个孩子的成长。李太后崇佛,英华殿内的这两株菩提树是她亲手所植。我们不知道许多个月圆的夜晚,在菩提树下,李太后许下的都是什么愿望。但其中,应该有对儿子的期许,对帝国江山永固的保佑。可是长大后的万历皇帝,在其漫长的执政生涯中竟然罢朝二十四年,留下了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供后人去猜想和解读。在万历皇帝没有上朝的那些年日,李太后在菩提树下该是怎样的心情。晚年的李太后,她的时光在英华殿供佛念佛中度过。

  清代,皇室信奉藏传佛教,佛堂遍布内廷。在这一大片袅袅佛香中,这座明代遗存的佛殿,偏居于西北角落,在草木摇落中,安享繁华中的宁静。朝代的更迭,生命的延续,一如菩提树下的花开花落。而这树像是带有神奇的密码,连通的是人世间通往佛国世界的祈愿。李太后种植在丹陛桥两旁的菩提树,至清时已繁衍成为七株。入秋之际,树籽随叶落地,宫里人拾起作念珠,奉为珍品。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从皇宫到民间,这里护育的是寄托,是物是人非中点滴的祈愿。

 

74 月满西楼

  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为了庆祝母亲崇庆皇太后六十岁的生日,慈宁宫内正在举行隆重的祝寿典礼。早晨五鼓,銮仪卫在慈宁宫门前陈设太后仪驾。皇帝的拜位设在慈宁门正中。天亮十分,皇帝皇后分率王宫大臣妃嫔命妇等在此行礼朝贺。满清继承了明王朝以孝、仁治国的儒家思想,高举孝道作为政治表率。前朝皇帝驾崩,子嗣皇位,先帝的后妃无论暮年还是青春,随之成为太后,太妃,由紫禁城内廷中心地带的东西六宫迁移到这里。

  慈宁宫为皇太后正宫,是举行大典,礼庆的场所。太后是慈宁宫的焦点,而一些地位低下的太妃、太嫔,先帝在世时尚且遭受冷落,住到慈宁宫后就更无地位了,通常她们只能靠微薄的例银为生。《慈宁燕喜图》所描绘的热闹场景,在这片宫区中只是片刻的点缀,大多数时候,这里是静谧的。

  当清晨在慈宁宫投下第一缕光影,这里飘起袅袅佛香。慈宁宫花园是紫禁城内大小佛堂集中的区域。将精神抚慰的佛堂得体的安置在自然抚慰的园林之中,不甘寂寞又不得不寂寞的先帝的女人们,在拜佛诵经,草木摇落中获得内心深处的宁静。从东西六宫来到这里,实际距离并不遥远,可是对于前朝后妃来说,这段距离抵得上千山万水。此后,属于她们的时代一去不返。

 

75 宫墙内外

  入夜后,故宫保卫处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登上城墙进行巡逻,这个行为或许已经延续了六百年。

  紫禁城建成后,城墙上就驻扎着护军。清朝时,每面城墙上都有十几个哨所,配备有大炮。这样城墙连着城门、角楼与护城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紫禁城的城墙,下方宽八点六米,上方宽六点六米,容得下六匹马并排行走,高十米,南北长九百六十一米,东西长七百五十三米,周长三千四百二十米,被它围住的面积为七十二万平方米。

  自古以来,中国的建城方式,是挑选一块珍贵的风水宝地,先将它围起,之后在里面构建最好的建筑和风景,形成一座城。而整个紫禁城,恰恰反应汉字“国”的含义。紫禁城作为中国最有名的城,六百年来,它的城墙始终矗立在那里。

  据说,当年砌筑宫墙共用城砖多达一千万块,每块砖长四十四厘米,若将所有砖连在一起,长度是赤道长度的十分之一,有四千四百公里。每块砖都用人工砍磨平整,横竖合缝对齐,再用煮好的江米汁和白灰浆掺合在一起,将内部缝隙全部灌满,使墙垣凝固成一个整体,固若金汤。用如此时间,人力,物力,堆积出精巧和规模。这时,建造的已不是对象本身,而是让人肃然,敬畏的宏伟。它要围住的不仅是九千多间华丽的殿宇,更是那些被我们成为规矩的内容。

  城墙的四个方向各开一座城门,唯有经过它们,才可以让墙内与墙外产生些许的沟通。春夏秋冬,数百年,也许只有这城墙,这城门,可以看见,墙外,为生命而活的平凡百姓们的悲欢离合;墙内,为皇帝而活的宫女太监们的喜怒哀乐。外边的人遥不可及,里边的人难以冲破。


听更多故事

请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