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第四集 风雨梦乐园 (附解说词)
新朋友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手指指向的蓝色字体“江边老头乐”,再点击“关注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
慈禧太后曾下懿旨加快颐和园工程进度,就是为了在这过六十大寿,可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之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主战大臣反对大办庆典,慈禧大怒,由于战事节节败退,慈禧的六十大寿只是在紫禁城中草草了事,三年之后天下仍不太平,然而慈禧太后不能再等了,终于在六十三岁大寿时在颐和园举行了万寿大典,1898年,在名义上已经亲政十年却一直难有建树的光绪皇帝实施了变法,但被后人成为戊戌变法的这场维新运动,仅仅一百零三天就宣告失败了,慈禧太后重回紫禁城理政,直到1900年慈禧太后重新住进颐和园,并在仁寿殿上早朝,1900年8月12日凌晨,八国联军攻陷通州,本应处处灯火的颐和园异常惨淡,1900年8月15日紫禁城沦陷,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开始了清政府的第二次流亡。
第四集 风雨梦乐园 解说词
【简介】新建成的颐和园成为慈禧太后宏大生日庆典的神圣之地,成为老佛爷游湖赏景作画听戏的闲适之所,同时,也成为幽禁光绪皇帝的牢笼。颐和园如同社会安定与否的晴雨表,它见证了皇帝与太后的权力之争,改革与保守的政见之争带来的风风雨雨。也经历了园林历史上的又一次浩劫。八国联军的入侵之时,慈禧太后从这里出发向西逃难。颐和园,这座曾带给她的主人无比荣光和欢乐的所在,却也经历着末世皇家的没落与无奈。
渐渐远去的乐园,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变化?
【正文】
颐和园昆明湖畔的水木自亲,是慈禧寝宫乐寿堂的前院门,水木自亲门前是一个码头,当年慈禧太后从水路乘船来颐和园就在这儿下船。这里视野开阔,放眼望去,山岛葱笼,碧波荡漾,莺飞鱼跃,一派生机,会让人从心氏萌生出一种对自然山水草木的亲近之感,所以取名叫作水木自亲。
【导游】——
我们现在是在颐和园的知春亭,一会儿我们会沿着昆明湖向北,第一站到水木自亲,去参观那的电灯电话展览馆。大家看那儿,岸边有个大杆子的地方,慈禧太后住在颐和园的时候,就是在那个大杆子上曾经挂着一盏巨大的汽灯。
一百多年前,水木自亲码头的探灯杆上曾经高高悬挂着一盏大汽灯,它是颐和园里最亮的灯,到了夜里,如果这盏灯还亮着就表示慈禧太后还没有睡着,只有等这盏灯熄了,慈禧太后睡了,园子里其他的人才能休息。慈禧太后喜欢这些从德国订购来的电灯,这也是她喜欢颐和园的原因之一。
这天晚上颐和园里灯火通明,太监和宫女们穿梭在殿堂游廊之间忙个不停,各式各样的彩棚和彩灯已经从紫禁城的西华门沿途四十里一直扎到了颐和园的东宫门,而连夜从城里赶到颐和园的王公大臣和福晋格格们,凌晨时分就从知春亭码头上船向排云殿码头出发了。一个表文匣被安放在排云殿二宫门外的黄案上,这个匣子里装的是光绪皇帝给慈禧太后的庆贺表文,这一天是公元1897年11月4日,农历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六十三岁的寿辰。
天刚刚亮,乐寿堂里的慈禧就已经起床了,即使在平常的日子里她也是六点钟就起来,在没有泡手、熥脸、抹胭脂以前,是绝不出门见人的。慈禧太后非常爱美,她经常自己调制胭脂口红,她穿的衣服也是自己亲眼看过图纸后才拿去做的。就这一年,光苏州织造给她做的衣服就有一百三十五件了,这件藕荷丝绸灵仙祝寿氅衣用工四五百个,这件披肩是由三千五百粒鸟蛋大的珍珠纺织而成的。每天慈禧太后都要在十几套衣服中仔细挑选,不同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叫起上朝的时候穿一套,游湖散步的时候换一套,看戏吃饭的时候换一套,一天要换好几次。如果挑中一件蝴蝶图案的衣服,她还要把所有的配饰都换成蝴蝶图案的。
颐和园的万寿庆典在半年前就开始准备了,在典礼的前一个月,慈禧太后会钦定进颐和园拜贺的王公大臣福晋格格的名单,这对大臣们来说是极大的荣誉和奖赏。庆典举行之前,他们必须先接受专门的礼仪培训,然后将在园里参加整整八天的寿辰庆贺活动。除了寿宴之外,最主要的活动是陪慈禧太后听上八天的大戏,由那些祝寿的人组成的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场面,实际上也是令慈禧开心的庆贺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慈禧太后很讲究礼仪,尤其在庆寿典礼上,不允许出一点差错,所以就连皇帝和皇后也要参加庆典的彩排。
早在修建颐和园的时候,慈禧太后就产下懿旨加快工程进度,就是为了在这里过她的六十大寿。可是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之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当时主战的大臣反对大办庆典,惹得慈禧大怒,他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将另彼终生不欢。
然而战事不遂人愿,清朝军队节节败退,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无奈之下慈禧只好下诏,颐和园受贺事宜立刻停办。就这样,慈禧六十大寿的庆典没能在排云殿举行,而是在紫禁城中草草了事。
三年之后,天下仍不太平,就在三天前,德国军舰又进了胶州湾。然而慈禧太后不能再等了,万寿庆典终于在今天拉开了大幕。
慈禧一行从邀月门经过长廊前往排云殿。为了庆贺慈禧太后的大寿,曾被英法联军烧毁的长廊得到了精细的修缮,慈禧太后喜欢在这里散步赏景,还喜欢看描绘在长廊上的彩画。彩绘是中国园林建筑中重要的装饰手法,长廊彩画大小共有一万四千多幅,除了著名的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西湖风景之外,还有很多山水花鸟和人物故事,据说因为慈禧太后喜欢看戏,所以特别增加了许多戏文故事,而这些彩画的内容也都是慈禧太后钦定的。
庆典还没有正式开始,万寿山前山的排云殿一带就已经热闹起来。排云门外道路两旁站立着三品以下的大臣。进排云门,两侧是玉华殿和云锦殿两个配殿,在殿外的金水桥两侧等候的是二品王公大臣们。在二宫门以内,有芳辉殿和紫霄殿,皇后、公主、福晋、命妇等女眷在这里等候行礼。慈禧太后将从乐寿堂经长廊到排云殿东侧的介寿堂下轿,典礼开始前她会在排云殿的东暖阁稍事休息。排云殿的后面是德辉殿,德辉殿的东西两侧延伸出来的长廊叫爬山廊,它们依山就势,把排云殿和各个配殿相互连接起来。
“排云”二字出自晋朝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比喻神仙居住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之中。以排云殿为核心的这组殿堂构成了颐和园里最为壮观的建筑群,排云殿是修建颐和园时为了慈禧太后举办万寿庆典专门新建的一组建筑,今天将是慈禧太后第一次坐在排云殿的宝座上接受拜贺。
离大典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王公大臣已经依次肃立在排云殿二宫门内外,他们的拜贺送礼早已送到颐和园,请慈禧太后过目,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珍异宝在这一年的初冬都被集中在颐和园里。这幅百子图插屏是湖广总督张之洞送的,寓意老佛爷长命百岁,子孙满堂,国家社稷绵延不绝。如意,是太后喜欢的物件,在生日礼物中必不可少。还有精致的西洋钟表,也是慈禧太后的最爱,这件栩栩如生的仙人船,其实是一个梳妆盒,这对于爱美的慈禧太后来说,是既能观赏又很实用。对于这些贺礼,喜欢的,慈禧太后会把玩一阵子,其余的,她甚至都没有看上一眼就赏赐了别人,或者堆在库房里。直到今天,颐和园排云殿的东西暖阁里还摆放着许多送给慈禧的寿礼。
钦天监官员宣布吉时已到,排云殿鼓乐齐鸣,卤簿仪仗威严,慈禧太后走向大殿正中央那高高在上的九龙宝座,在隆重的中和韶乐声中,大典正式开始。
坐在排云殿宝座上的慈禧太后,欣慰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慈禧本姓叶赫那拉,十六岁入宫,成为咸中皇帝的兰贵人,生下皇长子载淳后进为懿贵妃。咸丰驾崩后,载淳成了同治皇帝,作为皇帝的生母,她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徵号慈禧,人称西太后。从同治皇帝到光绪皇帝,从二十七岁与东太后慈安一起垂帘听政,到后来的独自训政,慈禧太后的权力越来越大,她名字前面表示尊敬的徽号也越来越长,如今太后的全称已经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几乎拥有了一切的慈禧太后有一个心愿却迟迟没能实现,那就是在这座凝结着自己心血与梦想的园林中,举行一个独特而盛大的生日庆典,经过四年的等待,就在这一天,她六十三岁的时候,慈禧太后终于得偿所愿,等到了作为大清国最尊贵的女人前所未有的威仪和荣耀。
这次万寿庆典之后,有一件贺礼便一直留在了慈禧太后的寝宫乐寿堂里,就是这面百鸟朝凤的刺绣屏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凤是至高无上的神鸟,各种凡鸟不管多么美丽,也只能在旁边映衬凤的威严。这面象征权力永固的屏风是慈禧太后最喜欢的宝贝,和这只凤相比,就连代表皇帝的龙也显得黯然失色。光绪皇帝也曾在颐和园举办过几次万寿庆典,但是没有一次规模比得上慈禧太后。
【导游】——
我们现在看到的地方是听鹂馆,院内有正殿、配殿、旁院和一个两层的戏楼。乾隆皇帝的时候,他就经常侍奉着皇太后在这里看戏,而慈禧和光绪都是大戏迷,这里也经常为他们表演京剧。
听鹂馆位于万寿山前西侧,正对长廊西段的清遥亭,是颐和园西部重要的点景建筑。听鹂馆一名,指悦耳的声音就像黄鹂的鸣叫,正门匾额上的题字,是慈禧太后的手书“金支秀华”,出自《汉书·礼乐志》,形容乐器上华丽的流苏壮志装饰,说明这里曾经有一支人数众多乐器齐全和装饰豪华的皇家乐队。清漪园时期,戏楼的朝向是坐北朝南,面向昆明湖方向的,这是因为作为一国之君的乾隆皇帝,有时会亲自登台为皇太后表演,所以戏台就只能面向代表尊贵的南方,以符合礼制的要求。颐和园重建时,由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成了观众,戏台又被改为坐南朝北,朝向了万寿山方向。慈禧酷爱听戏,为此园中又新建了德和园大戏楼,慈禧经常把陪自己听戏作为对他人的奖赏,其实,对于不好此道的大臣来说,这实在是个苦差事。大家每次听戏都要凑分子贿赂太监,以求关照,由于大门关闭,院子里又没有厕所,大臣们要靠太监帮忙从小侧门搭梯子下来,出去解决内急。
德和园大戏台建起来之后,听鹂馆就成为慈禧太后夏天消暑纳凉的地方。慈禧太后会从听鹂馆前鱼藻轩西侧的码头上船,游湖看景,享受这座被外国人叫作夏宫的皇家园林最美的景致。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时候,慈禧会在凉台上欣赏昆明湖面随波逐流、晶莹闪烁的的荷花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登上清晏舫或者万寿山中东侧的景福阁,把酒临风,凭湖赏月,也是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最喜爱的消遣。
平常的日子里,慈禧太后会在颐和园里习字作画。慈禧喜欢把画作赏赐给王公大臣,但她对自己的绘画水平心知肚明,所以经常把宫廷画师缪嘉蕙的画盖上自己的御印赏赐下去,被赏赐的人也知道画的原作者是缪嘉蕙,但为了讨好慈禧太后,他们的讨赏来得更加热烈,一时间,拥有慈禧太后的画作成了清朝上流社会最荣耀的事情。
在王公大臣们中间流传着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判断慈禧太后画作真伪的方法,如果梅花的枝条像这样相互交叉成一个菱形,那准是慈禧太后的真迹,因为专业画家根本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但是从来没有人敢向慈禧指出这一点。慈禧太后得罪不得,这一点宫里每个人都知道,连光绪皇帝也不例外。光绪亲政后,他批示的重要奏折几乎都是慈禧太后事先同意的,所以表面上看来两宫甚为和睦。
颐和园给了慈禧许多在紫禁城里享受不到的轻松快乐,而这座园林似乎也成了家国是否安定的晴雨表,每当慈禧不能在园子里安心享乐甚至被迫离开的时候,一定是重大的危机将要来临了。1897年岁末,就在她六十三岁万寿大典的前后,山东发生了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被杀,德国趁机占领了胶州湾。随后,俄国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例强企图瓜分刚败于日本的大清帝国。
1898年农历戊戌年,朝廷里有一件大事即将发生,在名义上已经亲政十年却始终难有建树的光绪皇帝,与接触了西方思想主张变法维新的文人康有为一拍即合,他们希望通过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改变中国和皇帝本人的命运,而这场变革起初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默许,从四月到九月,光绪从紫禁城去颐和园汇报变法的事情多达十九次,每次都在慈禧太后的门外跪着等候召见,而太监有时会故意拖延传达的时间,就是因为看着皇帝跪着的神态很有趣。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标志着变法正式开始。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发展工商业,废除科举考试,开办新式学堂,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光绪专门去了颐和园,并给慈禧还去几份变法的奏折。史书记载:慈禧斜倚在床上,听着,批评着,议论着,感叹过去朝廷也行了许多维新自强的事,但都不如这些说得透彻。
光绪见慈禧高兴,就主张把这几本折子里的内容大量印刷,王公大臣人手一册,以习变法。慈禧点头说:就这样办吧。
然而局势很快失去了控制,光绪皇帝就像一个急躁的孩子,在短短一百零三天里,颁布了一百八十余道有关各项改革的新政上谕。这些政令毫无轻重缓急之分,涉及了社会方方面面,触及到太多人的利益,因此遭遇了越来越大的阻。到后来,改革的矛头甚至直接指向了慈禧太后,于是,一场变法迅速演变成后党和帝党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
九月十九日,慈禧太后匆匆离开颐和园赶回紫禁城,两天后宣布再次临朝训政,光绪皇帝被囚禁,变法人士或被抓被杀,或流亡国外。这场后来被称作戊戌变法的维新运动,不过一百零三天就宣告失败。在重新训政的当天,慈禧太后曾面对光绪怒斥道:我抚养了你二十多年,你怎么敢听信小人之言算计我呢?可见,她最大的愤怒就来自于例子兼外甥的光绪对于自己的背叛。
1899年整整一年,颐和园格外清静,因为国内局势动荡,慈禧太后被迫留在紫禁城理政,无暇游园,直到1900年的春天,慈禧太后又住进了颐和园。跟以前不同的是,她开始到仁寿殿上早朝了。
仁寿殿,清漪园时期叫勤政殿,表达了乾隆寄情山水不忘勤政的态度。到了颐和园时期,被慈禧太后改名为仁寿殿,仁寿,意指施仁政者长寿,出自孔子的《论语·雍也篇》“智者乐,仁者寿”。仁寿殿主殿和南北配殿,以及仁寿门外的南北九卿房构成了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这时本来是亲政后的光绪皇帝来园时处理政务的地方,但是人们在这里随处可见的却是慈禧太后的印记。仁寿殿外月台上南侧和北侧各有一对铜龙凤,可以燃香,也有龙凤皇祥的含义,铜凤的基座上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印记。天地一家春是慈禧太后在圆明园时期的居所名称,她以此来纪念和咸丰皇帝的爱情往事。这两对铜龙凤的排列顺序是凤在中间,龙在两边,凤昂首挺立,龙则低俯着身躯。这些都是慈禧太后时期独有的装饰造型。
这块太湖石是重建颐和园的时候从当时的睿王园,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勺园迁移过来的,放在这里起来类似屏风的作用,在园林艺术中叫作障景,更重要的是这石头的形状酷似拱手作揖的老寿星,很受慈禧太后的喜爱。长寿大概是慈禧太后最强烈的愿望了。仁寿殿里有慈禧亲笔书写的寿字,宝座后面,是一个写满了寿字的玻璃镜面屏风,这上面的寿字一共有二百二十六个,每个寿字的写法都各不相同。这面屏风也是按慈禧太后的意思布置的。
光绪皇帝在位三十四年,而他在宝座上独坐的时间其实只有十年,在这十年当中他所做的唯一一件大事就是那场变法。1898年6月16日,戊戌变法开始后的第六天,光绪曾在仁寿殿里召见了康有为,他们密谈了两个多小时,这也是二十七岁的皇帝和四十岁的改革家唯一的一次会面。仅仅三个月之后,光绪就永远告别了皇帝的九龙宝座。
这是1900年慈禧太后前往仁寿殿上早朝时拍摄的照片,右边的是李莲英,左边的是崔玉贵。一班太监前呼后拥,后面更是宫女成群。
仁寿殿的宝座上换成了慈禧太后,此时已被软禁的光绪皇帝坐在旁边临时摆设的座位上。有时候慈禧太后也会征询光绪皇帝的意见,光绪总是低声回答,声音低得跪在地上的大臣们根本听不见他说什么。但是他们知道,皇帝总是会同意太后的意见。从此以后,他们这样的位置关系再也没有发生变化。
1900年之后,每逢慈禧太后住在颐和园的时候,玉澜堂里就会时常传出敲小鼓的声音,太监们知道,这是皇上又在解闷儿了。玉澜堂,位于仁寿殿的南侧,是临湖而建的一座精美的建筑,玉澜堂曾是乾隆皇帝的办事房,嘉庆皇帝也在这里办过公。玉澜堂东西都有配殿,以游廊相接,西配殿藉香榭直面湖区,隔着纱窗,满目碧翠,荷香四溢,从这里可以通到乐寿堂。东配殿霞芬室通往仁寿殿。
1898年的9月16日,变法失败的前夕,光绪在玉澜堂召见过另一位后来尽人皆知的人物,就是统率北洋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面谈后光绪升他为候补侍郎。然而精明的袁世凯最终还是坚定地站在了慈禧太后一边。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就失去了自由,在紫禁城他被关在中南海的瀛台,面每当慈禧太后来颐和园,也会把皇帝一起带来,软禁在玉澜堂。此时玉澜堂东西两个配殿内各加了一道耸立的高墙,切断了光绪皇帝东西出行的路,大门也被阻隔了,光绪皇帝只能待在玉澜堂内,连皇后也不能随意见面。郁郁寡欢的光绪常常在院子里敲小鼓舒解心中的郁闷,陪伴他的除了贴身太监就只有几只小兔子。政治上的打击和精神上的苦闷,使本来就患有多种疾病的光绪身体越发虚弱,而且只要一见到慈禧太后,他就会紧张和抑郁,脸色变得更加难看,慈禧找了她最信任的太医给光绪治病,并且把皇帝身体不好的事情昭告天下。玉澜堂的书房里放满了各种介绍西方历史政治的书籍,据说光绪还曾潜心学习英语,也许他心中对未来还依然存有梦想。
刚刚被软禁的时候,光绪皇帝经常砸房间里的东西发泄,也想借此引起慈禧太后的注意,最后,房间里能砸的东西全都被搬走了,留下的只是一些必备的家具。
皇帝的御膳标准比过去降低了,每日三餐虽说也有十几个菜,但离御座远的已经发臭,近的却久熟而干冷。而离此不远的寿膳房里慈禧太后的膳食奢华而隆重,慈禧的膳食费两倍于乾隆时期的皇太后,每次正餐都有一百二十道菜,寿膳房还能制作四百多种糕点,正餐前就有四种干果,四种鲜果,四种面果,四种蜜果。
当年寿膳房的情景,今天已经看不到了,我们只能从颐和园听鹂馆餐厅的现代御膳操作间里去寻找一丝当年皇家御膳的气度和排场。这是厨师正在制作慈禧太后菜谱里的一道“寿星鸭方”——鸭子煮熟,烧成酱鸭,再拍成肉泥,上面涂上一层虾肉,一层核桃,再用油炸,便成了这道“寿星鸭方”。
传膳的时候,太监们依次而入,由内侍太监将膳盒放在膳桌上,菜摆上桌后,先由李莲英试尝,慈禧太后看向哪道菜,太监就把那道菜端到她眼前,她只是浅尝即止,这是祖上留下来的规矩,为了防止有人知道太后喜欢吃什么菜而动手脚,吃每道菜不能超过三口。琳琅满目的菜肴,大多数都剩下了,慈禧太后会把它们赏给女眷们,被赏的人谢恩,并在慈禧太后离开后开始享用美食,即使她们此时已经用过餐了,还是要围着桌子站着食用慈禧太后赐给的食物。
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用膳比在紫禁城轻松随意得多,乐寿堂里有两个设计精巧的小桌,实际上是桌子样式的鱼缸,所以叫作鱼桌,慈禧太后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看着鱼桌里的鱼游来游去,这也是在颐和园里特有的乐趣。
1900年的夏天,正是颐和园最好的季节,然而在这个夏天,颐和园却再次见证了灾难。
1900年8月12日凌晨,八国联军攻陷通州,此时正值中元节,颐和园里本应是处处灯火,夜夜笙歌,但是这一年却只有些玻璃荷花灯漂浮在湖面上,暗夜里的点点灯光,无奈而惨淡。正在消夏的慈禧太后不得不带着光绪离开颐和园,紧急返回了紫禁城。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全面进攻北京城,一天后北京沦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又匆忙离开紫禁城向西逃难。当天正在颐和园值班的官员们忽然见到两辆骡车冲了进来,急忙上前阻拦,车上人答话说是老佛爷在车上,大家顺手势向车里看去,好大一会儿,居然没有一个人认出慈禧,原来这时的慈禧已经是一身汉族农妇的打扮。慈禧一行就在凉棚下站着吃了点饭,之后车队匆匆向西逃去,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流亡生活,这也是继1860年之后清政府第二次流亡。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颐和园再次成为洗劫的对象。颐和园电灯公所的发电机组和电灯设备也被毁坏,水木自亲码头的探海灯杆上那盏大汽灯从此失去了光明,直到四年后的1904年颐和园里的灯光才重新亮了起来。而就在这几年之间,颐和园里悄悄发生了不为外人所知的变化。
听更多故事
请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